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葉-漸凍人氣切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讀完這篇報導內容著重在漸凍人是否要執行氣切手術,說白了漸凍人無法表達自我感受執行氣切只是延長性命的一種辦法,除非在他成為漸凍人之前就簽好執行氣切手術同意書不然做決定永遠是他的家屬,而我們也無法確定在他生病之後的想法會不會改變「選擇氣切仍能長 時間存活」似乎意味著病患仍未達到「近期內死亡不可避免」的「末 期」階段。那麼,拒絕氣切的選擇是否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規定?在倫理上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消極安樂死嗎?這是我讀完這篇發現的重點
氣切而接上呼吸器的病患有機會存活相 當長的時間,至於不氣切的漸凍人則隨著病程的發展,很快便會結束 生命。不過,並非很多病患有勇氣選擇氣切,因為這種完全不能動 彈、終身依賴機器、又難以表達自己並與人建立關係的生活,其艱辛苦楚是難以言喻的。安寧緩和醫療的原初對象雖然主要是癌末病人及其家屬,但理論上並不應侷限於癌症病人。。許多非癌症疾病像是慢性心臟衰竭、慢性腎衰竭或腎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都很需要疼痛控制與症狀緩解的安寧緩和醫療。當家屬選擇安寧療護又為什麼要幫病人執行氣切手術,執行手術一定會疼痛。運 動神經元疾病屬於無法治癒且會持續進展惡化的疾病,當考慮到道德層面病人需要的或許不是延長生命而是控制疼痛,所以這樣的議題值得我們深思。
氣切而接上呼吸器的病患有機會存活相 當長的時間,至於不氣切的漸凍人則隨著病程的發展,很快便會結束 生命。不過,並非很多病患有勇氣選擇氣切,因為這種完全不能動 彈、終身依賴機器、又難以表達自己並與人建立關係的生活,其艱辛苦楚是難以言喻的。安寧緩和醫療的原初對象雖然主要是癌末病人及其家屬,但理論上並不應侷限於癌症病人。。許多非癌症疾病像是慢性心臟衰竭、慢性腎衰竭或腎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都很需要疼痛控制與症狀緩解的安寧緩和醫療。當家屬選擇安寧療護又為什麼要幫病人執行氣切手術,執行手術一定會疼痛。運 動神經元疾病屬於無法治癒且會持續進展惡化的疾病,當考慮到道德層面病人需要的或許不是延長生命而是控制疼痛,所以這樣的議題值得我們深思。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