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上寒假作業

閱讀心得:

文章: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無法溝通?賴佩霞:傾聽,別急著改變他

讀完後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個很矛盾的現象,面對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我們在說話時多少會帶點禮貌會替對方著想,但是回到家面對家人時,說出口的話卻是帶刺而不留情面的。明明是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卻是最常被自己用言語所傷害的對象。“好好說話”跟蛋炒飯一樣最簡單也最困難,簡單的是大家都知道要好好說話作出有效的溝通,困難的是我們卻不知道怎樣才算是好好說話,往往傷了人而不自知。這時,“非暴力溝通“似乎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方向供我們參考遵循,讓我們可以不要一句話激怒別人。

非暴力溝通由四個步驟組成:觀察、感受、需要、提出請求。其實只要做到第一步的觀察,就可以減少很多紛爭!

當然,溝通是雙向的,所以只有自己做到非暴力溝通是不夠的,最好是可以跟家人朋友一起精進這門溝通的技巧,但是與其強迫對方改變,不如先從自己做起,當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改變,而且是帶著善意的改變,也就會默默地被潛移默化一起朝好的方向邁進。

雖然前面說的頭頭是道,不過真的快牙起來的時候誰還管什麼觀察感受需求啊!我的方式是:回話前先停個三秒鐘,思考一下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常常因為別人一句話(即便是無意的),而激起我們的防衛心態,使我們也開始說出攻擊性的發言,然後狀況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家人跟朋友間很常這樣相愛相殺,明明出發點是為對方好可是就是嘴巴賤講不出什麼好話,所以接收到對方的發言後,停個三秒,想像對方是以好的角度出發的,這樣自己回話也會溫和點,當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嘴巴多少也會乾淨些。

書籍: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

太過在意別人,你就會一直被支配。生氣、愛面子、焦慮、不安都沒關係!刻意「自我中心」,人際關係反而更順利!

時時把別人放在心上,彼此互相關懷,的確是體貼的表現。但太過在乎別人、甚至起了比較之心,長久下來就會變成難以負荷的重擔。

凡事太過在意他人,拿別人的人生衡量自己,不斷計較得失和勝負,無異於是在對自己施暴。使生氣、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成為吞噬自己的怪獸。

對於總是以他人為中心的自己,看了這本書,察覺自己有這樣子的狀態以及有實際提出解方,非常的驚喜! 多多在意自己的感受而非老是顧慮著別人會怎麼想,自我對話的時候也可以避免自責的語句,改用正面積極的話語 多多愛自己,受益無窮!

新增時間 : 2023-02-12 23:39:26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