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不求回報的愛
天教靈醫會於1586年由義大利聖嘉民.德.雷列斯(St. Camillus De Lellis)所創立,會主士們秉著「神貧、貞潔、服從與服務病人(護病)」的聖願,落實耶穌「醫療傳道」的使命,四百多年來,在全球四十餘國都留下寶貴的蹤跡。
1946-1952年,靈醫會在中國偏鄉雲南省行醫,留下美名。1952年,會士們為共產黨所驅逐,不捨地離開大陸。天主的美意,他們選擇了當時甚為落後的台灣宜蘭與澎湖馬公,風塵僕僕地開啟「施醫濟貧」的道路,鄉親們提供服務。他們在這兩塊地方美妙的行醫故事,不勝枚舉,如今已經過了一甲子,當時來到台灣的會士們,逐漸老邁、凋零,他們把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這裡的病人,甚至死後都還捨不得離開這塊他們所珍愛的土地與人民,全都葬在宜蘭的天主教墓園當中。他們的義行,也感動了全國知名的人權鬥士陳永興醫師,於2009年遠從高雄來到羅東擔任聖母醫院的院長,「有感動就不遠」,這是他的心情寫照。來到羅東之後,他看到這麼多會士們犧牲奉獻,成就這麼多美麗的故事,雖然已有八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光環,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實際上的作為。
靈醫會是天主教的一個國際性修會,它包括了神父和修士,是特別為醫務而工作者。靈醫會的創立人(會祖)-聖嘉民‧德‧雷列斯(St. Camillus de Lellis 1550-1614),於西元1550年5月25日誕生於義大利中部,少壯輕狂嗜賭如命,25歲時浪子回頭進入嘉布遣會,但因腳生壞疽而離開至羅馬雅各伯醫院治療。住院期間他體驗出病人真正的需要,於是創立修會便在他對病人熱誠中孕育而生。之後幾經艱辛和奮鬥,終於在1586年3月18日蒙教宗批淮,創立靈醫會~一個甘於樂意服侍病床上的病人,如同侍奉天主一般的團體。34歲,升為神父,在病人及貧窮者中服務四十年,成為『病人及貧窮者的慈父、護病的師表』。
靈醫會簡史:
1586年 聖嘉民於羅馬創立靈醫會,以服務病人為宗旨。
1946年 首批靈醫會會士正式於中國雲南設立會院,蓋了一些醫院、診所及麻瘋病院,改善當地居民的衛生習慣及健康問題。
1952年 會士們來到台灣(大陸淪陷後),選擇當時較偏僻的澎湖與宜蘭為定點, 分別設立了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及澎湖惠民醫院等,成立堂區和推展各種社會工作。
靈醫會聖願除原有的「神貧、貞潔、服務」外,還添加了「仁愛」,藉此聖願,會士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地為病人與及貧窮人服務。「靈醫會」創會四百多年的今日,全球七大洲都有他們的蹤跡,會士們分布在各角落的醫療團體之中默默地為病人服務,他們不求聞達於世,只願安慰那受苦的基督。 五十多年前,「天主教靈醫會」選擇蘭陽平原為行腳助人的第一個據點,並設置今日的「羅東聖母醫院」。六十年代,在醫療缺乏相當嚴重及護理人員極度欠缺的情況下,故於民國53年,籌設興辦「聖母護理職業學校」,以培育優秀的護理人員,同時以聖嘉民神父「視病猶親」之精神為創校宗旨。在篳路籃縷中,董事會仍克服諸多艱辛歷程,使「聖母護校」正式設校,目前學校已培育許多優秀護理人員至國內、外工作與服務,並深受各界好評。民國94年,教育部同意學校改制為專科學校,各種硬體建設也陸續完成,奠定現今之規模與基礎,學校在聖母董事會與校方之共同艱辛與努力下,逐漸完備。本校前身為私立聖母高級護理助產職業學校,係天主教靈醫會為紀念會祖聖嘉民神父「視病猶親」之精神,於民國 53年出資創辦,以培養護理基層人才,從事醫療保健工作,促進國民健康為宗旨,期以天主教會基督博愛精神、全人醫療護理及精湛之醫護科技為臺灣同胞服務。
靈醫會士會服的胸前和斗蓬的右肩,綴著一紅色的十字,明白表示出會士們工作的特點~「仁愛和犧牲」,也充份顯示了耶穌所賦予他們的使命與靈醫會的宗旨:「傳播福音,醫治病人」

新增時間 : 2014-05-12 00:18:09 / 修改時間 : 2014-05-12 00:18:1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