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文章:某社區醫院安寧病房癌末病人轉入前疼痛控制處方的適當性
*文章:協助末期病人撤除維生醫療經驗分享
*文章: 從護理人員觀點看末期病人接受家人照顧之心理負擔現象
*書名:歡喜看生死
*書名:活出意義來
【讀書心得】
這次主題選擇安寧療護,從文章所知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癌末病人選擇接受安寧照護,撤除維生醫療,就是不想讓病人在受到像插管來增加身體的痛苦,並尊重病人之意願。癌末病人飽受病痛之苦,而疼痛又是癌症最常見的,就需要止痛藥物來讓癌末病人達到止痛效果、達到最適當的疼痛控制,其實看在自己眼裡,是非常不捨與難過,我很慶幸有的病人家屬是很明理的,不強求要醫療團隊把病人救起,反而選擇安寧照護這塊,讓安寧團隊共同來照護,病人轉至安寧病房接受緩和照護,可讓病人免於病痛之苦,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後的一段旅程,而這期間,病人在撤除維生醫療後,就需家屬持續陪伴在病人身旁,雖然病人會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負擔,而顯得焦慮、無助或是有求死的意念,這時身為家屬的我們就必須給予病人精神上的關懷與鼓勵、給予正面的能量並協助他們度過此一生離死別的時刻,盡可能的滿足病人之需求,一同達成圓滿的照顧。雖然人一生無法逃離病痛之苦,但已樂觀的心去對待,總比已消極的態度去對待來得好,在『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在第一部內提到,當囚犯面對痛苦及死亡在沒有任何感覺的時候,正是喪失生命的一大主因。而在第二部「意義治療法」,目的是在如何喚醒一個已經喪失任何熱情的人,可以透過意義治療法來替生命找出一個意義,所以作者認為不是人生意義該如何追求,而是面對生命意義的來追問我們該如何探索人生問題,完成生命階段給我們的使命才是我們必須所做的事情!況且我們也沒有辦法選擇降臨在自身的周遭環境,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的心境,在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比選擇好對待環境的態度還要重要。如果對待環境的態度錯了,我們將從痛苦走向痛苦;如果對待環境的態度正確了,我們將從快樂走向快樂! 在『歡喜看生死』這本書中,有一句佳句我非常喜歡,就是「生命的意義何在?不斷地學習、奉獻;使自己成長,並成就他人。」而自己又參加過慈濟的活動,它們講求的是學習、奉獻,所以真心覺得這句話寫的很好!在不斷地學習的過程中,雖會遇到無數的喜樂或是挫折,但不管成敗是如何,我們的心將都保持著快樂、充實的心,學習好的事情,將在奉獻到他人身上,就像老師教導我們一樣,奉獻他在求學中、職場中所學習到的,把可以與我們分享的東西都教予我們,而我們可用在可用之上!就算生命走向盡頭,我們也能捐獻自己的身體、器官,這無私的奉獻都將會遺愛人間,這也是一個很好學習的例子!

新增時間 : 2015-08-31 17:08:1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