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心得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班級 護二丙、學號 1115101113、姓名 林筠澄、教師姓名 林佳聖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璽
每個人對捐贈大體的看法都不同,而我的想法是很有愛心,需要家人的支持才有勇氣簽捐贈的協議。捐贈自己的身體讓更多醫學生做更多的實驗,觀察人體部位。在我看來能捐贈的很偉大,在面臨生死的時候還要想要不要把身體捐出去被研究人員用刀子在自己的身體滑來滑去,而捐贈者很勇敢的去做這件事情這才讓我們有機會去摸到真正的器官。在還沒去之前我想了一堆會是怎樣的方式看到這種器官,去了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在還沒聞過福馬林的味道之前也想像過聞到會不會想吐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當我看到器官的時侯會很好奇的去摸看看是什麼樣的感覺,有些摸起來硬硬的有些摸起來軟軟的根本沒把注意力放在氣味上,但我也知道了福馬林是什麼味道。
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先有了低頭,這或許是謝謝老師們捐出自己的大體,又或許是為他們禱告吧。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 ?(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們一個一個器官一路看下來學到了很多細節,或許在書本的照片上已經看過了但現場的更真實一點,還能摸。第一組就碰上了為了要看裡面的皺紋然後沒有切開老師就現場切開給我們看,還摸到了有一顆脂肪的器官,還摸到了膽囊不僅摸到了還看到了綠綠的膽汁,還有一組是我們以為 那是膽汁結果後面又覺得應該是紋身滲透進去的所以才看起來綠綠的。
2)So What ?(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這次完全是人生中一第一次挑戰這種事情,既緊張又期待,讓我覺得每個都想摸摸看,再這次的體驗中感受到了人體器官真的是這樣的,要不然以前會很好奇身體的每個器官。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以後學到器官類的東西能有印象看過摸過,能搜尋到的記憶拿出來用畢竟這不是每個護生都有的特體驗,要愛護好自己的身體,如果真的走到這步會考慮捐不捐這個問題而不是馬上的拒絕。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