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 暑假作業
一、 讀書心得:(1000字)
(一)最後的許諾:
「慈悲喜捨」是佛教徒的座右銘,其實也可做為世人行為的準則。以慈心行事,以悲心關懷,與人隨喜,與人為善,事事物物都捨得!遺囑都寫好了,還有什麼捨不得,放不下呢?這些「最後的許諾」,篇篇都是感人的故事,願向讀者大眾鄭重推薦,並請踴躍支持或參加臨終關懷的工作,共同來打造祥和的生活環境。
(二) 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
當一個人真的得面對死亡的來臨時,此時對心理層面醫療需求,絕對遠比身理上的醫療還要來得大,我想這也是安寧醫療出現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文中提到一段話「我其實不怎麼相信醫療可以為這些病人做很多事,我比較相信香噴噴的伙食以及真誠相待的人性可以給病人及家屬更多的安慰」, 若有那麼一天,真得面對死亡時,會希望知道這個殘忍的事實?還是一切都不知道得好?本書也有這樣一個章節=病情告知的故事。面對死亡,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對自己來說,真有這麼一天,我想我會能面對這殘忍的事實,畢竟,來到這個世上,我們可是不明不白的就誕生了,總不能連離開人世時,也不明不白的就走了吧。 「活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希望」這是一位住進心病房的媽媽說的話,這句話,我會牢牢記住。
(三)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關懷」為護理專業核心的價值,然而「關懷」的態度是需要護理人員透過自我反思,激發內在力量進而實踐。而成長團體經由彼此分享過程可以促進自我反思及期許。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精神科護理人員參與關懷、照顧、悲憫成長團體後,對於治療性人際關係護理實務能力要素的成長。應用質性研究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方法進行;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共有八位精神科護理人員在參與成長團體後接受訪談。依質性研究中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顯示護理人員參與「3C成長團體」後對於治療性人際關係護理實務能力的現象呈現出二個主軸層面:⑴柔軟:內在聲音、3C啟動及自我的放空。⑵促成:和病患的困難共舞、引導病患開放。
(四)護生觀點的好護師特質:
護生認爲最重要的前10項好護師特質,依序爲:執行技術能顧及感受、適時正確評估、維護病人安全、有效執行護理處置、同理心、促進病人舒適、有責任感的、會替病人設想的、精確熟練的技術、滿足病人身體需要;其中八項爲專業特質,僅兩項個人特質。重要性最低三項依序爲:順從的、幽默的、以及願意犧牲奉獻的。就個人特質重要性排序,護生與病人的觀點大同小異。護生排列卡片時,最猶豫不決的是「樂在工作不發脾氣」、「視病猶親」、「有勇氣的」,反映出護理是高情緒勞務的工作。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自我反思,護理教師亦可藉此了解護生對好護師特質的看法,進而協助護生自我認識與成長,更可提供護理專業與通識課程教師共同討論培育好護師的溝通平台。
(五)護生關懷照護行為養成之經驗探討:
「關懐」是護理教育的重要核心理念,須在護理教育中被培養。本文旨在探討護生培養關懷照護行爲之經驗。採質性研究法,運用立意取樣法,共選取十四位完成基護實習之五專護生爲研究對象,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資料收集,訪談内容全程録音,轉成逐字稿後,再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顯示,護生關懷照護行爲養成之經驗分爲三大主題,分別爲:(一)關懷照護概念之培養:體驗被關懷之感動、教師對待病患視病猶親之身教、課程中關懷照護因子之培育;(二)關懷照護行爲之展現:及時滿足病患身體的舒適、適時提供病患心理支持;(三)意想不到的自我成長。護生的關懷照護行爲之養成受教師角色模範的影響,護生藉由教師對病患的關懷,內化自我對關懷照護之觀點。
二、書籍名稱及文章資料出處:
(一)書籍名稱一:最後的許諾
出處:蓮花基金會編輯小組
(二)書籍名稱二: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
出處:海鴿
(三)文章名稱一: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出處: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四)文章名稱二:護生觀點的好護師特質
出處:崇仁學報
(五)文章名稱三:護生關懷照護行為養成之經驗探討
