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3 14:09:45

『二年級』 主題與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身心靈相關主題書籍與文章

書名:給青年心理諮商師的信 作者:瑪莉●派佛
文章: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督導工作之實施-多元視角、多方合作與多樣技巧 作者:翟宗悌

作者用寫信給正在念研究所的朋友的方式呈現他所想表達的想法。作者是位心理醫師,他都在裡面分享她與個案接觸後得到的啟發和所學習到的事,警惕她的朋友未來也成為一名心理醫師時要注意很多事。

很特別的是,作者分享的事是有層次的。作者在這個職業已打滾很多年,接觸到的個案有老有少,自然,看過各種個性的人。人有各種個性,是因為大家源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文化,進而講內容帶到作者的家庭背景。再來是談到,作者在心理醫師這個腳色中的各種體會,她說:不是人人都可以當心理醫師,因為有些人做事總是講求效率,但心理醫師不應該是如此,要慢慢地去瞭解個案的想法,再繼續追朔為什麼她的想法會是如此,是不是因為一些因素導致她如此,講求效率不求甚解的治療是會有反效果的。而另一項體會是,心理醫師不可以和個案成為朋友、接受任何個案給的好處,也不可以去分析你的親友。心理醫師和個案的關係就建立在"你有問題我替你解決"這麼簡單的基石上,多餘的關係只會破壞彼此間的信任。這一點我覺得很有趣,後來想想,果真如此,如果一個心理醫師是我的朋友我會擔心她知道的太多,會害怕她分析我的想法,感覺很沒隱私。

這本書的書名是"給青年心理諮商師"的信,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年輕人給心理諮商師的建議或抱怨,但作者卻是分享自己遇到的各種事情,為什麼?我覺得作者所想表達的是:人的性格想法從小開始都在受人影響,特別在青少年這個階段最不能馬虎,因為這階段的孩子會開始出現自己的想法,更會受同儕的影響,輔導青少年的心理諮商師不要用對待成人不求甚解的方法去輔導青少年,要循序漸進地去了解他。

作者所想表達的有部分跟文章相吻合。而青少年輔導除了要深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文化,還要了解他的學校環境、同儕。諮商師要讓自己融入青少年,讓自己和他一樣才更能了解他,並和家人一起合作,作雙方面的輔導才不會使青少年僅親近諮商師而造成家庭紛爭。

回應(1)

  • 雅清 ( 訪客 ) (2013-04-02 20:22:24) :
    你個人的想法呢??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