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回饋反思單

·我對大體捐贈的看法
很佩服那一些大體老師在生前的勇氣,謝謝祂們的家屬能放下前人傳統的思維:死和留下完整遺體的觀念,將他們最親的親人,貢獻給世人解剖研究使用。
如果真的要我決定我在離開人世間後 要將人體供給世人研究,我還是會有點害怕,也會擔心我的家人們是否能夠接受我離世後當捐贈著的決定。去完解剖室參觀一系列解剖人體器官及系統,才感受到了大體老師的勇敢,值得我們敬佩!

·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有了祂們的貢獻,才能使我們更了解人體的器官,如果有疾病需要探討及研究,這就是最好的教學用具。
去醫學院觀察大體之前,已經有在網路上,看了幾篇報導和相關文獻,有一位大體老師在生前說過一段話:「我寧可學生在我身上劃錯二十刀,也不願將來當醫生時,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這是一段多讓人敬佩的想法!

使我認為祂們是很偉大的存在,在生前對社會的貢獻,離開人世間以後,也不忘幫助世人。

·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在參觀之前,我們一同圍繞在大體老師的周圍,用約莫一分鐘的時間默禱 以示我們對祂們的尊重,且在過程中保有尊敬、莊嚴、尊重、及學習心態去面對大體老師。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摸到了眼球,當下只覺得一切好不真實 因為一般人很難有機會進來醫學院真正觀察到人體的器官,大多是模型居多。觸感太難用言語形容了,看到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眼睛構造。

我才發現原來神經這麼細小條,老師們使用小鑷子 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個位置的神經這麼小條,但是卻能控制整個顏面神經,就覺得人體構造真的好奇妙。
還有在生理學學到的耳朵構造,那天我才知道原來鎚骨、鉆骨、鐙骨是這麼小的骨頭,小到需要黏在黑色小版子上,才看得出形狀。

之所以看過了耳朵的骨頭原來這麼小,我才意識到耳朵對我來說很重要,沒保護好它,什麼都聽不到了!
收穫最大的就是我摸到了人體中的各種器官,先是氣管,依序是各個部位的器官(心臟、肺部、腎、還有各種肌肉組織及血管),實際上才知道原來實體的器官都比我想像中的都不一樣,像是肺部真的比我的手大好幾倍,對人體器官來說扮演著重要角色之一,還有心臟原來這麼小顆,但是它賦予給人體最大的生命力,沒有心跳 等同於這個人失去了生命跡象,書上把心臟都畫得好大顆,我想應該是讓我們能更明確的理解心臟的各種血流!
原來小小顆的眼球的背後蘊藏著這麼多細小的血管,小到如果他們沒有用特殊染料,我應該看不清。

去完一趟解剖實驗室,我已經深刻感受到人體的奧妙,從骨頭、神經系統到各種組織,每一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缺一不可,很慶幸自己選擇了護理科,才能去探究這些也許一般人不感興趣的議題,起初覺得死背學理就好了,但是回來之後覺得自己又更理解人體,不再陌生,更能理解且有好奇心更富有想像力。

新增時間 : 2023-04-17 23:03:3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