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心得

書名:內在的療癒力量
當時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只是因為歸類在心理叢書的特價之中,正好我對寫作有興趣,就從圖書館預約。既前面的理由,我直接略過十幾頁的導讀,豈料內文第一章就是作者心路......立刻踩到我的地雷啊。(笑)

沒錯,我也是有偏見的人--以整體而言而不夠客觀的立場。這是我的個性,我不予與否認。不喜歡可以選擇迴避,用不著說出口批評,但往往有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硬是要把心得講出來還刻意加油添醋一番,於是爭執就產生了。我是懶得坑聲作無謂抗議的人,我有太多創作和靈感都來不及實行了還引甚麼衝突(笑)?這是很有趣的心理問題,稍後也能討論。

總之,地雷被踩到的瞬間,我猶豫了那麼幾秒,快速地後翻檢視接下來的頁數。好吧,看起來頗有份量呢。不過開頭的自述語氣非常平實坦白,未見矯情,這部分博得我的好感,暫時觀察一陣。

於是在看下去的過程中,逐漸讓我對作者改觀。

他誠實地招認自己的缺點,將自幼周遭環境的影響,與自己的任性結合起來討論。往後的其它個案中,作者也持續地從觀看旁人進而剖析自己,他的自省謙虛從行動中昭然若揭--這不需要多言,生命自會視得生命。當他以旁觀感性地解構所有個案的韌性同時,也讓我看到作者對生命的韌性及尊重。

「一個治療師自己走得有多深,他的個案也才會能走得有多深。」,因為,「人不可能給別人你身上所沒有的東西。」這一句話可說是本書的核心。

除了許多令人動容的個案故事分享,作者也鼓舞所有讀者一起寫故事瞭解自己。寫故事是種整理心思和情緒的方式,如果純思考只會糾結在一起,越想越亂,不如就拿張白紙黑筆,想到什麼就寫出來。

人類是種社群的生物,需要從同儕的回應中給予自己定位。可是社會又是充滿界定的,給予人們一種"循規蹈矩"的框架,要求人們服從與完美。書中也承認:人最大的痛苦,來自自己無法完美,因而自卑苦痛。我們必須掩飾真實的心思來成就典範,被如此虛偽地壓抑,失去自我。

寫故事:寫自己的故事,寫所有從腦中反應而出的思緒、責罵與煩惱,釋放那些混亂糾纏的情緒--全部寫出來!你毋須給別人看到,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你,讓自己解脫吧!用力地倒空身心靈中的垃圾,如果你願意更進階的釋放,就對著空房、一面牆,朗誦剛才寫的那些話。

面對你的情緒。
這就是真實的你。

人不必完美,但必須完整。

當垃圾倒空之後,人才能重振思考。
這僅是療癒的開始。看見癥結之後,作者以純粹的陪伴及耐心,帶領個案找到他們生命中的能耐與才華,許多的故事都如此貼近,看得令人鼻酸且激勵人心。

當然作者也強調,在作敘事治療的過程中,不是每個人都能"接住"你的情緒。因為"接住"也等同於看到自己的不完美,這會讓多數人驚慌失措。

一個私密且相互包容的團體,可以對話討論的對象是必須存在的。別忘了,人群必須從彼此的辨認中視得自己的定位,這個故事治療方式,是重新再建構、再創造人群間的對應關係,放掉那些不完美的貶低,從語言中重獲新生的力量。

作者周志建是資深心理諮商師,同時也有多年的靈性追尋心得。這是一本實踐如何尋找自我的踏踏實實的一本書--如此把生活與靈性合而為一的溫柔教學。其中還有更多的內容就暫且省略了,留待給各位深入閱讀。


讀畢,我很感動也很榮幸能夠與這本書相遇。想想我自己不也是一直都在說故事嗎?講了這麼多的前世今生,檢討過去世的傷痛並比較今世的影響......也許我沒有這作者的嫻熟專業,但我想,書寫故事這件事情不算太難,每個人都能夠試試看。

其實每個人都想說話,想大聲喊出我們真正想要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想宣告自己的存在。給自己一個機會,寫關於自己的故事吧。

新增時間 : 2017-02-19 21:38:51 / 修改時間 : 2017-02-19 21:40:1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