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作業

讀書心得 護三丁 1085101193 32號 陳佳妤
其實醫學與文學之間的原初接觸,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早。在16、17 世紀,就有紀錄疾病的小說、故事和傳記,這種具有臨床報告性質的文字作品,然後在台灣日治時期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出現描述生病經驗,以呈現貧富差距批判社會的小說。人們會想到以文字來紀錄生病的過程,是因為文字是最貼近人內心感受,生病過程在身體上所感受到的感覺,都會進入人最脆弱的內心。與其說生病是肉體的考驗,其實人的內心卻承受了更大的折磨。不論是醫生或是病友或疾病的,都隱約地在傳遞一種價值,也就是為了生命努力抵抗疾病的讚揚。因為人類對於疾病大多數時候是束手無策的,於是當你戰勝病魔,便成為一個「對象」,足以讓其他人去效法這種奮戰精神。醫院與病人之間的關係,也有如「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的拉扯,醫院透過知識所建構「物理空間」的高度秩序性,目的便是要收編與支配病人的存在;但病人的「心理空間」本質卻是「去秩序」的,往往在失序的狀況下,脫出醫院空間的支配,而瓦解醫院空間的秩序。由於病人是疾病侵襲的本體,所以對於病人而言,其意識到的環境變化,以及對於所處空間的感知,也往往複雜且強烈。也許是因為疾病對於身 體功能的傷害,或是死亡陰影的心裡因素,在病人的意識空間中,世界是扭曲的存有,像是漂浮著、無重力、無秩序感,有如夢境一般的搖擺著,不論夢境或是幻想,都投射了病人的意識或潛意識,這種情形在憂鬱症患者身上似乎更常見。進入21 世紀,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醫學的地位,也許會繼續存在,只要人的肉身依舊存在,醫學對於人仍就有著非凡的優勢與控制力。

新增時間 : 2022-02-12 16:33:1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