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暑假作業
臨終病人照護的專家庫柏勒-羅斯柏是魚1970年整理出病人在面臨死亡與臨終時會經歷到悲傷反應歷程,分別是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鬱期及接受期。
《向殘忍的仁慈說再見》這本書呢是先以作者從自己母親之死開始,從自身的經歷來探討「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的體會;而她尊重父親臨終前的「臨死覺知」(p57),讓父親在有意識的狀況下回到家,在兄弟姊妹八人的圍繞,共同回憶她父親的生平中往生,就像作者所說的:往生過程,家人親友的陪伴,就像要出遠門搭飛機,有親朋好友來送行,溫馨的祝福即使依依不捨,也會讓飛機上得人感到關愛滿盈,即使獨行也不覺得孤單。我的父母親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是在他們深愛的子女家中度過,有心愛的子孫環繞,有親朋好友的陪伴。而我的子女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愛與尊重。
我想不管是站在當事人或室旁觀著的角度來看臨終病院,那都是一種痛苦。妳不知道妳能幫他什麼,妳不知道妳為他做得這個決定是真的為他好嗎?妳不知道妳這樣做他會不會痛苦,他寧願放棄?當我們在為病人做灌食、打針、插管、抽痰那每個動作都是在為了延續他的生命但是那延續的生命卻是得依賴他人的照顧…不管家屬請看護、或是自己來照顧,那金錢、時間、精力都是很累人或是很大的開銷。看這病人痛苦,我們身為護理人做的真的是好的嗎?
我覺得面對臨終,沒有對錯,有些人不願面對只想延續生命不管多痛苦,有些人只想安靜充實的過完人生最後的一段好好完成遺願,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們無法為他們做決定,而他們也得為他們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與兌現。
當家屬簽下放棄治療同意書時,那壓力是很成重的,一個簽名決定是否要搶救手術檯上的親人,搶救後對他是好的嗎,放棄的話我是不是等於扼殺了他的希望跟生命?如果是當我面對那張同意書我想我無法很果斷的做決定,我不希望他在受痛苦了,但是我並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他要離開我了,永遠的離開,留下的只有我們之間的回憶,我對他的思念。或許對病患而言,一個注定要走的人能平靜離開是一個最圓滿的結果。
好好地活在當下、認真地過每一天,該工作就工作,該享樂就享樂,該說「我愛你」、「謝謝你」請不要猶豫、不要吝惜。
人生無常,好好地對待周邊的人,就好像明天就要別離一樣。
如果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事先做好往生的準備,當死亡到來時,就不會怨恨與害怕。家屬也才能依據往生者生前的意願,做最適當的安排,家人溫馨地陪伴臨終者,讓他較沒有痛苦地走,這是對往生者無限的關懷與祝福。死亡不是消失,而是另一種方式的存在,至少往生者的愛永遠存在愛他的人心目中。認真地看待死亡這件事,從死亡的過程中學習人生的道理,這將使得活著的人,活得更好,而往生者的死亡也才更有意義。
其實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有想要做的事情就要趕快完成,不要留下遺憾,充實的過完這一生,在當妳臨走前不要愧對於自己就夠了。
《向殘忍的仁慈說再見》這本書呢是先以作者從自己母親之死開始,從自身的經歷來探討「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的體會;而她尊重父親臨終前的「臨死覺知」(p57),讓父親在有意識的狀況下回到家,在兄弟姊妹八人的圍繞,共同回憶她父親的生平中往生,就像作者所說的:往生過程,家人親友的陪伴,就像要出遠門搭飛機,有親朋好友來送行,溫馨的祝福即使依依不捨,也會讓飛機上得人感到關愛滿盈,即使獨行也不覺得孤單。我的父母親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是在他們深愛的子女家中度過,有心愛的子孫環繞,有親朋好友的陪伴。而我的子女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愛與尊重。
我想不管是站在當事人或室旁觀著的角度來看臨終病院,那都是一種痛苦。妳不知道妳能幫他什麼,妳不知道妳為他做得這個決定是真的為他好嗎?妳不知道妳這樣做他會不會痛苦,他寧願放棄?當我們在為病人做灌食、打針、插管、抽痰那每個動作都是在為了延續他的生命但是那延續的生命卻是得依賴他人的照顧…不管家屬請看護、或是自己來照顧,那金錢、時間、精力都是很累人或是很大的開銷。看這病人痛苦,我們身為護理人做的真的是好的嗎?
我覺得面對臨終,沒有對錯,有些人不願面對只想延續生命不管多痛苦,有些人只想安靜充實的過完人生最後的一段好好完成遺願,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們無法為他們做決定,而他們也得為他們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與兌現。
當家屬簽下放棄治療同意書時,那壓力是很成重的,一個簽名決定是否要搶救手術檯上的親人,搶救後對他是好的嗎,放棄的話我是不是等於扼殺了他的希望跟生命?如果是當我面對那張同意書我想我無法很果斷的做決定,我不希望他在受痛苦了,但是我並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他要離開我了,永遠的離開,留下的只有我們之間的回憶,我對他的思念。或許對病患而言,一個注定要走的人能平靜離開是一個最圓滿的結果。
好好地活在當下、認真地過每一天,該工作就工作,該享樂就享樂,該說「我愛你」、「謝謝你」請不要猶豫、不要吝惜。
人生無常,好好地對待周邊的人,就好像明天就要別離一樣。
如果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事先做好往生的準備,當死亡到來時,就不會怨恨與害怕。家屬也才能依據往生者生前的意願,做最適當的安排,家人溫馨地陪伴臨終者,讓他較沒有痛苦地走,這是對往生者無限的關懷與祝福。死亡不是消失,而是另一種方式的存在,至少往生者的愛永遠存在愛他的人心目中。認真地看待死亡這件事,從死亡的過程中學習人生的道理,這將使得活著的人,活得更好,而往生者的死亡也才更有意義。
其實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有想要做的事情就要趕快完成,不要留下遺憾,充實的過完這一生,在當妳臨走前不要愧對於自己就夠了。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