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痛,所以叫做青春。

很多時候,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問題上,這些年輕人甚至還沒有邁出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就已經淪為一個“loser(失敗者)”。在書中作者如實地把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瞭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作者幫助他們診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他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為未來打拼的能量。

第1節:序 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



  序

  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


  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孤單。

  童年時,我們的生活安穩無憂。或許那時,你要比現在幸福。但那樣的幸福也只能被稱為“水族館裡的幸福”。有穩定的光亮,暖和的溫度,有一起生活的朋友和家人,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媽媽會端上美味的菜肴……

  但是這安穩的代價是厚厚的玻璃。生活只是在結實的玻璃缸裡朝外張望。

  現在,當我們成人之後,那塊玻璃也被打碎,我們變成了能夠接觸到魚缸外面世界的小魚。如今,沒有了溫暖的水,沒有了明亮的光,也沒有了現成的食物,什麼都沒有……不見了同在魚缸裡生活的家人和朋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大人們不會對這種孤單產生共鳴。他們都在忙著談論自己引以為豪的年輕時代,扔給我們的,不是幾句溫暖的話語,而是“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要比現在條件差多了,但我憑著不屈不撓的意志克服了困難,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績”,或者“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麼自私,這麼不懂規矩”的訓斥。

  很難說經濟狀況是否真的好轉,但是未來的確變得更加不確定,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了。現在的社會,想要生存,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爭取。如果太墨守成規,如果不自私,想要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就非常困難。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不安,變得無禮和自私,這些斥責都是時代的宿命。

  只有你,獨自站在人生邊上

  這是個對話已絕,共鳴已亡的時代。

  聽上去很自相矛盾吧?如今,手機,互聯網等讓交流變得便利的快捷工具越來越發達,可是真正的對話和共鳴卻正在逐漸消逝。

  在以前,並沒有微博之類的媒介,但是卻有人情味的存在。有家人相親,朋友相擁。彼此相互關心,同甘共苦,同喜同悲。

  但現在我們變得孤獨了。每個人都忙於經營自己的生活。雖然借助互聯網能夠飛速地傳達話語,但是真正能夠傾聽的物件卻變得越來越少。為自己分憂解惑的人一直在減少,但是自己需要為之負

  責的人卻變得越來越多。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寫給獨自站在人生面前的你”。沒錯,當一個人成長為成年人,也就開始獨自一人面對生活。這本書是面向韓國的青年人寫的,現在,我希望能夠傾聽同樣

  獨自站在人生面前的中國年輕人的心聲。

  所謂書,是講述故事的媒介,我卻說要通過書來傾聽故事,正是如此。我不想單方面地傳授給大家成功的秘訣。我也不想在書中畫出在競爭中取勝的方法然後強迫大家背下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溫暖又熱情的老師,能夠讓學生向自己傾訴自身遇到的問題,我想聽那些故事。

  閱讀可以得出結論。但是訴說則是付諸行動。這也正是我想讓其成為一本傾聽之書而非傾訴之書的意義所在。因為只有開始付諸行動,才能改變自我。

  因此,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開始傾訴,開始實踐吧。

第2節: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1)



  第一章 我們的希望在哪裡

  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


  我的桌子上一直放著一座已經不會滴答走動的時鐘,不是它出了故障,而是我特意取出了裡面的電池。但每年到了生日的那一天,我都會將座鐘的時針向前挪動18分鐘。

  三十歲,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我的朋友K君剛剛與我促膝長談,他馬上就要三十而立,卻依舊沒有什麼像樣的成就,對未來也很迷茫,只是亦步亦趨渾渾噩噩地向前走,沒有明確具體的人生規劃。為此,他跟我抱怨了很久,因為自己虛度了人生而鬱悶得快要發瘋。

  三十而立,看似很長,卻只是一眨眼。

  聽我分析一下吧。

  如今的大學生,短短四年時間裡又是輔修,又是雙學位,事務繁多,有時很難修滿足夠的學分順利畢業。還有很多學生選擇做交換生、實習生,做兼職,以便積累相關的就業經驗,可以在找工作時為自己的簡歷添上獨特的一筆。為了這些,不得不選擇休學一兩個星期也很常見。如果碰上重修、轉系或換專業,恐怕還要再延後一至兩年畢業。畢業後,為了應付各類考試或為留學做準備,又要參加各種培訓。等稍微鬆口氣停下來整理一下狀態時,才猛然發現自己已是即將步入30歲的人。

