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個案報告

摘要:背景與目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為一種遺傳性罕見疾病。此疾病主要影響骨骼肌的功能,共同的症狀為四肢近端肌肉無力,以肩關節、髖關節周邊肌肉影響最多。雖為遺傳性疾病,此疾病不會於出生後就發病;根據不同的亞型,發病年齡存在差異,從兒童時期至成人時期皆有可能發病,通常好發於青春期晚期。而目前針對肌肉失養症並無有效可治癒的治療方法,亦不清楚針對此類病患的肌肉無力做肌力訓練是否有效,或是有害。方法:本篇個案報告以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公布之「物理治療師執業指引(Guide to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中的「個案處理模式(Client Management Model)」作為結果呈現。以及利用「國際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模式(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Model)」分析個案主要問題,並以臨床實證醫學文獻作為參考依據,發現此類病患可以做中低強的力訓練,並根據文獻擬定個案的肌力增強計畫,且於治療介入後評估成效。結果:個案在腳踝背屈的角度受限得更嚴重,目前只能維持在腳踝蹠屈約10°的位置,無法做出背屈的動作。肌力的部分則是沒有差異,除了髖外展肌群從5分變成4分之外。6分鐘行走測試仍然是320 m、而步速由52.63 m/min進步到64.79 m/min、步長由62.50 cm進步到71.43 cm。計時起走測試沒有差異。以肌力及耐力而言整體並沒有很大幅度的改變。結論: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個案,因為其受影響的蛋白質與肌肉再生相關,在運動時就必須控制強度以避免惡化。還必須同時考量其日常活動、工作性質是否不恰當。

So What(學習要點):認識肌肉型失養症的不同型態對病人造成的影響,以及處理方法,以及測試肌肉的功能來看恢復狀況等等,擬定增強計畫使肌肉重新運作。

Now What(反省與檢討):從這篇文章我學到肌肉型失養症有很多不同的亞型,也知道每一型的處理方法與應對方式,然後還知道了要怎麼測試才確定他們的病症有改善,這樣讓我在學習或實習的時候能夠更了解這一類的疾病,也會上網查更多相關資料,了解更多疾病,充實自己。

新增時間 : 2020-07-30 14:39:5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