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蔡巧

五護二甲 49號 1025101049 宋懿凌

● 書名: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 

 

   一談到醫療典範,通常都會說到醫師,甚少有人會想到許多感人故事也發生在護理工作者身上。我們經常聽到英國南丁格爾的故事,卻甚少有人說台灣也有像南丁格爾這樣的護理人員,就像我們一再聽到史懷哲、德蕾莎修女的事蹟,卻甚少說到台灣也有一位施乾也做了同樣的事,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可惜,也是令人感慨的事。


  這本《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之書,可幫助我們看到,並且認識台灣早期的護士和助產士們,培育的經過,以及她們奉獻的精神,是很值得所有從事醫療工作者仔細讀的一本好書。同時,在這本書中,也可看到台灣早期社會女性堅忍的生命力。就像書中主角蔡巧女士所說的:「以前台灣窮苦人家的女人是強壯的,生產的時候,到溪邊,用一塊碗碎片,自己割斷臍帶,在溪水裡給嬰孩和自己清洗。」她這樣的話,對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聽起來就像在聽天方夜譚一樣遙遠的故事。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阿嬤那代女性的身上。我就親自聽見現在尚且健在、已經高齡92歲的胡文池牧師娘(葉寶玉女士,也是助產士)告訴過我的故事;她說有一次接到一個正在田裡「搜草」的農夫來叫她趕緊去他田裡幫忙,說她太太在田裡生產了。當她的夫婿胡文池牧師騎著一台50 cc機車載著她趕往田裡去時,那位產婦雙手捧著剛出生的嬰兒坐在田埂邊。胡牧師娘就在田埂邊趕緊替她處理,那位產婦隨即用田邊水溝的水,替孩子先清洗一下,然後才在先生和胡牧師娘共同扶持下,走回田邊的農舍裡,進一步處理產後的事宜。


  但更值得人們感念的醫療工作者,就像蘭大衛醫生夫婦所奉獻的一樣,蔡巧女士這樣描述她在台北縣坪林鄉工作的心得,她說:「所有接生的,我都不收錢。別人就送雞、送鴨、送蛋給我,當作我的走路工。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幫助人,不是酬勞。」就這樣,有長達35年時間,蔡巧女士都是免費替人家接生,協助護理的工作。「全坪林地區的嬰孩,幾乎都是她的雙手接生下來的」,作者在書中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已經可以讓讀者看出在這段漫長歲月中,蔡巧女士翻山越嶺、涉過溪水、日夜不停地透過免費接生助產的工作,已經為她在坪林鄉民心中,留下了他們生命裡永不能磨滅的印記。蔡巧女士,雖然不是醫師,但卻是整個坪林鄉在19401980年代之間,鄉民生命來臨的接生者。


    讀台大張文亮教授所寫的這本介紹蔡巧女士的書,確實是一種享受,他細膩又暢順的筆調,讓人一讀,就想一口氣將之讀完。薄薄的這本書只有100頁,是可以一面喝咖啡、泡茶,一面翻閱品嚐,確實是一種享受。而書裡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值得珍惜。也透過張教授所寫蔡巧女士的故事,不但幫助我們看到90年前台灣醫療簡單的面貌,也可看到一位受過嚴謹醫護人員訓練的女性-蔡巧,怎樣將她所學的,在最窮困的環境下,奉獻出她生命最精華的智慧,點亮了偏遠地區許多人生命的盼望。有很多時候,我真想建議醫學院應該要求護理系將這本書當作教科書讀。而這本介紹「蔡巧」女士的書,應該推薦給護理人員和醫學生讀,好使他們知道:「不是在大都會、大醫院才能做甚麼偉大的事,反而是到窮鄉僻壤之地,更能使工作和生命都豐富起來。」

新增時間 : 2014-09-12 17:10:20 / 修改時間 : 2014-09-12 17:38:3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