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寒假作業

我找到了一篇有關燒傷護理的議題,文章的內容是在說有關八仙塵的議題,文章的標題是[八仙塵爆省思,正視南北醫療差距]文章中提到屏東縣每年湧入數百萬遊客造訪,全縣竟然沒有一家醫學中心,甚至連最基本的急性燒傷病床與燒傷加護病床都付諸闕如。屏東縣衛生局統計,從101年迄今,縣內共有200多位燒燙傷病人,因現有醫療設備不足,全部後送高雄醫學中心,加上屏東縣每年有930多萬遊客量,如果屏東發生類似八仙塵爆意外,在沒有醫學中心及燒燙傷中心的情之下,大量嚴重燒燙傷病患根本無法給予即時救治,後果堪慮。在我的認知中,「城鄉差距」這個問題在台灣顯得相當普遍,教育、政治、經濟是社會大眾最關切的議題,然而「醫療」的城鄉差距卻經常被社會忽視。關於這個議題,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血管科主任胡漢華醫師曾作了項研究,「城市與鄉村中風發生率與盛行率比較研究」指出,都會區中風患者的平均剩餘壽命比起鄉村地區患者高出六年之多,城市為十年,鄉村僅有四年,如此結論反應了都市的醫療條件優於鄉村,因為都市能夠分配到更豐富的醫療照顧、藥物治療、復健甚至是教育的相關資訊,從而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現下社會大眾普遍視城鄉差距為理所當然,這個現象讓偏遠地區的民眾承受著無形的社會壓力。政治、教育、經濟方面的城鄉差距,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這個現狀目前在台灣也許還無法找到立即有效的平衡,但透過醫療機構自我態度上的要求,以及鄉下地區民眾的教育觀念的加強與衛保意識方面的提升,都將有助於縮小醫療城鄉差距。第一,醫療資源從根本上說是資源,而資源配置方式從有效性或效率來看,依次是市場機制、社會機制和政府機制,每種機制都有優缺點和適用條件,配置資源一般應該採取比較優勢。從目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方式來看,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機制上,而市場機製作用有限、社會機製作用微弱,城鄉醫療資源的巨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機制配置的結果,而不是市場機制的作用。這種醫療資源配置方式違背了市場經濟時代醫療資源配置的基本規律,正確的配置方式是,以市場機制為主,社會機製作為補充,政府機制發揮兜底功能。第二,醫療資源屬於稀缺資源,而稀缺資源並不是人人能夠享有的,公共財政目前還達不到人人享有優質的醫療資源的條件,所以政府提出「保基本」的思路是對的,但實際上仍然對三級醫院以諸如政策、資金、項目等予以支持;擴大規模又是醫院平衡收支結餘的最好方法,使得醫院規模越來越大,資源越來越集中,形成所謂的「高不成」和「低不就」局面。這就與「保基本」背道而馳了。所以,三級醫院或高端醫療應該讓渡於市場。第三,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助於醫療成本的下降,而醫療成本的降低有助於政府為公民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公共醫療衛生產品。

新增時間 : 2019-02-15 17:25:1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