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心得3
書名:用心醫病 作著:許添盛.王季慶
西元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一位女嬰誕生在台灣彰化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裡。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WHO獎學金,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與余道真、魏火曜及葉曙三位教授創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是與普世的護士價值完全接軌的。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的護理訓練雖然從一八九八年開始,可是最初十年僅止於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一直到一九零七年才在台北病院「看護婦養成所」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師資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受訓的護士生在醫院的地位僅高於雜役人員,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女士辭世十七年之後的二零零五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女士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西元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一位女嬰誕生在台灣彰化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裡。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WHO獎學金,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與余道真、魏火曜及葉曙三位教授創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是與普世的護士價值完全接軌的。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的護理訓練雖然從一八九八年開始,可是最初十年僅止於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一直到一九零七年才在台北病院「看護婦養成所」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師資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受訓的護士生在醫院的地位僅高於雜役人員,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女士辭世十七年之後的二零零五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女士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