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肺癌104暑假作業

 

肺癌在台灣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一,且近十年來國內外的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2007年最新統計,肺癌為國人癌症死亡排行榜之首位,更是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二。雖然目前的醫界不斷地努力研發治療肺癌的新藥,但是對已經處在肺癌末期的病人,卻常感束手無策,所以肺癌病人在最後的歲月中常飽受癌症相關症狀及心理、靈性的折騰,過程中家屬也受盡恐懼、焦慮等身心煎熬,未來更得面對親人的失去。雖然醫療無法阻斷死亡的進行,然而護理的介入卻可協助改善病人及家屬因身體症狀、面臨死亡所引發之心理、靈性等困擾及需求。

常導致肺癌的因素有吸菸、空氣污染、職業、肺部慢性疾病的病變、個人病史和家族史。肺癌常見症狀有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咳血、胸悶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胸痛等。肺癌的診斷包含一般檢查如胸部X光、痰液癌細胞檢查、血液腫瘤指數…等,另依需求性還會安排胸部電腦斷層、正子攝影、胸部超音波、支氣管鏡檢查…等。肺癌的治療策略往往因人而異,治療方法將因疾病的期別、個人的健康情況與選擇而不同。主要有手術切除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與腫瘤細胞定向劑等。

肺癌的轉移可能發生在任何器官,一般而言較常發生轉移的器官是腦部、脊椎骨、肝臟或是腎上腺。在肺癌預後方面,對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手術切除術是目前治療最好的方法,然而即使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可切除率為八成,術後分期為第一期者五年累積存活率略低於60%,第二期約為30-50%,第三期5-30%左右,第四期<5%。所以儘管有新抗癌藥物的研發,放射線治療技術之改善,或者手術併發症死亡率降低等進步,但是肺癌由於早期發現不易,整體五年存活率仍約只有12%,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最要緊的。

我曾照護過一位肺癌末期的病人,當病人家屬得知這消息時,心理是非常難接受的,更不用說個案本身,在那時我用了傾聽、關懷、陪伴等來讓病人及家屬得到開闊心胸,讓他們不會那麼悲觀,在那之後也看到個案和家屬勇敢面對以及接受了這事實,也很積極地找尋治療方法,也全力的配合治療。當人在生命的盡頭時是最需要我們同理心陪伴的時候,若是我們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他們,它們也會很信任認同我們,也會變得更勇敢、積極面對治療。肺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很多危險的因素存在,有些人沒有抽菸但也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到肺部功能,當我們在公共場所有的人會抽菸,我們也要懂得自我保護自己,盡量不要靠近他們,經過他們時要憋住氣快速通過,也可以戴口罩多一層保護。肺癌在初期不容易被發現,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定期的身體檢查,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游素英(2010)˙安寧療護雜誌 ,15(3), 358-378

 

郭懿玲、 林采蓉 、黃敏瑢(2012)˙長庚護理,23(3),381-389

 

吳秀春杜金錠(2010)˙馬偕護理雜誌 4(1),45-54

新增時間 : 2016-03-03 22:46:30 / 修改時間 : 2016-03-03 22:53:3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