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4 16:28:15

多媒體應用II作業

多媒體應用II-作業
1.書名: 文化觀光
2.作者: 楊正寬
3.出版社: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ISBN: 978-957-818-980-5
5.登錄號: 065630
6.大綱:
文化一定是離不開人(人類族群)、時(歷史時間)和地(地理空間)三個基本元素所交錯互動動、融合同化所產生的共同生活習慣與方式,從<人類族群>可以安排了解不同族群的生活習慣與方式,讓觀光客扮演人類學者的角色;從<歷史時間>可以安排歷史事件、人物主題等的尋根之旅,讓觀光客扮演歷史學者的角色;從<地理空間>可以安排史前遺址、自然地景、自然遺產等知性之旅,讓觀光客扮演地理學者的角色。而觀光是指一個人旅行到他經常居住環境以外的地方,時間不超過特定得時間,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在所訪問的地區從事獲取經濟利益的活動。文化觀光並不是新興的觀光旅遊方式,其實自古早就已然存在,本質上是指人居於滿足某些文化動機,實際從事受文化的激勵誘引而進行或研究如何參加觀賞表演藝術、觀看嘉年華、節慶及祭典等觀光活動的文化旅遊團。文化創意產業為台灣官方定名,各國定義不同,有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內容產業等,,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加入每個國家、族群、個人等創意,賦予文化新的風貌與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台灣法規中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建構具有豐富文化及創意內涵之社會環境,運用科技與創新研發,健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並積極開發國內外市場,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政府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應加強藝術創作及文化保存、文化與科技結合,注重城鄉及區域均衡發展,並重視地方特色,提升國民文化素養及促進文化藝術普及,以符合國際潮流。所稱文化創意產業,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世界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複合遺產三大類。世界文化遺產內容包括紀念物、建築群和場所、紀念物指建築物、具紀念意義之雕刻及繪畫、考古物件及構造、洞穴及綜合上述而在歷史、藝術以及學術上具有傑出普世價值者。建築群指獨立或集體的建築群,其風格樣式、均質性或地景在歷史、藝術以及學術上具有傑出普世價值者。場所包括了與自然諧調的人造物及考古遺址等區域,並在歷史、藝術以及學術上具有傑出普世價值者。地球上古文明國家有四國: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這是四大文明古國概念的早期雛形。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臺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人類固然離不開水,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文明之初,先發生於山嶽,然後擴展到河域。在距今4000年前,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印度河、恆河流域以及黃河、長江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而後步入金屬器時代。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四大文明古國的社會制度,巴比倫和古埃及採用奴隸制,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中國在春秋戰國以前採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話來加強君主統治,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曆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較早的計算了圓周率,中國較早發現了勾股定理或其實際應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則發明了印度數字阿拉伯數字。文化觀光產品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有消費者的感覺與之覺、學習與記憶、動機與價值、態度、個性、參考群體,行銷的因素又有時機、商標、包裝、價格、行銷通路、產品、印像、廣告、銷售、公共關係。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也稱回教)以及佛教。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其中東正教與天主教、基督新教相比信徒相對較少,佛教由古印度釋迦牟尼又稱佛陀,是一種小乘佛教,人稱阿羅漢;大乘佛教又稱金剛乘,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禪宗法門;基督教-神論宗教,由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兩大部分構成,雖然產生於中東地區,但後來由於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擴張和持續打壓,基督教的傳播中心逐漸轉移至歐洲並在歐洲發揚光大,並由此傳播至遠東、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伊斯蘭教古蘭經被伊斯蘭教信徒視為創造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意為順從(真主),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真主,名曰阿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真主;真主派遣了多位先知給人類,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但最終訊息是傳達給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並載於古蘭經。
7.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讓我了解到所謂的文化結合觀光,其實這就是逃不開這三點人,就是主角,也就是族群;時,就是歷史,就像是演戲的時間一樣;而地,就像是舞台,用舞台的燈光、音響效果,就是地理的氣象、溫度、雨量、颱風等影響我們生存條件,嚴長壽說的<前後舞台理論>使我了解到原來每個文化觀光都是有故事的,住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和不同的群體中,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像是我們原住民,高山族和平埔族光是住在山上和山下的區別而已就有著不一樣的文化,以及每個國家所飲食得習慣也是會有所差異的有分成東方的和西方的飲食文化,它的裝潢和布置上也是不同,東方的像是中國菜(四川菜、山東菜、廣東菜、湖南菜、浙江菜、福建菜...)東南亞(泰國料理...)、東北亞(日本料理、韓國料理..)西南亞(印度料理...)台灣;而西方就是德國豬腳、義大利料理、法國料理、西班牙海鮮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西式啦!!這本說還介紹了許多台灣道地的十大夜市美食,讓我看了還真想去嘗嘗看呢!1.基隆廟口的泡泡冰、天婦羅、蝦仁肉圓....2.遼寧街的鵝肉、沙威瑪
、滷味.......3.饒河街的藥燉排骨4.華西街的蛇肉、碗糕5.士林的大雞排、青蛙下蛋6.東海別墅的雞腳凍、仙草凍、掛包.....7.逢甲的霜淇淋、章魚小丸子、可麗餅....)8.鹿港的蝦猴、花跳、沙蝦9.高雄六和的牛排店和海鮮店10.羅東的包心粉圓、龍鳳腿、當歸羊肉、滷味....)還有各國各族的服裝穿著介紹,各國的民俗文化分類、語言、習俗、節慶和台灣的]生命禮俗、宗教信仰、民間的靈魂神、地理景觀和觀光行銷計畫及應用等等的文化風俗習慣,這才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那麼的廣大遙不可及的,在這世界中還有許多人累尚未發現或我們沒去了解的文化等著我們去探討它呢!藉由觀光旅遊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們受益良多,了解各個文化的奇特,文化的累積傳承,所以讓我們利用觀光使我們可以更加的去了解每個不同文化中所含的意義與樂趣。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