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護理科暑假作業

主題:臨終關懷

書名:臨終護理、護理焦點

文章:存在於人之自然本性內的臨終關懷、我國護理倫理規範之研擬、從文化觀點談楊柳意象及其歷史背景

讀後心得(至少1000個字):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新興學科,是結合醫學、宗教、法律、倫理、哲學、道德等各領域的現代生死學。其主要目的在使臨終者面對人生最後階段時,藉由良好的醫療照顧及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導,能認識死亡並接受死亡,心中不生憂怖苦惱,進而安然面對死亡;同時也給予家屬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協助度過此一生離死別的時刻。
「臨終關懷」一般又稱「安寧療護」、「安寧照顧 」、「緩和醫療」等,所照顧的對象以罹患癌症等重病,經醫師診斷確定無法治癒而瀕臨死亡的臨終患者為主。病患可以住進醫院的「安寧病房」,也可以在家中由醫護人員「居家照護」;不管是居家照護或住進「安寧病房」,並不意味著等死,一樣能受到完整的醫療服務,只是所做的醫療並不一定以延長壽命或苟延殘喘為目標。「臨終關懷」所強調的是「四全照顧」,也就是:

第一、全人的照顧:全面照顧到病人的身心狀況,而非只針對他的病況或某一器官來醫療。

第二、全家的照顧:幫助家人及親友學習照顧技巧,並協助家人一起面對親屬即將離去的悲傷。甚至病人往生後,家屬的心靈輔導,也是安寧療護的工作範圍。

第三、全程的照顧:除了陪伴病人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乃至病人往生後,輔導家屬度過低潮期也是臨終關懷的範圍。

第四、全隊的照顧:結合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法師、牧師、神父、修女、義工等成員,提供最完整的身心療護。值得一提的是,人在臨終時,特別關心死後的去處,因此佛教的淨土思想、三世輪迴、生命不死、因果業報等道理,此時都成為病人與家屬最佳的心靈救護。

尤其在過去一般人的觀念裡,總認為「儘量延長患者的生命」,這是醫生唯一的使命;其實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管醫學再怎麼發達,人終究還是免不了一死。所以面對罹患重症、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透過醫療和信仰,幫助病患解除身心的病痛,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能夠活出「有品質的生命」,這才是臨終關懷的最大目標。

「臨終關懷」起源於英國的西西里‧桑德斯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她在一九六七年於倫敦創辦了全世界第一家對癌症末期病人有特殊服務方案的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醫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之後得到英國女王的大力資助,成為教育示範中心,接著分布到全英國。八年以後,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醫院的一組人員到美國,幫助美國建立了第一個有安寧療護的醫療機構。一九九○年二月,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家「安寧病房」;同年十二月成立「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為全世界第十八個有安寧照顧組織的國家。

目前在國外,由於人口老齡化、人們對有尊嚴的死亡之關注,以及各種機構在臨終方面費用的增加,使得臨終關懷的發展極為迅速。反觀在台灣,一直到近年來由於現代人罹患癌症的人數愈來愈多,而多數癌症患者到了後期都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所以需要住進安寧病房接受緩和療護,這時「臨終關懷」才普遍受到大眾的重視。

 

 


 


 

 


 


 

 


 


 

 


 

 


 

 


 

 

新增時間 : 2014-09-21 09:28:2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