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第一學期 三年級寒假作業心得

個案報告1:照護一位患有蕁麻疹之學齡期兒童的護理經驗

個案報告2:一位罹患出血性水痘合併呼吸衰竭學齡期兒童之照護經驗

個案報告3:照護一位患有腎病症候群之學齡期兒童的經驗

   

【讀後心得】:

 

我這次找了三篇有關學齡期兒童的疾病,其實三上兒科內容的疾病裡面都剛好有講到,所以現在印象還不算模糊,我覺得可以在當作一次複習的要點。

以學齡期兒童的社會心理發展: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7 至11 歲兒童發展任務為具體運思期,對疾病的概念則認為是因接觸感染而造成。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也指出,此期的兒童為勤勉 / 自卑發展期,對於住院的反應,我覺得最明顯與其他時期不童的特徵就是可理解侵入性治療的必要性,害怕疾病及侵入性的治療活動,因而表現出一副很勇敢的樣子。

對於這些學齡期兒童所擁有的特徵,而對下列三種疾病所做出的不同措施,以下是我看完相關的個案報告心得。

 

蕁麻疹的個案中說到,常常因半夜皮膚癢而導致睡眠形態紊亂,然後給予的護理措施像是調整燈光減少不必要的刺激或是降低音量等,然後文章也有寫出案母很緊張與疾病知識不足有關並且給予一些措施,其中有一部分做侵入性治療的時候讓我印象很深刻,給予個案做指導性遊戲,讓個案扮演醫生,恐龍玩偶當病人,讓個案幫恐龍玩偶打針,給予自行選擇注射部位,鼓勵個案表達其疼痛的感覺,因而減輕對侵入性治療的焦慮。

然而講到了水痘,就會聯想到是一種傳染力”極高”的疾病,那麼在學齡期的兒童身上一般來講是處於就學的一個狀態,那必定是要停課的狀態。那麼等到傳染期結束之後就是要等到水泡結痂乾掉才算不會傳染,文中說到得到出血性水痘並且合併呼吸衰竭,運用了Gordon 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模式、護理師配合學齡期兒童發展特性與需求,運用繪圖、說故事遊戲,提供疾病資訊;並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理。

最後講到腎病症候群的個案,說到這個疾病,就會聯想到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以及大多需要用類固醇治療。最常見的臨床表徵就是全身性水腫,然而學齡期兒童正處於勤勉及自卑,是與同儕之間互動發展的時期,因臉部水腫造成外觀改變,常使患童產生自卑感,因而產生一些負向的行為。為了改善水腫的情形,所以採取飲食建議限制鈉及水的攝取,我認為是最基礎的且最實際的措施。

最後,在三篇文章裡,每個不同疾病都有它所處置的措施,就像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他們的交友方式也不同。但是做這些措施最終的目標卻是相同的,那就是能在某某時間能夠改善症狀或者是延緩病程。當然,在面對案童時,多多少少會有害怕侵入性治療、焦慮甚至是對環境陌生,這時就可以使用學理之外的方式,例如:當在打針時,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當輔助,能夠讓操作的過程中能夠順利的進行。我認為在文中裡那些眾多的措施理,是能夠參考且對未來的實習有很大幫助的。

 

 

Tn . :)

新增時間 : 2015-03-01 12:51:45 / 修改時間 : 2015-03-02 11:20:4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