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護理雜誌:舒適之概念分析
作者:蔡佳玲:李雅玲:胡文郁
來源:http://dx.doi.org/10.6224/JN.59.1.76
看完這本雜誌後,才知道原來之前我所了解的舒適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原來舒適有許多定義,在Kolcaba舒適理論中將舒適定義為「藉由在四個背景(身體、心理靈性、社會文化、環境層面)中滿足緩解、自在和超越的需求而立即經驗到被強化」,許多學者認為舒適不是指完全沒有不舒適,而是緩解、自在或一種可接受的舒適程度。
舒適概念架構可分為三大項,依序為先決條件、定義性屬性、後果,先決條件中包括不舒適、痛苦、受苦。
從這本雜誌中知道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疼痛來描述不舒適,疼痛控制往往是舒適的代用詞,可是疼痛緩解是無法涵蓋舒適的多重面向。
在臨床上也有許多種問卷可用來評估各年齡層舒適程度,讓護理人員了解病人感到舒適或不舒適。
現在護理實務上促進病人舒適在生命末期的照護中被強調,但在其他領域卻被忽略,未來應該加強舒適應用在各領域之中,不單單只應用在生命末期照護中。
作者:蔡佳玲:李雅玲:胡文郁
來源:http://dx.doi.org/10.6224/JN.59.1.76
看完這本雜誌後,才知道原來之前我所了解的舒適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原來舒適有許多定義,在Kolcaba舒適理論中將舒適定義為「藉由在四個背景(身體、心理靈性、社會文化、環境層面)中滿足緩解、自在和超越的需求而立即經驗到被強化」,許多學者認為舒適不是指完全沒有不舒適,而是緩解、自在或一種可接受的舒適程度。
舒適概念架構可分為三大項,依序為先決條件、定義性屬性、後果,先決條件中包括不舒適、痛苦、受苦。
從這本雜誌中知道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疼痛來描述不舒適,疼痛控制往往是舒適的代用詞,可是疼痛緩解是無法涵蓋舒適的多重面向。
在臨床上也有許多種問卷可用來評估各年齡層舒適程度,讓護理人員了解病人感到舒適或不舒適。
現在護理實務上促進病人舒適在生命末期的照護中被強調,但在其他領域卻被忽略,未來應該加強舒適應用在各領域之中,不單單只應用在生命末期照護中。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