  不僅是那些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人,就連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在時間面前也會表現得戰戰兢兢不知所措。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往往還在懵懂之中,不知自己如何度過了之前的新生生涯,而一到大三階段就又開始抱怨快畢業了,自己還毫無準備,對未來仍然不知所措。而那些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卻並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和理想去處的年輕人,每一天更是在焦慮和沮喪中度過的。

  即使有了眾人眼中還算不錯的工作,向社會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內心的不安感就會立刻消失嗎?真心地告訴你,恐怕這種期待是奢侈的。這一階段的年輕人仍然不滿足,野心勃勃,想在社會上迅速站穩腳跟,並且快速實現某些成就……一如現在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可能也多多少少為某些事而正在焦慮吧?

  “已經這把年紀,可沒做成什麼像樣的事情……”常常聽到有人沮喪地說出這句話,仿佛人生的大半已經過去,再無挽回的可能。

  人生之路仍尚早

  活到現在,你感覺人生的路走了多少呢?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些不知所措的話,我不妨換個角度重新問一次。如果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那麼你覺得自己現在正活在幾點鐘?是溫暖和煦的清晨還是烈日當頭的正午?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正處在剛剛吃過午飯、馬上準備開工的下午一至兩點呢?

  我們不妨拿出計算器計算一下。假設你大學畢業時是24歲,又假如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麼24歲相當於幾點呢?告訴大家,結論是——早上7點12分。

  是的,是早上7點12分。大學畢業時的24歲頂多就相當於早上7點12分。
 

第3節: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2)



  此時此刻,很多人才剛剛起床,為嶄新的一天做準備。有些人甚至可能還沒有起床。作為大學老師,我見證了無數年輕人的成長,而這一經驗幫我認識到7點12分背後所蘊藏的含義要比他們想像中巨大得多。

  沒錯,24歲這一年紀頂多就是早上的7點12分。是正要出門上班的時刻。

  度過幼年期和青少年時期,正要踏入社會的24歲,相當於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即將要出門的時刻。

  那麼,退休後準備安度晚年的60歲相當於幾點鐘呢?計算一下會得出來,是傍晚6點。這是職場人士結束一天的辛勞工作下班回家的時刻,也是夜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刻。這些數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像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將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時進行對照。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於18分鐘,10年相當於3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6點,29歲是上午8點42分。我所計算的人生時鐘前提是將80歲設定為人的平均壽命,而隨著未來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人生時鐘的跨度都將增長,單位時間也將變得更加寬鬆。

  曾經有一位60歲的元老級畢業生,參加系裡組織的校友會活動時說過,他在大學任教多年,認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圍繞著校園度過,可是新上任的某領導突然決定提前部門退休年齡,他只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退休了。一開始他十分記恨這位領導。但如今,退休後他才發現自己的人生之中還有許多之前未曾開發的幸福領域。因此他十分感謝這位領導,讓自己提前兩年便有幸知道了這一事實……這位前輩的話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沒錯,夕陽西下的6點10分並不意味著不可以再轉換方向,有新的作為,仍舊有許多未知的全新世界等待你去探索。夕陽無限好啊。

  我將人生時鐘介紹給其他人時,大多數人都會流露出驚詫的表情——他們都不敢相信人生時鐘要比想像中來得早。當我對即將年滿五十的前輩說出“前輩,您現在才處在下午3點哦”,對方會立即掰著手指掐算開來,並且驚呼:“真是耶!”當我將人生時鐘的對應講述給即將迎來畢業時刻的24歲年輕人時,大多數人都會由衷地發出感慨:“我以為自己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人生,可現在才僅僅處在早上7點12分啊!”

  人生從不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

  沒錯,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點醒來之後,發覺自己已經比別人慢了半拍,不要焦慮和擔心,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會毀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並不對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

  有些人抱著“我已經來不及了”的態度自暴自棄,純粹是一種自欺欺人。切記不能為自己製造放棄或逃避的藉口。你現在所處的時間段還很早,現在的你擁有大把的時間,未來懸而未決,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我桌子上的人生時鐘此刻正指向下午2點24分。已經48歲的年紀,卻才走到下午2點30分……在即將步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每當覺得自己毫無建樹而心生懊惱時,我總會抬起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時鐘——距離一天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呢。記得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有這麼一句臺詞:“人生從不會嫌太年輕或者太老,一切都剛剛好。” 

新增時間 : 2012-04-20 1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