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

<愛的抉擇>記得任職期間一位 33 歲男性因車禍導致大片顱內出血的病人,到院前昏迷指數呈現 3 分,經過開刀治療,術後昏迷指數仍維持 3 分、使用高濃度升壓劑,生命徵象極度不穩定,主治醫師於術前向太太及其家屬解釋病況,告知病人大片腦出血即使開刀治療,狀況仍不樂觀,家屬太太和其他家屬商議後仍決議開刀採積極治療,術後病況每況愈下,向家屬解釋若萬一病況不佳需要面臨急救時(電擊、壓胸、急救藥物)要如何選擇?當下病人太太痛哭流涕、悲傷欲絕,病人媽媽昏厥、哥哥弟弟不斷詢問有無其他醫療可以救自己的弟弟,道述他才 33 歲,還有兩個小孩(一個 3 歲、一個 5 歲),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站於家屬立場真的很難抉擇突如其來的意外,生死一瞬間,前 10 分鐘才見面,如今卻要決擇如何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是多麼令人無法置信、傷痛萬分的事,最後家屬仍接受了病況無法恢復、不忍再受折磨,忍痛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這照護過程家屬情緒從憤怒、否定、不敢置信到接受,一天天地聲聲叫喚,案弟每天在加護病房外面殷殷期盼,家屬的盼望渴求只期盼從我們醫護人員口中得知一絲絲希望,從期盼到失落到失望,淒然淚下每天看著一動也不能動的親人,身上佈滿管路導線,因生命徵象不穩定使用高劑量升壓劑、及點滴,病人全身腫脹已不是當初家人所認識的病人,案弟無時無刻不間斷詢問病人相關病況、期盼的眼神、悲慟的情緒,最後只能成全讓他好走。
醫學倫理的本質不在於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告訴我們該用多個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用宏寬與同理更關懷傾聽病人與家屬的心聲與需求,從中檢視培養自身的專業素養。醫學倫理的宗旨在於解除醫學科技與人性需求的衝突,所強調的是一種對是非、善惡的探求,在臨床上我們無時無刻都面臨著倫理的議題,要如何去面對並解決它是最大的困難,藉由閱讀本書瞭解,我們並無權利決定是否應該協助病人結束生命,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各種資源系統來幫助病人及家屬的需求,予病人及家屬適當心理支持,以及醫師必須提供相關資訊而使病人或家屬對病情獲得充分了解,達到告知的義務,也促進醫病間持續、互信的關係,並在做出有關延長生命處置的決定時,要先確立治療目標,其次是顧及病人及病人的願望和病人的利益與預後情況,用視病猶親和同理心的態度去面對每個病人,利用醫護團隊彼此合作共創醫病關係雙贏的局面。引文中江漢聲作者引述讓臨終病人順其自然,英文是『Letting go and Letting be』,也就是不要用昂貴的代價去買毫無品質的人工生命,而是讓病人的人生最後一程有尊嚴、有品味地走完,醫學能醫治疾病,解除病人的病與苦,而醫學倫理使醫學表現得更合乎人性,且尊重生命與全人照護的理想,使醫療行為達到更真、善、美的境界。醫生的天職是把病人救活,把疾病治好,將痛苦解除,促進人類的健康。但是當生命已走到盡頭,死亡已是不可避免時,醫療從業人員,應以最大的愛心及人性的關懷,來提供給每一個病人沒有痛苦,能夠安詳有尊嚴往生的機會。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很多的臨床實例都非常感人,在之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安寧緩和醫療並不表示不積極;以前在還沒有接觸安寧緩和醫療這專業領域時的我總是認為到了安寧病房的患者就是生命即將終了,在那樣的病房就不像在其他病房或加護病房一樣積極,提到安寧療護主要是藉由醫護人員、社工、營養師、心理治療師及宗教團隊照顧,用最積極的態度從醫療、心理和靈性出發,不加速也不延長死亡給予全方位的照護及得到痛苦症狀的緩解,安寧緩和療護的重點並不是不積極治療疾病而是不延長死亡,怎麼樣在病人臨終前為病人及家屬做到全方位皆完善的照護,讓病人得以善終,這不是一份光擁有專業知識就能夠勝任的領域,你同時還需要擁有對人關懷的熱誠,那才是最重要而且也是到最後還仍然會支持著你走下去的動力。
未來去接觸安寧我擔心自己會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因而放棄,耐性和同理心也都被意識狀況混亂的病人和失去理智的家屬磨得精光,常常會陷入如果不忙我也想靜下來慢慢去了解你需要什麼的矛盾心情中,我為病人做的那些事並不是我真正想去幫病人做的,也因為這樣總想著安寧病房那些病人,常常覺得明明很清楚他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卻還是要不斷的給藥、打針、灌牛奶、輸血、做各種侵入性檢查…等,想著他們身體越來越腫,身上到處都是破皮、滲液,心中都會不禁想:「為什麼要讓一個垂死的人以這種痛苦的方式繼續活著?」,看了書本安寧緩和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希望患者得到的照護叫做善終,原來我從還沒有接觸安寧緩和醫療時就已經有了這種觀念,每天看著那些病人我真的很希望我能夠有辦法讓他們在生命結束前的時間是有尊嚴、舒適的。

新增時間 : 2021-02-22 00:02:43 / 修改時間 : 2021-02-22 01:37:5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