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暑假作業-個案報告閱讀心得
我所閱讀的這三篇文章皆與憂鬱症有相關,因為聽到別人談論憂鬱症患者的事情而對憂鬱症患者感到好奇而選擇了這三篇文章來更了解憂鬱症的患者,所謂的憂鬱症,通常也被稱為「心的感冒」,病患經常出現負面的想法而去傷害自己,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的忽略或一般人錯與「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並稱為「新世紀黑死病」,且預測至2020年將於全世界失能指數排名第二。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挫折,低潮過的經驗,例如親友的過逝,感情上的挫折,學業上的不順利或朋友間與身體上的各種問題而造成愁煩落寞、鬱鬱寡歡,甚至發脾氣等憂鬱症的情緒,最後導致出現負向思考,包括對自己、外在環境及未來充滿悲觀負向的認知偏差。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外因性和內因性,外因性主要是因為生活中遭受到挫折無法順利的調適情緒所致,而內因性的因素則是個人體質所致,有些也與遺傳因素有關,一些學者認為內因性的憂鬱症是中樞神經中的兒茶酚胺缺少有關,尤其是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過低造成的。至今憂鬱症分類在臨床醫學上尚未有完全一致的定論。此外憂鬱症患者的診斷為可能有1.幾乎每天都是憂鬱的心情。2.對日常生活中大部份的事物都失去興趣,或從事各種活動時感覺不出快樂的心情。3.在未刻意改變飲食習慣下體重改變超過5%。4.幾乎每天失眠或嗜睡。5.思考行動變的躁動不安或遲緩呆滯。6.每天都覺得疲累不堪或失去能量。7.覺得活著沒有價值或心中充滿過多的罪惡感。8.思考及專注能力下降,猶豫不決無法做決定。9.一再地想起死亡或自殺的主題,甚至嘗試自殺的舉動。以上一或二項中的其中一項加上三到九項中的任何一項就得懷疑是否有憂鬱症。
憂鬱症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跟非藥物治療兩種,非藥物治療中有分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認知心理治療兩種精神療法以及電擊抽搐法。其中兩篇文章主要是運用認知治療來治療病患。認知治療通常用於治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疾患。認知治療係藉由有系統、結構的方式幫助個案瞭解及辨識自己過於誇大、二極化、災難化、獨斷等認知偏差型態並重建合理的思考方式以符合現實情境,進而改善憂鬱情緒。Blackburn和Davidson也指出憂鬱及焦慮疾患個案對訊息處理歷程中,易產生認知的扭曲或謬誤維繫著思考內容上負向或焦慮的偏差。認知治療步驟有教導個案認識對自己、他人或外在環境的負向想法,協助帶領個案認識個人想法影響情緒的相關性,採對話方式協助個案駁斥不良認知的想法,並督促個案練習更換看法及態度。Michael和Christen指出協助個案找出僵化、偏頗、悲觀的思考方式,提供較具彈性、較合實際的思考方式,由想法改變行為,進而改善情緒的困擾。另外,侯、蘇及藍也透過認知治療模式引導個案將自動化思考進行駁斥思考練習,以正向認知面對壓力情境建構自我肯定的行為,產生健康的心情與適應的行為。臨床研究證實,接受認知治療的憂鬱症患者,可明顯改善其無望感、防止自殺行為、增進生活品質,減低復發與再住院率。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外因性和內因性,外因性主要是因為生活中遭受到挫折無法順利的調適情緒所致,而內因性的因素則是個人體質所致,有些也與遺傳因素有關,一些學者認為內因性的憂鬱症是中樞神經中的兒茶酚胺缺少有關,尤其是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過低造成的。至今憂鬱症分類在臨床醫學上尚未有完全一致的定論。此外憂鬱症患者的診斷為可能有1.幾乎每天都是憂鬱的心情。2.對日常生活中大部份的事物都失去興趣,或從事各種活動時感覺不出快樂的心情。3.在未刻意改變飲食習慣下體重改變超過5%。4.幾乎每天失眠或嗜睡。5.思考行動變的躁動不安或遲緩呆滯。6.每天都覺得疲累不堪或失去能量。7.覺得活著沒有價值或心中充滿過多的罪惡感。8.思考及專注能力下降,猶豫不決無法做決定。9.一再地想起死亡或自殺的主題,甚至嘗試自殺的舉動。以上一或二項中的其中一項加上三到九項中的任何一項就得懷疑是否有憂鬱症。
憂鬱症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跟非藥物治療兩種,非藥物治療中有分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認知心理治療兩種精神療法以及電擊抽搐法。其中兩篇文章主要是運用認知治療來治療病患。認知治療通常用於治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疾患。認知治療係藉由有系統、結構的方式幫助個案瞭解及辨識自己過於誇大、二極化、災難化、獨斷等認知偏差型態並重建合理的思考方式以符合現實情境,進而改善憂鬱情緒。Blackburn和Davidson也指出憂鬱及焦慮疾患個案對訊息處理歷程中,易產生認知的扭曲或謬誤維繫著思考內容上負向或焦慮的偏差。認知治療步驟有教導個案認識對自己、他人或外在環境的負向想法,協助帶領個案認識個人想法影響情緒的相關性,採對話方式協助個案駁斥不良認知的想法,並督促個案練習更換看法及態度。Michael和Christen指出協助個案找出僵化、偏頗、悲觀的思考方式,提供較具彈性、較合實際的思考方式,由想法改變行為,進而改善情緒的困擾。另外,侯、蘇及藍也透過認知治療模式引導個案將自動化思考進行駁斥思考練習,以正向認知面對壓力情境建構自我肯定的行為,產生健康的心情與適應的行為。臨床研究證實,接受認知治療的憂鬱症患者,可明顯改善其無望感、防止自殺行為、增進生活品質,減低復發與再住院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