§書籍推薦: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書名: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作者:蕭富元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8/01/24
簡介:
★各界領袖都在注意芬蘭教育怎麼教?
曾志朗 中研院院士、國立陽明大學教授
張明文 桃園縣教育局長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史亞睿 芬蘭駐台灣商務辦事處代表
程宗楷 諾基亞台灣區總經理 ~推薦您一定要看這本書!
2000年開始,經合組織(OECD)每三年舉辦十五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芬蘭青少年連續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稱霸,解決問題和數學則位居第二。自2001年以來,芬蘭四次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桂冠。芬蘭成了典範移轉的新標竿。
芬蘭人三句不離:「芬蘭是個小國」。
小?有九個台灣大呢!
因為覺得自己小,芬蘭才鐵了心孤注一擲投資教育和研發。這兩筆投資所花的經費,每年佔去10%的GDP,是除了社會福利之外,芬蘭政府最重要的支出。三十年來,這筆投資價值連城,不但中學生數理、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壓群倫,高等教育也表現不俗,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排名中,「高等教育人才與訓練」這項評比仍獨佔鰲頭。
芬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值得我們好好探索!直擊芬蘭教育現場>>
【精采內文】
「排名」、「資優」犯大忌
「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里亞維(Jouni Valijarvi)直言,芬蘭十五歲以下人口逐年減少,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我們承擔不起放棄任何一個人。」
且慢!學得快的人要怎麼辦?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對此,五年前嫁到芬蘭、目前正攻讀教育博士的張家倩感受頗深。她曾到芬蘭的中小學實習,芬蘭學校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點沈悶;但是,看得愈多她就愈體會到,這就是芬蘭教育「平凡中見實力」的特質,老師上課總是花最多時間在「把慢的人教會」。
「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不會,」張家倩觀察,芬蘭老師沒有趕進度的壓力,即使她在大學學芬蘭語,講師也總是要等全部人都學會,才繼續教新的課程。
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和「菁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二十八歲、在赫爾辛基大學任職的海蒂回憶,她念中小學時數學很好,但老師從來不會公開說她功課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幾本進階數學讓她自己看。
推薦序:
投資教育:看得遠做得多
(作者:桃園縣教育局長 張明文 博士)
「約在崇禎七、八年(1 6 3 4、1 6 3 5)之間,……,雞籠港成為華南與馬尼拉間之貿易中心;曾有西班牙商船二十二隻,載滿貨物,同時進口。」這是日人伊能嘉矩《臺灣番政志》所載的一段話,可知台灣早在17世紀已發展為遠東轉口貿易的樞紐,也是台灣走向國際化的最佳例證。因此,從歷史中可以發現,不論過去、現在或未來,台灣的國際化不僅是局勢之使然更是歷史之必然。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芬蘭前教育部首席常務次長林納先生說:「芬蘭性格就是信任,芬蘭是小國,小國必需團結才能生存,要團結就必須完全信任。」讓我感觸良深,桃園縣校長儲訓班前往北歐參訪時,深刻體會到冰天雪地物質貧乏的地區,更需要堅毅的態度、及善用先民們歷經苦難淬煉的智慧來面對生活挑戰,化解劣勢而創造國家的競爭力。他們明確的掌握小國的生存之道,從學校教育開始,紮實地做好?一件事。雖然地處邊陲,但積極參與歐盟學校組織,並透過資訊科技與世界各國進行跨國交流,讓參訪者充分感受到北歐「務實」的精神,清楚知道自己缺什麼?該往哪裡走。回國後對所見所聞觸動深層的教育情懷,內心激動不已。深刻感受肩上責任的重大,而同樣是「小國寡民」的我們有太多重要的公共政策值得努力,拋開所有的意識形態,務實地去一一解決教育現況的問題。
芬蘭教育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秘訣之ㄧ就是國際視野,桃園縣首創從小一開始實施認識世界國際教育課程,建置全台唯一三座國際英語村,並鼓勵教育人員自費出國參訪,就是希望能從宏觀的國際面,務實地規劃與執行教育政策,全民一起重視教育投資,成就每一位學生(Success For All)。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勇於面對國際競爭激烈的現實,才是我們生存的王道。因此,仔細思考二十、三十年後台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從現在開始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教育發展是長期推動的事業,所以教育一定要看得遠做得多,相信必能創造台灣的教育奇蹟。
●資料來源: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