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書名:情緒勒索
作者:陳鴻彬

  手捧著書稿,讀著慕姿的文字,我的腦海浮現好多畫面、好多臉孔。其中,有一張臉孔令我格外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被標定為「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十七歲女孩。相較於大多數施暴者為「成年男性」,她的性別與年紀都顯得突兀。

  「若不是因為你」的綑綁與束縛

  在小學與國中階段,她兩度休學隨著母親遠赴美國進修。國中那一次,她在美國當地曾因為深夜時分幾近歇斯底里的尖叫,所以鄰居報警,警察上門關心。

  在母親的說法裡,回台後她脾氣更加暴躁、會毆打父母,已被社會局列管在案,所以希望輔導老師協助介入管教這個「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

  我始終相信:如果可以「好好愛」,不會有人輕易選擇「恨」。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孩子身上。這不免引起我的關注與疑惑:是怎麼樣的恨,會讓一個孩子出手毆打父母?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希望被聽見的故事?

  然而,一開始與孩子的接觸,並不順利。「少來了!你們這些大人,全都只相信媽媽的話,認為都是我的錯。」在美國、台灣都曾接受過多次強制治療的她,活像隻刺蝟,情緒滿溢,令人難以靠近。

  經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我才知道,這孩子耗費了多大力氣去築起這道牆,而用意是保護自己不再受母親情緒的汙染。

  「媽媽要帶我去美國,根本沒有問過我,直接買好機票,幫我辦好休學,然後告知我:跟我去美國,這是為妳好。」她說。

  我很熟悉那樣的句型,藏在話語裡的意思是:「別人家的小孩想去還不一定有機會,妳別不識好歹、不懂感恩。」但其實,去進修,是媽媽的個人需求;需要有人陪伴,也是。

  真正令這孩子難以忍受的是:去到美國進修的媽媽,因為課業壓力過大導致憂鬱,很多課程報告嚴重延遲或無法完成,卻把責任全推到女兒身上。

  「媽媽跟同學在討論報告,我在旁邊玩著,我親耳聽見她對同學說:因為小孩不乖,使她無法專注在課業上好好地完成報告。」

  她難掩氣憤繼續說:「此後,她的同學們一看到我,常常對我說:妳要乖一點、多體諒媽媽些,讓媽媽可以好好完成學業。」

  「小時候我真的以為是自己的錯,因為從小媽媽就不斷告訴我:若不是因為妳,我也不用這麼辛苦。等到愈來愈大,我才發現其實自己對媽媽充滿憤怒!」

  於是,她開始拒絕接受這些「情緒勒索」,開始反抗,並且把自小積壓多年的不滿與怒氣一股腦地全發洩出來,轉化成暴力與自傷。卻也因此被標定為不乖、不孝順、不懂感恩、不懂事的小孩。

  「拒絕被情緒勒索的覺醒歷程,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去承受這些批判、責備與不諒解,妳怎麼做到的?」我問。

  她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我望著她的面孔,忍不住心疼。也不禁將眼神回望我心中那個乖巧的小男孩。

  孝順,加重「情緒勒索」的重量

  從小,因為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家中經濟困頓,我選擇懂事、聽話,當一個父母眼中典型的乖孩子。

  父母對我的愛,我是知道的。包括希望幫我安排好最安全、最保險的生涯路徑,認為這是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但我也隱約感受到,其中有著他們的焦慮:焦慮於下半輩子的生活沒人照顧,以及深怕在親戚朋友面前不夠有面子。

  我開始面臨選擇上的兩難:一旦難兩全,我要優先考量父母,照顧他們的焦慮?還是發展自己的生涯?

  即使我已做好心理準備得因應選擇後所需面對的一切,仍因他們所流露的失望與失落,讓我內心的罪惡感油然而生,差點又跌了回去,放棄自己的生涯來照顧他們的感受,降低他們的焦慮。

  我很難對他們的眼神視而不見,那種眼神彷彿在對我說:「你這樣做,我們會很傷心難過,也很擔心!」

  而我,雖然深知我需要做的是樹立「情緒界限」,並鼓起莫大的勇氣,反覆對自己說:「親愛的爸媽,我很願意孝順你們、愛你們,但生涯是我自己的,這是兩碼子事,不應該混為一談。」這段歷程依舊耗了我好長一段生命與時間,才慢慢踏穩腳步往前邁進。

  拒絕被情緒勒索,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深刻感受過箇中辛苦。而慕姿的書裡提供了長出勇氣的方法。

  愛與關係,不該被濫用與消耗

  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

  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無論原因為何,這份愛與關係,都不應被任何人濫用或消耗,而是被珍視。

  同樣地,如果我們曾深陷情緒勒索的糾結中而痛苦不已,也請記住那份深刻的辛苦,別輕易讓自己在欠缺覺察的情況下,不小心成為另一個放出「餌」的人。

  情緒勒索的原理很簡單,但其中的機轉與樣貌其實很多元而複雜。慕姿的這本書,構築了一條系統性理解的路徑!不只給了我們「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也提升「拒絕給出情緒勒索的自我覺察能力」。

心得:個人認為被情緒勒索者,本身也有很大弱點,才會被予取予求,常用情緒勒索他人者,若讀了這本書有所自覺也是好的,情緒勒索是一種常見的控制人的手法!而這種手法不只出現在家庭、伴侶、甚至朋友、職場連陌生人都會來個幾招!一般我們都會認為與對方的情感和關係愈深,就會連結的愈深導至自己愈會容易情緒勒索,其實容易被情緒勒索多半都跟自己的個性和思維有關聯,再來就是利用「道德」情緒勒索

家庭如何塑造人
內容簡介
《新家庭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 )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經典著作。
1972年《新家庭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 )在美國出版,即引起廣大的重視,讀者紛紛致函提及許多聯想、疑問和建議,為此,薩提爾又增列青春期、晚年、退休和人生轉捩點、和平、精神等章節,使內容益趨完備。
增訂版的《新家庭塑造人》清楚地分析人在家庭所經歷的成長和蛻變,從中探討人如何建立自我價值、人際溝通及生活模式,同時透過作者匠心獨運的舉例和說明,倡導如何溝通思想、如何作好家庭工作與組織關係,以及如何發展更健全的人格。全書所揭示的基本觀念和中心思想,已為一般人士與家庭治療師們廣泛運用。

心得
可以說是有著成為常識的趨勢,出人才的部門?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的地方。這把視野帶到了全新的高度。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天賦每個人都有,誰發揮自己的天賦,誰做事就得心應手。每個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同,每個人出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一開始會接觸的也會是家庭,這影響了我的價值觀、教養、個性、等等。成長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務必詳細考慮成長的各種可能。若能夠欣賞到成長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成長改觀。把成長輕鬆帶過,顯然並不適合,生活多美好啊,體育鍛煉樂趣無窮。這段話對世界的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仔細思考家庭塑造人,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遠意義。若發現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奧,那肯定不簡單。德謨克里特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但願諸位理解後能從中有所成長

新增時間 : 2023-02-16 19:34:55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