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心得--馬立娜

出生與教育背景:

馬立娜(Matika iner Leena Marjatta),芬蘭人,一九三九年出生,畢業於芬蘭護理學校,並領有英國護理學會執照,二十八歲來台,在恆春基督教醫院的前身恆基診所服務,七十一年轉至屏東基督教醫院,八十五年再回恆春,長期獻身於醫療人力缺乏的恆春半島,持續提供痲瘋病、結核病、中風等慢性病患居家照護,並主動拿錢、捐血幫助病人;近年來則致力於老人照護、外籍新娘等社會問題,目前已退休返芬蘭。馬小姐的大姐、二姐也曾分別在台服務二十七年和二十二年;「馬氏三姐妹」對台的貢獻難以言計,但單身的她們告老返鄉後,卻深為想念台灣鄉親的「思鄉病」所苦。 

照護困境對其專業發展的影響:

當馬立娜決定來台灣以醫療宣揚上帝的愛時,她已深知:這絕不是趟輕鬆的旅程早她幾年來台的兩個姐姐,已有慘痛的經驗:終年如夏的恆春一年有七個月冰天雪地的芬蘭,有如天壤之別。天氣,對來自北國的她們而言,是一項嚴酷的考驗;而且,當年恆春半島十分落後,兩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少數診所;醫療人力嚴重缺乏,到此從事醫療工作,必然辛苦異常。 

自覺有責任 帶病人走出黑暗角落 :

初到台灣,她先學了兩年國、台語確定能與本地人溝通無礙後,才抵芬蘭差會所成立的恆春基督教診所報到。當年,從恆春到台北,得先乘汽車、再轉火車,起碼要花上十二個小時;在這南台灣的末端,許多鄉鎮根本仍是無醫鄉,而恆春基督教診所照護的,是方圓五十公里內所有民眾的健康。 
馬立娜每天上午在診所照顧病人,下午便充當司機,載著醫師到各鄉鎮巡迴醫療。她對痲瘋、肺結核等慢性病人特別花心思,因為這些病人飽受社會歧視、懼怕的眼光,往往十分自卑,不但家人不會為他們積極尋求治療,連自己也自暴自棄,馬立娜覺得自己有責任,帶他們走出黑暗角落。 因此,她勤快地到痲瘋病人家裡,為他們清理膿血四溢的傷口,無視於別人看了直皺眉頭的髒臭;她不戴手套、口罩,為的是避免傷了病人自尊;她按時為肺結核病患送藥,苦口婆心地勸他們服藥。但這番善意卻未必被病家接受,有些人甚至質疑:「你一個外國人,憑什麼教我怎麼做?」她仍舊以微笑面對白眼。有一回,遇到一個硬是不肯吃藥的病人,她著急了:「要是能幫你吃藥,我早就把藥吞了!可是我不能,你得自己幫自己才行啊!」

感想:

馬阿姨的心願是希望耳朵再利一點,可以聽到更多受苦的聲音,雖然最後願望沒能實現,但是她為了台灣奉獻三十年,無數屏東居民都不會忘記,曾有一座北歐來的燈塔,矗立在台灣最南端的醫療孤海裡;二十四小時守護著他們健康、呼應著他們的需求。雖然馬立娜離開了,但這座燈塔仍將在許多人心中發光,留下溫暖的印記。

 

新增時間 : 2013-09-04 17:09:06 / 修改時間 : 2013-09-04 17:15:4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