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以查詢歷程文章,選擇班級就可以瀏覽班上同學歷程文章 |
選擇班級
目前第68/187頁 [首頁][上一頁][66][67][68][69][70][71][72][73][74][75][下一頁][尾頁] |
1055102008
林鈺汝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7
林采萱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6
林芳羽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5
林宜萱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4
林宜萱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3
李萱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2
李亮萱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2001
吳佩容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44
任欣卉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43
陳姵臻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72暑假作業 2019-09-04 13:24:37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 工作滿足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致使老人的問題越來越重要還有健康議題,然
而,由於家庭照顧的人足見減少,無足夠的人力照顧家中失能老人,轉而求助
於長期照護機構, 致使機構內照護人力之需求,逐年增加。
照護人員隊部同人的整體印象,有正面,也有負面。正向印象者,值得尊重,
應視病如親、對待長者就像自己的家 人一樣;然而,也有負向印象,如:認為
老人 愛唱反調、愛抱怨、對新環境適應力差、固執 己見,並進而產生負向行為
,如:態度不佳、 忽略住民的自主性、工作馬虎等,照護人員面對老化殘疾、
病情 變化充滿未知的變數,需獨立緊急應變處理, 工作內容廣泛複雜、角色多
變、人際關係錯綜 複雜,許多的研究亦指出,照護人員對機構內 照護工作的感
受,認為是個沉重的負擔。
現在許多對照護感受的壓力愈高,對工作滿意的知覺也就愈低,工作態度將愈
差。然而我們現在護理人員的工作知覺及照護 品質也會隨之提升。工作知覺與
工作滿足感具 有正相關性,正向工作知覺,正向工作態度的 工作者,對工作滿
足程度愈高會增加護理人 員健康照護上的能力,當護理人員擁有正向 的工作認
知其離職率會下降。
研究結果呈現機構之照護人員,於工作 之感受與工作滿足感均傾向正向,且照
護人員 之工作知覺與工作滿足感呈現顯著正相關。大 學畢業、長期照護工作年
資較長者對住民的感受,較為正向;具護理師資格者及工作知覺較 為正向者,
工作滿足感較正向。未來,或可組 成成長團體,由護理師或資深工作人員的帶
領,分享照護心得,提供正向經驗,藉由討論 過程,瞭解住民行為模式,增強
同理心,減少 挫折感,強化照護人員的人際關係及對住民需 求的了解,提升照
護技巧,建立友好的護病關 係,學習正向面對困境,提升正向工作知覺, 進而
產生正向的工作滿足感,以提供優質護理 品質。
http://gas.hk.edu.tw/main/download/journal/66/25-38.pdf
參考文獻:
王昭儀(2005)。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勞動條 件對其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及疲
勞影響之 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內政部統計處(2010)。老人長期照護、養護 及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2011
年4月26日 摘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32 . xls。
內政部統計處(2010)。人口年齡分配。2011 年4月26日摘自
http://sowf.moi.gov.tw/stat/ year/y04-32.xls。
行政院衛生署(1995)。建立醫療網第二期。 台北:行政院。
江玉珍(2003)。工作滿意度為角色衝突、角 色模糊與留任關係的中介變項-
以台北市 長期照護機構病患服務員為例(未發表的 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
北護理學院醫 護管理研究所。
宋惠娟、張淑敏(2000)。東部某護理之家 在職護佐留任因素之探討。長期照
護, 4(2),42-55。
宋惠娟(2005)。長期照護的專業團隊。田玫 合著,長期照護(最新版,84-
117頁). 台北:華格納。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2006)。組織行為 學。台北:華泰。
高靖秋(2011)。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醫護管理雜誌,7(3),41-
46。
孫培蕾(2002)。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 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某醫學
中心為 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
孫子翔(2010)。員工授權賦能、組織承諾 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
電力公 司高雄區營業處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南:成功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 許玉珍(2004)。從護理之家談護理人員工作 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
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 研究所。
陳宜佳(2004)。員工賦權知覺、服務補救表 現、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相
關性研 究-以台灣某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附屬餐 廳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中:靜 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
陳芷如、徐亞瑛(2000)。承命生根之過程-台 灣機構老化失能老人遷居心路
歷程。長期 照護雜誌,8(6),614-627。
陳券彪、羅文旗(2005)。學校行政人員工作 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
究。學校 行政,38,11-30。 陳清惠(2003)。長期照護緒論。於陳清惠總
校閱,長期照護(三版,1-14頁).台 北:華格那。 陳國瑚、陳麗如、蘇喜
(2006)。護理人員對 護理工作認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台灣衛 誌
,25(3),177-187。陳曼華、李世代、張宏哲、謝碧晴(2006)。 照顧服
務員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以台北 縣市長期照護之機構為例。新台北護理期 刊
,8(1),69-77。
葉淑娟(2003)。病患服務員在長期照護機構 之滿意度研究。秀傳醫學雜誌
,4(1),
11-21。
葉莉莉(2004)。機構照護的挑戰-無約束的 機構照護。社區發展季刊
,105,353366。 馮兆康、李中一、周秋滿、黃麗玲(2003)。 長期照護機
構照護人員壓力及社會支持之 橫斷之研究。輔仁醫學期刊,1(1), 35-46。
黃珊、王秀紅(2005)。護理人員賦權感受及 相關因素之探討。志篤雜誌
,5(5), 93-104。
張春興(1989)。張氏醫學辭典。台北:東 華。 楊嘉玲(2001)。護理人員
於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的看法。護理雜誌,49(1),39-46。
楊嘉玲、徐亞英(2000)。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指標-以老年住民的觀點探討。
護理研 究,9(1),53-63。 楊桂鳳、劉銀隆、于漱(2004)。老年人的 形
象:世代間的比較。醫護科技學刊, 6(4),371-383。
趙淑員、劉杏元、吳秋燕、張怡雅、陳曉 容(2007)。服務學習方案對護生接
觸 老人壓力及老人態度之探究。長庚科技學 刊,7(35),35-52。 蔡麗珍
(2006)。護理人員社會網絡與工作 滿意度之相關性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務管理 研究所。
鄭媛文(2005)。桃園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 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 士論文)。桃園:私立中原大學特殊教育 研究所。 劉美華
(2005)。論老人服務民營化-公私協力 之行政,社區發展季刊,108,82-
89。 羅鈞令、黃小玲、毛慧芬、蔡宜蓉、林惠冠、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知覺、工作滿足感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36
李世代、張志仲(2002)。護理之家服 務現況與住民需求。中華民國職能治療
學 會,20,95-106。 羅世輝、湯雅云(2003)。內控人格特質與授 權賦能認
知對工作滿足之影響-以金融保 險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 1-
19。 藺寶珍(2006)。護理之家護理人員留任意願 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
南地區為例。 長期照護雜誌,10(4),363-378。 竇秀花、許佩蓉、李世代
(2005)。從護理之 家談護理人員角色與工作壓力。長期照護 雜誌
,9(2),144-151。 Adams, A. & Bond, S. (2000). Hospital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J o u r n al o f N u
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2 (3), 536-543. Adams, J.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Berkowitz (Ed.), A d vances in ex perim ental social psych olo
g y (pp. 267-29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iken, L, H., Clarke, S., &
Sloane, D. (2002).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Jo urn al A m erica n M e dical A sso ciatio n, 2 8 8 (16),
1987-1994. Alderfer, C. (1972). E xiste n ce, relate d n ess, a n d gro wth: H u
m a n n ee ds in org a nizatio n al settin gs . New York, NY , US: Free Press.
Chang, C. H., Lin, Y. H., Yeh, ,S. H. & Lin ,L. W. (2010).Managing Problem
Behaviors in Cognitively Impaired Older People: The Competence and
Preparednes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Jo
urnal of N ursin g R esearch, 1 8 (3),164-173.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 urn al of O cc
u p atio n al H ealth Psych olo g y, 5 (1), 95-110. Herzberg, F. (1959). T h e M
otiv atio n to W ork. Wiley/Chapman & Hall, NewYork: London. Karsh, B.,
Booske, B. C., & Sainfort, F. (2005). Job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nursing home employee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turnover.
Erg o n o mics, 4 8 (10), 1260–1281. Liang, J. & Tu, E. (1986). Estimating
lifetime risk of nursing home residency: A further note. T he G ero n otolo gist,
2 6 , 560-563. McGliton, K. S. & Boscart, V. M. (2007). Close care provider-
resident relationships in longterm care environments. Jo urnal of Clinical N
ursin g, 1 6 , 2149-2157. Orbell, S., Hophins, N., & Gillies,. B. (1993).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l caring. Jo urn al of C o m m u nity & A p plie
d S o cial Psych olo g y, 3 (22), 149-163. Pennington, K., Scott, J., & Magilvy,
K. (2003). The role of 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s in nursing home. T h e J o
urn al of N u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3 (11), 578-584. Robbins, S. P. (2002).
Organizatio nal behavior 9th editio n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dney, V.
(2000). Nurs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Its
relationship to hardines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coping. Jo urn al of A d v a n
ce d N ursin g, 3 1 (1), 172-180. Simpson, R. L. (2002), It alleviates health
cares “healing crisis". N ursin g M a n a g e m e nt, 3 3 (7), 8-11.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弘光學報66期.
37
Lofguist, L. H. (1967). M a n u al for th e M in n es ota S atisfa ctio n Q u estio
n n aire . Minneapolis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Zeiss, A. M., Gallagher-Thompson, D., Lovett, S., Rose. J., & McKibbin, C.
(1999). Selfefficacy as a mediator of caregiver coping: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assessment model. Jo urnal of Clinical G ero psych olo g y,
|
1055101442
林辰俣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腎臟護理維護 2019-08-23 13:04:22
腎臟一直是人類清理毒物雜質的重要臟器,但是有一部分人因著藥物濫用,或誤食過多藥物而不自
知,導致腎臟的一連串問題,為了防治或者說預防平常的習慣行為也是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像
是盡量在需服藥時,請醫師注意少開過多或過重的藥物,平日也少吃含有較大量重金屬的食物,雖然
這些食物所含的金屬不多,但凡積少成多腎臟到一個及現值無罰負荷之時,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需
要半輔助洗腎又稱血液透析,這階段還可以稍微搶救一下,例如;食物療法等等,這時期還不用以洗
腎中心為重,而第三階段一周兩到三次往返洗腎中心時,則為較嚴重的了,此時的腎臟可說是直接失
能般幾乎無作用了,在這階段的個案需要特別注意身體營養所需的自我調控以及注意自身血磷的數值
,以防許多的併發症找上門,且這時的用藥需要更謹慎運用,一旦給錯或不按時按量服用都會出問題
血液透析的個案的生活基本上離不開洗腎,所以不論是旅遊或工作都是無法太自由,且治療期間完整
的長時間計畫也是腎臟護理相當重要的一環,當你經過時間的訓練其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要知
道護理不就是關懷與經驗累積嗎。
|
1055101441
王苡馡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老人用藥適當性之現況與展望 2019-09-02 20:52:31
當我們老了以後,因為生理上的變化得到慢性病的機率就會上升,當得到了慢性病後,就會必須要服
用需多的藥物來控制疾病,但現在的老人有些可能不識字、或是看不清、在藥物方面的知識缺失,也
有可能是因為相同的疾病在不同診所或是醫院看診,醫生開了相同的藥物,老人因不會分辨兒都同時
服用相同藥物,那這樣就會造成藥物濃度過量,每個藥物過量的反應是不同的,但有些藥物過量可能
就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有些時候會是因為服用過多的藥物,而造成藥物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藥物的不良反應,這樣就沒辦法讓藥效正常的發揮,那老人就會反應用藥無效等等。有些老人也會因為自
覺的疾病好了,就自行減藥或是停藥,如果是服用抗生素,如果多次減藥或是停藥會有抗生素濫用的
問題產生。現在的網路越來越發達,有些人會因為自己得了疾病但可能是經濟、行動不便等等因素而
不願意去看診,就聽從鄰居、朋友、地下電台而去購買了沒有認證過的藥物服用,服用長時間後,可
能造成其他臟器受損,必須畫費更多的錢去接受治療。所以我們平時與老人居住時,每次老人在服藥
或是看診回來,可以先幫他們檢查藥包,查看有沒有重複藥物,也能陪老人去回診,協助告知醫生病
患的用藥紀錄,以免重複給藥,或是給予有交互作用的藥物。如果是獨居老人,可以按照服藥時間至
老人家中監督並查看要藥物的完整性。
|
1055101440
魏穎禎 發表(4)筆
文章標題:107(1)105級寒假作業 2008-03-18 16:15:43
107-1 寒假作業
護三庚 魏穎禎 1055101440
1. 小兒科病例討論-嬰兒型氣喘(Infantile Asthma)作者 陳儷文 、 李志鴻 、 江伯倫
2. 丹麥孕產照護:助產師和產科醫師共同照護模式 作者 施麗雯
3. 小聰明與大成就――基護實習臨床初體驗 作者 黃思婷
對於兒科,在三上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挫折感,也是最害怕的一個科目,但是了解之後,對自己也對身邊家人也小孩的有幫助,現在的環境沒有像以前那麼好,好多小孩都患有氣喘,要怎麼去照護患有氣喘的嬰兒,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才是對嬰兒好的。媽媽是很偉大的,看完生產影片,都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要生小孩了甚麼的,但或許在長大一點,我的想法就會改變,也想成為一個勇敢的母親,給我的孩子幸福。看完生產影片,有提到身旁的工作人員,陪伴的家屬,他們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孕婦整個產程順不順利,也問自己的媽媽,當她再生我們三個孩子時當下的感受,一個生命在他身上誕生,要背負多大的壓力。希望自己將來不管是實習也好或是就業時在產房,都能當個孕婦的得力助手,讓媽媽們都能得到身心理完好的照護。基護實習是我護理路程中的一顆重彈,在基護實習中學到太多了,也看到自己太多不足的地方,沒辦法把死的變成活的,整個過程裡很羨慕應變能力很好的同學,很希望自己在未來的實習能有大大進步,不再是羨慕他人的護生,而是可以獨當一面的護生。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心得 2018-05-08 22:34:4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護二庚 魏穎禎 1055101440 55號
還沒真正參觀大體解剖時,覺得願意捐獻大體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但真正進到大體實驗室時,才感受到這不是單單的令人敬佩。有誰願意把自己的身體,被拆開拆散分割,拿去做實驗、研究,讓學生當教學器材,大體老師們在生前或在臨終前或許就做好決定,要把自己的身體捐贈,如果是我,我雖然會有捐贈的想法,但未必做得到,或許那時候的我就害怕了自私了。我覺得捐贈大體,帶了得不單單是幫助學習,也是幫助未來發生在人類身上的病變,要怎麼解決問體。
進大體教室時,教授要我們站在大體身旁默禱,我想不論大體老師生前信仰如何,默禱是讓祂們感受到我們對祂們的犧牲是敬佩的尊重的,在裡面仔細聆聽教授解釋每一個器官的作用,帶虔誠的心,他們的犧牲作為我們最真實的教材。
這特別又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有見識到完整器官的課程,或許一生中也只有現在有這個機會。對我來說子宮是多麼神奇的一個器官,它這麼小一個,卻可以增生肥大,孕育嬰兒並給予他生命。原來男生的生殖器官有控制要出尿還射精的功能。人體的構造是多麼的奇妙,全身上下都有他的工作。平常都只是看圖片上的,真正看到實體,連認都認不出來,也很佩服這些教授老師們,能清清楚楚地為我們解釋器官的作用,也回答我們無厘頭的問題。
用了整個上午的時間去學習大體,但這些時間根本不夠我們清楚地學會,有的老師還沒教完說完,時間就到了。很感謝每位教授,發揮極大的耐心為我們解釋。我感受得到,每一位教授都希望我們真的了解知道我們該學習的目標。
在未來當自己真正走上護理的道路時,我們將和這些醫生們並肩作戰,在職場上互相分配工作,重視、尊重我們的病人,給他們完善的照顧治療。像老師說的如果我們不懂得尊重大體老師,那我們可以改換跑道了,最基本的尊重往生者都做不到,那未來面對病人態度不是就更糟糕了。
在世界上我們只是個渺小的動物,存在世上帶來福或禍,我學習護理,我生活最大的目標,應該就是發揮自己所學的,使自己在能力範圍待給身邊的人健康平安。參觀完大體解剖,我學習到的並非只是身器官功能構造,學習到最大的是犧牲小我重大我,奉獻身體的大體老師們的敬業。
文章標題:106(2)105級暑假作業 2018-09-09 18:30:22
班級:護三庚 姓名:魏穎禎 學號:1055101440 座號:55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1.被討厭的勇氣2.你的善良有點鋒芒3.給10年後的自己 作者:1.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慕顏歌3.藤卷幸大
*文章(三篇):1.長照整合機制概述2.老化的事實性:輕老年者的身入老化經驗3. 光頭小子的籃球夢:人際歷程取向心理治療應用於憂鬱症伴隨強迫症狀且患癌症之青少年
