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05產科24小時母乳哺餵心得
護四戊1075101206魏如鳯
產科實習體驗心得
產科實習一開始,老師說明了一個叫「24小時體驗母乳哺餵活動」,聽了這個消息非常震驚,每兩個小時起床真的會很辛苦吧,可經歷一天之後,我覺得真的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但我也從中得到以往學不到的經驗。
我開始省思我這24小時的時間,除了把握時間睡覺,還可以做些什麼?
為了把模擬體驗活動更逼真,我將鬧鐘的鈴聲改為嬰兒哭聲(請見附件圖一),跟身旁的家人朋友告知我現在是模擬媽媽,會有嬰兒哭聲,而他們也很期待我一天下來會有什麼改變。以及詢問有過餵母乳經驗的媽媽,如何當時處境及如何解決問題,才發現母愛如此地偉大。
人類的睡眠通常會經歷好幾個睡眠週期,從淺眠進入深眠,從深眠又回到淺眠,如此週而復始。而規律睡眠及不規律睡眠的週期在嬰兒時期特別短,大約四十分鐘到一小時為一個週期,所以如果連續睡六小時而言,嬰兒醒來四、五次,是正常的頻率。而當次哺餵需要每2~3小時一次,一天約8~12次,視孩子需要來調整間隔的時間。因體驗需求詢問媽媽生完小孩每隔多久時間就要哺餵母奶,媽媽回憶當孩子每2小時就餓了開始哭,但不要等到哭鬧時才餵奶,是我從課本中學到的與媽媽解釋:餓的時候通常會先吐舌頭、左右轉頭尋找乳頭、把手放進嘴巴自我安撫,最後才會哭鬧,所以等寶寶哭鬧再餵奶已經有點晚了。媽媽無奈但微笑著說「有時間就要趕快睡覺,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會再哭,這樣長時間沒睡飽,持續餵了三個月母乳,每天都這樣,產後憂鬱都來了,好幾次都很想放棄,真的很累!但又想把最好的營養留給孩子。」但我從中發現媽媽對母乳哺餵的認知與態度影響其實非常大,但產科的護理人員常常忽略掉這點,在協助哺餵母乳時經常只將重點放在媽媽的衛教上,忽略掉家人對媽媽持續哺餵決策影響,若能將家人加入護理指導,關注家人對於媽媽照護上的需求,評估對哺餵母奶的態度與認知,相信有助於提升媽媽產後適應及哺乳意願。針對睡眠與休息問題的護理原則包括:減少體力消耗,例如餵奶時可建議產婦採側躺姿勢餵奶以減少體力消耗;協助將照顧孩子孩子的工作分配給產婦的其他家屬(戈依莉、呂昌明,2003)。
透過這次體驗,我明白了孕婦的種種困難及不適應,我更能體諒她們、尊重他們,也因為這樣讓平常忙碌的我可以多跟媽媽聊聊天,更愛媽媽了。
🔼附件圖一:嬰兒哭聲的鬧鐘。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