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心得

認為可以運用在研究、教學方面,讓心中的疑慮可以更加了解,而需要大體捐贈是因為培養醫學生
實務技術,培養醫學生尊重生命的態度,並理解剖提升醫學研究,並提供家屬完善的安靈追思與遺
體處理,慈悲喜捨,社會共利,我會覺得是另外一種延續生命的方式,並不會覺得大體捐贈不好,(1)
學到尊重生命,還有更清楚的接觸大體,真正碰觸到的感覺也如此新奇,剛進去那個教室裡福馬林的
味道讓我無法忘懷,老師像我們講解人體的構造,一塊一塊地拿出來的畫面,也令人感到特別,還有
看到骨頭的地方,那些不同形狀和外觀,都是一種很新的體驗,肝的大小也比想像中的大,還有讓我
覺得特別的地方是手指甲完整的,摸起來也和一般人一樣,眼睛的部分也很不一樣,還有刺青的地方
也都存在覺得很酷,原本以為不會在,真的戴著手套去觸摸的感覺深刻(2)書上看到的,和真正現
實當中看到的並沒有不同,每個器官、每條肌肉和血管,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將生
命結束之後的身體,供給一些醫學學生作為學習人體結構的教材,他們不求回報,扮演著生命導師,
解答我們的疑惑,還有生命的可貴,(3)在面對病人時,不要只有看到病,還要知道那是一個活生生
的人,大體老師並非只是解剖課上一具被切割的屍體,而是生涯當中,第一個深入認識的患者,對於
生命的觀察和領悟,以及對於醫學倫理的重視,我開始思考,如果是自己,會不會願意捐贈大體,面
對願意做出這些決定和成全的人們,心中似乎也堅定了決心,讓我非常的敬佩,這次的體驗很有趣,
那裏的老師都仔細有耐心地講解器官的功能,骨頭的名字,內分泌的作用,整個過程順利完成,希望未來有類似的活動。

新增時間 : 2024-05-02 13:41:0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