作者:1.邱慈穎、陳雅美2.李宛霖、林耀盛3. 陳盈如、林宜正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是人生中最困難也必須要學好的課程,在我的人生這17年人際必定是一件令人煩惱又最在意的事,每和不熟的人聊天都害怕自己的哪句話得罪了他人,【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面說所有的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在這次的基護實習就真實的例子,會講話的都和病人相處得來,在臨床人際關係也頗好,看完這篇書也告訴我把自己得不幸當成是特別的武器,那麼就需要這些不幸了。對朋友對同學常常希望自己讓他們喜歡,他們需要幫忙就幫忙,這樣或許能得到他們青睞,但感覺得出來只是一時的,我想用去幫助別人來得到認可得到存在感,真得到了也只是需要時得到的,不是真心的,【你的善良有點鋒芒】這書寫「在你能力範圍之內,可以幫忙;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果斷拒絕」,正是自該去學習的,習慣接受別人的請求,要拒絕別人更是難事了。我的人生因為過去而後悔,當下做得決定都有滿滿信心,但之後遇到瓶頸都會後悔否定之前那信心的決定,【給10年後的自己】看完這本書,我更是希望自己從今後不管過了幾年,都能慢慢向上,這本書上寫到很多人在世上在意的事,工作、溝通、時間、金錢、生活和人生,貼近自己的心裡,我們啊總是想自己的不好抱怨生活,但清楚自己的目標其實這些不如意的事也就沒影響那麼大,成功走過痛苦經驗的人,往後才能享有苦盡甘來的生活。想要獲勝,就揮別沮喪,勇敢向前。
在基護實習時照顧到也看到很多住院的都是老人家,不是一個人就是有請外籍人士或看護來照顧,一個人住院的老人家看得出他們很寂寞,畢竟是醫院很安靜的地方待久了會心情鬱悶,同學看到都會去和他們聊天,都是台語溝通我沒辦法融入他們,但看著他們有同學陪伴聊天,臉上露出笑容,是很欣慰的事,雖然我聽不懂他們對話內容是甚麼,但深刻體會到這裡的氛圍是很溫暖的,一般人都不會喜歡寂寞,更何況是長期住在醫院的病患,在實習中更知道了我們做護理人員的不只讓病患病情好轉,其中陪伴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文章標題:107(2)暑假作業 2019-09-03 21:13:26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庚
學號 1055101440 姓名 魏穎禎
作者姓名 呂孟真
西元出版年 2013年 文章標題 強迫症心理治療-漸進式暴露不 反應法的介入成效_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臨床心理學刊 卷(期) 7:1
起訖頁數 020-020
作者姓名 翁銘正、陳天文、黃茂雄、劉必涵
西元出版年 2012年 文章標題 衝浪者脊髓病變之特徵: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 安泰醫護雜誌 卷(期) 18:2
起訖頁數 037-046
作者姓名 李安婷、湯書亞 、湯先秦、鄭雅綺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挫傷所致食道穿孔--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I 台灣家庭醫學雜誌 卷(期) 26:1
起訖頁數 053-058
【自訂一主題】:衝浪者脊髓病變之特徵:個案報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衝浪在台灣可能還沒有是一個很主流的運動,但在我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就有不少的在玩衝浪,所以選
這篇文章,讀完之後讓我長知識了,光用想的就覺得衝浪應該是一個充滿危險的運動,如果沒有適當
地做好準備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更何況一般在陸地上我們常見的運動久了也都會帶來危害,像這
樣需要花費極大力量的運動更不是嗎,文章上面提到的是第一次衝浪的女性對之後身體所帶來的影響
,讓我們了解到怎麼預防傷害發生。三年級的課程中有教我們護理報告的課程,了解升遷對一個護理
師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經過這次的閱讀也更進一步的知道個案報告適合往甚麼樣的方向去寫,
在未來對自己的升遷也很有幫助。看完這篇文章也讓我想要讀更多特殊的案例,對不常見的事物總是
很有新鮮感很好奇,也帶有一點期待在高護實習會不會遇到這樣子的個案,或是遇見不同種類的病人
,更期待自己能在真正面臨時可以有意點用處,而不是傻傻在旁邊最後甚麼也沒學到,因為書上讀的,
在真實情況時還是有點不一樣,在這個暑假作業對我來說是收益良多。
|
1055101439
許庭瑜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三年級寒假心得 2019-03-01 19:43:09
我在資料庫查閱了有關乳癌與婦女癌症還有癌症相關議題的雜誌
乳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名,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乳癌的發生與死亡逐年攀升且年輕化,很多女性摸到⾃己的乳房有硬塊時,更會嚇得驚慌失措,都以為那個硬塊一定是惡性腫瘤,但乳房有腫塊,不代表就是癌症。女生都會有乳房疼痛的經驗,有可能因為懷孕啊生理期發育等各種生理現象所造成的疼痛,但有的則可能是乳房的疾病,今年有許多癌症風暴的狀態下, 很多人只要有乳房疼痛或乳房有硬塊時,會立刻懷疑⾃己是不是得了乳癌,但其實乳癌只有少數部分的人會有疼痛現象的產生。那如果真的得到乳癌有哪些症狀呢?如何預防?乳癌發生時,胸部的 皮膚成橘皮狀且會有發炎的現象發生(紅腫熱痛)然而發炎就會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流出,也會有淋巴水腫的部分,當有一個感染因素造成淋巴系統無法負荷於是就造成了了淋巴水腫。乳癌如何預防, 避免過度肥胖、低脂低油飲食、肉類建議少用紅肉,乳癌如何治療,可利用放射線治療縮小腫瘤大小,再以藥物標靶治療抑制癌細胞轉移或增生,再來用手術把腫瘤切除,手術方式也分了幾種,有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乳房保留手術併淋巴廓清術。因為每種手術方式都有相同的治療成效,因此病人可以選擇最適於自己的方式。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是把全乳房包括乳頭腋下淋巴結全切除,帶 來最明顯的後遺症就是水腫與個案心里的創傷,此術式對身體外型上有較大影響,大多數都會在轉介整型外科執行乳房重整手術。乳房保留手術,手術時切除部分乳房組織及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術,但保留了了乳頭及大部分乳房外形,因此對病患形象及心理衝擊較改良型乳房根除術來得小。通常保留手術後須輔以放射線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及增加長期存活率。建議早期乳癌使用但不是每一個早期乳癌患者都適合
|
1055101438
陳怡庭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37
張紫琳 發表(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7年第一學期 2018-09-10 00:59:27
我還記得這則新聞是一件轟動全台灣的大事、因為大部分的病患都在18~35歲左右他們的人生才正要開始、在電視機前面的我看著近千人身陷火海,眾人在烈焰中狂奔逃命,慘叫呼救聲四起,許多人被燒得皮開肉綻,甚至全身著火在地上打滾。一旁的家屬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痛苦的哀嚎感到不捨我的心裡滿是辛酸、也看見護理人員急忙安撫病患和家屬的情緒還有焦急的搶救病患、護理人員手邊的工作是沒有一刻是停止的根本就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因為傷燙傷的病患是需要耐心的治療和專業的技術才能痊癒、但是在這過程中有的是因為燒燙傷面積太大而引發敗血症而亡、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護理長說的一句話:「他們都很年輕,有機會撐過去,所以······一個都不能少!」我想這是身為一位護理人員都希望的、對護理人員來說經歷過生離死別才能體會生命的珍貴、這是他們對護理的敬業。隨著時代的進步讓民眾對護理人員的刻板印象不再是聽從醫師做事、反而對大家來說護理人員就是天使的化身讓世人能有完善的照顧下痊癒。
文章標題:107年第二學期 2019-02-19 20:07: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己班
|
學號
|
1055101437
|
姓名
|
張智晶
|
書名
|
圖解心理學
|
作者
|
游恆山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年月
|
2014年7月
|
索書號
|
|
ISBN
|
978-957-11-7699-4(170)
|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發展是持續一生的歷程,也就是個人特徵隨著年齡在「量」與「質」兩方面所產生
|
的變化。
|
2一般而言,縱貫法的優點是可以分析個別受試者的發展,也可以確認成熟與經驗之
|
間關係。
|
3霍布斯描述兒童是天生自我中心而卑鄙的,社會的任務就是控制他們自私和攻擊的
|
衝動,教導他們善良的舉止。
|
4盧梭相信兒童生來是善良的,他們先天擁有關於「對與錯」的直覺式理解。兒童善
|
良的本性是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被寵壞和腐化了。
|
5洛克的立場是中立的,他主張嬰兒像是一塊無字的畫板(tabula rasa,或白板),有
|
待他們的經驗加以塗寫。兒童的本性無關善與惡,私人的經驗決定了他們是誰、他們
|
成為什麼及他們相信什麼。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
勞倫茲(Konrad Lorenz,1937)最先提出「銘印」一詞,它是指個體出生後不久的一種
|
本能性的特殊學習形式,通常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完成,學得後持久保存,不易消失
|
。勞倫茲在研究中發現,剛孵化的幼鵝(或灰雁)將會追隨牠們所看到第一個活動對象
|
,如母雞、人類、紅色氣球及自動玩具等,就像幼鵝跟隨母鵝一樣。但是如果孵化後
|
,超過一定時間才接觸到外界活動對象,幼鵝就不會出現銘印現象,這一期間就是動
|
物銘印行為形成的「關鍵期」。對幼鵝而言,關鍵期是從孵化後直到24-48小時。
|
蝌蚪出生後就會游泳,但如果蝌蚪一出生時就被放在麻醉液中,8天之內取出放到水
|
中,蝌蚪仍會游泳,但超過10天的話,蝌蚪將永久喪失游泳能力。8天就是蝌蚪學得
|
游泳行為的關鍵期。同樣的,小狗自出生後與人類隔離10星期以上,隨後就很難與
|
人類建立親密關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5101436
高顥璋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35
李彥慧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7暑假作業─讀書心得報告 2018-09-09 18:11:07
人際溝通 N二丙
1055101435 57號李彥慧
人際溝通很重要,人的一生無時無刻在進行著溝通與協調,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管是跟家人、同學、朋友、老師、老闆,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為透過溝通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促進良好的社會合作,也能夠了解對方的想法,相反的如果溝通能力不好的話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無法有效協調許多事物、還會讓人際關係變得不好,我覺得人際關係可以靠溝通來達成,溝通也可以靠人際關係養成,因此溝通如此的重要,所以溝通要從小時候開始訓練培養,語言是溝通的一個重要管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社會互動與社會歷練,人們的溝通是會越來越進步,尤其是我以後的工作,要當護理師面對著許多病人和家屬,要學習怎麼跟病人溝通是一大學問,比如說要怎麼婉轉跟病人述說病情,還要教病人出院以後要怎麼照顧自己,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還要介紹自己,如果病人心情不好還要安慰他,跟在醫生身邊也需要溝通,比如說報告病人病情近況,以及病人有任何的需求,如果你很擅長溝通人際關係會更好後,工作也會更順暢,和顏悅色的和他人溝通如果有任何困難別人也會願意幫你,反之和別人說話語氣不佳、口氣不好、態度差使人不愉快,身邊的人會遠離你,現在想想如果人與人之間都不講話的話這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定會越來越疏遠,所以有人說良好的溝通是藝術,也是人際關係的一條道路,如果出去工作要說服別人接受你的建議,你可以用婉轉一點的語氣來勸說,如果你用強迫別人的語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覺得我的人際關係還算不錯,我個性很隨和,和朋友相觸很愉快,唯一較內向主動交朋友不夠積極,國中的同學都還有再聯絡,高中以後也交了不少新朋友,我認為可能是我比較沒脾氣,所以別人覺得我好相處吧?
希望我的好相處能為我以後的工作帶來更順暢。
出處:聖護圖資中心台灣全文資料庫
|
1055101433
李育全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服務學習反思 護一己 54號 2017-08-19 15:19:17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宜蘭縣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基金會
●機構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同慶街95號
●合計時數: 45 小時 ●服務時間: 106 年7~8月
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暑假中,我們帶著一顆熱忱的心到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當志工,我們協助基金會做很多事情,有募發票、行政事務、美工……等工作,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在羅東藝穗節募發票,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喊著口號,「捐發票做愛心,宜蘭聯勸感謝您!」這句話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有些人熱心的捐出發票、零錢,甚至有人還特地回車上捐出大把的發票,但是也遇到很多令我覺得挫折的路人,當我們走近他們時,被假裝沒看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很失落,雖然募款並非強制大家一定要捐,可是如果能和善的說聲不用或者一聲謝謝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鼓勵。
另外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基金會幫忙行政事務,雖然呆板無趣、反覆無常,有時還會覺得心煩氣躁,但換個角度想,這是一種變向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服務,我們藉由貼信封、放資料,把手中愛心傳遞下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熱忱,進一步幫助更多人,我們還幫製作愛心碼1667的字牌,美工不是很好的我,也一同參與製作,也學習到團隊分工合作的默契,更讓我欣喜若狂的是我們還協助拍攝微電影,以後那部微電影就會變成他們形象廣告。
拿出真心服務,你也會在無形中感受到他人給你的肯定,而你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生活上的樂趣,當志工不是為了時數,是為了服務而服務,打開心胸展現出你服務的熱忱,經過這次的服務也學習到一點就是珍惜身邊的事物,任何都東西都是得來不易的,這個暑假真的收穫滿載。
2017/8/3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 心得 護一己 54號 2017-08-19 15:23:51
瑪莉‧派佛給青年心理諮商師的信
作者瑪莉‧派佛(Mary Pipher)是位相當厲害的心理治療師,這本書主要是瑪莉‧派佛藉由回信給蘿拉,提醒她初踏入心理諮商、治療領域中時可能碰到的種種議題,並分享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對一名心理治療師而言,能看到當事人有正向的改變都是對自己的一份肯定與成就,書中我覺得這句話非常貼切「人只有在覺得他的真正自我為他人所接受時,才會認真考慮改變。抗拒改變是自然的一種狀況。」
在看這本書時能深深感受到瑪莉‧派佛對於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脾氣、價值觀,其實遠比想像中還難,我觀察到身為一位心理治療師要擁有兩大特質,分別是「恆心」與「耐心」,因為當事人的問題有時甚為頑強,在週而復始的反覆聆聽下,不耐之感也會出現在心理治療師的面容上。
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當自我檢討結束後,要像瑪莉‧派佛一樣就不再去多想它,然後繼續過自己的生活;心理治療師是人並非是神,沒辦法給予當事人一顆萬靈丹,瞬時解決對方的問題,如果無法解決當事人的問題,也必須調適好自己的身心狀況,別壓力過大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在治療時,可能會讓自己心力交瘁,進而面臨耗竭,我覺得書中這句話說得很好,「當我們打開心胸時、擁抱世界的苦痛,我們即變成治療世界的良藥。」當心理治療師成為治療世界的良藥,勢必也是在自己的人生經歷過痛苦的體驗,並讓這體驗吸收消化之後,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成長,在你我雙贏的局面,造就美滿的社會!
2017/7/30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身心靈健康 心得 護二己 54號 2018-01-17 21:14:3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五護二己
|
學號
|
1055101433
|
姓名
|
李育全
|
書名
|
做看雲起
|
作者
|
劉銘
|
出版社
|
經典雜誌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6年06月
|
索書號
|
857.78285
2006[民105]-053391
|
ISBN
|
9789866292798
|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
1
|
P37
|
但我並沒有這麼做,我總是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混帳綜藝團舉辦生命教育演唱會的目的,不就希望帶給台下的觀眾—一些的鼓勵,一些信心,一些對於生命的珍惜嗎?
|
2
|
P81
|
歌詞有一段寫著:「是多少磨練,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裡。」
|
3
|
P87
|
原來,只要有一顆布施的心,不需要任何形式,或是任何身分地位,一樣可以灑愛人間,讓生命更精彩。
|
4
|
P123
|
幸福不是你失去什麼,而是你擁有什麼。美麗的人生,依然是美麗的。
|
5
|
P156
|
演戲對我來說,是人生中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告訴自己,成功不是靠夢想,而是靠實踐,我會努力地去演好「自己」這個角色。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
看完這本「做看雲起」的書後,我學習到很多,尤其是從作者劉銘的身上,因為從三歲罹患小兒麻痺症後,從小到現在都以輪椅代步,但作者就以坐輪椅為傲,稱自己為「坐家」,就光這一點就對他非常佩服,不會因坐輪椅而悲觀,還開自己的玩笑,另還也不因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做任何事,現代人大部分都因一點小傷就請假在家休息,但他不一樣,還有主持廣播節目還有演大愛台的「人生逆轉勝」連續劇,也從原本的「坐家」變成「作家」, 追逐自己生命中的目標,作者從年輕時打拼,力爭上游,突破困境,這種堅毅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學習,我們可以訂下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者短期的目標,努力朝著這個方向持續前進,持之以恆,總有一天也能像作者劉銘一樣成功,還有這本書有個地方很有趣,就是作者有說一句話:不比「殘」而比「不廢」,這句話我覺得很特別,不會跟別人比較時的殘缺多或少,而是比不廢多或少,這種另類的思考角度,更其他人很不一樣,也就是作者跟其他人人生不一樣的關鍵,也就是正所謂的「態度決定一切」,我也因此更相信這句話的價值,做事情都以正面態度去思考,作者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結,因罹患小兒痲症的作家劉銘,積極樂觀態度,將生命的感受化為動人的文字,分享在自我的生命歷程以及拍戲的心路歷程,我也想跟所有人說:「不要放棄自己價值,人不因自我的殘缺而失去彩色人生」,最後,這些樂觀積極的態度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
|
|
|
|
|
|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 2018-05-08 13:26:3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St. Mary’s Junior College of Medicine,Nursing and Management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我一開始對大體捐贈是覺得非常不認同的,人死後就應該保留完整的身軀,有句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的身體、頭髮等都是父母給予的,一定要好好愛惜,不能随便傷害,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
但我知道如果沒有大體的捐贈,我們的醫學不管在技術上或知識也無法像現今進步,我們也無法實際看見各個器官、神經、血管真實的模樣,有大體的捐贈,才能讓醫學技術繼續探討人類身體的奧妙,發掘更多未知的事。大體老師們我想跟您說聲,謝謝,你能有這份大愛我相當佩服,教導我好多,我覺得認真學習、遵守規範這就是對大體老師的尊重。
|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與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這次分了骨骼系統、肌肉系統、神經系統、特殊感覺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八個區域作介紹,每一站我都有去觸摸,去感受一下真正器官的觸感,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我雙手捧著大體老師的大腦,重量還不輕,也看見大腦上複雜的結構,包括十二對腦神經分別從大腦分別在哪些孔洞,就想起一年級老師叫我們被一張頭顱橫切面的構造,如今從平面到實際立體,真的非常感到驚奇。
還有在心血管那站,老師把心臟的心房和心室一一翻開給我們看,我今天才知道左心室是屬於光滑面,其他三個則是有皺摺的。最後一站是消化系統,看見左右器官完全相反的實體,我愣了一下,在我還沒看到之前還不相信,現在相信了,這趟參訪把一年級解剖學課本中的圖全部立體化,學習了好多好多。
|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我對大體老師感到非常敬佩,無私的奉獻自己的身軀,讓我們進行學習與探討,這份感動讓我永遠銘記在心,我會帶著這份感動,更認真在學習護理,更有同理心站在家屬的立場為病人著想,更會積極想要照護病人,讓他們更快痊癒。
