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參訪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護二丁 、 學號:1115101153 、 姓名:王憶儒 、 教師姓名:鍾佳真
二、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三、 心得報告:請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尊敬的大體老師,
您好,先向您表達我的最深敬意與感激之情,在這趟大體解剖參訪中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對此我深感感激,通過您的指導我們能夠從這次的課堂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感謝您無私的奉獻
,讓我們有了這次寶貴的學習經驗,這不僅增進了我們對人體結構的深入理解,也教會我們如何
以尊重和謙遜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捐贈者。
對於大體捐贈的看法與重要性,我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尊重。大體捐贈不僅是對醫學教育的巨大貢
獻,更是對社會的無私奉獻。透過捐贈,捐獻者為未來的醫生提供了學習和研究人體解剖學的
寶貴機會,這是任何書本或模擬器材都無法比擬的老師們允許學生們直接觀察和學習人體的真實
結構,增進了對人體機能與器官組織的理解,從而培養出更加精湛的臨床技能。
捐贈大體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一種使醫學生能夠透過實際操作來學習的方式,這是對生命的一
種延續,將捐獻者的生命轉化為教育和拯救他人生命的一部分。這種捐贈體現了極高的社會價值
和人類對於知識追求的尊重。
(二) What?
在這次的大體解剖學習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人體的各個器官、肌肉、神經和血管的實際位
置和相互關系,這種視覺和觸覺的結合遠超過在學校的課本圖片或數位模型所能提供的。像是
那天我們所看到的心臟構造,左心室的心肌比其他腔室的厚了十幾倍,但課本上只會以文字
描述說「左心室的心肌是最厚的,因為要將回來的充氧血打到主動脈送去其他組織」看書雖
然能夠知道那個知識,但實際看了才知道比我們想像中及課本上的圖有著一定的差距。
我們也從中學習到了尊重和倫理的教育,大體捐贈者的無私奉獻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這要
求每位參與的學生都必須以高度的尊重和倫理標準來對待這些大體老師。這不僅是對捐贈者的
這不僅是對捐贈者的尊重,也是我們身為學習者的道德。
(三) So What?
在參加大體解剖觀摩的過程中,我的感受深刻而複雜。我被那份對生命的尊重深深觸動。
站在捐贈者的大體旁,心中充滿了敬畏和感激,感謝他們在生命結束後仍舊貢獻自己以促進
醫學的進步。這不僅讓我反思了生命的意義,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此外,親眼見到人體內部結構的複雜性和精細,使我對人體的奧秘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每一次觀察,都讓我更加敬佩醫學的精深和醫療人員面對疾病時的挑戰。
(四) Now What?
身為未來護理師的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把那天的學習和感悟轉化為未來幫助病人
的動力。大體老師的教學不僅限於專業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您教會了我們如何成為一名
有同理心及道德責任感的護理師。在解剖室內,這次的學習是對生命的一次深刻體悟,您不僅
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更是一位生命教育的傳播者。您的無私,激勵了我們未來也要以同樣的
熱情和責任感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

新增時間 : 2024-05-01 22:28:2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