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一學期寒假作業:生死觀心得

這世界上分了兩大種人來面對死亡﹐有一些人害怕死亡﹐那是他們心理上對「死」感到恐懼且陌生﹐因為沒有死過的人無法真正體會了解「死」是什麼感覺;但另一些人卻希望可以快點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是他們認為「死」可以解決任何事情﹐用死亡來逃避現實生活﹐就因為這不正確的人生態度﹐才會有人開始鬧自殺。雖然是有一句話說:「我們的開始都一樣-出生;我們的結尾都一樣-死亡」﹐這一句話雖然看似沒有沒道理﹐但往往我們只看到它的表面﹐其實它的涵義並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麼膚淺﹐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說:「雖然出生和死亡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改變人生﹐讓自己的人生過的很充實、過的有成就」﹐不要向唾棄自己的人一樣﹐覺得說:「反正我們的人生都一樣會面臨死亡﹐那我們何不過的快樂一點﹐何必過的那麼辛苦」﹐這就是他們的人生觀﹐也就是造成自殺繁衍的真正主因。
每一個人讀完一本書都一定有一些自己的讀後心得包含我也不例外﹐在我看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時﹐說真的我心中出現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能夠健健康康的活著那就是幸福了﹐沒有比這個還更幸福的事了。這本書作者的大學教授﹐原本也是一個熱愛運動的男人﹐但因為一個莫名來的病後﹐害她只能依靠別人完成一件事﹐就連最簡單的吃飯、穿衣服都得靠別人的幫忙才能完成﹐我看完後﹐我只能說:「人生無常阿!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知道」﹐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別搞砸只有唯一一次的機會﹐說真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會把這當作是真的﹐因為假如大家都當真了﹐那這世上就沒有乞討、拾荒的人了﹐每一位都是事業有成的大人物了﹐所以大家面對死亡都是在欺騙自己﹐所以才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無論你是生活在哪一個環境中的人﹐就算是社會上屬於最低層的人﹐難免也是會有些自尊心﹐不管是大還是小﹐即使是比奈米還小到微乎其有的﹐那個還是算自尊心﹐我最佩服的是此書中那一位生病的教授-墨瑞﹐她是一位堂堂大學教授﹐是有多麼多學生崇拜他、尊重他﹐但如今他因為生了ㄧ場大病﹐此刻他需要被當成小孩一樣﹐被家人、妻子小心呵護著,那種感受我想沒有一個人能馬上適應的,包含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此書中教授跟作者說了一句話他說:「生命一開始時,我們是小嬰兒,得要靠別人才能存活,對吧?到生命盡頭,你若變得像我一樣,你也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對吧?」,聽完這一句話,我突然絕得這一位教授好偉大喔!他把每一件事情都看的很樂觀﹐也慢慢丟去他的自尊心﹐在接受大家的幫助。教授他藉由這一次與作者的相遇﹐他教了作者很多人生觀﹐這門課﹐不用教科書﹐課程題目叫作「生命的意義」﹐課材是教授用他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雖然他去逝了﹐但課繼續在上著。

新增時間 : 2016-02-03 19:22:2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