有了這份感動,我更懂得珍惜學習護理的每一步,不管是這次的大體參訪、這學期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互打……,每個活動都是相當有意義的,要把這些學好,將來學以致用,幫助需要的人。
|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這趟的大體參訪,除了學習,也很感謝這些大體老師,看著這些大體老師,有的肝臟腫大、有的心臟肥大,心中就有一種酸酸的感覺,就能想像這些大體老師生前身體狀況不佳,應該是身體纏著病痛而去世,我們應該更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飲食習慣。
在未來我會將現學技術和學理知識運在臨床上,且要融會貫通解決病人的不適,培養一顆護理的心,視病猶親,成為一位讓他人覺得專業的醫護人員。
|
2018.05.05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人際溝通 心得 護二己 54號 2018-07-07 14:02:5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五護三己
|
學號
|
1055101433
|
姓名
|
李育全
|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人際溝通高手、創造雙贏的溝通、為溝通立界限
作 者:戴晨志、劉墉/劉軒、亨利.克勞得/約翰.湯森得
*文章(三篇):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有效溝通的能力、
追求共織的圓點一一談組織中的人際溝通
作 者:蕭雅竹/吳麗瑜/鄭幸宜/劉碧霞、許炳煌、晉麗明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在這紛亂不已的社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疏離、冷漠,但是如果我們能敞開心窗、接納別人,並且待人如己,則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必能溫暖且詳和。在這人情淡泊的社會,人際關係的溝通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也是最重要的課題。
有些人話一說出口,就像滿室飄香一樣,即使說話的人離開了,那些話依然縈繞在每個人耳際,散逸著美妙的心靈香氣;可是,有些人的話語一說出口,則令人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所以,我們不要光批評,而不讚美,有人說:「欣賞他人,讚美他人,溝通就沒煩惱!」的確,讚美是口角的春風,語言的鑽石,不管是誰,都希望被欣賞、被肯定、被讚美,而我們的嘴巴,也常吝於給別人誇讚,可是,卻又期盼得到他人的讚賞。其實,溝通時,只要能不虛偽、不言過其實,而適度地稱讚對方或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正面感受,都有助於建立雙方的情感,進而達到溝通的效果。
溝通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有時候,我們的原則是對的,出發點也是善意的,但是,如果口氣太強勢、咄咄逼人,則聽起來就像是一種無情的攻擊,也徒增他人的反感。而且,我們經常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只顧著說話或訓示他人,忘記留給他人表達的空間。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不能只是單行道,應該以平等互惠的原則,學會「先傾聽,在傾吐」,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在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才是人際溝通的基本態度,也是使人際關係蒸蒸日上的最佳策略。
微笑,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短距離,也就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它不僅能減少摩擦衝突,也是打破陌生的第一步。在加入一個新環境,或面對一群陌生人時,面帶笑容常是攻心的最佳利器。因此,人與人的溝通,笑容是一個很重要的潤滑劑,一個經常面帶笑容的人,一定是喜歡自己也喜歡別人,即使面對沉重壓力,亦可以散逸出愉悅心情,使別人也感染到一股甜美、快樂、喜悅的氣氛,自然而然,大家也都喜歡靠近他,人緣也相對地提升。
人都有惰性、怯性,也都習慣於待在一個「舒適區」裡,而疏於主動結交朋友,也少主動與朋友們聯繫。每個人都渴望認識結交新朋友,卻吝於先付出、先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懂得運作、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擁有廣闊的人脈,也能使自己將來在職場上有所助益。
|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心得 護三己 54號 2019-01-11 21:32:0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五護三己
|
學號
|
1055101433
|
姓名
|
李育全
|
文章
|
以病人安全為服務導向
-護理倫理議題
|
作者
|
李選、張婷
|
出版社
|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
出版年月
|
2011年 10 月
|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
1
|
該秉持護理倫理規範,以病患為中心之倫理考量,成為病患權益代言人或為顧全醫院聲譽或同儕倫理。
|
2
|
護理人員需同時遵行之倫理規範:「行善」、「不傷害」、「自主」、「安全」等原則。
|
3
|
呼籲醫療團隊成員重視品德操守與敬業態度, 醫護人員均應嚴格堅守執業倫理規範,全力保護個案之就醫安全與維護治療過程之隱私。
|
4
|
護理人員為健康保健服務工作之第一線,於門診、醫療機構與社區工作中,若擁有豐富之專業知 識、文化敏感度、同理態度與倫理法律素養,將可站穩立場,藉由同儕溝通提供適當規勸、提供護理諮詢,導引個案思考範疇、預防觸法之危險,亦應防止醫師或病患因思律欠周,導致未來法律困擾。
|
5
|
應將倫理議題列入護理標準作業流程中。以積極主動方式提供諮詢與解決問題。除可提升護 理人員之自信、自尊與成就感,且可提升服務品質。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
在現今,全球科技資訊化、高齡化與競爭化的發展趨勢下,對社會人口結構、經濟環境、貧富差距、族群融合、醫護專業特質與價值觀等層面產生莫大之衝擊,並且產生多種問題,包括,專業能力質疑、病人安全受質疑、護理人員品德操守、護病關係、個案生命延續性受爭議等倫理法律問題等,日趨複雜。
文章中提到護理人員長期在臨床醫護工作,常常置身於長期身陷倫理困境中,病患因私利要求執行人工流產、假手術或開立不實的診斷書以詐領保險金;高齡長者被子女遺棄醫院,拒絕支付照護與生活費用,任由網路駭客入侵電子病歷而危及個人資料之隱私,以上困境將導致醫療環境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影響專業功能的發揮,因而突顯培養倫理分析與解決倫理困境等能力之重要性,應該採正面的態度與立場,秉持護理倫理規範,以病患為中心之倫理考量,成為病患權益代言人或為顧全醫院聲譽或同儕倫理,而非掩飾實情。這時的我可能會備感壓力與無所適從,因缺乏分析與批判思維與未掌握有效之處理模式,極易在不自覺中被說服袒護或作偽證而引發工作壓力與醫療法律糾紛,這是相當不好的,應勇於說出,制止不當行為。
護理工作於面對不可預測的倫理法律議題、糾紛案例日益增高,倫理法律之素養是所有從事護理工作者均應具備之基本特質之一,它除包含專業相關知識、敬業態度與執業技能外;亦包含對生命本質與生命意義的掌握,護理人員若能對倫理與法律議題 具備充分之敏感性,將可於執業時提供諮詢協助個案與家屬釐清疑惑,與預防醫療糾紛之發生。
最後,不管在臨床工作或者實習的時候,要能善用醫護倫理知識與經驗,提供病患最佳服務以保障其就醫與自身安全。
|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個案報告讀後心得 護三己 54號 2019-06-24 23:03:5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讀後心得格式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五護三己
|
學號
|
1055101433
|
姓名
|
李育全
|
作者姓名
|
陳佩君、林莉雯、賴芊孝
|
西元出版年
|
2016年
|
文章標題
|
照顧一位初次妊娠併妊娠糖尿病面臨胎死腹中引產的護理經驗
|
期刊名稱Ⅰ
|
領導護理
|
卷(期)
|
17卷4期
|
起訖頁數
|
p21~p32
|
|
作者姓名
|
楊欣軒、何渼樺
|
西元出版年
|
2018年
|
文章標題
|
運用悲傷輔導照顧一位難孕婦女懷孕中期終止妊娠之護理經驗
|
期刊名稱Ⅱ
|
助產雜誌
|
卷(期)
|
60期
|
起訖頁數
|
p61~p70
|
|
作者姓名
|
李佩蓉、孫良雯、陳金彌
|
西元出版年
|
2015年
|
文章標題
|
照護一位妊娠高血壓合併孕期心理壓力高的安胎孕婦
|
期刊名稱Ⅲ
|
長庚護理
|
卷(期)
|
26卷2期
|
起訖頁數
|
p223~p231
|
|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初次妊娠併妊娠糖尿病面臨胎死腹中引產的護理經驗(產科)
|
【個案報告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主題,就馬上選定它來寫讀後心得,因為這篇是在探討一位初次妊振併妊振糖尿病之孕婦,這位媽媽是第一次懷孕外且是因為妊娠糖尿病使胎兒死亡,讓我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是一個小小的疾病,卻帶給這位媽媽如此重大的打擊,讓我想了解到她之後會如何面對與克服。
這位產婦是在36週產檢時得知胎兒胎死腹中,之後歷經引產,孕期的心情失落及調適是本文章的重點所在,對家屬來說這是一份無法實現的夢想、破碎的心靈、流失的愛—沉重無比。
這篇文章是利用羅氏適應模式護理評估工具,來確立三個健康問題:
問題一、急性疼痛/改善陣痛技巧不足(3月20日 8:30確立);
問題二、哀傷-失去胎兒/與不知如何處理急性失落有關(3月20日 15:00確立);
問題三、妊娠糖尿病自我照護認知不足/缺乏相關資源(3月21日 10:00確立),
首要照護的是要預防引產可能發生子宮過度收縮的大出血,還要同理個案及家屬之憤怒與哀傷感受,產後仍要關心個案的哀傷情形,並監測個案血糖值以預防血糖控制不良以及提供個案妊振糖尿病相關護理指導,增加個案對於疾病自我照護及使其身心靈獲得慰藉。
護理師和病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讓產婦能表達其感受,適時的陪伴與傾聽,有句話說「生命中有許多意義深重的感受與訊息,最有效、有感的傳遞方式,是經由與對方共處,而不是使用言語」,所以不需要多說些什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比說話更重要的,是與對方共處,是陪伴對方—全心全意地陪伴,與對方同心、同在、同行,比空泛的言語更有幫助。當對方感受到你在的時候,或許就可以與對方一起承受,幫助分擔,這沉重與無法言喻的悲痛。並且提供保護性環境,增加與家人的互動一同渡過哀傷過程,已恢復其原有生活,也可以讓父母給予胎兒後續的遺體護理及正式的喪葬過程,能有助於讓產婦心中的罪惡感稍微減輕。
「產科」給人的印象向來都是生命的誕生地,但還是有極少數死亡的案例,這個範例,除了讓我對於產科有更加的認識與對於印象的改觀,更可以帶給產科的護理人員對於往後如果發生相關的狀況,可以當作參考並給予個案更良好、更完善的照護。 |
文章標題:服務學習心得 護四己 54號 2020-12-13 23:12:06
護理科服務學習課程 108 學年度第 二 學期
「期末心得」報告表
服務機構
|
財團法人宜蘭縣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基金會
|
全組成員
|
組長:李育全
組員:彭閩嫥、羅漫庭、吳羿慧、林 沁、鄭郁翔、何 世
|
一、本學期,你獲得最大的成就與挫折是什麼?(例如:小組合作、服務單位或對象之互動情況、因服務而造成之改變等)
這次的志工服務,我們分了三個時段去執行。在第一次的活動是行政事務,種類眾多,我們是分配1~2個人做一個項目,做完後才兌發票,此部分才是大家一起進行,一包包的發票一到下來,大家就會很主動的說:「我負責收哪個月分的發票」等之類的話,各司其職,動作非常迅速,一包一包的兌,聯合勸募基金會的專員還誇讚我們的效率很高,凸顯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第二次及第三次的活動是街頭募發票,街頭募發票真的很辛苦,除了大聲喊口號外,還要風吹日曬雨淋,尤其是在宜蘭市募發票時,當天下雨,走片大街小巷,所募集的發票量很少,相當挫折,隔天在羅東市募發票時,天氣晴朗,也選擇人較多的商圈中,募集的發票量很多,民眾在投入發票時,都會說跟我們說一句「加油!辛苦了。」讓我覺得很溫暖,也讓我有動力繼續募集發票下去,變得有成就感。
|
二、經歷本課程,你獲得哪些學習成果?(例如:溝通技巧的進步、了解服務的內涵、建立正確的服務觀、服務技巧的進步等)
這次的服務學習中,學習了很多,分別如下:
(一)在溝通技巧方面:有進步,主動向宜蘭聯勸做聯繫,還有要在陌生人面前大聲喊募發票的口號,訓練膽量。
(二)了解服務的內涵並建立正確的服務觀:大致能了解,雖然我們是為了學校的課程規定而去,但正確的服務觀則是自己主動想為這個社會做服務,無任何利益,從中學習到書中學不到的知識,這個正確的服務觀也在我腦海中慢慢建立。
(三)服務技巧方面:有進步,經過第一天募發票挫折的經驗後,隔天在羅東選擇較熱鬧的商店外,再加上募發票時面帶微笑,當有人捐贈發票時,主動說聲謝謝,表達感謝之意,讓我們最後募了不少發票。
|
三、經過本學期課程,你認為服務的內涵是什麼?你對課程有什麼建議?為什麼大學生需要修習服務學習課程?對社會而言你期許自己能做些什麼?或者你認為服務可以使社會有什麼改變?
服務的內涵,服務也是一種學習,兩者具有平衡關係,是一種「從做中學」的學習經歷,可增進生活充實度,並培養自我責任感及從中體會熱心助人的精神與價值。此課程進行前需先規劃的社會服務活動的反思過程,之後運用課堂所學貢獻社會,從中得到啟發及省思,學習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與經驗,是大學生需要休息服務學習課程最大的原因。
目前都還在接受社會幫助的我,將來我會想要回饋社會,我會想要去家扶中心當認養人,每個月把所得的一小部分捐出去來幫助弱勢家庭及兒童,以及能和小孩聊聊天,希望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孩子能安心就學,將來翻轉家庭翻轉依切,將這份愛能繼續傳遞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文章標題:未來5年職涯規劃 護五己 54號 2020-12-13 23:18:32
未來5年職涯規劃
一、闡述1-3年與4-5年的職涯發展目標。
1-3年的職涯發展目標:
1學期成績保持班排第一。
2109-1學期結束前能完成書審資料。
35+2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的推甄方式上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醫院為
臺北慈濟醫院(邊工作邊讀書,上課2天、工作4天、休息1天),預計會選擇在之前選習的單位-外科加護病房(SICU)工作。
4寒假開始準備國考 。
4-5年職涯發展目標:
5英文能力提升。
6養成運動習慣。
7順利從國北護畢業(二技念三年+簽約一年,共四年會在臺北慈濟醫院) 。
8開始學習理財,並存下人生第一桶金。
二、要達到上述目標需具備哪些能力?;目前該如何儲備能力?
1意志力;每天養成課後複習的習慣。
2資料統整的能力;把五年內的資料找出,並依照屬性進行分類統整。
3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邊工作邊讀書雖然辛苦、壓力很大,但會適當找出口透透氣,釋放壓力,並對自己喊話:「你已經比其他人提早累積工作經驗或學歷,撐下去就是自己的,加油。」
4毅力;寒假開始養成9:00~18:00讀書,中午休息一小時,一天讀書8小時,並依照讀書計畫準備國考。
5外語能力(英文);每天聽英文廣播,可多看Youtube的英文教學影片。
6體力;養成習慣,進而增加自己的體力。
7學理及臨床護理能力;讀二技時,上課認真,養成回家複習,工作時,不懂就問。
8理財能力;光靠護理要賺大錢是有難度的,會去買財經的書籍來看,及找財經系的朋友一起討論,並審慎評估後再投資。
三、在學校的師長或實習的學長姐,有無你生涯規範的角色模範?誰?你想要跟他學習什麼?
有,黃惠滿老師,我想學習她有「見多識廣」的能力,學經歷相當豐富,常常會提醒我們要提早做…,不然會…,很多事情也一一驗證,擁有預知般的能力,能事提早知道並做好準備。記得惠滿老師在一次會談中特別跟我說:「人的成長、進步,並非是一階一階的上樓梯,而是在你的前方,等你往前走,一開始有牆給你攙扶,越往前走,你的手會漸漸摸不到牆,迫使你不斷努力,路中也會有許多障礙物,也必須去面對和克服,之後能力慢慢地提升,並知道牆離自己有多遠。」讓我印象深刻,很謝謝老師常常push我做很多事情,創造很多機會,現在的我正努力著向前走每一步……。
文章標題:選習心得 護五己 54號 2021-05-08 22:14:08
1、實習中自己的反思:
(1)對實習內容、護理個案、自己以及專業之體會與看法及相關建議等。
在實習三週下來,我覺得在護理工作上越來越能自己獨當一面,能為個案做所有的事情,但還是有極少部分有學姐的協助,從一開始有用眼睛觀察、慢慢摸索,還有經由學姐的教導後,到現在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要為個案做技術、打紀錄等,經由這次臨床選習,對於自己的護理學理、技術層面都有提升。這也是我第一次到外縣市實習,來的又是特殊單位,讓我真的大開眼界,也讓我學習到不少,受益良多。
(2)此次實習中印象最深刻、感到較挫折或最有成就的事件及省思。
實習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準備心臟移植的病人,我有翻閱他的病程紀錄,個案已在加護病房住很久了,就在等待一顆適合的心臟,很幸運的在我小夜的時候,醫生通知有心臟且比對成功,當天我的學姐剛好care這位個案,我也協助個案用2% chlorhexidine擦拭身體,也有協助醫生re-on Foley等,也看見醫生及手術室的學姐來向家屬解釋並簽屬同意書,也看見攝影機前來拍攝,之後晚上八點多協助推床到手術室,並跟病人說要好好加油,之後要好好活下去,無法忘懷。
實習中感到較挫折的是在第一週的時候,對單位非常陌生,在第一週有new patient來,我一心想衝過去幫忙,學姐叫我拿東西,但什麼都不知道在哪裡,當時很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好,但到現在要拿藍單、公櫃拿尿布等幾乎都知道在哪裡,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
實習中感到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全人照護的對象,病人行AVR+脾臟切除,我接她的第一天,與個案談話收集資料就喘到不行、臉色蒼白,第二天針對「組織灌流失效」給予措施,抬高床頭、協助坐太師椅、鼓勵執行triflow呼吸訓練等,於轉病房前一天再次照護,個案氣色好轉超多,並主動跟我對話,並表達這幾天的照護,讓我很有成就感。
2、對於實習安排、臨床指導教師的教導以及實習單位的建議。
這次是我自己選擇來北慈SICU,因為北慈是選習中唯一可以自選單位的醫院,再加上高護實習都在病房,且未來想去急重症單位工作,例如急診、加護病房。主要的臨床教師(+白班)是瑞瑜學姐,小夜是柔涵學姐、大夜是文秀學姐,曾經帶過我的美君、育瑄學姐,各個都是Leader且臨床經驗相當豐富,給學姐們帶領感覺很放心,這些學姐具有教學熱誠,很細心很認真地教,其他的學長姐看到我們實習生迷茫時,也都會詢問在找什麼,需不需要幫忙等,很謝謝你們,整體對於實習單位感到相當的滿意,無任何建議。
3、其他:凡與實習有關而願意與老師分享的部份。
這次來北慈SICU選習,因為我已經決定參加「110學年度5+2護理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合作學校為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醫院則是台北慈濟醫院,很開心我能到這邊臨床選習,學習到很多東西,受益良多,學長姐們也都很好相處,各個間都會互相協助互相幫忙,這是我在SICU中我覺得最棒的部分,如果順利被北慈推選成功的話,之後就會到北慈工作,第一個首選單位我將會填SICU,希望能再回來,阿長、學長姐們有緣再相見,謝謝學長姐們這三週的教導,讓我成長很多。
|
1055101432
林玫均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31
吳宇涵 發表(6)筆
文章標題:一位血管性失智症 老人的護理經驗 2008-03-18 16:15:43
護理科 班級 護三戊
學號 1055101431 姓名 吳宇涵
書名 一位血管性失智症 老人的護理經驗 作者 莊曉玲 陳岑佩
出版社 志為護理 出版年月 2018年 8 月
索書號 1683-1624. ISBN 978-957-8922-70-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心理、靈性及社會方面:應尊重個人價值,了解其智能、社會文化背景、價值及信念。
2自覺舉頭三尺有神明,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做人要踏實過生活。
3藉懷舊探索生命中事件的意義,聽取老歌、談論過去職業、 觀賞早期照片,以增加自我統合與價
值。
4隨時提醒正確的人、時、地概念,減少因定向力障礙而引起恐慌、不安;盡可能保持或提供新的
社交活動,滿足社交需求。
5他不會主動表達出內心想法,會做好份內應完成的責任、很顧家。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覺得身體重要,平時就該好好保養,這個個案很正向、樂觀。在最低潮的時候,家人願意照顧
他、支持他,這對個案的身心靈是一種很重要的心靈支柱。一起慢慢給予心理建設,讓個案感受到
自己不是一個人。到了後期,個案失智,很多事情無法自主需要家人協助,在病症的發展過程中,
個案會從有意識到沒意識,家人需要有足夠的細心以及耐心。所以家人與個案都是需要很強的心理
建設,護理人員適當的協助家屬也很重要。
看完文章後,我覺得疾病真的來的很突然,可能你覺得身體平時無大礙,可是常常在自以為的結
果中受到疾病的折磨,但不管最後如何一起健康的面對病魔才是最好的方式。
無論如何,應該更珍惜剩下的相處時間,對於我們能做到的不只是照護,而是善用同理心真正的去
關心他、幫助他。
在這之前,其實個案有發覺身體有異狀時,就應該早點就醫,而不是拖延到病情嚴重到不可挽回的
地步。平時,營養方面也要多注意,加上個案記性越來越差,會時常忘記吃藥,所以家屬必須注意
到個案是否有正確服藥。
由於個案個性較內向害羞,表示堅持做人誠懇、做事實在原則,認為只要不做壞事,日子過得平
凡也很快樂自在。他不會主動表達出內心想法,所以我覺得在治療的過程中,家人可以練習多多關
心個案,訓練個案可以慢慢練習說出自己的需要。讓個案能夠敞開心房,不讓他感受到孤單,有人
了解他,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2018-03-02 15:14:4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戊
學號 1055101431 姓名 吳宇涵
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社 究竟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年 11 月
索書號 874.57 5050 2015 999186 ISBN 9789861371955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不論你怎麼度過每一個剎那,就算有人討厭你,只要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就不會徬徨,
做什麼都可以。誰要是討厭你,就讓他討厭好了,只要活得自由就行。
2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跌你的期望而活,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地行動時,你不可以因此動怒,因為
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3或許有可能被欺騙、被利用沒錯。不過換個立場,你站在背棄別人的那一方想看看,如果有個人
在背叛他之後,依然選擇無條件相信你,不論遭受什麼對待,都還是信任你。對於這種人,你能夠
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他嗎?
