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寒假讀書心得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四川文藝出版社|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個性就是和書名不相上下,儘管只是芝麻小事 總能讓我越想越生氣。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的「情緒」是能被控制的 我必須得做到良好的情緒 不被自己的脾氣控制住!
而看完此書 才顛覆我的認知,原來情緒的存在 一方面也是「保護自己」。
舉一個例子:到了夏天 天氣熱的時候,長輩們和我們說:「心靜自然涼」。
這句話從來沒有幫助過我降溫,反而讓我更燥熱,心想:「最好是能自然涼啦!」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被外界要求「否定自己的感受」必須不能熱、不能怕、不能哭,不能那麼愛生氣,
好像是我們應該要永遠理想「正向」,絕對不能「情緒化」。
長大才發現,「情緒化」正式源自於我們不夠認識情緒,試圖壓抑它,否定它的存在。其實 最快讓情緒消散的方式:就是承認、面對情,以及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的解決問題。
就像是,我很熱 解決方法是 打開冷氣 而不是不斷的否認自己很熱 對吧?
很多時候,為什麼會生氣?
像前天規劃好的事,但到了當天卻沒有跟著計畫走、今天在職場上被上級主管遭受了不平等對待、打擊。這些都是會造成情緒化的因素。
以下是書上教會我的幾個能控制情緒的方法:
1. 隨時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況(身體狀況不佳、疼痛…等,導致鬱悶、悲傷)
2. 站在他人的立場面對問題(避免總是以「我」是受害者的心態)
3. 遠離讓我‘情緒激動’的現場
4. 立足當下、肯定自我
當一個人變得情緒化,這說明著 在那一刻是欠缺自我肯定的,
就越難表達自己的期望,這時就無法表達控制並明智的使用情緒。
所以任何時候,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嘗試勇敢的表達,並且被對方欣然接受,那自我肯定的過程就會因此提高。
也不要一昧的依賴別人來肯定自己,畢竟追隨自己內心的真實,就不用去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
最後一點是假如你今天與對方的標準不同時,首先一定要說明自己的情況,而不是試圖的想要改變對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個性就是和書名不相上下,儘管只是芝麻小事 總能讓我越想越生氣。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的「情緒」是能被控制的 我必須得做到良好的情緒 不被自己的脾氣控制住!
而看完此書 才顛覆我的認知,原來情緒的存在 一方面也是「保護自己」。
舉一個例子:到了夏天 天氣熱的時候,長輩們和我們說:「心靜自然涼」。
這句話從來沒有幫助過我降溫,反而讓我更燥熱,心想:「最好是能自然涼啦!」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被外界要求「否定自己的感受」必須不能熱、不能怕、不能哭,不能那麼愛生氣,
好像是我們應該要永遠理想「正向」,絕對不能「情緒化」。
長大才發現,「情緒化」正式源自於我們不夠認識情緒,試圖壓抑它,否定它的存在。其實 最快讓情緒消散的方式:就是承認、面對情,以及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的解決問題。
就像是,我很熱 解決方法是 打開冷氣 而不是不斷的否認自己很熱 對吧?
很多時候,為什麼會生氣?
像前天規劃好的事,但到了當天卻沒有跟著計畫走、今天在職場上被上級主管遭受了不平等對待、打擊。這些都是會造成情緒化的因素。
以下是書上教會我的幾個能控制情緒的方法:
1. 隨時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況(身體狀況不佳、疼痛…等,導致鬱悶、悲傷)
2. 站在他人的立場面對問題(避免總是以「我」是受害者的心態)
3. 遠離讓我‘情緒激動’的現場
4. 立足當下、肯定自我
當一個人變得情緒化,這說明著 在那一刻是欠缺自我肯定的,
就越難表達自己的期望,這時就無法表達控制並明智的使用情緒。
所以任何時候,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嘗試勇敢的表達,並且被對方欣然接受,那自我肯定的過程就會因此提高。
也不要一昧的依賴別人來肯定自己,畢竟追隨自己內心的真實,就不用去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
最後一點是假如你今天與對方的標準不同時,首先一定要說明自己的情況,而不是試圖的想要改變對方!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