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人物心得2
推動安寧醫療:趙可式
「病人終於可以不要受苦,病人終於可以有善終的可能,病人終於可以有自主權了,」52歲的趙可式,在法案通過的感恩茶會中,鬆了一口氣說。
為了讓病人可以平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為了提倡「善終」概念,為了提倡身心靈完整照顧的安寧緩和醫療,趙可式努力了十多年。
她早早便面對了死亡,開始質疑人生與死亡的意義,埋下日後走上安寧緩和醫療的伏筆。
趙可式15歲時,趙可式因腦神經纖維瘤休學住院小小年紀的她敏感察覺到死亡這件事。可式脖子上腦瘤開刀的疤痕尚未痊癒時,母親卻過世了。不准哭、不許問,醫護人員粗暴地把母親的遺體丟在不鏽鋼的台車上,站在冰冷的太平間裡,她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死亡,面對喪母傷痛,她問姊姊,問神父,哭倒在修女的懷裡。
最後,她選擇從事最接近生死的護理,透過天主教信仰、書籍、護理訓練,她以為可以對生死有所體悟。
台大護理系畢業後,趙可式成為修女,在修道院8年,並且從事居家護理工作。但是,因為護理工作無法配合修道院的門禁時間最後選擇入世離開。
從主教到神父,所有的人都支持她。到現在,趙可式的生活一如修道院時簡單平實,現在還有主教叫她「趙修女」。
然而,在榮總當副護理長期間發生的兩件事,卻讓她誓言走上臨終照護的路,終身不改。
當時她照顧年邁重病的父親時在心理問了自己「天啊,臨終病人還要受多少苦?」
病人受不了病痛折磨自殺,以及醫護人員做急救,病人痛苦萬分,卻只為了家屬看了安心,她看了為之茫然。
醫師跟癌末病人說:「還有希望,你一定會好起來。」而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病人已經病入膏肓。
她覺得很挫折,只能看病人痛苦卻幫不上忙,她認為醫療的本質應該不是這樣。
於是他開始推動安寧醫療,他不在意外界他人的批評或是強烈的反對,她只希望病人在臨終前能好好的走,不用再受到治療和病魔的折磨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不管身分地位或是曾經活得那麼的精采的人都是要面對死亡的!
所以當我們再接近死亡時,何不讓自己活得快樂點,用輕鬆點的心情來面對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
書集資料出處: 安寧伴行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