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二學期寒假作業

護三戊 56號 吳彥廷 1085101285
物理治療:
產後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比例甚高,且身心健康受嚴重影響。懷孕與生產皆會使骨盆底肌功能受損,然而至今骨盆底肌訓練對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以骨盆底肌訓練為主之骨盆穩定運動,對於產後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之效應與可行性。方法:共14位產後3個月後仍存有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之婦女完成為期8週之骨盆穩定運動介入。婦女在介入前後皆接受所有評估項目,包含疼痛程度、失能狀況、生活品質,以及超音波影像之腹肌與骨盆肌肉的肌肉厚度或收縮情形。結果:在8週骨盆穩定運動介入後,婦女的疼痛失能及生活品質皆獲得顯著的改善,達中度至高度效應值。雖然腹部肌肉厚度或骨盆底肌收縮未有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初步證據顯示以骨盆底肌訓練為主之8週骨盆穩定運動介入,對於產後患有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的婦女有減緩疼痛、改善失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效果。然而,未來仍需更多隨機分配試驗證明骨盆底肌訓練對改善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的真實效益。

照顧一位食道癌病人面對死亡焦慮之護理經驗:
照顧一位食道癌病患因空腸造口灌食技巧不正確引發胃腸道症狀困擾,且因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後產生口腔黏膜潰瘍的問題,除了須承受多重症狀困擾之外,加上死亡的威脅造成心理上的恐懼及不安,引發筆者深入探討之動機,護理期間自2019年5月21至6月3日,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及查閱病歷、身體評估、觀察及會談收集主客觀資料,確立問題有營養不均衡:少於身體需要、口腔黏膜障礙及死亡焦慮。照護期間提供個別性及整體性的護理措施,與營養師共同擬定採連續性低流速空腸灌食計畫、製作灌食流程簡易圖卡,錄製灌食步驟影片,有效改善營養問題;擬訂個別性口腔清潔步驟、擬真模型回覆示教及錄製口腔清潔步驟影片,有效改善口腔潰瘍及異味問題;藉由主動關懷、陪伴、傾聽及安寧醫療團隊和宗教師等介入,引導個案表達內心對於死亡的感受、運用放鬆技巧減緩焦慮情緒,促使其坦然面對,增加死亡準備度。建議在職教育訓練課程中能增加死亡焦慮及情緒輔導的課程,以利有效協助病患調適即將面臨死亡威脅所產生的焦慮,另醫療團隊應及早解釋疾病可能面臨之風險,共同為生死兩相安的目標而努力,提升照護

新增時間 : 2022-02-15 22:27:3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