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 23:21:38

109四上暑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 1065101150 姓名 陳以芳

作者姓名 林其瑾

西元出版年 2015年/12 / 01 文章標題 個案報告:躁鬱症合併自閉特質之青少女治療
期刊名稱I 臨床心理學刊 卷(期) 9卷2期
起訖頁數 P20 - 21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目的:本篇介紹一位躁鬱症合併有自閉類群障礙特質之青少女的治療歷程。 個案報告:15 歲國三的青少女因躁鬱症狀入精神科病房。住院期間的衡鑑顯示有內向、 求完美、自我中心、高焦慮之特質,智能水準為中下,情緒覺察相當不敏感,並有二分之思考型態。回溯童年發展史發現個案有自閉特質。個案出院後於門診接受藥物治療,持續有強迫思考、神奇想法和邏輯思考之思考偏誤。個案及母親共同接受心理治療,考量個案有自閉類群障礙特質,治療過程強調此時此刻 (here-and-now) 的回饋和 反映,以強化個案覺察情緒的敏感度;同時輔以視覺圖像素材進行治療 ( 如:心情溫度計、以人形板討論身體壓力感受 )。自 2013 年 7 月至今共計 31 次,頻率從每週一次逐漸延長為每月一次。個案的初期治療目標在於:(1) 建立治療關係並促發改變動機, (2) 提升生活結構程度,(3) 減少症狀干擾。中後期治療目標:(1) 探索感受並宣洩情緒, (2) 教導壓力概念和放鬆技巧,(3) 釐清社交困難並以角色扮演示範社交技巧。與母親的治療目標在於:(1) 瞭解個案特質及症狀,(2) 學習辨識個案感受並能同理回應,(3) 調適「失去正常女兒」的失落。個案在治療期間,強迫性症狀減少、甚至消失,情緒逐漸穩定,能返校上學;母親雖仍有失落感,但是親職技巧明顯進步,能夠觀察個案 情緒並同理回應。 討論:礙於自閉類群障礙特質,個案在自我覺察、溝通品質和思考彈性都相當有限 個案報告:躁鬱症合併自閉特質之青少女治療透過強化照顧者的親職技巧和同理回應的能力,進而擔任起副治療師的角色,將有助於治療進展。
So What 學習要點
治療過程強調此時此刻 (here-and-now) 的回饋和反映,強化個案覺察情緒的敏感度;同時輔以視覺圖像素材進行治療 ( 如:心情溫度計、以人形板討論身體壓力感受 )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雖然病人是15歲青少女,但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幫助媽媽調適「失去正常女兒」的失落感,治療過程中會一直強調病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感覺,讓病人明白自己的心情,加以控制情緒。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