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丙
學號:1065101135 姓名:楊巧鈴

作者姓名:林君儀、黃麗娟、蕭華岑
西元出版年:2020年
文章標題:運用失能概念照護一位初次腦中風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高雄護理
卷(期):第三十七卷
起訖頁數:P.124~136

【自訂一主題】:腦中風的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腦中風又稱腦血管意外,指灌注腦部的血管發生病變導致腦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造成腦組織缺氧、血,出現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引發不同的身體功能障礙,如單側肢體虛弱、缺乏自理能力、身體不平衡、無法隨意移動四肢、反應較慢等症狀。失能是指身心失去正常功能,喪失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出現社會角色功能障礙,造成失能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失智、周遭的環境等,最後產生身體功能喪失、情緒狀態改變、家庭與社會功能下降、生活品質變差等結果,此外,中風失能患者常見的後遺症包括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行動困難等症狀,需透過長期復健治療才能減少殘障失能,若在嚴重失能階段,錯過復健治療的黃金時間,身體功能的恢復會較差,依賴的程度也會提高。
復健的療程主要有:1.物理治療:重建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行能力。2.職能治療: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3.語言治療:處理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在居家照顧方面:1.需注意床上及輪椅上的擺位,以減少不正常的肌肉張力和關節攣縮。2.地板保持乾燥,避免滑倒;浴缸、馬桶要增設扶手。3.床墊不要太軟,以免病人移動不便。4.協助病人使用助行器、手杖、便器椅。5.照顧者也要小心,在搬運病人或幫忙轉位時,要避免自己受傷。
腦中風病人復原的程度,80~90%的患者在移動上沒有問題,50~75%日常生活可以獨立自主。但是再中風的機率很高,要積極預防二次中風,預防的方法有:
1.減少危險因子:如戒煙,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心率不整。2.服用抗血小板製劑。3.規律的運動和正常的生活起居。
隨著現在的人口老化,得到腦中風的人將會愈來愈多,希望患者能藉由復健恢復日常生活機能,使患者活得更有意義。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描述一位80歲初次罹患腦中風個案之護理經驗。藉由病歷查閱、身體評估、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模式及失能概念作為評估指引,確立個案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特定的知識缺失、焦慮等健康問題。
So What 學習要點
教導病人做復健,提升日常生活功能,使其達到部分自我照護能力。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學習病人做復健的衛教技巧,是我需要再加強的,將欠缺的地方補足起來,才能提供病人良好的照
護品質。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丙
學號:1065101135 姓名:楊巧鈴


作者姓名:蔡孟芳、曾夢如、李碧娥
西 元 出 版 年 2017年
文章標題:結合中、西醫療法於便秘導致 腸阻塞住院老人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 稱 II:新臺北護理
卷(期):第十九卷 (第一期)
起訖頁數:P.103~112

【自訂一主題】:便祕的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便祕:人體的腸臟不停蠕動,把吃進的食物向前推進,以便消化和吸收,最後食物渣滓排出體外,即成糞便,不正常的排便,包括便秘和腹瀉。造成便秘的原因有:1.水分攝取不足。2.食物中的纖維量不夠。3.缺乏運動。4.憂鬱、壓力、情緒緊張。5.肛門疾病(如:肛裂、肛門膿瘍、肛門狹窄、良性腫瘤、大腸癌等)。5.可由右至左按摩腹部,在下腸部的位置以順時針至肛門口,促進腸蠕動。 6.若為長期臥床患者,可一天三次協助腹部環形按摩,在下腹部以順時針方向略施壓按摩 15 分鐘。
除了腹部按摩之外,還可以用穴位按摩來改善便秘,改善便秘的穴位有:1.魚際穴:位於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中點,掌心與掌背交界處。2.支溝穴:手腕背面橫紋上方3寸(約4指併攏寬度),位於手前臂兩骨間凹陷處。3.曲池穴:手肘彎曲,手肘外側肘橫紋末端處。4.氣海穴:腹部中線,肚臍下方1.5寸(約食、中2指併攏寬度)處。5.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各2寸(約2拇指寬)處。穴位可用拇指順時針畫圈按壓,力道適中、按摩後有微熱感就好,每天按摩數次,時間 5~10分鐘,也可以搭配適度溫熱敷,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問題。
如何預防便秘方法有:1.運動:每天至少走路三十分鐘,幫助養成排便的習慣。 2.一天至少飲用八大杯以上的水。 3.每天至少服用五份以上纖維豐富的食物,例如新鮮水果、蔬菜、麥麩、全榖類早餐食品和乾 果,乾果包括葡萄乾、黑棗、豆子和花生等。 4.有足夠的排便時間(1-3 天均可),養成習慣,最好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 5.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多運動。 6.每天早上沒吃東西前喝一杯溫開水、果汁或牛奶,以刺激腸子蠕動。
便祕大部份來自生活習慣不良、心理壓力、水喝太少或纖維食物不足、藥物影響。較少部份是因疾病造成,如腸道疾病、代謝或內分泌異常、神經病變等。只要生活作息與排便習慣保持規律,多喝水、建立運動習慣,都可以減輕便祕的症狀。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篇個案報告描述運用穴位按摩療法改善一位老人因便秘導致腸阻塞住院之護理經驗。運用老人周全性評估七大軸向進行護理評估,確立個案的主要健康問題有:「便秘」、「疼痛」與 「焦慮」。在照顧過程中,筆者依實證文獻結果,採用多項合併護理措施,如適度增加水分、運動和纖維攝取量 並採取中醫穴位按摩等方式,改善個案因關節退化導致活動力降低造成腸蠕動變慢,使得便秘加劇引發腸阻塞而住院的問題。此個案經由應用中醫穴位刺激的原理成功改善個案便祕情形。
So What 學習要點
教導病人運用穴位按壓改善排便次數、便秘症狀、糞便性質與自覺便秘嚴重程度,減少緩便劑的使用。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無。

新增時間 : 2020-09-13 22:24:2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