4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5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被討厭的勇氣》在這本書中讓我認識了阿德勒這位哲學家,他的「目的論」是讓我最為觸目驚嘆
的一個理論,跟以往我們的邏輯是相反的。在文中作者假設年輕人的朋友「自己因受父母虐待,所
以無法適應這個社會,導出了不要出門的原因。」因為有因才會有果,這樣的說法看似平常好像沒
有什麼錯,但作者運用了「目的論」讓年輕人知道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
的」。那位朋友並非「因為不安,所以無法出門」,而是「不想出去而製造出不安的情緒」。但不只是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這讓我體悟到,心理創傷或是各種外在原因並不是決定未來的理由,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繼續追究
都有選擇繼續追究令人窒息的過往或是不斷超越自我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卓越的權力。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進退之間的拿捏:忍的情境變異性 與心理適應 2018-03-02 15:15: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戊
學號 1055101431 姓名 吳宇涵
書名 進退之間的拿捏:忍的情境變異性 與心理適應 作者 林以正、黃金蘭、李怡真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年 6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中國人應付衝突的方式有「面對現實、靠自己獨斷獨行以及忍耐」三種模式,其研究亦發現,
由於中國人常以忍耐來因應衝突,因此中 國人也多罹患身心症狀。
2「一種策略性的自抑機制 或歷程,在此一機制或歷程之中,當事人為了避免對自己、他人或公眾
顯然不利之後果的發生,或為了預期對自己、他人或公眾顯然 有利之後果的出現,不得不做己所不欲的事情或承受己所不欲的身 心痛苦」。
3華人以陰陽思維為基礎的「退一步,拉開距離」之後設認知策略或許 是展現適應彈性之重要機制。
4其開放式問卷的研究結果顯示,「為了 避免人際衝突、維持人際和諧」是一般人忍的主要目的,
同時在日 常生活中忍的事件也同樣是以人際關係的事件居大多數,因此他們 歸結人際關係中的忍最具有關鍵性。
5,行為上的「另尋管道發洩」與注 意力方面的「轉移注意力」在心理機制上其實是類似的。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在華人文化裡,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看似非常崇高的一種道德,卻不適合心理適應。
研究指出當個體遭遇衝突情境時,要是一味的忍耐,會造成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反之,如果在相
同情境之下,對於忍與不忍之間,能夠適當拿捏限度,此彈性的忍耐模式將會導致良好的身心適應。
由於中國人在面對人際失調時,經常以隱忍、退讓等方式因應,使得中國人容易產生悲、怨等負向
的情緒。本土關於人際衝突或失調的文章,都一致指向「忍」並不利於適應,能導致身心症狀的發
生。我認為當我自己遇到別人言語的欺負或是精神上的不愉快,我也在調適自己能夠成為情商管理。
因為我覺得當忍耐過度的時候,時常會心情不好,當我放出一些情緒以後,就發現其實會好過一點。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心得 2018-09-06 23:17:3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戊
學號 1055101431 姓名 吳宇涵
書名
教師不得不重視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作者 曾明鳳
出版社 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出版年月 2015年4 月
索書號 無 ISBN 2410-325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與人互動溝通似乎「千里一線牽」,看似便捷,但背後隱藏的人際關係卻往往被輕忽。
2溝通並非萬能,但不溝通則萬事不能,藉由良好溝通才能推動組織運作,順利達成任務。
3人際溝通能力絕非耍嘴皮之力,而是在不同情境中、面對不同對象時,能有理性、合宜的應對
能力。
4無論個人地位與社會身分、階級為何,皆突顯人際溝通能力之重要與優勢,舉凡與人接觸、
與人相處,人際溝通能力的提升便是不容小覷的一環。
5凡事透過公 正、公平、公開的說明並尋求問題解決之道,而非以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味採取消極
逃避或排斥心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許多衝突都來自溝通不良,雖影響溝通的因素不勝枚舉,如:溝通情境的變化、干擾太多、訊息錯
誤、語意不清……等,但溝通不良或衝突主要是出在「人」的問題上。我認為溝通是很重要的一件
事,這是每天都會有的行為。「人際溝通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溝通情境中,個人能有效達成自身目標
且能符合情境需求,做出有效且妥當的溝通行之能力。因為一個人要完成某件事需要別人協助時,
往往都要與人溝通協調,才方便達成這件事,我們人的溝通能力可以成為自己的助力,或也有可能
是引起紛爭的導火線。好的人際溝通真的很重要,人在喜、怒、哀、樂的時候,時常語調、用詞都
會不一樣。生氣與開心自然是不同,溝通起來得感覺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經過我的一些經歷,我
發現有時候我的表情別人看起來我像在生氣,可是我沒有。這樣常常讓我被同學、家人、朋友誤會,
我也不是有心的。所以在平常我必須更加注意我得說話方式以及口氣,這樣一來在人際溝通方面就不會那麼容易發生衝突了。
根據學者Spitzberg 和 Cupach 的溝通觀點來看,良好的溝通能力應符合溝通動機、溝通知識與溝
通技巧三面向,並能表現出妥適的溝通行為之能力。與人溝通時,透過公 正、公平、公開的說明和
尋求問題解決的發法,運用適當溝通方式作為應對,這樣就能得體合宜並達到有效溝通,獲得應有
的認同與尊重。
文章標題:心得 2019-08-27 13:51:14
在台灣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很多,尤其數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為多數。第二型糖尿病多由飲食、生活習
慣所造成,常見症狀就是多吃、多喝、多尿,通常大眾多以為一般看到糖尿病患身形會是肥胖的,但
正常糖尿病患者身形是瘦的。糖尿病恐怖的地方在於,台灣人飲食習慣大多數高油、高鹽、多糖,長
期累積下來身體負擔越來越大。久而久之,會更容易餓再來就又會有吃宵夜的習慣。
糖尿病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
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不菸不酒、清淡均衡飲食,血糖才可以獲得有效控制。
糖尿病後期患者時常有糖尿病足的問題,嚴重恐面臨截肢的問題,所以不只飲食需要控制外,還要注
意平時的足部保養以及良好的穿鞋習慣。因為他們末梢血循不佳,導致足部知覺變差,以致於足部時
常會被忽略,而不幸被截肢的病患,則需要去關心他們。因截肢失去部份肢體的「失落」導致之哀傷
情緒反應,出現的行為包括否認、憤怒、罪惡、磋商、退縮、無望與接受。
我認為這種疾病雖然一開始看似沒有甚麼大問題,但要是後面的症狀沒控制好,後果也是非常得不堪
設想。當病人面臨截肢的問題時,他們內心的衝擊是非常大的,突然之間生了一場病,使我失去了我
的腳,這種感覺不能說我理解,畢竟我沒有真正的遭遇到這種事。不過我能體會到這種焦慮,就像是
失去了習以為常的東西一樣。失去安全感,很像近視,需要眼鏡幫助自己看得清楚,然而現在是少了
一條腿,所以我相信這種焦慮感視更加嚴重的。
身為護理師能做的就是在身旁陪伴他們,幫助他們可以越來越好。讓他找回生活中原來的自信感,
對他們的生活又能重新拾起希望。
文章標題:心得 2019-08-27 13:51:19
在台灣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很多,尤其數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為多數。第二型糖尿病多由飲食、生活習
慣所造成,常見症狀就是多吃、多喝、多尿,通常大眾多以為一般看到糖尿病患身形會是肥胖的,但
正常糖尿病患者身形是瘦的。糖尿病恐怖的地方在於,台灣人飲食習慣大多數高油、高鹽、多糖,長
期累積下來身體負擔越來越大。久而久之,會更容易餓再來就又會有吃宵夜的習慣。
糖尿病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
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不菸不酒、清淡均衡飲食,血糖才可以獲得有效控制。
糖尿病後期患者時常有糖尿病足的問題,嚴重恐面臨截肢的問題,所以不只飲食需要控制外,還要注
意平時的足部保養以及良好的穿鞋習慣。因為他們末梢血循不佳,導致足部知覺變差,以致於足部時
常會被忽略,而不幸被截肢的病患,則需要去關心他們。因截肢失去部份肢體的「失落」導致之哀傷
情緒反應,出現的行為包括否認、憤怒、罪惡、磋商、退縮、無望與接受。
我認為這種疾病雖然一開始看似沒有甚麼大問題,但要是後面的症狀沒控制好,後果也是非常得不堪
設想。當病人面臨截肢的問題時,他們內心的衝擊是非常大的,突然之間生了一場病,使我失去了我
的腳,這種感覺不能說我理解,畢竟我沒有真正的遭遇到這種事。不過我能體會到這種焦慮,就像是
失去了習以為常的東西一樣。失去安全感,很像近視,需要眼鏡幫助自己看得清楚,然而現在是少了
一條腿,所以我相信這種焦慮感視更加嚴重的。
身為護理師能做的就是在身旁陪伴他們,幫助他們可以越來越好。讓他找回生活中原來的自信感,
對他們的生活又能重新拾起希望。
|
1055101429
陶若心 發表(5)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3-01 14:41:50
書名 如何管理自己 作者 派勒、波依德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月 1989 年 6 月
索書號 170.8 885 ISBN 957-32-0454-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只有當我能妥當處理內在的自我時,我才能處裡自身以外的事情。
2要管理自己,必須能夠管理自己的思想、感覺和意志力。
3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是放縱自己、甚至是自我陶醉。
4在要求別人改變前,要先改變自己,才能制敵機先。
5一個成熟的人可不會盲從地跟著它,只為了要彰顯、滿足自己的虛榮。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自我管理中情緒管理佔其中之一,而情緒管理在整個人際相處中非常重要,所以學習如何控制自己
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相當重要的。我覺得我情緒管理並沒有很好,我通常悲傷難過壓力大的
時候我都能忍住、不表現出來,但心裡的空間總有額滿的時候,額滿的時候自己可能會情緒失控造
成我不願看到的局面,就像你身邊的朋友每天都好好地看似無憂無慮,可是就在哪天突然心緒非常
低落、懷疑東懷疑西整個人變得很負面很陰暗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吧,
所以必須找到適當的發洩方式,讓壓力釋放不堆積在心裡。而當我生氣的時候我通常都很直接的表
現出來, 像是不經過大腦的反射動作,但往往都會傷害到雙方,就像是跟家人吵架的時候是不是都
口無遮攔吵得天翻地覆嚴重的甚至鬧革命,可是因為是家人所以一定會和好的時候,但是朋友呢?
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長大後回過頭來看都會後悔的,所以應該冷靜思考後好好地跟對方溝通,
所謂的三思而後行,這樣才是有利於雙方的方法。當然情緒管理不只上面指的,很多時候拿出自己
得同理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的脾氣會越來越好,人緣也會越來越廣
的,管理自己又更近了一步,而管理自己的管理並不是意味著約束、扭曲,相反的,是一段內省與
發展的過程,是要讓大家更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路,使人相處得更好。
文章標題:2018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09 19:57:03
閱讀心得
1.當父母罹癌時:照護、溝通、醫療、心理狀態……40歲子女應該要懂的人生中場功課。山口建 采實文化
2.換個說話口氣,孩子就會聽:1分鐘神奇溝通術,孩子情緒可以這樣懂。
內田賢司 方言出版社
3.心靈的深夜對話(Netflix同名電影原著小說)。 肯特.哈魯夫 麥田(城邦)出版社
1. 腫瘤個案管理師之溝通協調的原則與策略。 邱燕甘、廖美南 腫瘤護理
雜誌
2. 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蕭雅竹、吳麗瑜、鄭幸宜、劉碧霞 長庚護理
3. 情境模擬溝通課程對提升新進護理人員溝通自信心之研究。 黃玉純、許麗
齡、謝素英 護理雜誌
[你只需換個說話方式,孩子就能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做]
父母說的話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當你發現孩子講不聽、說不動的時候,為何不去尋找問題在哪 ? 我覺得應該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聽不懂的孩子。當孩子聽不懂你在講什麼的時候他當然不會按照你的說法來做事。就舉例書本的內容,「『好好』吃飯!」不使用這種抽象說法,對孩子說:「好好吃飯!」、對靜不下來的孩子說:「坐好!」在一天之內,你對孩子說了幾次「好好做??」?這種說法意義過於廣泛,具體該怎麼做,孩子並不知道。可改成這樣說:「吃的時候不要灑出來喔。」「腳放好,手不要撐頭,抬頭挺胸」孩子會更容易理解。你只需換個說話方式,孩子就能聽懂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做。而當孩子做對時要適時的讚美孩子,而鼓勵孩子則是促使孩子表現良好的行為。良好的溝通方式使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融洽,也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與孩子聊天,就像朋友聊天一樣,聊學校、家庭、朋友,在途中也發掘孩子的長處,多點聆聽,少一點成見,孩子會更願意跟你傾訴通及聊天,給予適當的讚美,爭吵會少一點,親子之間的關係必能更加親密。
文章標題:2018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09 19:57:03
閱讀心得
1.當父母罹癌時:照護、溝通、醫療、心理狀態……40歲子女應該要懂的人生中場功課。山口建 采實文化
2.換個說話口氣,孩子就會聽:1分鐘神奇溝通術,孩子情緒可以這樣懂。
內田賢司 方言出版社
3.心靈的深夜對話(Netflix同名電影原著小說)。 肯特.哈魯夫 麥田(城邦)出版社
1. 腫瘤個案管理師之溝通協調的原則與策略。 邱燕甘、廖美南 腫瘤護理
雜誌
2. 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蕭雅竹、吳麗瑜、鄭幸宜、劉碧霞 長庚護理
3. 情境模擬溝通課程對提升新進護理人員溝通自信心之研究。 黃玉純、許麗
齡、謝素英 護理雜誌
[你只需換個說話方式,孩子就能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做]
父母說的話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當你發現孩子講不聽、說不動的時候,為何不去尋找問題在哪 ? 我覺得應該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聽不懂的孩子。當孩子聽不懂你在講什麼的時候他當然不會按照你的說法來做事。就舉例書本的內容,「『好好』吃飯!」不使用這種抽象說法,對孩子說:「好好吃飯!」、對靜不下來的孩子說:「坐好!」在一天之內,你對孩子說了幾次「好好做??」?這種說法意義過於廣泛,具體該怎麼做,孩子並不知道。可改成這樣說:「吃的時候不要灑出來喔。」「腳放好,手不要撐頭,抬頭挺胸」孩子會更容易理解。你只需換個說話方式,孩子就能聽懂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做。而當孩子做對時要適時的讚美孩子,而鼓勵孩子則是促使孩子表現良好的行為。良好的溝通方式使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融洽,也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與孩子聊天,就像朋友聊天一樣,聊學校、家庭、朋友,在途中也發掘孩子的長處,多點聆聽,少一點成見,孩子會更願意跟你傾訴通及聊天,給予適當的讚美,爭吵會少一點,親子之間的關係必能更加親密。
文章標題:寒假閱讀心得 2019-02-17 22:27:05
這篇文章的目的探討青少年產婦在產後期中自我照顧的經驗及需求。青少年雖然生殖功能已逐漸成熟,但在心理及懷孕生產的方面卻還沒完成,在懷孕生產在身上因為營養問題及沒有定期的產前檢查容易導致妊娠合併症,未成年生育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方面:由於青少年階段正處於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一段不確定且浮動的時期,心理發展尚未成熟,所以青少年不適合成年期的父母角色。並且青少年階段的性格特色多傾向以自我為中心,在獨立與依賴之間搖擺不定,情緒不穩定以及行為較衝動,對父母親角色的扮演極為不利。當青少年一旦發生未婚懷孕的情形,心理會遭受很大的衝擊,後續的難題、壓力、罪惡感及羞愧感都不是一個年輕女孩所能解決。同時她們內心要掙扎是否要墮胎的衝突,常讓她們不知所措,即使在寶寶生下來之後,在面臨角色的突然改變及育嬰責任,常常也不知所措。一旦懷孕,在心理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展任務的中斷、受阻,加上懷孕的任務,有太多的心理任務要完成,成功與否都將深深影響自己與寶寶的將來。然而在相關的研究中,青少年生產經常被重視的是母性角色方面的探討,有關身心靈照顧方面多限於社會支持的了解,卻缺乏了完整性的了解,不僅對個人造成傷害,也會衍生相關的社會問題。
|
1055101428
陳品伃 發表(5)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2-27 15:43:0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庚
學號 1055101428 姓名 陳品伃
書名 反面思考的正面力量 作者 外山滋比古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線公司 出版年月 2012年 2月
索書號 177.2 2232 2012 068254 ISBN 978-986-6037-18-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其實,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
2前排座位不能自己爭,得人家給,否則面子裡子盡失
3桃李主義的人,吸引人家探聽;急著彰顯自己,很快遭到冷淡
4接班人不必是頂尖人才,只要一般能耐,最重要是懂得忍耐
5 成功不該是汲汲營營的事,而是人生自由的自然結果。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書中提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酒好客自來。」,意思是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有些人一直推銷自己、自吹自擂,不停說著自己的豐功偉業或是得意的生平事蹟,但有的人較擅於傾聽,而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受歡迎或是較有聲望的人,俗話說:「好酒無須掛招牌,好戲不必收場白。」
;通常大家都認為擁有樂觀正面的思考試成功的必備條件,但是除了天生的個性與生長環境,堅定的意志也是不可缺少的,或許會有人覺得這對生性悲觀的人,是件很困難的事,但其實並非如此,這本書說明了悲觀的人也可以有他們的成功之道,在人生這條路上,充滿了許多的課題,一件事情我們可以用很多角度去看待,這就看每個人怎麼解讀了,正面思考對每個人都相當重要,但我們往往容易因為小事情陷入思考的圈子裡,遇到考驗的確讓人很苦惱,然後便有了負面的想法,但是其實我們只要明白其中道理,就可以讓負面思考轉化成我們的力量,作者認為遇到挫折,經歷失敗是一個很好的經歷,遇到這些困難的事就看你要把他話為正面的力量,還是負面的面對,決定權在於自己,每當遇上困難時可以想想:「要克服困難,千萬不要被困難克服。」,走在人生的這條路上,唯有不斷向前才會成長,或許你認為的敵人,他就是你成長的助手,使你更加茁壯,別讓一般傳統觀念思想困住了你,讓我們學習試著反向思考,他可以變成你經歷困境時的力量。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8-05-08 19:32:4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_____護二庚_____、學號__1055101428 _、姓名____陳品伃____、教師姓名____黃惠芬______
二、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大體老師捐贈大體是為了讓未來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學習到更多東西,才捐出大體讓人們做研究,大體老師捐出自己的大體,是一件非常讓人值得尊敬的事情,我們應該要保持感恩的心,認真上課,尊重生命。看大體老師前,助教讓我們雙手合十感謝大體老師的付出,我覺得可以真正見到大體老師是非常可貴的事情,因為這一生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可以看到真正的大體老師,我們應該要把握機會好好上課,除了認真聽課是對助教的尊重以外,也是對大體老師的尊重,不認真把握時間聽課,我認為就是枉費老師捐出自己的大體,來提供我們學習的事了。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發現大體老師的身體是咖啡色的,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因為以前都只能接觸到課本上的圖,沒辦法真正接觸到實體,才發現有很多部位都跟課本畫的不太一樣,像是大小或顏色等。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其實一開始我是非常緊張的,畢竟沒有看過真正的大體老師,當時助教要掀開蓋在大體老師身上的布時,其實我發現我竟然有些害怕,但見到之後反而沒有像之前那樣的緊張感,反而想一直深入的去了解人體的每個部位,因為我之前沒有上過解剖,所以比起其他人,我認為我會更想認識仔細的去聽老師解釋各個部位,因為那都是我沒有接觸過的,覺得很新奇也學到了很多。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大體參訪完後,我發現自己應該要更珍惜生命,生命難能可貴,誰都不知道這輩子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多少事,我覺得我應該要用自己所學去幫助更多人,像是老人院所的阿公阿嬤們,他們幾乎都是被自己的兒女拋棄的人,我們應該要更關心那方面的族群,給他們支持與鼓勵,也利用自己所學幫助他們身體上的不方便。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8-09-07 17:19:32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人際溝通、改變一生的人際溝通關鍵法則、一看就懂!卡內基人際溝通術
作者:李燕、戴爾.卡內基訓練機構、沉零
*文章(三篇):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志為護理:慈濟護理人文與科學、護理雜誌
作者: 慈濟護理雜誌社、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看完以上的書籍和文章,我覺得人際關係對我們的生活來說非常重要,許多的事情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配合,如果和他人的溝通不好,可能會引發衝突,因此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先學習著溝通,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接納別人,並且多傾聽別人所說的話,想要讓人際關係變的更好關鍵就是要先學會溝通,有好的人際關係,在遇到困境時才可以互相幫忙, 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接納別人,並且多傾聽別人所說的話,可以增進人際關係,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顧著自己講話,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導致我們的人際關係惡化。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自己應該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才不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
看完有關護理的期刊心得後,我了解了很多有關護理的知識,期刊裡還有一些關於實習的文章,像是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裡面有護生實習的心得還有淺談學生實習的一些相關內容,都讓剛結束實習的我很有感觸。在志為護理:慈濟護理人文與科學裡面,有提到急重症護理及加護病房的一些相關資料,對未來的我們都是有幫助的,這些期刊除了一些基護的東西外,還包含了以後我們會學到的兒科、產科還有社區精神護理…等,可以讓我們提前了解外來要面對的東西,還有現在學到的一些基本,可以讓我們受益良多。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9-02-15 15:47:10
丹麥孕產照護:助產師和產科醫師共同照護模式
談臺灣助產專業及教育之沿革與未來展望
