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書名(三本):1.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作者:西元洋
2.大家來大便 作者:五味太郎
3.出發!澳洲自助旅行 作者:蒙金蘭‧墨客編輯室
文章(三篇):1. 職業婦女持續哺餵母乳生活經驗的困境和因應行為 作者:楊 秋鈴、陳彰惠
2.職場哺乳親善措施對女性員工母乳哺育行爲之影響 作者:陳怡君、丁志音、劉益宏、郭淑珍
3.護理一位非預期剖腹之初產婦母乳哺餵的經驗 作者:陳靜琪、梁蕙芳
這三篇裡面我最有興趣的是第三篇,母乳哺餵是一種在媽媽生產後有的行為,對大部分媽媽來講應該是蠻簡單的事,對寶寶跟媽媽來說都有好處,對寶寶而言,乳汁裡的IgA可以減少感染、增加抗體,對媽媽而言,比較不容易有卵巢癌或乳癌等等,寶寶出生後就應該建議馬上餵奶,不只能讓寶寶去適應,也是增加親子之間的好時機,而正確的含乳姿勢是關鍵,但不要限制餵奶的時間,如果乳汁不夠或脹奶這就會影響到媽媽哺餵母奶的意願了.這篇文章在述說一位初產婦母親好幾次產檢都沒問題,但在37週的時候檢查出胎兒過大,所以要剖腹產,這對母親來說不只是一個打擊,也讓她對生產的方式不滿意,如果是我我會很失望..又因為家裡都是男生,讓她對母乳哺餵缺乏經驗.從Gordon十一項發現,個案因為傷口痛,醫院要給止痛劑,但又怕會影響乳汁,所以不敢打,經過護理措施後讓個案了解到止痛劑有哪些類別可以實施,也盡量教導如何用非藥物的方式讓傷口不痛,我是媽媽的話或許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有危險,畢竟懷胎那麼久,除此之外個案丈夫因為以前沒喝過母乳,所以懷疑寶寶喝母乳不會飽,讓個案擔心自己母奶會不會不足,然而出現了低效的母乳哺餵,經過護理措施後告訴媽媽要多餵奶,增加奶水量,也教導如何看寶寶有沒有吃飽,我覺得不管是非預產期剖腹或自然產,母乳哺餵的方式與教導都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這對媽媽跟寶寶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可能有些媽媽覺得餵奶很麻煩,脹奶不舒服就不想餵,就給寶寶喝配方奶,但在這之前卻不知道母乳哺餵有什麼好處,雖然我以前好像不是喝母奶長大的,但看了課本聽老師講才發現喝母奶的寶寶抵抗力真的蠻好的,現在也越來越多醫院提倡母乳哺餵,也很多媽媽試著去嘗試做,我覺得還不錯,還提出母嬰親善十大措施,可以讓更多生產的媽媽了解,雖然不知道效果是怎麼樣,但如果能一直下去,我想一定很多媽媽熱愛餵母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然而提供多方面的諮詢,我想也是必要的,畢竟出院後是媽媽獨自照顧寶寶,沒有護理人員在旁邊協助,家人的支持也是其次, 產前可以先跟先生和家人溝通好,讓大家都了解並支持哺餵母乳對母親和嬰兒都有的好處之後,並進一步的瞭解常見的錯誤觀念跟問題,這樣才能給媽媽最好、最適當的哺乳環境.
文章資料出處: 陳靜琪、梁蕙芳(2010)‧護理一位非預期剖腹之初產婦母乳哺
餵的經驗‧長庚護理,21(3),386-395
2.大家來大便 作者:五味太郎
3.出發!澳洲自助旅行 作者:蒙金蘭‧墨客編輯室
文章(三篇):1. 職業婦女持續哺餵母乳生活經驗的困境和因應行為 作者:楊 秋鈴、陳彰惠
2.職場哺乳親善措施對女性員工母乳哺育行爲之影響 作者:陳怡君、丁志音、劉益宏、郭淑珍
3.護理一位非預期剖腹之初產婦母乳哺餵的經驗 作者:陳靜琪、梁蕙芳
這三篇裡面我最有興趣的是第三篇,母乳哺餵是一種在媽媽生產後有的行為,對大部分媽媽來講應該是蠻簡單的事,對寶寶跟媽媽來說都有好處,對寶寶而言,乳汁裡的IgA可以減少感染、增加抗體,對媽媽而言,比較不容易有卵巢癌或乳癌等等,寶寶出生後就應該建議馬上餵奶,不只能讓寶寶去適應,也是增加親子之間的好時機,而正確的含乳姿勢是關鍵,但不要限制餵奶的時間,如果乳汁不夠或脹奶這就會影響到媽媽哺餵母奶的意願了.這篇文章在述說一位初產婦母親好幾次產檢都沒問題,但在37週的時候檢查出胎兒過大,所以要剖腹產,這對母親來說不只是一個打擊,也讓她對生產的方式不滿意,如果是我我會很失望..又因為家裡都是男生,讓她對母乳哺餵缺乏經驗.從Gordon十一項發現,個案因為傷口痛,醫院要給止痛劑,但又怕會影響乳汁,所以不敢打,經過護理措施後讓個案了解到止痛劑有哪些類別可以實施,也盡量教導如何用非藥物的方式讓傷口不痛,我是媽媽的話或許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有危險,畢竟懷胎那麼久,除此之外個案丈夫因為以前沒喝過母乳,所以懷疑寶寶喝母乳不會飽,讓個案擔心自己母奶會不會不足,然而出現了低效的母乳哺餵,經過護理措施後告訴媽媽要多餵奶,增加奶水量,也教導如何看寶寶有沒有吃飽,我覺得不管是非預產期剖腹或自然產,母乳哺餵的方式與教導都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這對媽媽跟寶寶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可能有些媽媽覺得餵奶很麻煩,脹奶不舒服就不想餵,就給寶寶喝配方奶,但在這之前卻不知道母乳哺餵有什麼好處,雖然我以前好像不是喝母奶長大的,但看了課本聽老師講才發現喝母奶的寶寶抵抗力真的蠻好的,現在也越來越多醫院提倡母乳哺餵,也很多媽媽試著去嘗試做,我覺得還不錯,還提出母嬰親善十大措施,可以讓更多生產的媽媽了解,雖然不知道效果是怎麼樣,但如果能一直下去,我想一定很多媽媽熱愛餵母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然而提供多方面的諮詢,我想也是必要的,畢竟出院後是媽媽獨自照顧寶寶,沒有護理人員在旁邊協助,家人的支持也是其次, 產前可以先跟先生和家人溝通好,讓大家都了解並支持哺餵母乳對母親和嬰兒都有的好處之後,並進一步的瞭解常見的錯誤觀念跟問題,這樣才能給媽媽最好、最適當的哺乳環境.
文章資料出處: 陳靜琪、梁蕙芳(2010)‧護理一位非預期剖腹之初產婦母乳哺
餵的經驗‧長庚護理,21(3),386-395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