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科 110(下學期) 寒假作業

護三戊 1085101221 林妤謹
這幾年因為COVID-19的肆虐,引發了許多的在醫療上的問題,不只有醫學界在研究如何治療這個疾病,照護、護理的部分在其中也有著許多的不同的議題,因此我在華藝線上圖書館中搜尋了「COVID-19 病人使用氣霧治療之臨床策略」以及「一位COVID-19重症病人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之加護經驗 」這兩篇和這學期內外科教學課程中相關的文章。第一篇文章一開始先解釋了COVID-19在空氣中的傳染原理,講述病毒經由生物氣膠的各種傳播路徑,在第二節中說明氣膠生成醫療與氣膠散逸,在臨床上分為機械式產生氣膠以及間接誘導病人產生氣膠兩類,接著告訴我們COVID-19病人氣霧治療之策略及建議,我們要先嚴謹的去評估個案的適應症,有呼吸停止、通氣不良等症狀才需要去執行氣霧治療,否則應該要有嚴格的限制,內文也向我們介紹了如何使用霧氣治療,在氣霧治療中也應該注意環境與通風,因為密閉環境下可能隨氣霧治療時間增長其散逸染污了環境,所以建議選擇在室外露台、走廊,或是開窗戶及增加局部空調循環通風,降低居家傳播。第二篇文章描述照護一位中年男性感染新冠肺炎且快速惡化為重症之加護經驗,個案因疾病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插管後使用呼吸器與體外循環維生系統 ,因屬新興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特性而入住負壓隔離加護病房,首先需要幫個案進行護理評估,在確立個案有氣體交換障礙、感染、焦慮、皮膚完整性受損、活動與耐力不足等健康問題後,為個案整理了一些護理過程,包括:引起問題的原因、護理目標、護理措施以及最後的評值,在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成功脫離呼吸器的照護經驗。這兩篇文章讓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氣霧治療方面的知識以及原理,並且了解到如何照護關於肺炎合併呼吸窘迫等健康問題的個案,也在其中學習了如何在照護中發現個案的需要以及該為他們做些什麼適當護理,方便未來在職場上可以更快速的了解且能更準確執行許多有關氧氣治療、隔離病房等方面的照護。

新增時間 : 2022-02-13 02:15:3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