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5 15:50:50

篇名:國小女生之女性親屬的月經知識、態度、經期不適與經期照護行為之調查

女性一生中約會經歷400次的排卵也就是會有400次的月經週期!因此對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相關課題,每個人都應具備正確基本的知識才行。

<<國小女生之女性親屬的月經知識、態度、經期不適與經期照護行為之調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張玉婷放進了很多比較的文獻,來告訴我們發展程度及城鄉差距和種種原因都會導致認知正確上的落差。在討論月經的過程,態度比內容更重要,母親可能在無形中將自己的負向月經態度傳遁給女兒,因此青少女身旁女性親屬實應深入瞭解其月經態度,以成為孩子們的相關知識主要者。

母親是影響女兒月經態度的主要影響者,母親對月經的態度傾向悲觀,對孩子有較高的憂慮與負向態度,但由研究發現,母親對月經知識答對率卻只有47.7% ,很明顯的缺乏正確的月經知識!無法正確的教導孩子…
書中提到說,母親有經期不適症狀的話,青少女亦有較顯著之經期症狀、門診求治頻率與經期不適缺課率。
因此,提升青春期少女對自己的身體、生理有較多的瞭解、察覺與經驗分享,可促進對自我的接納、減少困惑,甚至更愛護自己的身體,注意個人衛生保健。
月經是青春期女生第二性徵發育中最具震抵恆的生理事件,更是代表女生即將由兒童期邁入成年期最明顯的指標!
由許多研究指出,進入青春期時女生喜歡由母親了解月經相關知識,而母親亦是主要的月經訊息來源者,但當然也有例外,未與母親同住的青春期女生而言,與父親談論月經相關話題時會覺得很尷尬,因此周遭的女性親屬就成為重要的月經知識與訊息來源。

“經痛”
以報告中顯示,發現六成以上婦女有輕微經痛症狀,但經痛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緩。Lee 、Tang與Chong (2009) 以339位香港對象,發現18.6%女性有十項以上之經前症狀,其中以易怒、疲倦、胃痛為頻率最高之項目; 34.2%女性有十項以上之經期症狀,且以疲倦、腹部絞痛、易怒為最常見之項目。
而臺灣中年女性面對經痛,多數選擇以休息為主,其次是不處理,吃西藥的情形則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

月經代表生殖能力的開始!懷孕時並不會有月經!月經來臨時,明顯的症狀前三名分別為「容易疲倦」、「腰酸背痛」及「乳房脹痛」。

1.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與具備有完善企業的國家相對比較下,Hoerster 、Chrisler 與Rose(2003 )在書中以印度和新英格蘭比較下,兩者對月經相關知識之答對率達顯著差異。
2.而Baridalyne與Redda仙(2004 )以254位印度新德里的15~42歲之社區女性為對象,發現七成以上女性不知道使用髒衣物當生理用品之危險性。
由以上1.2兩點來說,,不同教育程度或地區之女性對月經之瞭解程度有極大差異。

因知識及教與普及,已開發國家女性生殖道感染問題已大幅改善,但在開發中國家因教育程度與全民醫療教育之落差,經期衛生仍是值得重視的女性健康議題。


月經是從小女孩轉變為大人的主要特徵,不僅從此刻開始有了生殖孕育下一代的能力外,它也是讓我們生體正常運行很重要的一項功能!
它的來臨對10幾歲的小朋友來說當然會很驚慌,但這是必經過程,這時候媽媽就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女兒當然會先從母親這邊得知最基本的相關知識 。這時候有了生理上的改變必定心理上也會漸漸脫離小孩思想,漸漸成熟……

確實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就會更想珍惜自己 。同時有正確的觀念,相信以後也可以毫不彆扭的教導自己的孩子關於這些的正確知識!!

回應(97)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