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 回收物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閱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幼兒保育科 班級 幼二甲
學號 1005102039 姓名 黃芷琳
書名 環保人 回收物 作者 陳世慧
出版社 經典雜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3年 5 月
索書號 ISBN 978986629240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當慈濟證嚴法師在一場名為《幸福講座》的系列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請信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
保」後,慈濟環保志業,也就此展開。
2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這群來自社會不同角落的志工投入環保行列?他們或許不懂高科技、
不講大道理,卻不計惡臭髒亂,把垃圾變黃金。他們長久的耕耘,徹底改變了台灣人對垃圾的態度
3 原本被視為社會邊緣人的一群人,在這個基於資源回收而形成的社區照護網內,為了替子孫保留
一個乾淨的地球
4 曾經橫遭白眼,被質疑動機,認為是與拾荒者爭利;也曾不受家人諒解,近乎腹背受敵。但就像
志工們所言,他們在掃外在垃圾的同時,也掃自己的心地,其間掙扎起伏的心境,一如環保志業一
路走來的軌跡,不僅曲折感人,更極具啟發性。
5 勤耕福田,深信唯有潔淨的地球,才是留給子孫最好的禮物。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環保已是目前天下的大議題,因為工業高度發展,使大地受毀傷,空氣、水質都受到汙染;惡性
循環的結果,氣候愈來愈極端,災難愈來愈大,使人類備嘗苦果。對治的方法,唯有人人做環保。
當人人都有疼惜大地的這分愛心,這片土地才會健康;土地不再受毀傷,人人也才會平安。現代人
浪費成習,未吃完的便當盒、飲料瓶隨意丟棄,不久即發出異味,蚊蠅聚集;由衷敬佩和感恩所有
的環保菩薩,他們不避臭穢,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低頭彎腰撿拾回收資源再利用,就是把別人丟棄
的福報再撿回來;有福就有貴、有富。人人富有愛心、貴有智慧;有福有慧,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證嚴於心不忍,倡導「清淨在源頭」,用完的容器先用水濾過殘渣,再行回收,這也是對環保菩薩的
一分尊重。
「環保人回收物」這本書所介紹的不管是如同你我平凡的老百姓或是專業人士,在在都發散出立下宏願後那動人的光彩,這些典範提醒了我們,唯有人人是環保人,營造一個不再有垃圾的世界,
才將會是人類物質文明得以持續下去的關鍵。
不過,回收物品,說起來簡單,真的要做到徹底而有效,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需要許多消
費者的配合之外,如何在處理的流程上更有效率,恐怕才是主要的課題。從這本書所介紹的故事裡,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志工除了發願之後的盡力之外,懷著感恩之心,用心用腦地去面對這些滋養我
們的物質,才是最令人感佩的。
不過我個人總是覺得,當人口不斷增加,而全球化時代以促進消費當作維持經濟運作、改善人民
生活的唯一目標時,即便環保團體要求廢棄物減量與回收,恐怕污染還是會持續增加。因此,我們
必須將「禁止」、「減少」這些負面思考轉換成正面的想法,建立全新的製造模式,向大自然學習。
任何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要求使用完不會變成廢棄物。不是減少廢棄物,而是將廢棄物轉化為
其他有用的產品。如此一來,資源不斷循環利用,一個價值創造出另一個價值,生生不息。讀完這
本書,我們更要謹慎看待任何購買或使用的東西。人類的消費行為對世界、對地球的影響是非常真
實與巨大的,雖然我們很不容易察覺。其實,如果我們養成探究周遭物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習
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將心思放在生活中非物質的事情,這不只會讓身體
更健康,精神也會更快樂,同時,對環境也會更友善。
閱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幼兒保育科 班級 幼二甲
學號 1005102039 姓名 黃芷琳
書名 環保人 回收物 作者 陳世慧
出版社 經典雜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3年 5 月
索書號 ISBN 978986629240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當慈濟證嚴法師在一場名為《幸福講座》的系列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請信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
保」後,慈濟環保志業,也就此展開。
2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這群來自社會不同角落的志工投入環保行列?他們或許不懂高科技、
不講大道理,卻不計惡臭髒亂,把垃圾變黃金。他們長久的耕耘,徹底改變了台灣人對垃圾的態度
3 原本被視為社會邊緣人的一群人,在這個基於資源回收而形成的社區照護網內,為了替子孫保留
一個乾淨的地球
4 曾經橫遭白眼,被質疑動機,認為是與拾荒者爭利;也曾不受家人諒解,近乎腹背受敵。但就像
志工們所言,他們在掃外在垃圾的同時,也掃自己的心地,其間掙扎起伏的心境,一如環保志業一
路走來的軌跡,不僅曲折感人,更極具啟發性。
5 勤耕福田,深信唯有潔淨的地球,才是留給子孫最好的禮物。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環保已是目前天下的大議題,因為工業高度發展,使大地受毀傷,空氣、水質都受到汙染;惡性
循環的結果,氣候愈來愈極端,災難愈來愈大,使人類備嘗苦果。對治的方法,唯有人人做環保。
當人人都有疼惜大地的這分愛心,這片土地才會健康;土地不再受毀傷,人人也才會平安。現代人
浪費成習,未吃完的便當盒、飲料瓶隨意丟棄,不久即發出異味,蚊蠅聚集;由衷敬佩和感恩所有
的環保菩薩,他們不避臭穢,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低頭彎腰撿拾回收資源再利用,就是把別人丟棄
的福報再撿回來;有福就有貴、有富。人人富有愛心、貴有智慧;有福有慧,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證嚴於心不忍,倡導「清淨在源頭」,用完的容器先用水濾過殘渣,再行回收,這也是對環保菩薩的
一分尊重。
「環保人回收物」這本書所介紹的不管是如同你我平凡的老百姓或是專業人士,在在都發散出立下宏願後那動人的光彩,這些典範提醒了我們,唯有人人是環保人,營造一個不再有垃圾的世界,
才將會是人類物質文明得以持續下去的關鍵。
不過,回收物品,說起來簡單,真的要做到徹底而有效,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需要許多消
費者的配合之外,如何在處理的流程上更有效率,恐怕才是主要的課題。從這本書所介紹的故事裡,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志工除了發願之後的盡力之外,懷著感恩之心,用心用腦地去面對這些滋養我
們的物質,才是最令人感佩的。
不過我個人總是覺得,當人口不斷增加,而全球化時代以促進消費當作維持經濟運作、改善人民
生活的唯一目標時,即便環保團體要求廢棄物減量與回收,恐怕污染還是會持續增加。因此,我們
必須將「禁止」、「減少」這些負面思考轉換成正面的想法,建立全新的製造模式,向大自然學習。
任何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要求使用完不會變成廢棄物。不是減少廢棄物,而是將廢棄物轉化為
其他有用的產品。如此一來,資源不斷循環利用,一個價值創造出另一個價值,生生不息。讀完這
本書,我們更要謹慎看待任何購買或使用的東西。人類的消費行為對世界、對地球的影響是非常真
實與巨大的,雖然我們很不容易察覺。其實,如果我們養成探究周遭物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習
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將心思放在生活中非物質的事情,這不只會讓身體
更健康,精神也會更快樂,同時,對環境也會更友善。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