助產師是一個多功能的角色,除了順利協助產婦生產,還負責了產前及產後的衛教及協助採舒適的姿勢,幫助產婦緩解疼痛。在台灣大部分的產婦都是去醫院或婦產科診所進行生產,但是在丹麥則是由助產師來進行大部分的接生,在懷孕過程中,助產師會以孕婦的意見為主,幫助孕婦尋求最理想的生產,也會透過幫伴侶上課的方式,讓伴侶了解該用什麼方式陪產、緩解孕婦的疼痛。在分娩的過程中,助產師會用沖熱水、按摩的方式紓解疼痛,只有在遇到突發狀況、無法自然分娩的情況下,才會由助產師及醫師的兩方討論下,將接生責任轉交給醫生,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畢竟醫生採的方式大部分都會醫療介入,但助產師是採用自然的方式,不會剪會陰或者是剃雉等,產後的恢復也會比較快,也可以讓產婦不必面對剪會陰的恐懼。
護理人員在安寧病房中的角色
上學期我們上到了安寧這方面的課程,面對臨終的病人,我們的角色是什麼,該如何提升他的生活及照護的品質,還有心境的轉換,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安寧療護除了對病人症狀的控制外,關懷病人及家屬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積極發揮自己於團隊中的護理價值,協助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這就是我們安寧療護的目標也實現了我們的護理價值。
1055101428 護三庚 陳品伃
|
1055101427
吳 思 發表(7)筆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與反思饋單 2008-03-18 16:15:43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對於大體捐贈的大體老師們非常尊敬,因為一般人在過世後通常都會把自己的肉體拿去燒化編成骨灰給後人追思祭拜的時候有一個像是他們的東西存在,但是大體老師們不一樣,他們竟然願意把自己的身體在過世後捐獻出來供給醫護人員做學習,我覺得雖然大體老師雖然人不在了但因為他將自己的肉體捐獻出來做為大家學習的貢獻。這代表著他的會一直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去讓大家感謝及尊敬的心去緬懷紀念著各個大體老師。
2.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
在這次的大體解剖校外教學的過程中我看到了真實的大體,感覺很震撼,其實去到台大看大體的路途中一直在想會不會等等有了神麼不對的態度去面對大體老師,但一進去台大的時候那感覺是嚴肅的是尊敬的,不知道為甚麼一進去就自然而然的以一種尊敬的態度去學習去觀摩。
而看到大體時發現與教科書的東西雖然長得一樣但現實中看到且摸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無法形容得特別感!但老實說一開始真的有點怕怕的,不是怕大體老師而是怕弄壞他們的大體所以全程都小心翼翼的學習,接觸。
在這些特別的過程中其實我非常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願意把大體留給我們做為學習的對象讓我們在去臨床工作前能先有個底之道實際的人是神麼構造觸感及外觀,沒有大體老師的捐獻可能我們就不能這樣學習了吧!所以我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謝謝大體老師們的無私。
在這次的校外教學中,我學到了在以後如果遇到各式各樣的病人我們都應該以嚴肅不輕浮的態度去面對。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_汪洋中的一條船 2018-02-19 15:06:12
這是一個與殘障人士有關的勵志真人故事 鄭豐喜先生一生下來就有兩隻與眾不同的腳,右腳自膝以下前後左右彎曲,左腳自膝以下萎縮,他的母親一見就暈過去,害怕困苦的家庭無法養活他,然鄭豐喜卻堅忍的活下來,雖然在求學過程中有些比一般四肢健全的人有些許不順利,但他不願聽天由命的志氣讓他在大學裡順利的畢業,並且開創成就了自己。他將自己艱辛成長、奮發求學的坎坷歷程寫成字字感人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倍受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推崇讚譽,該書暢銷百萬冊並被改編拍成電影,榮膺金馬獎及大陸金雞獎。鄭豐喜並當選十大傑出青年,豎立身心障礙青年奮發進取殘而不廢、力爭上游的精神典範。 鄭豐喜自中興大學畢業後選擇返鄉服務,並與學妹吳繼釗女士克服重重困難才得以共偕白首。兩人共同任教於雲林縣口湖國中,育有兩女至玉和至潔,終於獲的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早年困苦的歲月卻己蠶食了鄭豐喜的健康,他不幸於民國64年9月20日因肝癌棄世,享年31歲,舉國悲嘆英年早逝。遺孀吳繼釗女士為使他的精神長存於世,於民國66年設立「財團法人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是國內最早從事身心障礙公益慈善業務的基金會。
鄭豐喜基金會設立的宗旨為:宏揚中華文化,培值身心障礙優秀人才,推行文教公益活動,造福肢體障礙朋友。鄭豐喜紀念圖書館已於民國78年完工,建於雲林縣口湖鄉,佔地500坪,民國81年榮膺模範鄉鎮圖書館。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護三己 吳思 1055101427 2018-08-23 22:49:35
謝坤山先生為了貼補家計,國小畢業就出門做生意,賣雞蛋糕、醃鳳梨心來賺自己上學的註冊費。
他在工廠因為誤觸到高壓電,人生瞬間大轉變,失去了兩隻手和一隻腳,後來又因為意外失去了右眼。可是謝坤山不向命運低頭,從逆境中爬了起來,他開始用口學素描,在老師的指導和他堅忍的毅力下,繪畫功力日益精進,終於練成了一「嘴」的好功夫,舉辦生平第一次畫展,成為了一位知名的口足畫家。謝坤山將他的生平變成一場場勵志的演講,向大家說明人有無限的可能。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不去想我失去什麼,只想自己擁有什麼。人只要不對自我設限,那麼未來的路必將無限寬廣。」 我反省自己時常做事得過且過,覺得做得差不多就好,自畫底線,從不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卻也常常看到別人有什麼,就跟別人比較,因此過得不快樂。謝坤山說:「不願面對自己的人,即使不照鏡子,也無法逃避自己的影子。」我學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唯有無畏生命的每一個挑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我覺得不論現在的自己如何,謝坤山先生有著身體的殘缺都能靠著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那擁有著玩好身體的我們為何不行,有甚麼理由說不行呢!我們都應該學習謝坤山先生的精神努力的用著正面積極的態度去挑戰每一個考驗!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護三己 吳思 1055101427 2018-08-23 22:50:16
謝坤山先生為了貼補家計,國小畢業就出門做生意,賣雞蛋糕、醃鳳梨心來賺自己上學的註冊費。
他在工廠因為誤觸到高壓電,人生瞬間大轉變,失去了兩隻手和一隻腳,後來又因為意外失去了右眼。可是謝坤山不向命運低頭,從逆境中爬了起來,他開始用口學素描,在老師的指導和他堅忍的毅力下,繪畫功力日益精進,終於練成了一「嘴」的好功夫,舉辦生平第一次畫展,成為了一位知名的口足畫家。謝坤山將他的生平變成一場場勵志的演講,向大家說明人有無限的可能。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不去想我失去什麼,只想自己擁有什麼。人只要不對自我設限,那麼未來的路必將無限寬廣。」 我反省自己時常做事得過且過,覺得做得差不多就好,自畫底線,從不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卻也常常看到別人有什麼,就跟別人比較,因此過得不快樂。謝坤山說:「不願面對自己的人,即使不照鏡子,也無法逃避自己的影子。」我學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唯有無畏生命的每一個挑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我覺得不論現在的自己如何,謝坤山先生有著身體的殘缺都能靠著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那擁有著玩好身體的我們為何不行,有甚麼理由說不行呢!我們都應該學習謝坤山先生的精神努力的用著正面積極的態度去挑戰每一個考驗!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護三己 吳思 1055101427 2018-08-23 22:50:16
謝坤山先生為了貼補家計,國小畢業就出門做生意,賣雞蛋糕、醃鳳梨心來賺自己上學的註冊費。
他在工廠因為誤觸到高壓電,人生瞬間大轉變,失去了兩隻手和一隻腳,後來又因為意外失去了右眼。可是謝坤山不向命運低頭,從逆境中爬了起來,他開始用口學素描,在老師的指導和他堅忍的毅力下,繪畫功力日益精進,終於練成了一「嘴」的好功夫,舉辦生平第一次畫展,成為了一位知名的口足畫家。謝坤山將他的生平變成一場場勵志的演講,向大家說明人有無限的可能。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不去想我失去什麼,只想自己擁有什麼。人只要不對自我設限,那麼未來的路必將無限寬廣。」 我反省自己時常做事得過且過,覺得做得差不多就好,自畫底線,從不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卻也常常看到別人有什麼,就跟別人比較,因此過得不快樂。謝坤山說:「不願面對自己的人,即使不照鏡子,也無法逃避自己的影子。」我學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唯有無畏生命的每一個挑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我覺得不論現在的自己如何,謝坤山先生有著身體的殘缺都能靠著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那擁有著玩好身體的我們為何不行,有甚麼理由說不行呢!我們都應該學習謝坤山先生的精神努力的用著正面積極的態度去挑戰每一個考驗!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護三己 吳思 暮光之城 2019-01-30 14:40:53
史蒂芬妮梅爾 所著的第一本書《暮光之城》 ,有著既科幻又真實的故事情境, 暢銷全球,還被翻拍成電影。不管是小說或電影,《暮光之城》都令我大開眼界, 因為它和我平常接觸的其他小說,很不一樣。
故事的主角,愛德華是吸血鬼,貝拉是平凡人,雅各是狼人,不同特質的三 人在生活上有了緊密的聯繫。貝拉,是個膚色蒼白、習慣在鳳凰城居住生活的女 孩,為了多陪陪自己的爸爸,因此來到福克斯小鎮。這裡幾乎每天都又濕又冷, 太陽久久出現一次,因此這小鎮存在著一些不是人卻似人的神秘東西。貝拉進了 鎮上的大學,某堂課,她遇上愛德華庫倫,而從那刻起,她總是想著他。在學校 餐廳,庫倫一家總是走在一起、一起行動,且他們皆是長得這麼的俊俏美麗,而 愛德華也因貝拉某種特質而時常注意她,就這樣他們倆互相吸引、注意彼此。雅 各為貝拉的好友,無時無刻不關切著她,也因愛德華,他向貝拉
訴說了關於吸血 鬼的相關故事和謠傳,卻隱瞞了自己是狼人的事。
貝拉與愛德華從怪異、猜忌到相愛,巧妙的組合成了唯美的永恆不朽愛情故 事,貝拉願意和他一起面對艱難,也瞭解原來庫倫一家人是吸血鬼,歲數與實際 的外貌早已天差地遠,而吸血鬼間的鬥爭也將貝拉
牽扯進來,成了人質,最終打 鬥後必然會受傷,結局也仍未完。
選讀這本書,是因它的結構和過去看的小說截然不同,有創新感。雖然愛德 華有超乎人類的各種能力,但因為擁有人的外表,所以讓讀者能夠更貼近故事主 角;貝拉
的勇氣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雖然她是脆弱的凡人,卻有著一顆勇敢堅 強的心。
對我來說,本書將吸血鬼陳述的完美無瑕,使我對原先想像的吸血鬼有了不 同的體認,再加上有凡人的存在,更顯現出他們在吸血鬼面前是多麼的無助,如 同將自己赤裸裸地呈獻在他們眼中;貝拉與愛德華
之間人類與非人類的愛情,走 得坎坷,危機似箭地出現,卻能讓兩人更貼近。不落俗套的情節安排和人物描繪, 讓我打從一開始就已深陷著迷。
我很喜歡《暮光之城》這本書,故事情境仍在腦中迴盪著,因為蠻寫實的。生活中免不了挫折,但要像主角一樣不怕困難的接受挑戰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文章標題:護四己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2019-08-16 16:15:44
看完這三篇個案報告之後的心得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動力性人際關係團體心理治療、癌末病人感染肺外結核的治療與安寧療護以及重症肌無力的個案報告。
第一篇有關人際關係團體心裡治療的心得團體心理治療是以精神動力為導向,以人際關係為介入點的團體 治療,這篇報告是有關一位患有重鬱症之已婚中年男性參與本團體之變化。個案在成長背景中, 父親為相當權威的角色,因而造成個案平日在人際上,與父親及職場上司相處時慼到畏 懼,產生困難。在團體進行過程中,個案由於對治療者的移情關係,投射權威父親至治 療者,故在圑體早期呈現害怕逃避治療者之現象;經由再度的嘗試,個案發現治療者並 未如想像中權威,進而轉變畏懼面對權威人物之内在客體;最終,將此經驗帶回生活中, 重新嘗試與父親的互動,建立新的父子關係。
第二篇是有關重症肌無力患者的報告的心得,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係自體免疫疾病,即自身產生抗體,破壞乙醯膽鹼接受器,導致神經肌肉聯合處的接受器對乙醯膽鹼之接收減少,以致神經衝動的傳導產生障礙。病患在疾病發生過程中因傳導障礙,常出塊低效性呼吸型態、高危險性肺吸入及活動無耐力等問題,不僅危害生命,更造成病患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的衝擊。本文描述筆者在照顧一位重症肌無力患者之主護護理期間,藉由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進行護理評估,分析歸納個案六項主要護理問題,包括高危險性肺吸入、活動無耐力、知識缺乏、無力感、低效性呼吸型態及高危險性損傷,藉由多項護理措施的介入,終使得個案的不適症狀能獲得緩解,並提升個案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及照顧能力,進而改善其生活品質。
最後一篇:有關安寧療護方面的心得:人生來除了生理需求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層面的需求,一般健康的人來說可能覺得稀鬆平常,但對於癌末的病人來說已經無法自主行動,對於每天意識不清、臥床、四肢攣縮、使用呼吸器、插著尿管和鼻胃管、身體多處有褥瘡,還有週被推去洗腎……這樣的人生真實存在著,不禁讓人感慨什麼是活著?誰想這樣活著?在這篇報告裡面就是告訴我們當護理人員面對這些癌末病人的時候如何去幫助他們,而安寧療護的目的是能夠以安寧團隊的專業,協助病人緩和疼痛與不適,有尊嚴的、自然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
1055101424
蔣承曄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
1055101423
何 世 發表(8)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500字讀書心得 2018-03-03 21:46:0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己
學號 1055101423 姓名 何世
書名 為甚麼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我總是先逃避? 作者 辻秀一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出版年月 103年 9月
索書號 176.51045 ISBN 957-15-0544-7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所謂的一流人士,就是能感受異於他人的樂趣,一邊享受這種差異,一邊進行各種行動的人。
2一流人士在做出絕佳表現時,總是「聚焦於心的狀態」,反之,其他人則是「把焦點放在結果」。
3在表現的時候,自己唯一可以控制的事,只有「在甚麼狀態下執行」。
4心理狀態會大幅影響行動的品質。
5自己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思考模式?會因此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如果可以思考這些事情,那麼即使
恐懼浮現了,你也能在流動狀態下思考「該怎麼做才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很多人在遭遇重大場合,像是比賽、上台演講或是大考的時候,就會開始莫名地緊張,像我就屬於
這類人。這樣的緊張時常讓我表現失常,或是腦袋直接一片空白。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則是遇到重
大場合,反而能克服自己的恐懼,穩定發揮自己的水準甚至能夠超水準發揮,這種人說真的頗令人
羨慕的。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的我,立刻就將這本書借了回家,打算好好研究一番。在閱讀這本書
時,本書中有提到,人類因為有恐懼感而能進行危機管理,才得以安全地生存下來,所以恐懼這種
情緒是必要的。但在現在的社會,我們有許多基本的安全都被保障了,例如不用擔心家裡突然跑出
野獸把自己給生吞活剝了。在這樣的情形下,恐懼這種情緒反而阻撓我們無法發揮真正的實力,成
為了發揮實力的絆腳石,在讀此書時我深深對此感到感同身受。像是以前上台時經歷了冷場,或是
演講的主題不被人所讚賞,導致後來的我一面臨要上台,心裡的「陰影」總會開始浮現,且歷歷在目,印象鮮明。然後自己就開始「腦補」,我等等又要做不好了、完蛋了等等的想法。本書在此也有
提到這個問題,剛剛所說的陰影=回憶,腦補=自己的預測,在了解並要克服恐懼必須先了解這點。
之後我在本書後面,它告訴我克服恐懼最首先且最重要的步驟–覺察。〝要逃出牢籠,就要先意識到
自己身處牢籠之中〞。要克服恐懼,必須先意識到自己正在害怕的這個事實,同時去思考,這個恐懼
是因為哪些「回憶」或哪些「預測」而導致的。當自己意識到自己在恐懼時,就能試著讓這個恐懼
變得「可控」。本書有許多章節提到各個層面來克服、戰勝恐懼的方法,對於我來說,在本書中最受
益的部分,它告訴我即使是在走路、搭車這些日常生活中,也能狗找到機會鍛鍊這個自我覺察的能
力,只要時不時的去思考,我現在在想甚麼、我為何這樣想、我先在的感覺是如何,亦或是我為何
會有這種感覺,這也是在鍛鍊自我覺察的能力。同時本書也介紹了恐懼下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恐懼、
正常、心流三者,由於內容繁多不在此多加闡述。總而言之,閱讀完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它教會
我更正視自己的恐懼,去覺察自己的恐懼,從而去克服、去戰勝。對於自己時常在緊要關頭會失常
的朋友們,我想我也會推薦給他們,雖然書中有些太過於學術的部分可能我無法全盤了解,但在本
書中也學到挺多,算是有所收穫吧!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2018-05-11 08:49:41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班級:五護二己 學號:1055101423 姓名:何世 教師姓名:黃惠滿
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我深深的敬佩這些大體老師們,他們即使生命到了盡頭,仍然願意捐出自己的身體讓醫療人員做研究,使還在和病魔爭鬥的人們,或許能因此而恢復健康。
對大體均贈之看法:對於大體捐贈,我認為有助於醫療研究方面的進展,而且大體老師願意捐出自己的大體,使許多人或許能因此有恢復身體健康的方法。因此,我認為大體捐贈是很有意義的,不單單只為醫療用途,更是能夠造福社會的一件事情。
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在我自己的認知裡,為何需要大體捐贈,我認為是提供醫療人員解剖研究之用。大體捐贈者不一定都是健康,也有罕見病症的個案,或許能幫助有同樣病症的個案能有醫治的方法。
對捐贈者之感想:首先真的很感謝這些大體老師們,願意把自己的大體捐出來做醫療研究之用,也讓我們能夠有這次學習的機會。在校外學習的過程中,也看到許多不同的大體,他們在生前可能都有許多不同的病症,對於他們願意把大體捐出,我深深的敬佩並感謝。
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這次有這個學習的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秉持著感恩的心,並在過程中努力學習,我想也是對捐贈者的一個尊重吧!這些捐贈者真的很偉大,為醫療研究帶來許多貢獻,每個人都有義務對於這些捐贈者表達尊重與感謝。
2.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 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甚麼新鮮事?接觸到甚麼問題?
這次的校外教學,看到了不只是在解剖課本上只是畫出來的器官,不光光看了,還去摸摸看了,這是在學校、課本上所沒有的學習體驗,覺得很新鮮。過程中我的動作相較於同學稍慢,理解的速度也並不理想,因此接觸到的問題是對於解剖的概念沒有那麼的好,同時身體稍有不適,但還是收穫很多。
(2) So What?(所以,為甚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甚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甚麼想法/成長?
在這次的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學習到許多課本上無法完全理解的部分,對於這次的學習感到很新鮮,心裡真的由衷感謝捐贈者的大愛。我想我們回報這些大體老師最好的方式,或許是在護理這條路上努力去學習,未來能夠對醫療有所貢獻。
(3) Now What?(我可以如何做?我有甚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甚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甚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此學?
對於今日我們能夠學習到這麼多醫療與護理的專業知識,我想這些大體老師肯定是功不可沒的。對於大體老師這麼無私的奉獻,我想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未來成為護理師,秉持著大體老師奉獻的精神,對於身邊的人事物亦或是個案等等,都能夠認真努力,對醫療這方面有所貢獻。這次所學習到人體的各個系統,對於未來面對臨床我想也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今日所學習到的各個解剖的概念及機轉,能幫助到臨床上的個案。很感謝這次有這麼學習的機會,很感謝台大、學校以及老師們憶起與我們經歷這麼過程,感謝。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500字讀書心得 2018-09-08 12:46:22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人際關係的藝術 作者: 戴夫‧可本
*文章(三篇):成熟大人的回嘴術 作者: 片田珠美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本書介紹了不管在職場或朋友圈,都充斥著許多用言語攻擊他人的人,多數人被責備,或是因為一句話而感到受傷時,通常只會保持沉默、又或是以苦笑面對…但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那些人就會像變本加厲,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同理心,不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的痛苦。不回話,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代表你連自己都毫不重視。本書介紹了許多回話的技巧:
愛用言語攻擊他人的人,其實背後有著脆弱的一面…仔細的去分析一下這些人,那些越會攻擊他人的人,越抱持著恐懼、不安、脆弱的一面,所以他才會向外攻擊。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缺乏自信!實際在生活中遇到這些人時,只要謹記住一點:「千萬不可做出他們期望的反應」因為會攻擊他人的人,總是會想確認對方是否真的受到傷害。如果對方說了諷刺你的話,他就會想看到你為此感到生氣會受傷的模樣。在被攻擊的當下,很難克制好自己的情緒,但即使在哭泣,你也必須看著對方的臉,凝視著對方的眼睛,表現出一種「就憑這幾句話,我是不會怕你的」的態度。
1. 狠狠的戳他搶先把話說出來
2. 亂入到另一個話題別認真理他
3. 刻意稱讚對方
看完這本書,學習到了默默的承受言語攻擊,只會被當成練拳的沙包,別以為當個好人,人生就不必那麼累回嘴,不是為了分個黑白而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本書很直接地闡述現實生活中極其容易發生的事情,是很實用的書!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9-02-18 00:23: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己
學號 1055101423 姓名 何世
書名 優秀是教出來的 作者 隆•克拉克(Ron Clark)
出版社 雅言文化 出版年月 93年 10月
索書號 176.51040 ISBN 957-14-0554-5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我每一年開始帶一個班,心裡都很清楚,我只有一年的時間,去改變每個孩子的一生。我一定卯
足全力。
2學校卻仍能維持「家」的感覺,因為大家都認識大家,校內有一種強烈的信任感。我認為箇中關
鍵可能不再於一班有多少學生,而是校內氣氛讓孩子覺得有多麼親切友善
3他們願意為我犧牲,可是我卻不想要他們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
4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5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克拉克對他的學生很用心且充滿熱情,這是在現在社會老師身上很少看到的,他的學生都來自小鎮
最貧困的地區,為了讓他的學生能到遠地看球賽、讓他的學生和他一起到白宮接受總統的邀請,為
了讓他的學生體驗如何刊登廣告在報紙上,他募款讓他的學生享有這些驚喜(每次籌款都是鉅額而且
能籌到,才讓我這麼意外)。他也常常熬夜做餅乾點心,隔天準備請班上的學生。克拉克有一條規則
讓我很同意『一個月至少給你的朋友、家人或老師一個驚喜』,可以是小到幫忙,大到禮物,驚喜的
價值完全定義於自己。我想這也驗證他教我的那句規則(前面那句),克拉克不是只有分享故事,他
自己也完完全全應用在生活上,為他贏得不少學生的青睞。克拉克用誇大、幽默、熬夜烤餅乾的方
法去鼓勵、教導他班上的孩子們,讓他在荒野小鎮創造出好幾顆閃亮星。回顧社會,即使是一些不
愛讀書的孩子,如何用自己獨創的方式去教導他們該有的道理、觀念及態度呢?
