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暑假作業-2
護三戊 游舒涵 1085101233
本研究旨在瞭解先天性心臟病學童(病童)手術後生活適應之情形。藉由橫斷式敘述性的相關研究設計,本研究以台北縣、市51位10至12歲完全矯正手術後之病童為研究對象,採用結構性問卷進行家庭訪視。結果發現:病童手術後之生活適應中以社會適應最差,且與就讀年級、父(母)之職業等級及過度保護態度、接受心臟完全矯正手術之時期及目前健康狀況等變項有關;因此,本研究建議成立先天性心臟病之臨床專科護理師,加強病童、家庭、醫院及學校之持續溝通與全面聯繫,以促進病童手術後之生活適應。
因應措施:事先與醫護人員確認孩子的身體狀況、可以負荷的運動類型以及需服用的藥物,在開學時與班上老師、同學溝通,說明孩子的疾病狀況,以及需要注意的特殊情況有哪些,並且持續與老師保持聯繫。
整體家庭管理狀態在先天性心臟病青少年心臟功能程度與生活品質之間具有中介效果的影響,縱使是在自主性增加的青少年時期,增進家庭管理的能力,仍有助於提升先天性心臟病青少年之生活品質,建議臨床照護中需針對曾接受開心手術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狀態、父母疾病管理能力、互相支持狀態以及對疾病擔心狀況、管理困難狀態與精力消耗狀態等家庭管理層面
慢性病童融入家庭生活時,家庭的管理技巧和成員間的配合會左右家庭整體運作。而青少年階段為認同感發展時期,開始在意同儕的眼光及社會評論,因此家庭管理在此時給予合宜的支持,能提升青少年社會適應及未來的自我照顧能力
本研究旨在瞭解先天性心臟病學童(病童)手術後生活適應之情形。藉由橫斷式敘述性的相關研究設計,本研究以台北縣、市51位10至12歲完全矯正手術後之病童為研究對象,採用結構性問卷進行家庭訪視。結果發現:病童手術後之生活適應中以社會適應最差,且與就讀年級、父(母)之職業等級及過度保護態度、接受心臟完全矯正手術之時期及目前健康狀況等變項有關;因此,本研究建議成立先天性心臟病之臨床專科護理師,加強病童、家庭、醫院及學校之持續溝通與全面聯繫,以促進病童手術後之生活適應。
因應措施:事先與醫護人員確認孩子的身體狀況、可以負荷的運動類型以及需服用的藥物,在開學時與班上老師、同學溝通,說明孩子的疾病狀況,以及需要注意的特殊情況有哪些,並且持續與老師保持聯繫。
整體家庭管理狀態在先天性心臟病青少年心臟功能程度與生活品質之間具有中介效果的影響,縱使是在自主性增加的青少年時期,增進家庭管理的能力,仍有助於提升先天性心臟病青少年之生活品質,建議臨床照護中需針對曾接受開心手術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狀態、父母疾病管理能力、互相支持狀態以及對疾病擔心狀況、管理困難狀態與精力消耗狀態等家庭管理層面
慢性病童融入家庭生活時,家庭的管理技巧和成員間的配合會左右家庭整體運作。而青少年階段為認同感發展時期,開始在意同儕的眼光及社會評論,因此家庭管理在此時給予合宜的支持,能提升青少年社會適應及未來的自我照顧能力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