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

文章標題:護生初次實習壓力、身心社會狀態、因應行為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期刊名稱I:護理研究
文章標題: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人格特質、情緒困擾、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相關探討
期刊名稱II:護理雜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看完第一篇文章它主要是在講述我們護生第一次到臨床上實習的壓力和每個人對於壓力的感覺和處理方式都不一樣。裡頭有講述到護生的壓力來源可能來自於專業知識和技術不足、不知道怎麼和病患溝通、人際關係不好……等等的問題皆是可能造成護生壓力的來源,而這些壓力源也會間接地造成身體和心理層面上的影響。這篇文章中也針對了初次實習的護生為對象做了一些研究,而研究內容中有護生初次實習的壓力來源和為什麼會有壓力發生,而研究顯示實習壓力的前五名包含對病情判斷與處理和經驗不足、病歷內容和醫學用詞不熟悉、擔心實習成績不好、不知如何處理病人身心社會問題、課室教學和實習情況有差異,而上述所提及的五項確實是大多數人會遇到的問題,而我自己本身也使所以就要想辦法的去解決這些上述所說的問題和克服它們;也有針對實習期間的身心社會狀況,而當中身體反應最多的是「經常感到眩暈或是頭暈」、情緒反應方面最多的則是「實習期間傾向於緊張或是焦慮」、社會行為反映中最多則是「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明確」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護生來說都是可能會經歷的事情也是護生會有所迷惘或是惑的事情,對於自己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做這個職業或是自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都會有所的迷惘。也有提及到愈是逃避身體和情緒、社會行為症狀愈多,會造成整體社會身心狀愈差,而愈是保持樂觀整體社會身心狀況愈好,身體和情緒症狀愈少,所以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要盡量的讓自己保持愉悅不要給予自己過大的壓力,這樣反而會使自己的身心靈方面變得不健康,也可能使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變得更加的不好。而假設自己在實習中壓力真的很大可以試著和身旁的親人朋友講述或許把一些事情說出來這樣可以紓解一些心中的壓力,也可以藉著假日的時間出去戶外走
走緩解自己心中的壓力。
第二篇文章講述的則是第二型糖尿病相關的問題,文中有提到16到19年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五名所以這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糖尿病可以從自我照顧和日常生活中去改善,包括藥物服用的遵從性、糖尿病的飲食、運動、和平時自我監測血糖等等,所以我們是可以藉由平時的自我照顧和控制來降低發病的機率。而得到糖尿病的病人可能會產生適應糖尿病過程中的心理衝擊,像是對於疾病所產生的害怕、焦慮、否認等,而這些的心理衝擊可能也會影響病人自我照顧的行為,所以這個時候社會支持便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病人感受到關懷和關心,而可以有許多的方式表達,如:表達與包容情感的支持、提供諮詢與教育等訊息的訊息支持等。所以可以藉由這些的方式陪伴在他們的身旁,不要讓他們感覺很孤單然後一直深陷在自己得病的情緒當中,這樣可能會間接的產生更多的問題,身心方面可能也會因為過度憂鬱或是焦慮產生相關的問題出來。所以也針對此做了問卷研究影響自我照顧行為的重要相關因子,分為性別(男女)、婚姻狀態、教育程度及目前治療方式(口服、胰島素、口服+胰島素)去進行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病人在執行血糖監測時常會考量扎針疼痛、操作過程繁瑣、及耗材費用偏高等問題而導致病人血糖監測自我照顧行為較差。而研究發現糖尿病社會支持愈好,糖尿病自照顧行為也愈好,所以這也顯現出給予關心和鼓勵可以使病人有良好的支持可以使病人降低不安而提高自我照顧的品質。
讀完這兩篇文章我覺得我學習到了許多和感受到了許多事情。像是第一篇文章讓我學習到在第一次的實習過程中不要給予自己太大的壓力放鬆自己的心態去對待實習,以免給予自己過於大的壓力反而造成了反效果。也可以和朋友或是家人分享自己在實習中遇到的事情,把事情說出來或許可以減輕一些心中的壓力。而第二篇是在講述糖尿病相關的照護問題,所以如果家人有此病時,可以給予適時的關心和支持,不要讓他們覺得都沒有人關心他們,這樣他們可能會一直陷在自己為什麼會生病而不好好的按時服藥或是遵守醫師所說的話。讀完這兩篇文章讓我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

新增時間 : 2008-03-18 16:15:43 / 修改時間 : 2021-02-13 23:00:4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