文章標題:護理科服務學習課程 108 學年度第 2 學期 「期末心得」報告表 2020-12-14 21:44:28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宜蘭縣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基金會
全組成員 彭閩嫥、羅漫庭、吳羿慧、林沁、鄭郁翔、李育全、何世
一、本學期,你獲得最大的成就與挫折是什麼?(例如:小組合作、服務單位或對象之互動情況、因服務而造成之改變等)
在這學期服務學習的過程中,組員們對於服務機構的選擇方向一致,且在時間的規劃,能夠互相配合,工作也能依個人特性及專長分配,各司其職。在與服務機構方的互動上,有分為與辦公室文書處理部分及街頭勸募部分。文書處理的部分,對方對於我們的工作分配彈性,能讓我們依照討論結果執行,在過程中也會給予我們休息的時間,與我們聊天談心,也詢問我們為何會來到服務機構進行服務。而在街頭勸募部分,對方提醒我們進行勸募需注意的一些事項,例如避免在商店內進行發票勸募、若有需要廁所或疲憊可以休息片刻、盡力即可不必有壓力……等,總的來說與服務單位的互動是融洽的。而在勸募遇到的人則是形形色色,有非常樂意捐發票的,也有對我們視若無睹的,這也讓我們能了解到這社會上本就如此,不同人對於我們勸募發票的反應皆不同,使我們對於社會上的形形色色更有包容度,也有更深的體會。
二、經歷本課程,你獲得哪些學習成果?(例如:溝通技巧的進步、了解服務的內涵、建立正確的服務觀、服務技巧的進步等)
在這次進行發票勸募過程當中,我感覺到自己對陌生人勇敢說出話,是有明顯進步的。由於組員們生性都比較害羞,我認為自己對於陌生人搭話要主動勇敢一點,當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時,也可以慢慢影響組員們,大家對於勸募發票也九更有信心了。經由這學期服務學習的課程,讓我們能夠從做中學,並且回饋這個社會,對幫助他人這件事情比較不陌生。除了從做中學這項核心價值之外,心態上的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服務學習這樣子沒有學分的必修課程,無疑是佔用我們的空閒時間,所以其實起初不是很樂意的去做這些事情。然而,在進行服務的過程當中,其實讓我對於服務我們的人更加感激,這也讓我不禁反思,或許我們未來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服務的心態都非常重要。因此,對於這學期服務學習這門課,我想它要傳達的,或許不只侷限於表淺的勞動層面,過程當中核心的價值,更是我們值得去省思的。
三、經過本學期課程,你認為服務的內涵是什麼?你對課程有什麼建議?為什麼大學生需要修習服務學習課程?對社會而言你期許自己能做些什麼?或者你認為服務可以使社會有什麼改變?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這次服務學習所帶給我們的內涵,是讓我們在親自服務他人的過程當中,學習去體諒服務我們的人,同時使我們對於社會更有貢獻。所以說為甚麼大學生需要休習服務學習課程?除了體會服務他人的辛勞,也能去學習適應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且這樣的經驗,不管未來會從事甚麼工作,都是必備的。而對於自己能為社會做些甚麼,我覺得能夠體會服務他人的辛苦,當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投入服務當中,這是我和大家都能共同努力的,且越努力這社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或許在未來,服務學習這樣的概念深入我們大家的心中,有困難大家互相互助,能為社會帶來正向的能量。
文章標題:未來5年職涯規劃 2020-12-14 21:45:52
一、闡述1-3年與4-5年的職涯發展目標。
1-3年內想達成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夠充實自己的護理知識,並順利考取護理師執照。考取護理師證照後,回到故鄉台中就讀二技,希望透過二技,能使自己更加成熟。二技學程結束後,在台中尋找醫院就職,不特別抗拒哪些單位,自己無論被分配到任何科別,希望都能學習到東西。
4-5年內想達成的目標,是希望自己在護理專業有成長,在自己所任職單位夠熟悉,若有其他進修或在別單位學習的機會,也盡量爭取,不斷吸收新知識充實自我,期望成為一個自己心目中合格的護理師。
二、要達到上述目標需具備哪些能力?目前該如何儲備能力?
首先,如果要順利考取護理師執照,那對於內、外、產、兒科及基本護理學,以及基礎醫學等科目都有一定熟悉程度,才能最大保證順利考取執照。為此自己目前應該針對各個考試科別,做統整式的複習,當然這是一個對我來說非常煎熬的過程,自己也漸漸失去自信,希望能找到自己持續前進的動力,因為動力對於目標的達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取二技部分,我個人覺得盡力就好,在二技念書期間,看能否學到與五專不同的東西,也或許會對於職涯規劃有不一樣的想法。就職部分,若想要達成無論被分配到任何科別,希望都能學習到東西的目標,就必須自己各科都有一定的基礎,所以要再更加把勁,除了認真學習書上學理,臨床經驗有式多看多學,對於達成目標會更有幫助。相信自己如過能達成上述目標,或許自己也能對於自己更加有自信。
三、在學校的師長或實習的學長姐,有無你生涯規範的角色模範?誰?你想要跟他學習什麼?
再實習的時候,有遇到比較新進的學長姊,也有遇到比較資深的學長姊,類型也是非常多樣,有新進很認真努力向上的學長姊,也有資深卻仍努力學習的學姊,這些學長姊不必多說自然是我學習的對象。而除此之外,最吸引我的,是對於個案有關懷同理心等精神的學長姊。我在臨床選習時,指導我的學姊在臨床工作已逾二十年,但她對於個案都是具有同理心的態度,也會體會患病臥床的這些個案的痛苦,不管自己是多麼的勞累。在她的指導下,漸漸自己也能更有同理心去關懷個案,我覺得很難能可貴。希望日後自己能同這位學姊一樣,成為自己心目中合格的護理師。
文章標題:實習心得 護五己 56號 2021-05-12 19:18:57
實習總評值及總心得
班級: 護五己 學號: 1055101423 學生姓名:_何世_
實習日期: 109/07/27~109/08/16
實習單位: 博愛RCC 指導教師: 林玉凰
一、 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在剛開始實習的幾天,很多事情都沒有接觸過,因此感到很陌生,無法得心應手。隨著經驗的累積,慢慢我能熟悉並執行病房的常規,單位常見的技術,也都能好好執行,如:鼻胃管灌食、抽痰……等,書寫護記、給藥也都讚學姐監督下正確執行。由於照護個案意識不全然清楚,因此會將個案狀況告知家屬,能和家屬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自己覺得不足的部分,是個別性護理指導的部分,我認為如何呈現個別性,是很困難也需要學習的,因此期望自己加強基礎,日後照護個案時,能夠給予個別性的護理。
(二)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個案的檢查所呈現的數值,代表的臨床意義,自己能夠了解,不熟悉或不了解的部分,會詢問學姐,亦或是自行查詢資料。對於常見的GCS、Muscle Power、Pupil size能了解並正確評估。照護個案有高血壓的病史,給降血壓藥前確認血壓是否過低,給藥後依然監測血壓數值是否正常。照護個案有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觀察有無出血情形,如:血痰,出現異常告知學姐,與醫生或專科護理師討論用藥調整。而自己相對應不足的部分,我認為是在發現病情變化時,判斷臨床意義後作相應處理,這部份自己可以再加強。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在呼吸照護中心實習的過程中,會遇到部分個案有躁動不安的情形,甚至是想盡辦法掙脫約束,或是自行拔除管路等行為。當有個案呈現這樣的行為時,學姐們會將約束綁得更加地緊,雙手也會將個案四肢壓制住。當下的想法是覺得這樣的方式有些不人道,四肢被綁得很緊一定會感到不舒服,也會因為看到個案痛苦,心裡覺得有些難過。事後自己去好好省思了這個問題,也有去查詢有關約束的資料,深刻了解所謂「保護性約束」的目的,除了避免個案自行拔除重要的管路外、也是避免傷害個案自己與他人,維護雙方的安全。從這樣的經驗中,對於「保護性約束」有更深刻的印象,期望日後在臨床上遇到問題,也能做最好的判斷,或是有好的省思。
(四) 關懷(caring):
實習的這段期間,我照護的個案是一位阿嬤。據家屬表示她容易緊張,雖然兩個兒子每天都會來看阿嬤,但也僅限於會客期間,在其他的時間裡,我會幫所有個案執行口腔護理、擦臉、身體抹乳液,阿嬤也不例外,執行任何技術前也會告知阿嬤,讓她有安全感。我覺得同理心的展現是很重要的,沒有人喜歡蓬頭垢面,幫他們做晨間護理,雖然不難卻能體現關懷,實習除了讓我對於護理技術有所提升,也對於關懷個案這點更加進步,期望自己能謹記這樣的心態,日後持續努力。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執行任何技術前,我會知會個案,避免個案不安全感的產生,執行會暴露的技術時,也會將床廉圍起,避免有隱私的問題。對於個案的訊息,也不會在非醫療的場合及目的下討論,尊重個案信息的隱私。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隱私被暴露,期望自己能持續堅守倫理素養,不做違背原則的事。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在溝通與合作部分,我與個案家屬能夠良好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與學姐有能有良好的溝通。執行常規工作,如:翻身、鼻胃管灌食……等,也能互相幫忙,共同完成。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做到最基礎的不遲到、不早退、維持服裝儀容工整。除此之外,能夠了解到克盡職責的意義與重要性,能以用心的態度投入實習。每班應該執行的常規工作,如期並正確完成。期望日後自己能夠加進步,展現負責及願意承擔責任的態度,以及有相對應的能力,用於護理照護中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在實習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時,能主動利用書籍或網路查詢資料得到答案。除了透過書籍、電腦與詢問等,增加自己的印象,利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同樣的時間裏,得到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要有上進的心態,並能時常更新自己的知識,持續學習,以達「活到老學到老」之精神。
二、 心得感想
在呼吸照護中心這樣的特殊單位實習,真的是一個很難得,而且會深刻的經驗。雖然當初在學校填寫志願時並沒有填選RCC,但來到這裡學習到了很多。一開始真的抱持著戰戰兢兢的想法來到這裡,任何東西都感到陌生,心裡感到害怕和焦慮,但隨著經驗慢慢累積,自己也有所進步,起初的不安全感也減少了,也學習到了很多。不單單只是技術方面,像是倫理素養或關懷的部分,自己也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這裡的學姐也都很願意教我,心裡覺得很感動。期望這樣的經驗,對於日後護理的路程有所幫助,能夠成為優秀的護理人員。
|
1055101422
林新耘 發表(7)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8-02-26 21:26:35
對猶太人來說,說笑話之舉,乃是表示高尚又具有智慧的一件事情。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場合需要與各式各樣的人交際,常常考驗我們的社交能力。而人們的煩惱往往來自於社交能力。過於放大檢視自己在溝通方面上的不足,就會越緊張,而越來越不敢去嘗試。又或者另一種情況,太執著於某些原則會讓自己顯得頑固,當別人指責自己頑固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煩惱。
凡事放輕鬆,並以寬闊的心態去看待每一個人、事、物,或許會有另一種不同的體會,困難也許也會迎刃而解。其中一項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說笑。就像故事裡的猶太人,當自己遇到尷尬的場合或是有很艱難的瓶頸,他們都以幽默的說笑來化解,替自己解圍。雖然有時候,並不能解決悲慘的宿命,但就像書中講的,能夠守住自己的尊嚴,也能沖淡悽慘的生活。
每一件事都是一題兩面的,選擇以更健康的方式來面對選擇,腦中浮現的不一定要是可怕的黑色念頭,也可以換個角度,以更有趣的模式讓自己逃脫,不用一直陷在恐怖的漩渦裡。心能保持著健康用幽默,彷彿所有的事都可以一笑帶過,維持身心靈的健康,說說笑,幽默風趣的與別人相處,也是養生的一種好方法。
發現這本書的時候,很想要了解看看,到底幽默風趣的面對一切事物是什麼樣的感覺。人本來就承受了很多壓力--課業、家庭、工作、感情......各式各樣不同的層面也帶給人們不同的壓迫感。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解決及釋放壓力,有這麼輕鬆跟幽默風趣的方法,比起以憤怒及埋怨的念頭來充斥著自己的腦袋,可以考慮選擇更健康的方式。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8-05-08 09:59:55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我覺得大體或器官的捐贈者都很偉大,因為祂願意貢獻自己的身體,而讓醫學院的學生去做研究和學習。
2.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因為想要貢獻與回饋社會,讓醫學上更進一步的了解每一個器官和組織或疾病的研究。
3.對捐贈者之感想:
覺得很偉大,往生後還願意再犧牲自己一次,讓學生们能做很多的研究和當作教學上的用途,而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與學習。
4.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尊重:
對大體老師要像對尊重長輩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有禮貌,以同樣的慎重對待,而我們能把大體老師當作「人」,而非「物品」看待。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我學到了哪些?發現甚麼新鮮事?
學習到了,從沒學過解剖到原本僅存於講義圖譜及模糊的概念上,到現在各個肌肉血管神經器官我能大概知道他們的位置。
一進到實驗室,迎面而來的福馬林味撲鼻而來,接著默禱、掀開白布,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的看著大體老師,過程中很難想像我有那個勇氣站在大體老師旁邊,還親自體驗摸了各個器官,那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2.所以,為甚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甚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甚麼想法/成長?
我打從心底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我們這些學生能從您身體上學習,每一片切開的皮膚,每一塊切開的肌肉血管神經都讓我們更了解醫學。每天告訴自己要認真的學習,要尊重珍惜,也要尊重生命,也盡力的去做到。無私的付出讓我們更具體的了解,謝謝您這樣的犧牲,讓我們能慢慢邁向逐漸成熟,也在將來用不同的方式來回饋給社會。
3.看待人事物,自己有甚麼改變?
這次不只學到了解剖構造和知識,更學習到怎麼看待人處世,老師們跟我們一樣,是個有喜怒哀樂、有故事的人,經歷過的事情比我們還多,我們也應該多像老師們學習,幫助更多需要學習的人,更改變了我對一個人或著一個已經失去生命的人的觀感,兩個都對我們非常重要,所以不管是誰我們都應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及尊重每一件事。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8-05-08 09:59:56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我覺得大體或器官的捐贈者都很偉大,因為祂願意貢獻自己的身體,而讓醫學院的學生去做研究和學習。
2.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因為想要貢獻與回饋社會,讓醫學上更進一步的了解每一個器官和組織或疾病的研究。
3.對捐贈者之感想:
覺得很偉大,往生後還願意再犧牲自己一次,讓學生们能做很多的研究和當作教學上的用途,而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與學習。
4.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尊重:
對大體老師要像對尊重長輩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有禮貌,以同樣的慎重對待,而我們能把大體老師當作「人」,而非「物品」看待。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我學到了哪些?發現甚麼新鮮事?
學習到了,從沒學過解剖到原本僅存於講義圖譜及模糊的概念上,到現在各個肌肉血管神經器官我能大概知道他們的位置。
一進到實驗室,迎面而來的福馬林味撲鼻而來,接著默禱、掀開白布,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的看著大體老師,過程中很難想像我有那個勇氣站在大體老師旁邊,還親自體驗摸了各個器官,那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2.所以,為甚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甚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甚麼想法/成長?
我打從心底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我們這些學生能從您身體上學習,每一片切開的皮膚,每一塊切開的肌肉血管神經都讓我們更了解醫學。每天告訴自己要認真的學習,要尊重珍惜,也要尊重生命,也盡力的去做到。無私的付出讓我們更具體的了解,謝謝您這樣的犧牲,讓我們能慢慢邁向逐漸成熟,也在將來用不同的方式來回饋給社會。
3.看待人事物,自己有甚麼改變?
這次不只學到了解剖構造和知識,更學習到怎麼看待人處世,老師們跟我們一樣,是個有喜怒哀樂、有故事的人,經歷過的事情比我們還多,我們也應該多像老師們學習,幫助更多需要學習的人,更改變了我對一個人或著一個已經失去生命的人的觀感,兩個都對我們非常重要,所以不管是誰我們都應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及尊重每一件事。
文章標題:1055101422 林新耘 暑假作業心得 2018-09-12 12:08:21
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
*書名(三本):
1.一念之間100個心靈故事 作者:蘇拾瑩
2. 交涉力 15秒抓住對方 90秒搞定一切 作者:許曉平 譯、大串亞由美 著
3. 一看就懂!卡耐基人際溝通術 作者:沉零
*文章(三篇):
1.教練和選手的人際溝通能力對教練—選手之間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差異和團隊凝聚力的影響 作者:王俊明
2.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作者: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
3. 教師的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 作者:錢得龍
【讀後心得】:
當我們邁進新世纪,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不管是日新月異的生存環境,還是層出不窮的新奇觀點,都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成功”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有些遙遠:或許成功一直離你不遠,只是沒試著去嘗試而已。
我覺得與別人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和別人相處融洽,就必須要用誠懇的話去讚美別人,且不能隨意去批評、責怪或抱怨,這樣別人就不會覺得你是個難親近,甚至是不想親近的人。
去關心別人、學會聆聽、瞭解別人的興趣、懂得尊重他人這些都是我們在跟別人相處之間的重要性,而不要讓別人感覺只是表面的而不是真心,所以只要我們願意用真心、誠懇的心去對待別人,別人也一定會感受到。微笑,可以改變很事,只有當你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時,微笑才會出現在你的臉上,讓你幸福,也讓別人快樂。
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尊重別人的意見,不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與其和別人爭吵,不如心平氣和的討論,這也避免和別人發生衝突,有的時候試著妥協,如總是想著什麼都要贏,結果往往一定會事與願違,不想事後才後悔,就告訴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與其和別人爭論,怎不放寬心胸,用寬闊的心去對待每個人,不管身分和地位,都用平的心來和別人好好的相處。
先說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什麼壞事,每個人都會犯錯,聖人也不例外,尊重和平等,是愉快對話的前提,在批評別人之前,怎麼不先批評自己,而謙遜,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美德,別用命令的語氣說話,要用平等的語氣對話,才是尊重別人,如果放下架子,會得到的比別人更多。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護三己 1055101422 林新耘 2019-02-22 15:03:14
臨終關懷又稱安寧照顧,提供了生存時間六個月以內的重症末期病患。當醫生確定病患的生理狀態
已不適合治療性療法,為了讓病人能獲得比較舒適的生活品質,才提供症狀緩解性及支持性療法,
但對於病危時,是否要實施急救措施,需要家屬共同瞭解並達成意願書簽屬。
在臨終過程中,家屬及親友的耐心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讓末期病患感受到心靈的溫暖,並勇
於接受眼前的離別。
臨終關懷是強調身、心、靈的照護,目的不但協助病患控制疼痛感及相關的症狀,來減輕生理痛苦
並提升生活品質,也結合了心理及精神上層面的照護,讓病患能較尊嚴的離開。
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裡,最寶貴的,就是透過相互的陪伴與談話,讓病人及家屬們有機會認真看待
即將來臨的離別,能提早拿出勇氣、勇敢面對生離死別。
而且安寧療護的工作人員也要經常要和家屬與病人討論生死大事,然後讓病人接受死亡。要讓病
人去接受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可能會很崩潰吧,因為還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和完
成夢想就要走了,這樣感覺生前好像活得很沒有意義甚麼都沒有做到,而且自己也不想讓長輩們
為我擔心、難過。,
看這本「用故事來傳達安寧療護的理念」的書,腦海一直湧現出許禮安醫師學習時的熟悉畫面。
他對安寧療護的使命感和誠摯的用心,是讓我向他學習的動力。
安寧療護反對安樂死,而是要讓病人可以[安樂活],病人想要安樂死是因為太痛苦,希望能早點
解脫也不想要讓家人有負擔,安寧療護可提供病人所需要的照護方式,並不是不給予醫療與護理
上的照顧,或是刻意結束病人的生命,安寧療護也是協助末期病人能度過最後一段路程,能安適、
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因此盡一切努力的照護病人,讓他們可以安樂的活到最後一刻,所以[安
樂活]才是安寧療護的真正目標。
我覺得安寧療護這個團隊是需要有足夠的共識與默契,要在互動中互相協調補位,對事討論而不是
對人批評,要多以鼓勵代替責難。要求完美,但不可能達成完美,要知道成長方向與努力的目標
及重點,不要被一些芝麻小事消耗了動力,挫折、困難一起分擔,互相支持及合作,這樣才能共同
進步與成長。
文章標題:林新耘1055101422 2019-09-07 18:57:43
關於動力性人際關係團體心理,是以精神動力為導向,以人際關係為介入點的團體治療,個案在成長
背景中,父親為相當權威的角色,因而造成個案平日在人際上,與父親及職場上司相處時慼到畏懼,
產生困難。故在圑體早期呈現害怕逃避治療者;經由再度的嘗試,個案發現治療者並未如想像中權威,
進而轉變畏懼面對權威人物之内在客體;最終,將此經驗帶回生活中, 重新嘗試與父親的互動,建
立新的父子關係。
以人最基本的人際關係為出發點,透過團體試驗當中,讓團體成員在其中覺察內在關係衝突,透過
團體的一致性確認,從而達到重塑內在關係模式,改善心理健康狀態的目的,每一個人都會因爲成長
過程環境跟家庭背景而被塑造,過去的經歷與環境造就了一個人,但心態是能自我調適的,往往因為
過去而不願踏步也不計其數,卻還寧願以過去的模式進行,那生活的意義在哪?
