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寒假作業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病人在面對死亡的過程中,因喪失身體功能或自主行為能力,由原本的家庭照顧者變成依賴者,過程中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及未盡心願等因素,容易導致內心不平安。
2臨終照護過程中,照護者除了陪伴及傾聽,應儘可能貼近病人,體認到病人是生命的導師而產生感謝,並認為臨終照護是一個禮物,也是榮幸與恩典。
3在照護中常利用生命回顧法及宗教信仰重新省思生命、詮釋存在的價值,與過去人際關係進行情感上的總結,將恩怨做一了結,思考愛、寬恕及和解,以讓自我的心境更加平安。
4臨床上可經由陪伴傾聽,了解病人的信仰與需求,或轉介宗教師共同以正向的態度,與病人探討生命意義,協助獲得諒解來滿足病人的靈性需求。
5臨終的病人對生命仍然有所期待,即使生命即將燃燒殆盡,仍然渴望在人生的最後能滿足自身的需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篇文章後,讓我重新回顧了在實習中所做的事情內容,其實在照顧一位臨終的個案對我來說內心是相當糾結,儘管我們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但只要每次看到他,我的心裡就會非常的難過,這樣的心情是難去抑制,不過這樣的情緒是不能帶到病人面前,因為他會覺得你可能在可憐他或者讓他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但我內心的想法是在心疼他們,即便生命有著生老病死的說法。雖然未
來我可能會成為護理師,遇到這種事情絕對是免不了的,所以人是需要去改變。
另外文章裡的護理計畫,寫得相當有條理而且詳細,把我們二年級所學的基護內容都詮釋得很好,像是能把每個護理問題內容都規範的相當清楚,不會偏離主題,這是我所欠缺的能力,剛好藉著這
次的閱讀讓我又上了一課。
最後當臨終者走到生命的盡頭,其實他們的經驗與視野遠遠超越我們,因此臨終者才是自己死亡大戲的導演,所有提供照顧的人,包括醫療團隊與家屬,都需要謙卑學習傾聽病人的心聲,尊重病人 的感受與想法,讓病人的需要引導醫療團隊的方向,以病人為師,我們才能建構理想的臨終照顧之內涵與典範。

新增時間 : 2018-02-27 17:33:1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