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寒假作業

書名 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於照顧一位反覆自傷之憂鬱症青少年的護理經驗
作者 王曉菁、葉家佑
出版社 長庚科技學刊
出版年月 2023 年 12 月

書名 媽媽我不要同學叫我小豬,喊我胖虎--談小兒肥胖的防治
作者 顧明津 、 林姿里
出版社 中醫兒科醫學雜誌
出版年月 2005年 08 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一) 倘若能多一份關懷、支持或其他照護介入,則可降低其自殺的憾事產生,期望由此照護經驗可多面向提供不同學科領域人員作為臨床實務之參考,促使青少年返校就學之希望。
(二) 父母在注意防止孩子發生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的同時,要更新觀念,防止兒童肥胖症的發生,除國人應正確認知,衛生醫療機關也必須積極正視小兒肥胖的防治及治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一)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說明一名青少年在多重壓力下,罹患憂鬱症並且出現自傷的行為,憂鬱症是在台灣有近500萬的疾病,是非常普遍的且近年來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時也伴隨自殺比例增高的情形, 青少年屬於特殊且脆弱的族群,可能因為課業、同儕、課業上有許多的壓力,文中的青少年就是因為壓力超過本身可負荷的,進而出現自傷的行為來減緩壓力,文中也提到在個案的治療中發現在使用認知行為治療,可矯正個案其思考路徑以及修正自我傷害之偏差行為,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不僅有許多專家研究支持這個療法,實際的應用效果也相當不錯, 認知行為治療的重點較不放在檢討過去,而是著重於當下,並藉著影響個案的想法,改變原先不適當、想根除的行為,就像是其實當我們遇到任何困擾或問題,我們都會自己賦予這個事件的意義,所以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就是,可能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進而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戴的有色眼鏡,來改善認知扭曲的問題、並藉此轉變自己的思考模式,文中的青少年也是在此治療期間個案自傷行為確實有減少且可慢慢改變許多負面想法,從而使自己慢慢恢復,很多時候我們也與文中的青少年有相似的狀況,我們也要努力尋求協助,不要做出傷害自己或家人的事情。
(二) 近年來隨著我們生活水準的提升,很常攝取高熱量且精緻的食物再加上體能活動減少,甚至戶外活動也被長期的電視及電腦活動取代,現在小孩不管奪大人手一支手機是常態,不僅成人肥胖比率越來越高,兒童肥胖的比率就更不用說鐵定也是越來越多的,且文中有提到依據國外統計,過去十年六歲孩童肥胖人口已成長至二倍,兒童肥胖比率升高所伴隨的問題有, 父母帶著肥胖兒求診人數也越來越多,其中有些兒童已經伴隨血脂肪代謝異常,有的還同時可見到因膽固醇沈積之皮下結節、血糖代謝異常、血脂肪增加及高血壓等問題,肥胖不僅影響兒童身體發展,還有可能面臨同儕間的嘲笑嚴重的甚至出現排擠、霸凌,因此肥胖兒童在經歷前面所提到校園中的問題,因而出現缺乏自信心及心理壓抑等問題,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兒童嚴重的心理障礙,或者為了的到同儕的認可開始出現報復性減肥,在自己得到同儕間認可後轉而向那些和先前自己一樣的同學將自己所經歷的從演在那些同學身上,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中,不僅身體因報復性減肥而出現健康問題,心裡也可能出現創傷,這些都是會阻擾兒童在學校及社會的關係,嚴重可能甚至會危及兒童未來的發展,因此我認為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家庭中,我們也應該要再注意兒童發生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的同時,給予正確的飲食觀念,來防止兒童肥胖症的發生。

新增時間 : 2024-02-25 02:51:09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