我們是藉著「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不只是他,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為了達到目的,於是捏造了憤怒的情緒做為手段。或是選擇自我封閉不願和他人進行交涉,而造成
自己無法有逃出的窗口,封閉了自己的世界,造成的心病日益嚴重,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內心
深處的封閉造成自己的不便,但我對於生活的信念是「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
1055101421
林依柔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8-09-12 21:51:38
心得
書名:急救與護理手冊 作者:Thorek
書名:完全治癒癌症手冊 作者:間瀨健一
書名:手術前後處理法 作者:邵國珍
這個暑假讀了三本書,都是有關於護理的,第一本叫做急救與護理手冊,第二本叫做手術前後處理法,第三本叫做完全治癒癌症手冊。
為什麼選這三本呢,因為這些都是以後會學到的東西,以後對自己都很有幫助,像是以後走外科這條路就要學到手術那些東西,還有以後如果走了急診這條路,另一本書也對自己很有幫助。
手術前後處理法這本書裡面有寫手術前要怎樣怎樣,手術後不能怎樣怎樣的
還會說明手術後會有什麼現象都是因為怎樣的。
完全治癒癌症手冊這本是一位成功抵抗癌症的患者述說的,這位患者並沒有再發現有癌症的時候直接放棄擺爛。
其實我覺得要成功的對抗癌症第一要有堅定的意志,再來就是家人的支持鼓勵
,最後就是要好好地注意飲食習慣,這樣的患者是最棒的。
罹患癌症的病人一定會覺得為什麼是他得到,為什麼上帝要這樣捉弄他,這時候的她一定是進入暴氣的時候,所以護理師的存在就是要幫助他好好的輔導他,不能因為病患那樣而覺得他很煩很不想照護他。
另一本急救與護理手冊寫者如果臨時發生了甚麼狀況要怎麼做,而不是當下在那裏呆呆的。
裡面有寫者被火燒傷的時候要怎麼處理,意外事故的時候要怎麼處理,還有平常生理上的不舒服要怎麼辦,裡面寫者各式各樣不同的處理方法,像是新聞上有說有人突然出車禍暈倒而遇到護理師所以剛好被救了下來,我以後也想像這些護理師一樣幫助各個病人。
|
1055101420
林辰妍 發表(6)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文章標題:1051心得 2017-01-22 14:30:18
書名:成功從微笑開始The successful attitude
作著:廖翊君
心得:
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我覺得快樂是自得其樂的感受,快樂也是一種保持笑容的方法,這本書提供了我們釋放快樂的秘訣,不僅針對了生活或是學校又或著是家庭,讓我們在無時無刻都提醒著自己其實傷心難過都是自己所選擇的,那為何不選擇讓自己比較好過一點的生活態度呢?
在愛情中總是會遇到要分手別離的時候,感情的不如意常會讓人心碎斷腸,有人會選擇結束掉自己的生命有人則會選擇慷慨的祝福他,以快樂的心情迎接自己的人生,如果只是讓自己一味地沉浸在自怨自哀的情緒中,這樣不僅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可能連上門的好運都會被自己的情緒感染成壞運吧!我知道心難過總是難免的,但請記得在擦完眼淚以後要用微笑對待接下來的生活,而且這樣才能發現更寬廣的世界,更何況分手後才會有新的戀情開始!
在友情方面我們也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並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思維去看待每一件事,人有很多種,自以為是對對方最好的,但對她來說呢?其實我們都不知道。越是在意對方總會更為對方著想,但你以為對她很好的,反而會造成她的壓力與不適,但如果這一切回到原點,而先從自開始改變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那一切或許就會變得不太一樣,以同理心去對待,而不要以「這樣是為你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好朋友。
所以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世界上我們要面對的事情挫折太多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別人的想法,但至少可以從自己做起,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接下來又有甚麼事情會發生,所以只能用美好的心情去面對每一件事,人生是自己的,能快樂當然就要快樂。
文章標題:1051心得 2017-01-22 16:08:58
書名:夜班急診室
作者:布萊恩 高德曼
心得:
我覺得急診室是生死一線之隔的地方,也是醫療糾紛最多的是非之地,因為每一次都會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民眾為了先看跟後看的問題和醫療人員起爭執,人們認為他們先來所以應該被先看診,但醫療人員們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比他還嚴重的傷患還要排隊照號碼,所以在這兩難的時候往往醫生們都會違背公平原則先看較嚴重的傷患,然後引起另一方的不滿而發生爭執。急診室每晚都在上演悲歡離合的人生戲劇,有時以喜劇收場,有時則是以悲劇收尾,裡面一篇篇的故事告訴我們所有大家想不到的肥皂劇情,都有可能在急診室裡活生生地上演。
其中有一篇『進急診室的理由千奇百怪』說著常常有民眾把醫院當診所一樣只要有甚麼小病就去掛急診,如果可以的話小病當然就是給診所醫生看就好,這樣也不會浪費醫療資源,更不會讓新聞爆出急診室又有爭執出現的相關報導。
文章標題:1052護理典範人物心得 2017-08-11 13:09:19
書名:以愛領導的實踐家:德蕾莎修女 作者:王樵一
書名:臺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白寶珠女士 作者:余玉眉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
心得:
德雷莎修女,原名愛格妮斯,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也受母親影響他從小便很關心窮人,甚至對貧窮有非常獨特的見解。
愛格妮斯高中畢業後決定加入修女會,經過一連串的訓練後,愛格妮斯正式成為德雷莎修女。德蕾莎修女隨即被派往加爾各答的聖瑪莉中學,擔任地理和歷史課程教師。但在校園之外德雷莎修女看到到處是無家可歸的人,重病、殘廢、被棄養、飢餓與垂死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景象令德蕾莎修女久久無法平息。
於是德雷莎修女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決定放棄舒適的生活走進窮人當中去陪伴幫助他們並且親自去照顧他們。從此她便開始服務窮人。為了真正幫助窮人,她讓自己也成了窮人,她捨棄掉原本他擁有的一切,過最簡樸的生活,也要求待在她身邊的修士與修女也都須遵守貧的精神。
他認為服侍窮人就是服侍耶穌,她在這些人身上看見基督。對窮人來說他們除了渴望糧食或物質的滿足以外,他們更渴望的是作為人的尊嚴。德雷莎修女不只關愛窮人,她更出自內心的尊敬他們。
德蕾莎修女因為服務窮人的事工獲頒無數獎項,但這些獎項對她來說並不重要。她曾說不是她重要,而是這項工作重要。她就這樣忠心於她的這項事工,即使在疾病纏身的晚年,依然繼續她的服事。
她一生對窮人、病人、無家可歸之人、痲瘋病人、及垂死之人的無私奉獻,例子不勝枚舉。我覺得她是一個以愛領導的實踐家。
文章標題:1052志工心得 2017-09-03 15:19:08
這次暑假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去花蓮社福館4F擔任志工,
他們裡面工作分別是幫忙量體溫 櫃台登記和現場秩序維持,
第一天去我是做現場秩序維持的,
因為一開始沒甚麼人於是就陪一個妹妹完洋娃娃和角色扮演,
目測他大概有六七歲正處於皮亞傑所謂的具體運思期階段所以對父母的依賴感稍有減少能自己在一旁玩遊戲,
還記得那時候我本來想要去現場晃晃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我就跟他說我先去忙了,他就跟我說一句(那你不要跟別人玩呦),或許在他們的世界有我們不知道的淺規則。
第二天我是擔任幫忙量體溫的職位,
當時我以為只是幫忙量體溫而已但到後來越多0到3歲的小孩子來時我才發現並不是這樣,
當我要幫他們量體溫時他們就開始退縮到最後的大哭,
當下我的很不知所措,
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直到最後有空檔時在現場的老師就在跟我們分享的經驗,
那時候才發現原來小孩子可能是因為看到額溫槍以為是在醫院要打針之類的,
然後老師就提醒我們可以先幫爸爸媽媽量讓他們看一遍其實沒什麼自然而然們就能放心地給你測量。
第三天我們只有做半天而已,
而剛好又遇到開學日所以來的幾乎都是一些還沒開始上課的小小孩,
因為嬰兒自出生後幾小時內便有注視能力和聽的能力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會拿著一個能發出聲音的東西誘導小孩子走向他們。
我覺得這次志工服務讓我又複習到專一上學期有關兒童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文章標題:1052讀書心得 2017-09-04 22:30:57
書名: 東京,一期一會:每段相遇,都是邁向憧憬未來的養分
出版社: 悅知文化
作者: 中古小姐
心得:
我在想當自己要獨自一人留在陌生城市裡生活是要奪大的勇氣。
這是個關於如何在東京蛻變成洗練大人的故事。中古小姐回顧她過往的13年東京時光,描寫出宛如月九偶像劇的真實人生,而那些藉由工作或戀愛相遇的人們,宛如一雙雙帶著她飛往更寬廣世界的翅膀。
正因為是一生難得出現、以後不會再有的相遇,
才更要格外珍惜唯有跨越國界才能擁有的緣分。
就像我和我現在的高中同學,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縣市然後有緣到同一所五專同一個班上課抱著同一個夢想來就讀,我覺得這就是緣分吧,世界那麼多位人口,而我們五十幾位就在這間學校相遇,剛開始教室的鴉雀無聲到最後的無話不談真的很神奇。
同年紀的我們背負著父母的期望還有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就像作著一樣而我們是來到學校洗鍊自己變成一位成熟的大人,在畢業出校門以後成為自己理想著得自己,我覺得雖然時間還很久,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那一天遲早都會到的,而這些日子我們都是在提升鍛練自己成為為自己理想期望的自己,這些日子的努力將會造就位的自己,我期望自己在未來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很傑出的護理師同時也是一位很獨立能很快適應的新的生活環境的人,所以這段日子的努力真的很重要。
|
1055101419
顧佳玟 發表(6)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心得 2017-02-19 11:21:14
這次所閱讀的書本叫首爾王,書中很詳細的介紹了在韓國首爾裡的各種美食和熱門景點,像是明洞、東大門、新沙洞、梨大、三清洞、三成洞...等等。而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首爾明洞,明洞是去韓國玩必逛的景點之一,裡面藏了許許多多的美食還有很多的商店可以慢慢地逛,像是有帽子店、服飾店、美妝店、CD專賣店...等等。去到首爾也可以選擇去滑雪,裡面有很多不同的路線可以選,也有專門為初學者設計的滑道。去到韓國也可以體驗一下當地得文化,在首爾有可以免費體驗適穿韓服的活動!看完這本書很徹底的了解了首爾,也有股衝動想飛去韓國,書中也有很貼心的安排去到首爾的行程,和教了在韓國容易用到的一些簡單基本的句子跟單字,也教了如何搭地鐵或巴士,交通上才不會出現困難。有要去韓國或是想了解韓國的人,我很推薦可以去看看這一本書喔!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7-08-31 09:12:01
『一年級』主題: 「護理典範」人物『一年級』主題: 「護理典範」人物
*書名:頹廢 、壓抑與昇華 作者:楊照 出版社: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書名:皮亞傑心理邏輯學 作者:李其維 出版社: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名:別拿基因當藉口 作者:大衛•申克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剛好是站在十九世紀跟二十世紀的交界。首先,佛洛伊德是歐洲的產物,歐洲的歷史、歐洲的文化、歐洲的思潮起伏流蕩,在他身上都留有非常清楚的印記。佛洛伊德一開始都用自己的夢做例子,利用自己的夢,還原自己心底不堪,至少是當時社會認為不堪的、不應該被公開的種種想法。利用讓自己的不堪展現在讀者眼前,佛洛伊德先說服讀者不要抗拒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夢透露出的訊息不會是一個人高貴、榮耀的一面。設定了這個基調之後,才有辦法講什麼是夢的折射扭曲,也才有辦法分析夢扭曲現實的幾種不同機制。過去的人在看待夢時不會緊張、不會害怕、甚至也不會好奇,一個原因是人對於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分隔得很清楚,只在意外在行為;另一個原因是看中集體行為遠超過個體行為。夢是最個人的事,藏在每個人內心不會表現出來,所以也就不那麼重要。然而,十九世紀時代精神的大轉向,越來越重視個人,強調真要好好過日子,先得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是什麼人。《夢的解析》所產生的一項巨大影響就是示範了新的寫作可能性,示範了新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示範了一種新的、作為意義探尋過程的文本到底如何呈現。夢的解析》大膽而細膩地告訴我們:你從來沒有真正認識你自己。通過佛洛伊德的提醒、示範,你會告訴自己:「的確,我不瞭解我自己。的確,過去的自我認知、自我形象都是錯的。」只有你開始認知你的自我形象有問題,你才會變成稍微真實些的人,也才有多一點機會變成自己想要做的人。
文章標題:服務學習 2017-08-31 11:33:16
這個暑假我在三星的聖嘉民老人長期照護中心當了志工,三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總共做了三十二個小時整,服務的內容大概是餵老人家吃飯、跟老人家聊聊天、推老人家去散散步或是一些活動的參與之類的,在第一天的時候心情多少還是會有些緊張的,而我們這次服務的樓層是二樓,剛到的時候我們被分配到的任務是幫老人家水杯裡面的冷水換成溫水,這裡每天差不多到早上九點十點的時候都會有固定的小活動,像今天是幫這裡的阿公阿罵剪頭髮。之後到了中餐的時間要餵手腳不方便的老人家吃飯,因為自己之前從來都沒餵過別人吃東西,所以這是第一次,也是在這裏得到的一個滿特別的回憶,一天總共會餵兩次一次是午餐一次是晚餐,之後到了下午時間要帶老人家一個一個去到一樓的復健室做復健,一直到五點半終於結束了第一天,一回家直接躺在床上,因為腳實在是痠到不行,一整天除了中午休息時間其他時間都沒坐下過一直是站著的,而隔天一早八點忙著跟昨天一樣的事情,兩天下來也適應了不少,一直到最後一天結束,其實覺得滿不捨的,最不捨的是這裡的阿公阿罵,他們給了我很多的感觸,而之後如果還有機會還會想再回來這裡服務。藉由這次的服務學習體會到很多不同的經驗,學習到了很多,也很謝謝這次有個讓我服務學習的機會,給這裡的老人家愛與關懷,讓我的暑假充實了許多。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2-26 18:12:59
書名:失控的同理心
作者:保羅.布倫
內容:本書希望告訴大家,幫助別人不只用心,更要用腦。我們對各種社會事件的反應深受同理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多數人都認為同理心是善行和道德的驅動力。我們往往覺得,同理心的唯一問題,就是同理心不夠。同理心不該只是一種感性的情緒,亦要有理性的思考。而實際將同理心付諸行動的時候,要運用腦筋將所行之善「最大化」,亦即所謂「有效利他主義」。同理心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公共政策和各種關係中,做出不符合道德的選擇,或受情緒主導而無法將利益最大化。同理心其實是一種反覆無常且非理性的情感,很容易受偏見所誤導。它會打亂我們的判斷,反而導致殘酷的行為。簡單地說,同理心是將關注焦點放在眼前一群特定的人。我們比較關心他們,卻對自己行為的長期後果無感,也對那些我們無法同情者的遭遇盲目。同理心是帶有偏見的,會把我們推往狹隘或種族主義。它也可能引起暴力,我們對和自己比較親近者的同理心,往往會導致戰爭或敵意。它也會讓我們的情感耗竭。當同理心變成理盲濫情,當周遭充斥正義魔人與網路公審……我們不只要有同理心,更要講道理。這本書清楚的點出了人類基於良善用意卻可能造成的風險與危害,挑戰我們一直以來視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重要理念……將完全顛覆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你自己的道德感。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8 2018-08-26 20:10:33
書名: 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原文作者:Susan Forward
譯者:杜玉蓉
出版社:智庫
「情緒勒索」是宰制我們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之一。或許你周遭的親朋好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來要求我們達到他們想要的目地。通常對所謂情緒勒索者而言,因為他知道對方需要得到關愛與認可。在那樣的關係下,對方也經常會將自己焦點放在情緒勒索者的身上,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但如此一來卻在無意識中不知不覺地犧牲了自己的需求。並且他們認為這樣的讓步全是為了雙方著想。於是自顧地迷失在這種看似安全的幻境中。
幾乎在每段人際關係中,這類令人苦惱的互動情形常是造成雙方摩擦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們卻很少能分辨及明瞭其中的原委。這種一方想要掌控另一方的情況,我們常常標示為溝通不良。甚至我們常會告訴自己說:「他只是想法和我不同罷了」。但事實上,摩擦的根源有可能並不只是溝通方式的不同,而是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進行,因此會犧牲或忽視對方的感受、想法、甚至利益。這不只是溝通不良而已,而是在下意識中彼此的力量和權力在較勁。
情緒勒索者有一共同特質就是恐懼—恐懼著害怕失落、害怕改變、恐懼被拒絕、恐懼失去權力。對情緒勒索者來說,這些恐懼是因為長期或慢性地感到憂慮、匱乏所導致而成,或是潛在內心的不安感及沒有自信。為了抵擋這些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侵蝕,而衍生出來的方法。事實上,情緒勒索者很少真正存心想要勒索對方的,他們只不過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感。不論他們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另一方面,如果這樣的情緒勒索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一臂之力去共同演出,情緒勒索是無法在一段關係中存在的。因此,此書作者認為:「你情我願」也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
情緒勒索的世界是很令人困擾的,而且大部分的情緒勒索是很難察覺到的,並且常現身於那些看似和諧美好的關係中。因此,要面對情緒勒索,需要有自我的覺察及很大的勇氣。這本書也許不是一本easy reading的書,但如果想多深入了解自己在一些關係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我認為「情緒勒索」這本書不失為一本值得參考閱讀的書籍。
|
1055101418
江心慈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大家好~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7-01-24 12:20:02
而我只有你:寵物與我的真情紀事
這本書我個人覺得蠻好看的!!
但我最喜歡的部份就是 講自己最心愛的寵物離開他們身邊,讀到那段我也能感受到那種心情,因為我也有感受過。
因為我認為離別是人類必修的學分,因為一生中不會只碰到一次,以後一定有機會會碰到!!
這本書教會了我要以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離別這件事,難過一定無法避免的,後續日子還是要過的。
而我們要懂得向前看起,試著讓自己笑著看待那些往事回憶,而不是自己埋在一個小世界讓自己傷心,且這回憶烙印在自己的心裡。
我本身家裡就有養狗,看完這書後,才知道那些寵物不是故意要一直闖禍,更何況牠們不像我們人類一樣聰明
沒有辦法馬上分辨是非對錯,做錯事就是要馬上糾正,但不是用暴力的行為去對牠,牠們比我們還脆弱
牠們的心就像是玻璃一樣一摔就碎,即便牠們無法跟我們佣嘴巴溝通但牠們可以用它們的行為來表達
有時候在路上看到有流浪狗、流浪貓在路上被人丟棄,其實牠們心裡早就很傷心了,還要忍受寒冷飢餓,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幸福,可以溫暖的待在家吃一頓飯,而牠們呢?!
動物們只是想要有一個人、有一個家可以依靠,想要有人疼愛有人給予溫暖,我又何嘗不是呢?養牠就應該要愛護牠一輩子,寵物們其實是很忠心的,除非你對牠做過什麼,不然我想牠一生應該只會認一個主人。
寵物也是我永遠的夥伴:)
星空動物園
詩是一種透過狂想表達對世界看法的一種方式,但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也不同
尤其是具有高度詩才的人,他們的腦裡的宇宙一直不斷的運轉,一直詮釋不同的想像
我還記得楊喚的夏夜!!!
