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4 14:41:50

內外實驗心得(報告)

體驗技術之學理:
1. 抽痰過程保持無菌原則。
2. 抽痰管外徑不超過氣切套管或氣管內管直徑的1/2,成人常用外徑為12~18Fr,14~16Fr優先選擇。
3. 抽痰前後給予高濃度100%氧氣至少1分鐘。
4. 插管深度 a.口鼻抽吸:6~8吋
b.氣管內管抽吸:8~12吋
c.氣切套管抽:4~5吋
5.抽痰時間5~8秒,最常不可超過15秒。
6.兩次抽痰時間的間隔至少1~3分鐘以上。
7.抽痰的順序應由乾淨的優先:氣管內管或氣切處、鼻部、口部。抽痰管抽過口鼻抽吸後,不可在做氣管內管或氣切的抽吸。
體驗經驗及反思
8.抽吸壓力:中央抽吸系統:70~150mmHg
抽痰機:7~15cmHg
體驗目的執行過程的說明:
 抽痰是為了幫助無法自行咳痰者,協助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促進有效的呼吸型態。
 抽痰前後都需要給個案1分鐘100%的氧
 過高的壓力會增加呼吸道黏膜受損的危險性
 抽痰時以旋轉方式回抽,抽吸過程應注意個案的反應
 紀錄:抽痰時間、量、性質、味道、顏色、個案的反應、V/S

(一)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病人因為氣管內的分泌物過多,導致呼吸不順暢,這時我們可以先用聽診器評估兩肺是哪一葉比較多痰液,在執行抽痰前,也可以看醫囑是否需要執行胸腔物理治療(拍痰),要是兩項技術一前一後,這樣效果會更好。而且也能讓病人感覺舒服點,讓病人感覺到舒適、恢復健康是我們的職責!

(二)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幫病人抽痰,我不僅需要了解呼吸系統的解剖生理學和生理學,這些都是和內外緊緊相扣的,因為了解了基礎生物,我才了解為什麼每次抽痰時間不可超過15秒,要是超過了15秒,病人會發生什麼事,這又和生理學有關。對於護生來講,我們得把基礎打好,這麼一來,學內外護時就能輕鬆的了解那些學理的為什麼了。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
老師說,抽痰這技術第一次在臨床做會讓我們嚇一跳,因為在實驗教室的個案是安妮,而我們去實習面對的是人。我想,我必須HOLD住,不可以表現出任何反應,就算中途慌了,我還是得理性的去思考,我下一步該怎麼做?任何的問題都得做出適切的回應,而不是慌慌張張的,這樣會讓病人更緊張害怕,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四) 關愛:
在醫院看著學姊幫病人抽痰,病人的表情都很痛苦。因為自己沒體驗過,所以無法真正的體會那感受。我只能以同理心、關愛的方式去體驗病人抽痰時的難受。

(五) 倫理素養:
在執行技術,我們都得謹記個案的隱私、意願,要是他不想做這項治療的話,就得和他好好溝通,尊重他的想法,但還是以促進健康為原則。雖然覺得有很多限制,坐起技術來沒那麼方便,相對的要是換個立場,我們也會希望醫護人員尊重我們,保護好我們的隱私,所以希望別人怎麼對我,自己就得先怎麼對別人。

(六) 溝通與合作:
在執行技術前,我想是可以和病人互相溝通,聊一聊他對抽痰的感受,這麼一來,我也能去想像那感受如何。在這同時也建立了治療性關係,讓他更信任你,雖然痛、不舒服還是有,但至少他對於抽痰的負面評價也就不會那麼差了。

(七) 克盡職責:
一個盡責的護理人員,就算醫囑沒開要直行抽痰這項技術,他也是會和醫生提出建議的,但要是能自己決定的話會不會比較好呢?在經由完整的評估後,主動替病人抽痰,讓病人舒服點,這算克盡職責吧!哪天得掉著點滴去幫病人抽痰,這樣的護理人員真的很盡責,就連生病了也不忘自己的個案需要她。對自己負責也給個案及家屬一個好的交待,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八) 終生學習:
學了這項技術後,在我未來的工作上又添加了一項技術,一項一項的學,就算畢業後,沒有新的技術,我還是可以在臨床上學到更多,不只是技術,和個案及家屬該如何建立治療性關係,訓練自己突發時的反應,還有很多事情事需要學習的,不是畢業考到執照就可以了,現在的社會不斷的在改變,突如其來的細菌病毒,都是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的,所以我們得準備好自己,不要臨時抱佛腳。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