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二學期寒假讀書心得-護三戊楊玉慧

COVID-19病人使用氣霧治療之臨床策略
臨床專家及學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會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但對於是否為空氣傳染仍持著保守態度。2020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表示COVID-19在密集、密閉、通風不良環境中可能會有空氣傳播的危害。醫療人員執行會暴露於易產生生物氣膠(bioaerosol)的處置時,稱為氣膠生成醫療處置(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AGMPs),如氣管內管插管、痰液抽吸、支氣管鏡檢及呼吸治療師照護項目之一的氣霧治療(aerosol drugs therapy)等,受到感染的風險可能會增加,應特別加強防護。因此,本文將運用文獻回顧探討SARS-CoV-2傳播方式及進行氣霧治療時的臨床照護重點,以提供臨床醫療人員重要參考。

照護一位青少年期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之護理經驗
本文描述照護一位青少年期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為2018年7月4日至8月3日,病人為籃球校隊風雲人物,發現罹癌後無法從事熱愛的運動,且擔心化學治療副作用影響生育能力,對於治療過程及預後產生不確定感,故引發筆者收案動機。以病人為中心,依照生理、心理、社會、發展及靈性層面進行整體性評估,確立病人有保護能力改變、營養少於身體需求、焦慮等之健康問題。護理過程透過跨團隊專業合作,針對疾病提供正確自我保護之知識與技能,避免血球低下引發感染、出血;於化學治療期間指導內關穴穴位按摩緩解噁心感,依據喜好訂定飲食計畫以維持充足營養攝取;轉介生殖專科團隊進行精子保存,減緩焦慮感,藉由白血病支持團體分享癌友抗癌心路歷程,改善癌症治療認知,並進一步於出院前順利完成骨髓配對。藉此經驗分享給臨床醫護人員照護此類病人之參考,建議強化青少年期罹癌病人身心評估技巧,依需要盡早轉介專責心理師。運用症狀護理,以同理心鼓勵個案說出內心感受,提供個案及家屬持續性的關懷,改善個案口腔黏膜破損情形、協助減輕化學治療副作用之生理不適,降低其合併症的發生、減少疾病對其產生之心理衝擊,並改善家屬因照顧個案產生之焦慮。建議增加護理人員臨床實務照護訓練機會,鼓勵同仁參與相關學術討論會等,藉以提升此類患者整體之照護品質。

新增時間 : 2022-02-14 22:49:1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