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暑假作業

我在看完急性腸胃炎的疾病之後了解了很多東西,例如:兒童罹患急性腸胃炎之病理機轉兒童腸胃炎主要是由於飲食或衛生習慣不良、接觸受汙染的物品(如嘔吐物、糞便),或呼吸道感染續發之腸胃道感染,造成胃及腸道出現炎症反應。急性腸胃炎的定義是糞便的性狀改變,在24 小時內有3 次以上的水漾便,有可能伴隨著發燒和嘔吐。幼兒的急性腸胃炎主要因素為病毒性病原,細菌性病原(包括大腸桿菌、志賀氏桿菌、沙門桿菌、腸炎弧菌等)和寄生蟲病原(包括阿米巴原蟲、梨形鞭毛蟲等) 急性腸胃炎病程的開始,常源自於這些致病原落在孩童的指尖,因習慣吸吮手指或由使用的玩具未清潔污染手部而進入口中所感染,致病原進入人體後,會分泌毒素鍵結在小腸細胞,造成水份及電解質的分泌增加;受侵襲的小腸上皮細胞若被毒素破壞死亡,會引起絨毛萎縮和脫落,同時釋出細胞液至整個腸道中,改變水份和電解質的吸收,造成患童在感染的第二至三天出現嘔吐、嚴重的水瀉和發炎反應。由病毒引起急性腸胃炎所造成的腹瀉患童約佔70 %,尤以輪狀病毒是為最常見。當然還要知道急性腸胃炎患童之症狀,無論致病原為何,患童一般的病程發展最常見為腹瀉,排便的次數增加和性狀改變(水漾
狀、顏色改變、有異味、可能潛血或混有黏液),潛伏期一至七天。嘔吐和發燒可能發生在腹瀉之前或之後,也或者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臨床表現取決於體液和電解質的損失程度,即脫水的嚴重性,嚴重時,會出現脫水的症狀包括:口唇乾燥、皮膚無彈性、眼球凹陷及變乾、哭泣時沒有眼淚、前囟門凹陷,甚至會發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降低、抽搐等危險狀態。嚴重脫水的併發症則包括癲癇痙攣、腸套疊、腎前性氮血症、有毒或失血性休克。其他會出現的臨床表徵還有食慾不振、腹痛、不安、嗜睡和皮膚破損;若併有上呼吸道感染,則會有流鼻水、痰多引起的呼吸困難。常見的輪狀病毒感染,就常併有上呼吸道感染,80%發生在冬天,其糞便常潛血或混有黏液,且有特殊異味。臨床症狀的結果顯示住院病患及急診病患出現發燒、嘔吐及脫水的機會均較門診病患高。過去一些對急性腸胃炎的臨床症狀所做的研究指出,不同病原造成的症狀有些許差異。輪狀病毒腸胃炎主要的臨床症狀為腹瀉及嘔吐,嘔吐的發生率較細菌性腸胃炎來的高,發燒及脫水發生的機率也相當高,發生發燒的機率(53~77%)與細菌性腸胃炎沒有很大的差異,而脫水發生的機率從26.7~85%不等,發生血便的機會很小,一般認為血便是細菌性腸胃炎的特徵,在這次的閱讀中我也學習到之前不瞭解的症狀或關於急性腸胃炎的知識,所以小孩的手真的還滿重要的,因為很多細菌病毒都是從手上而來,沒有清洗乾淨就隨隨便便的咬手指,所以如果家中有小孩的話要好好的教導他們,還有吃東西時最好是吃新鮮或者完全煮熟的食物也是一個防範急性腸胃炎的方法,不過常常洗手是最便宜最好的能減少感染的機率。

新增時間 : 2016-03-04 10:10:0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