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讀書心得 1. 在以往,手術室護理人員只有在手術時才會見到病人,無法真正去了解病人心理的焦慮與需求,也甚少去追蹤其術後的狀況。其實手術全期護理推廣已久,術前訪視的落實,對於手術病人及家屬,術前相關資訊的提供,減緩不安的情緒是有助益的。 2. 此個案因梗塞部位導致語言表達障礙,而有言詞溝通障礙、吞嚥功能障礙、焦慮、身體功能活動障礙等問題,個案非常擔心因中風後遺症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因此,運用同理心、傾聽、陪伴等方式,建立個案的自信心,與復健師共同擬訂明確復健計劃及目標並製作溝通本,降低個案對語言限制的不安全感,筆者在照護期間,在此我深刻感覺到跨團隊模式的重要性,在個案住院期間,結合了語言復健師、營養師、臨床護理人員及家屬共同擬定照護計劃,使個案獲得全人的照護,出院後,結合出院準備服務,聯繫當地長期照護衛生系統團隊人員,聯絡相關復健及照護事宜,讓個案獲得一致性及連續性的照護。因個案居住外地,只能電訪透過家屬了解個案後續復健情形,此為本篇報告之限制,在腦中風治療過程中,筆者發現個案在醫院復健的運動,返家後不知如何把運動運用在生活上,建議復健團隊可將復健運動生活化。 3. 研究結果顯示婦女與胎兒的心理依附,不會因胎兒死亡而中斷,而是在引產後轉換為隱諱於內心深層而持續的母子關係,若是產科照護專業人員能在引產前,能夠一同告知面臨死產的夫妻,接下來的醫療處置與孩子處理的相關事項,並給予時間讓夫妻能夠一起討論如何處理孩子的後事等,將可以縮短哀傷期。個案雖身心俱疲與哀傷,但經由護理人員的鼓勵與家人的支持下,也同意探視寶寶,擁有正向面對與接受失落的心理,在往生室人員及家屬陪伴下將寶寶抱至產後病房與產婦見面,一家人享受短暫珍貴的相處,雖氣氛是哀傷難過的,但個案在過程中可表達內心感受,表現出哀傷但卻勇敢的一面。由於個案產後3天即出院,與其接觸時間較短,受限於時間上無法安排與夫妻一同討論及分享接下來的心靈傷痕療癒過程,只能經由出院後電話追蹤訪問,運用言語傾聽個案心情感受,無法藉由非語言觀察個案臉部情緒表現,適時適度給予安撫,是本案例之限制與困難。筆者護理期間發覺,在哀傷的過程中,有些母親會想藉由再次懷孕來找回失落的孩子,但又因此次失落而失去想再次懷孕生產的信心,他們需要專業人員提供明確的相關訊息及照護,以正向的態度走出哀傷去面對日後的生活。 志工心得 這是在聖母的第三個暑假,也是第三次做志工,暑假雖然很長,若整個暑假都無所事事真的會很攏長,但是利用暑假當了志工也讓我有了很多的感觸,或許只是幫忙老人家一些日常生活,或許只是幫忙打掃環境,但我覺得只要幫到一些需要幫忙的人就是愛心,也因為他們的笑容他們的謝謝,讓這次志工活動更有意義。

新增時間 : 2015-09-13 18:07:0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