出處:領導護理
(一)最後的許諾:
「慈悲喜捨」是佛教徒的座右銘,其實也可做為世人行為的準則。以慈心行事,以悲心關懷,與人隨喜,與人為善,事事物物都捨得!遺囑都寫好了,還有什麼捨不得,放不下呢?這些「最後的許諾」,篇篇都是感人的故事,願向讀者大眾鄭重推薦,並請踴躍支持或參加臨終關懷的工作,共同來打造祥和的生活環境。
(二) 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
當一個人真的得面對死亡的來臨時,此時對心理層面醫療需求,絕對遠比身理上的醫療還要來得大,我想這也是安寧醫療出現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文中提到一段話「我其實不怎麼相信醫療可以為這些病人做很多事,我比較相信香噴噴的伙食以及真誠相待的人性可以給病人及家屬更多的安慰」, 若有那麼一天,真得面對死亡時,會希望知道這個殘忍的事實?還是一切都不知道得好?本書也有這樣一個章節=病情告知的故事。面對死亡,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對自己來說,真有這麼一天,我想我會能面對這殘忍的事實,畢竟,來到這個世上,我們可是不明不白的就誕生了,總不能連離開人世時,也不明不白的就走了吧。 「活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希望」這是一位住進心病房的媽媽說的話,這句話,我會牢牢記住。
(三)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關懷」為護理專業核心的價值,然而「關懷」的態度是需要護理人員透過自我反思,激發內在力量進而實踐。而成長團體經由彼此分享過程可以促進自我反思及期許。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精神科護理人員參與關懷、照顧、悲憫成長團體後,對於治療性人際關係護理實務能力要素的成長。應用質性研究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方法進行;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共有八位精神科護理人員在參與成長團體後接受訪談。依質性研究中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顯示護理人員參與「3C成長團體」後對於治療性人際關係護理實務能力的現象呈現出二個主軸層面:⑴柔軟:內在聲音、3C啟動及自我的放空。⑵促成:和病患的困難共舞、引導病患開放。
(四)護生觀點的好護師特質:
護生認爲最重要的前10項好護師特質,依序爲:執行技術能顧及感受、適時正確評估、維護病人安全、有效執行護理處置、同理心、促進病人舒適、有責任感的、會替病人設想的、精確熟練的技術、滿足病人身體需要;其中八項爲專業特質,僅兩項個人特質。重要性最低三項依序爲:順從的、幽默的、以及願意犧牲奉獻的。就個人特質重要性排序,護生與病人的觀點大同小異。護生排列卡片時,最猶豫不決的是「樂在工作不發脾氣」、「視病猶親」、「有勇氣的」,反映出護理是高情緒勞務的工作。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自我反思,護理教師亦可藉此了解護生對好護師特質的看法,進而協助護生自我認識與成長,更可提供護理專業與通識課程教師共同討論培育好護師的溝通平台。
(五)護生關懷照護行為養成之經驗探討:
「關懐」是護理教育的重要核心理念,須在護理教育中被培養。本文旨在探討護生培養關懷照護行爲之經驗。採質性研究法,運用立意取樣法,共選取十四位完成基護實習之五專護生爲研究對象,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資料收集,訪談内容全程録音,轉成逐字稿後,再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顯示,護生關懷照護行爲養成之經驗分爲三大主題,分別爲:(一)關懷照護概念之培養:體驗被關懷之感動、教師對待病患視病猶親之身教、課程中關懷照護因子之培育;(二)關懷照護行爲之展現:及時滿足病患身體的舒適、適時提供病患心理支持;(三)意想不到的自我成長。護生的關懷照護行爲之養成受教師角色模範的影響,護生藉由教師對病患的關懷,內化自我對關懷照護之觀點。
二、書籍名稱及文章資料出處:
(一)書籍名稱一:最後的許諾
出處:蓮花基金會編輯小組
(二)書籍名稱二: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
出處:海鴿
(三)文章名稱一: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出處: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四)文章名稱二:護生觀點的好護師特質
出處:崇仁學報
(五)文章名稱三:護生關懷照護行為養成之經驗探討
出處:領導護理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