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書名: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作者:陳秀丹
出版社:三采
讀書心得:一般人談到死亡,多數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像「死」的諧音的「四」,醫院的病房和電梯都會避開這個數字。但沒有這個數字,就可以逃離死亡的陰影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人既然都有一死,尤其是當我們親愛的家人面臨死亡關卡時,如何能讓他不要受太多痛苦,不要接受侵入式的急救,而造成無謂的痛苦與折磨,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人的一生必定經歷生、老、病、死,任誰也無法改變這自然法則。然而隨著現今愈來愈發達的科技時代,醫療設備也漸漸變得更完善、更先進,許多嚴重的疾病都能控制下來。就因為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使人類更依賴醫生,認為不論何種病痛都能治癒。閱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許多人都是自私的,寧願讓病危的親人勉強的存活,也不願放手讓他走,他們怎能體會病人的痛苦?插著管、依賴著氧氣罩,這些都是不好受的,對於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折磨,誰能替他們著想?誰能聽見他心裡的吶喊?我認為人要有著同理心,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怎麼做?仔細思考過後,或許能轉念,放手讓病危的人安心的離開人世。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樣做真的是愛他們嗎?還是讓他們有尊嚴地安詳地走,才是真正的愛!而有些家屬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硬是要搶救,但結果呢?說真的,不計一切代價去努力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殘酷的仁慈。這樣不只生病的人痛苦,家人也得承受長時間的煎熬與龐大的醫療費用的負擔。或許是立場的不同,所思考的方向也很有所不同,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多站在病人的立場,去為病人思考,「善終是醫療人員和家屬送給病人最大的禮物與承諾。」這句話在我心中紮了根,也許放手讓他們安穩地走也是愛他的一種方式。
在人的一生中這種事情是想避都避不掉的,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好好面對這課題呢?是因為害怕嗎?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呢?如果要我回答的話,我覺得是因為忌諱吧,但最動要的是死亡這件事,誰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是少數吧,那當我要面對這件事情的話我想我選擇是放手,何必讓病人痛苦呢,就算是不捨不願意放手,那我們真的有考慮到病人的感受嗎,我覺得那叫自私,因為自己的不捨讓病人繼續痛苦下去這樣子真的是好的嗎,讓自己更擔心增加負擔這樣真的好嗎,所以我選擇放手。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者:張文亮
出版社:校園書房
讀書心得:南丁格爾,一位眾所皆知的護理人員,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但從沒去了解,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一開始以克里米亞之役為開頭,戰爭是一個人造的煉獄,也有人說是科技的實驗室,但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人在戰爭中受傷、死亡,在這不是你死不然就是我活的地方,護理人員的進駐,或多或少會為部隊帶來"溫暖"的感覺。
說真的,在男人堆裡面對傷殘的血腥畫面,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南丁格爾自願帶領一群女性護理人員到戰地服務,這決定所需的勇氣非同小可。戰地的狀況已經夠糟了,戰線後方的支援陣地,環境應該會比較好,但人心卻比前線的敵人還來的險惡,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 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身上,我有時候遇到不開心或不想做的事情都會抱怨,但是如果當我把抱怨的時間省下來我想我應該都做完了吧。
「南丁格爾面對的不只是傷兵的苦痛,而是醫院管理的不當,與人性更深的貪婪,但她仍堅持要順服在這錯誤的權柄下,因她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中」,讀到這句話時,我就想到當下的台灣現況,就覺得我們的問題在於人,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要苦民所苦,但是實際上呢? 火力發電廠照蓋、沿海工業去照開發,這叫做節能減碳?! 當企業間吹起裁員風,政府官員卻還照領4倍上班族薪水,還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說薪水少,看了就搖頭。
