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 23:44:33

心衰竭個案報告三篇之讀書心得

  透過這三篇個案報告讓我了解到,要撰寫出一篇個案報告是需要如此的仔細,除了收集個案資料,還要將所有的資料整理並與學理相結合,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自己學習去發現個案的健康問題。且要收集到自己所需的資料,需與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深入了解其需求,對症下藥。   
  於心衰竭的個案身上,能夠很明顯的看見個案皆會主訴呼吸喘、尿量減少,且會出現疲倦、軟弱無力的現象;在聽診其肺部時能聽見濕囉音,且個案新體液容積量過多,下肢會出現輕微或凹陷性水腫,這些都是心衰竭的個案會出現的典型症狀。在沒有閱讀相關個案報告前,我一直認為心衰竭的個案因為身體虛弱,所以意識都不會太清楚,直到我閱讀這三篇個案報告後才發現,心衰竭個案的意識都很清楚,具判斷力,文章內有提到:「由於心排出量的不足,導致心臟含氧血輸出時不足以供應身體組織之所需,造成攝氧量下降,患者會感覺到疲倦、軟弱無力、運動無耐力等現象。」表示身體虛弱是心輸出量不足的問題,但並不會影響到腦部的運作,與意識狀況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文中能夠很清楚的看見護理師對個案所做的各項護理措施,例如:抬高個案床頭(半坐臥),以利其肺擴張,淺清呼吸喘的症狀;依醫囑給予利尿劑及限水,減輕水腫;給予毛地黃強心,並持續監測個案生命徵象等,這些護理措施與平時在學校所學的學理是相同的,任何一項步驟都不能缺少。心衰竭的個案因為虛弱無力,日常生活活動中有些部分都需要家屬的協助,會讓他們擔心當很多平時能做到的事現在皆須依靠家屬,是否會造成家屬的負擔;且他們時常會感到呼吸喘,會使其出現焦慮、恐懼的情緒,這些心理的不適都需要我們替個案分擔,協助並鼓勵其表達情緒,減輕其心中的不安,並接受個案的情緒。對心衰竭來說,出院後的照護依然很重要,因為很多心衰竭的個案常常在出院後短時間內又再度入院,所以須教導其心衰竭的症狀且持續的追蹤其情況,提醒個案須按時服藥、注意體重變化與飲食控制,視個案病情的需要教導其執行心臟復健,並請家屬協助持續執行心臟復健,建立完整的復健計畫,維持其健康狀況,才能減少個案再次入院的機會。
  從三篇個案報告中,我釐清了之前錯誤的觀念,學了一課,且在文中能夠看見護理師與個案間互動及對其執行護理措施的完整過程,觀察到護理人員不只是對個案身體的疾病問題提供專業照護,也會給予個案心理層面的支持與關心,才能促進個案體身及心靈的舒適,這正是「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的最佳寫照,也對我這個護生做了最佳的示範。

參考文章資料出處
白筱雯、宋怡憓、李彩緣(2012)・照護一位心臟衰竭病患之護理經驗・若瑟醫護雜誌,6(1),107 - 118。
李佳苓、林綉君、李愛誠(2011)・照顧一位鬱血性心衰竭個案之護理經驗・中山醫學雜誌,22(1),119 – 128。
曾憶美、邱秀娟、江錦玲(2014)・運用心臟復健照護一位充血性心衰竭患者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3(2),101 – 110。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