「愈沒有人管的地方,愈沒有人要做的事,是我們可以首先工作的地方。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自己額外找來的工作」,歡喜做甘願受,我以前常常這樣做,以後也是一樣。有時候自己多做一些事,對別人是種方便,對自己來說,心裡多了一份踏實感,不會去想東想西的。或許不會有人注意你做了什麼事,但心裡的感覺就是會不一樣。在混亂的戰地醫院,環近已經夠糟糕了,又遇綁手綁腳的上司,在做什麼事都不好的狀況下,南丁格爾還自己找事來做,有些人應該會一走了之,很巧的,廚房是南丁格爾第一個改革的地方,我想這也是上天的安排,吃的問題的解決了,醫院的其他問題也就能一一去解決,若是用再好的藥物,但吃的卻是亂七八早的食物,再好的藥也像廢物一樣。
暑假的某一天看到一個專題報導,說台灣的河川都有檢測到安非他命殘留,這並不是毒販做的,會有毒販把用一堆錢買來的毒品亂丟嗎,應該是不會吧,而這些殘留物就是從醫院來的,當病人需要施打止痛藥時這些毒品就是最好的「藥物」了,包括嗎啡之類的,雖然都是極少的劑量不至於上癮,但是當醫院沒把這些微量的劑量做好處理都亂排入河川中,台灣那麼多醫院每間都偷排一些那全台灣的河川中都是毒藥那害到的終究是人類自己吧。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玉翠
作者:李錦容
出版社:草根
讀書心得:陳翠玉出生於彰化的虔誠基督教徒家庭,父親是廈門來台的第一代移民。她七歲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培養成一位優秀的女中豪傑。她在彰化高女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專科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與助產士;之後更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行政碩士。她是台灣第一位受大專教育的護士,也是第一位在北美洲獲得學位的台灣護士。她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始者、公共衛生的規劃者、軍營環境衛生的改善者、衛生所的設立者、現代醫療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衛生的推行者。她推廣男女平等、醫護平行的觀念不遺餘力,廣泛地啟發造福人群的理念,開發婦女參與社會事業的新角色,因此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台灣婦女生活的新風采。她是愛的播種者、教育家、思想家、實踐家,也是民主的推動家。陳翠玉一生以其大愛奉獻人類,不但為台灣建立全面性的醫療制度,更將愛心延伸到第三世界,提升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國的醫療水準。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她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訓練戰地醫院護士到香港陸軍醫院照護傷兵。台灣遭到美軍定期空襲轟炸時,她發起中學生總動員,組織青年團和救護隊負責救災和救護傷患。早在1942年,陳翠玉就開始為台灣護理教育奠基訓練公共衛生護士,規劃台灣醫療藍圖,逐步進行為民服務的抱負。
陳翠玉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台灣婦女,她見識廣闊、富有遠見性的想像力,個性內柔外剛,兼具智者的氣度和寬容溫和的性格。她堅守愛、公義與和平的信仰,「並學墨家與耶穌的服務精神」,和「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原則,協助許多困苦中的人,也救回了許多患者的生命。她終身把愛和生命獻給人類,使眾多的受惠者和認識她的人刻骨銘心,永遠感念。
因為她不懼艱難,不避風浪,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贏得「台灣女英雄」之尊稱。她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位在護理、醫療專業領域上貢獻最廣泛、經歷最完整的護士。可惜當年台灣的政治環境相當惡劣,談論她的事蹟成為禁忌,使這段光榮珍貴的歷史反而在自己國內失落。
之前都沒聽貴這個人,直到讀了《台灣女英雄陳翠玉》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這位護理界的傳奇人物才引起醫護界的重視,位於高雄市的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推崇陳翠玉為「台灣護理傳奇人物」,所以又稱她為「台灣的第一位南丁格爾」,並製作記錄片贈送各醫院護理部。作者在台灣護士研討會中發表陳翠玉生平之後,獲得護理界的肯定,護士們都又驚又喜,希望這段歷史能編入教科書,更渴望以她為學習典範,並且要求筆者能將她的傳記再追尋至她在公共衛生和WHO的貢獻 。

新增時間 : 2017-09-01 19:49:5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