山鷹將這本書作為顆學童詩,科學跟詩也不同,兩個看起來不相關的詞,卻可以透過對孩子說故事的說法與結合
星空動物園》雖然自身定義為童詩,但詩人會試圖玩各種文字遊戲,讓每首詩都能呈現獨特的趣味性。亦或是說,其實星星空動物園裡的科學詩除了以詩主題來傳達想對孩童訴說的科學知識外,也在文字上做各種變化演變,讓科學充滿文學的幻想,讓文學成為科學的實驗。
|
1055101417
高惠絹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嗨,我是惠絹
請多多指教 👍👍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幾米,月亮忘記了) 2017-02-02 10:18:48
這是在訴說人們沒了月亮是無住寂寞的,月亮其實也很害怕去天空,因為它跟我們一樣害怕。在很久之前人們都很需要這些萬物,但漸漸的人們已經忘記它們原來的存在。科技越是發達原有的萬物都已經被遺忘。這本書告訴了我就算科技在怎麼發達也不要忘記原有的存在。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想念你) 2017-03-01 13:25:43
小天竺鼠只要短短幾秒中與爸爸和媽媽分離,就會非常的不捨覺得很難過也感到很孤寂,我常常也像小天竺鼠一樣感到不安,可是我都默默的承受我很害怕一個人,我還有很嚴重的症狀,就是人群恐慌症每一次只要面對一些人我就會一直抓我的手,這種感覺很難受雖然我很希望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但我覺得這症狀總是阻礙著我。這本書確實很像我,我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可以克服。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當我老去迎接平靜覺醒的晚年) 2018-02-25 12:51:5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辛
學號 1055101417 姓名 高惠絹
書名 當我老去迎接平靜覺醒的晚年 作者 傅馨芳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083611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開放的心和開放的思維:敞開心房並不會讓我們有任何損失,凡是可以失去的都
不是真實的,死的時候我們就不必辛苦的背負著任何一個人。
2寬恕:從瞋恨中解脫;擺脫憤怒與批判:修持寬恕讓我們有機會去好好檢視那瞋
恚的心。檢視瞋恚對我們的生命產生的作用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善舉。
3心虔意堅:從自欺的假象中解脫;在有生之年從一而終的修行意味著將自己選擇
投入的修持當作唯一的選擇。發願利用我們剩餘的人生來覺醒,可以促使我們不
再漫不經心的虛耗真正臨在地體驗自己的生命。
4謙卑:從傲慢與完美主義中解脫;回歸平凡:真正的謙卑它的價值和它在靈性生
命中產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因為謙卑的開始就是福佑的開始,謙卑的圓滿就
是一切喜樂的圓滿…在圓滿的謙卑心中所有自私的意圖都消失了。
5接受自己會死的事實:冥想死亡;在生命的終點,他是成就死亡恩寵的殊勝緣中,
無比強大的一個。真正覺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會讓我們發覺每一個短暫的片刻都是寶貴的。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讀完這本書以後更加知道生命是不可取代且珍貴的一個寶藏,而人生就像是一條
不可能的任務一樣,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你會做什麼會發生甚麼事,這本書給我
的感覺就像是,面對死亡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會怎麼面對它迎接他,還記得在
我國小的時候,我最愛的阿嬤因為生病就這樣離開我們的身邊,那是我第一次失
去親人我覺得很難過,好希望他可以清醒不要一直沉睡下去,但死亡是無法避免
的。越長大就越能慢慢了解,在我心裡我覺得死亡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不按牌
理出牌的隨時帶走你。所以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生命珍惜當下,感謝這本書帶給我
一點能量,讓我不再害怕,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可以轉化你心靈上的一些壓力
也可以贈與你一些正能量。我是一個蠻負面的人,第一次借這種書雖然說一方面
是學校要打心得報告用,另一方面也希望把我心中很多的負面情緒改成正面情緒,
感謝學校剛好要我們借這種書,不然我都找不到方法去面對我那情緒。很多時候
我們沒辦法拿捏,就必須靠外界的力量來轉化希望之後有像我一樣有負面情緒大
於正面情緒的人,可以多借一些有關身靈及心靈的書來看看,我是覺得不會太無
聊。而且反而有體驗和探討的感覺,讓人有一種很想接下去想看下去的念頭呢。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人際關係) 2018-09-01 16:45:37
這是一篇研究有關於犯罪心理的女孩對於一個家庭的需求,從這篇文章能看到小女孩重新和真實家庭之親人建立情感連結,最終回返其家庭生活與學校世界,在這之前是甚麼讓這女孩的行為有所偏差呢?是因為他的生活非常的混亂,爸爸媽媽常常吵架導致她沒有安全感,才會做出一些傷害身邊親朋好友的事。我身旁也有一兩個朋友也跟這位小女孩有相同的行為,他們雖然平常像流氓一樣會欺負弱小,但當他們遇到一些很感傷的事他們還是會有脆弱的時候,我知道其中一個是因為從小爸媽離婚,從小到大都是阿公阿嬤再撫養他,他常常都覺得自己感受不到父愛跟母愛,每當學校有活動需要請家長來,就他一個的家長從來沒來過有些很白目的一些人就會取笑他,都笑他沒父母。他就會想辦法去傷害那些取笑他的人,跟他相處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但其實他並不是有意要去傷害人的。後來有一次,他不知道做了甚麼壞事做得太過火了,被警察抓去還好後來沒甚麼事。看完這篇文章跟我最好的朋友發生的例子,我就會想其實我們其他人都過得比他們幸福快樂很多我們應該要珍惜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關愛,這些都是無價的阿!還有就是希望很多父母不要在遺棄自己的小孩了你可能都不會知道這會對他們造成多麼大的傷害呢!
文章標題:三年級寒假心得 2019-03-01 19:46:47
護專學生防禦性悲觀、自我跛足策略對內外科學習投入及成果之影響
近年因護理人員處理程序失當所引發的護理學生培育問題頗受社會關注。
研究者實務上亦發現不少學生面對學習困難即以逃避的心態因應學習任
務,令人感到惋惜。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護專學生常見的避免學習策略
對其學習歷程及結果之影響。本研究以416名五專護理科學生為受試
者,經自編量表施測、迴歸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
防禦期望、防禦反思、取得跛足及精熟投入對學業成就具有顯著的直接效
果。2.防禦反思及取得跛足會透過精熟投入而間接影響學業成就。3.本研
究所建立的徑路模式適配度尚稱理想。
我覺得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到我,我也認為這個文章跟我想得也很相似,
像是我有的時候真的遇到困難時,我也都會想盡辦法逃避她 但我又覺得
這樣不行,現在的學生應該都是怕遇到挫折才不敢去面對它,怕自己承受
不住才會這樣。但我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逃避了事情也不會解決反
而只會擱在那裡放在那裡,並沒有真的解決事情,而且護理是一個非常活
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應對問題的能力,可能就會害死一個人,現在
也有很多讀護理的只是為了高薪,而不是真的對這方面有興趣,我認為這
也是一個不對的想法,我們的工作就是這麼的辛苦,也是一個非常注重生
命的行業,只要一個閃失都不能,我覺得要真的去工作的話,自己要有頭
腦。我們講實習就好,實習也是我們護理科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是我們去
接觸病人的一個環節,你能夠從夥伴們做事發現哪些人是真的有興趣,而
那些人沒有興趣,實習中我領悟最大的就是有幾分力量就做多少事,你越
去逃避事情永遠解決不了,不嘗試就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人總會有遇到困
難的時候,但只要有心,一定能做的很好很成功,希望三年級了我能不要
保持僥倖的態度去完成我的課業,我要更認真更上進。
文章標題:主題:內科醫生過勞死(3升4暑假作業) 2019-08-18 20:29:17
主題:內科醫生過勞死
心得內科對於即將來臨高齡社會不可或缺。然而近五年來內科住院醫師招募人仍然短缺。美國Medscape在2013年與2015調查,發現全美主治醫師自覺過勞的比率持續攀升,且急診料和一般內科主治醫師的自覺過勞比例最高。美國已於2003年開始規定住院醫師工時,台灣衛福部亦仿效美國在2013年公告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但限制工時是否是最佳的解決方案?隨著醫療服務項目的擴增,導致醫師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應該要完成的工作,這種「工作壓縮」會造成更多的醫療錯誤與醫師健康問題。因此,合理的工時設計必須根據工作量,要達到合理的工作負荷,醫院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持與支援系統、加強電子化病歷與流程管理、減少重複工作、降低行政文書,運用彈性排班來處理工作量與過勞問題。最後,學術界應該將醫師工作量列入重要研究議題,以實證醫學向衛生當局提出政策建議。我覺得我們應該增加護理人數,台 灣真的太缺了,現在護理師一個人都要顧很多床,醫生也是,有很多病人都需要醫生,但現在醫生一個一個都倒光了,那那些病人該怎麼辦呢?對吧,希望以後我們這一輩的還有我們的後代能夠盡量去醫院工作,幫助那些需要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能夠不讓醫護人員短缺,才不會讓醫護人員過勞死
文章標題:主題:降低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執行條碼給藥錯誤發生率之改善專案 (3升4暑假作業) 2019-08-18 20:30:06
主題:降低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執行條碼給藥錯誤發生率之改善專案
目的:2015年外科加護病房給藥錯誤事件共14件,發生率為0.16%,高居全院加護病房給藥錯誤通報事件之冠,因此成立專案小組,期望降低外科加護病房給藥錯誤發生率。方法:本專案自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透過柏拉圖及魚骨圖分析確立條碼給藥錯誤主要因並進行對策措施,包括1.設立查核機制、2.製作條碼給藥步驟流程圖、3.製作給藥警示標語牌、4.設置給藥提醒鈴聲、5.調整條碼系統畫面劑量的設定。結果:(一)專案宣導會議出席率高達91%,且獲同仁一致認同。(二)監測給藥被中斷後重新核對藥物的動作,此習慣由0%提升至100%。(三)護理師備藥中被干擾比例從46%下降至0%。(四)條碼給藥畫面「數量」字體變大之調整,滿意度從75%提升至100%。(五)“提醒給藥鈴聲"之設計,遺漏給藥之比率從54%降至0%。給藥錯誤率下降至0.08%,達專案之目標。結論:透過此專案實施過程不但獲得同仁正向的回饋,亦凝聚單位同仁品管改善之精神,然給藥異常事件仍應該持續被重視及對策改善,期待持續藉由臨床持續監測之實施,落實病安文化之把關!
我覺得護理師給錯藥是很不應該的,雖然說有的時候會因為病人太多照顧不來才會這樣,但我覺得還是要注意點,並逕我們是在照顧病人,病人搞不好原本要好了,但因為我們的疏忽更嚴重,怎麼辦呢,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再注意這一點。
文章標題:主題:兒科學(3升4暑假作業) 2019-08-18 20:31:03
主題:兒科學
作者透過對中醫兒科檔索和醫史的深入研究,發現借助兒科醫素可揭示出當時疾病與健康,影響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形態等有闊的各種問題。醫素的發展和中醫及其他副科的發展是並駕齊驅的,800多年來,兒科病歷臨床記錄和醫索保存的傳統,乃 更加促進了中醫各科醫素編萃的進一步發展。而錢乙、萬全、薛鎧均為此兒科醫索領域中的佼佼者。從這些資料可以源源不斷地找到許多有關社會文化的歷史信息及生物醫學上的歷史價值。社會文化知識和生物醫學專業應永不間斷地和對方的專業領域開展交流,為了維護此兩大知識領域的健康成長,透過為索進行的對此研究是很重要的,且也能不斷地豐富彼此的價值與內容。作者係國內兒科醫學史的權威教授,著有〈幼幼一傳統中國的措株之道〉、〈安是一中國近世兒童的疾為與健康〉兩大兒科相關著作。原論文係以英文於1998年發表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舉辦的〈中醫醫素:歷史、科學與敘述〉學術研討大會中o、因作者圈內外學術研究太忙,無法親自譯寫成中文,而本雜誌創刊出版在即,焦教授又將出國講學,故由編者委託北京中醫藥大學方教授逞早已翻譯,然未及由原作者詳細校正,錯誤必屬難免,特此提出聲明
我覺得兒科這種東西就是應該就是要不斷地去學習,畢竟小孩的病比大人還要難治癒,兒科跟產科的東西可能沒辦法像在內外科一樣,而是要不斷地去翻找他們的意義,這是我在產科理學到的,我認為每個護理人員都必須要繼續進修,不斷的去學習更新的東西。你說對嗎
|
1055101416
游盈致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嗨一
你有Freestylea嗎??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1 14:23:44
自信行動決定命運
為什麼我會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家人總是說我做事情總是沒有自信,家人一這樣跟我說,我就會有另一種說法;我不是沒自信我只是害怕,我為甚麼會害怕,我怕我做的方法錯誤或者沒有照著你的想法做,我也不想害怕也不想沒自信覺得自己’ 的很假,或許真的只是從小培養的不好長大成人後而導致呈現在這樣。這本書舉了很多發明家的例子,例如:儘管德˙托克維爾對充分發揮個人吃苦耐勞、獨立自主神經的必要性論述是鏗鏘但對於在人的一生中,人們或許多或少受惠於別人的幫助或支持這一事實,恐怕沒有誰能比他認識得更充分。也有舉例說明那些出身卑微的人通過發明創造為英國所做的一切,我們再看看,沒有他們的英議會將是甚麼樣子。大部分都是說為大的發明家,經歷過的苦、他們堅持的是什麼、他們有神人般堅持的毅力。「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流傳已久而千真確的格言。一個人如果下決心去做某件事,那麼他就會憑藉這種決心的力量,跨越前進途中的重重障礙成工業就有了切實可靠的保證。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往往就能成功,成功決心往往就是成功本身。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1 15:13:11
人際關係與溝通
溝通其實不簡單,稍不留心即可能「因小失大」我們天生的性個後天的培養所以家庭是個人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生活環境,對我們人格培養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一個君子說動口不動手,「有品德的君子,必定善於言詞;所以,只要注重德行,問心無愧,所說出的話,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學習人際溝通消極的就是說要避免說出損人又不利己的壞話;積極地更要學習說話的藝術,多說真正的好話。人際之間除了彼此欣賞、合作,而覺得美好、愉快之外,也有不少時候,需要容忍、寬恕、忍耐,能忍則能安。有說明人衝突的運用與處裡,潛伏期→爆發期→擴散期→解決期。人際衝突處理與策略退縮→投降→攻擊→說服→問題解決式與討論,因為個性或人格特質不同,每個人衝突處理的模式亦有差異。情緒無所謂好壞之分,只要真實的感受,我們就要學習接納它。
文章標題:志工 2017-09-03 19:13:45
很開心,我有這個機會幫忙照顧永美社區發展協會的長者們,
做志工是一件很樂在其中的事情,為自己的功德加點分數,
心理自我安慰,七月半的時候可以比較不那麼害怕,
雖然我沒做什麼虧心事,但至少能讓我感到比較安心。
社區裡的帥哥、美女們都是耳順之年,
不過看起來還是很年輕貌美,活力四射,很厲害的呢,
做志工的第一天,有人指導我如何操作,幫長者量血壓,
量體溫,然後要一一的紀錄長者們的狀態。
永美社區發展協會有請老師來講課,
所以長者量完血壓跟體溫就去上課了,有一些空閒的時間
一樣呆在自己的崗位跟著上課,還滿好的,不怕無聊
直到有人來,再繼續我的工作。
在社區裡,長者會跟你聊天,會讓你感覺在調查你個人資料,
問你住哪?幾歲?讀哪裡?幾年級?
還有說很多讚美話給我聽,自己聽了都很不好意思了
不過有些台語我不會講,我就會笑著小聲講,
但是我的爛台語沒有說很爛,聽得懂,但是不太會講
長者聽我講台語,真是辛苦他們的耳朵了!
在職場上,會需要用到台語講話,如果不好好學習,
我看會氣死病人及家屬,看來我也得好好學台語了。
在中午臨走前有早午餐要煮給長者們吃。
我不是負責煮食的,煮食時交給阿姨們處裡,
我是負責擺盤,我覺得擺盤很有趣,
阿姨們很厲害,能夠在那擁擠又燥熱的廚房裡待那麼久,
煮出色香味俱全的早午餐,
上完課就發早午餐給長者們吃,他們吃的津津有味,
邊吃邊聽音樂,真享受。
吃完後就歡送長者們~ 之後收拾桌椅洗碗。
四天這樣下來都做這些事,覺得服務、關懷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希望之後還會有機會做志工。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1 2017-09-04 00:31:57
書明:《打開史金納的箱子: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作者:羅倫.史蕾特
史金納在社會改造方面的成就,令人聯想到德國納粹和法西斯主義,可能成為獨裁者利用的工具。俄裔美國女作家蘭德曾言:「史金納極度厭惡人類的心智與道德,此種意念偏執強烈,終至自取毀滅,到頭來只剩灰燼與若干嗆鼻的煤塊。」如此具爭議性的人物,作者一一從其生平與成就中,慢慢的找出隱藏在抨擊背後的真相。
史金納生於一九零四年,是美國行為學派的先鋒,個性十分謹慎,一九二八年進入哈佛大學心理研究所,不過他最初的志向是成為小說家,之後他讀到威爾斯的文章:「俄國科學家巴夫若夫與美國作家蕭伯納,若只能救一人,他會選擇前者,因為科學比藝術更能拯救世界。」我們不知史金納為何轉為研究增強作用,但當時的世界確實需要拯救,正值一次大戰後的戰間期,越來越多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身心受創,當時精神分析當道,治療方式是讓病患追憶過往,挖掘陳年瑣事,心理學界由佛洛伊德、美國心理家詹姆斯等人稱霸,皆探討內在精神狀態,史金納最先接觸到的心理學,就等於內省、唯心論的同義詞,但他認為世間萬物不只要用心感覺,更要親手觸碰。俄國科學家巴夫若夫對他影響深遠,其次是創立行為學派的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巴夫若夫的發現稱為古典制約,意思是動物的本能反應,例如:眨眼、驚嚇、流口水……,可用人為方式制約,使其伴隨新刺激出現。巴夫若夫的實驗中,搖鈴後再給狗食物吃,反覆多次後,只要一搖鈴,狗就想到食物而流口水,史金納對此極感興趣,不過他想研究的不只如此,而是整個有機體,他便以電線、鐵釘和金屬片,打造出那個有名的箱子,於是實驗就此展開。
巴夫若夫強調先前刺激,即是先出現的鈴聲;史金納則著重事後結果,及事後給予食物,他首先讓老鼠意外踩到控制桿,掉出食物,因為得到獎賞,原先無意間的舉動遂轉變為刻意的行為,史金納進一步實驗,將獎賞移除或改變出現頻率,對老鼠行為有何影響,後來他改採固定比例的獎賞,一開始每次壓桿都有食物,接著必須壓三次桿才有食物,下一次老鼠不需要按一次停一次,而是一口氣連壓三次,增強物出現頻率改變動物的反應方式;如果他停止給老鼠食物,老鼠逐漸不去壓桿,最後就算聽到噴管有東西沙沙作響,也無動於衷;他進而研究不固定的增強,間歇給予食物獎賞的方式,反而讓老鼠像染上毒癮一樣,不斷壓桿,不論能否得到獎賞,他發現獎賞間隔不規則的情境下,消除既有行為需時最久。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2 2017-09-04 00:56:34
傳光─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作者:馬鳳岐
在醫學的歷史上,南丁格爾或許是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了。她被看成是現代護理界的象徵,也常常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爭取獨立自主的代表性人物--這樣子的說法雖然不算太準確,但是也相去不遠。
南 丁格爾幼年時就懷有一顆慈祥仁愛的心靈。她愛護生命,
家裏飼養的小動物受傷了,她會細心給牠包紮,南丁格爾懷有
一個崇高的理想、認爲生活的真諦在於爲人類做出一些有益的
事情。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而毅然選擇了做護士,這是她生平的
唯一宿願。
在 家人的反對下,她堅持到德國凱撒斯韋爾基督教女執士
學校學習護理,並開始對英、法、德等國的護理工作進行考察
研究,寫出不少護理學專著,她的主要著作更成為醫院管理、
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
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南丁格爾以人道、以慈善的心為交戰雙
方的受傷的士兵服務,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被戰地士兵稱她
為「提燈女神」。1901年,她因操勞過度,不幸雙目失明。
1907年,為表彰南丁格爾在醫療工作中的卓越貢獻,英國國王
授予她功績勳章,使她成為英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
1910年南丁格爾逝世。 1912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決定,每
兩年頒發一次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作為對各國護士的國際最
高榮譽獎。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3 2017-09-04 01:42:43
書名:艾裏克森
作者:羅倫斯˙佛萊德曼
Erik H Erikson:艾裏克森(1902-1994),美國神經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他最著名的人生八階段模式,至今仍是心理學的重要學說,然而你大概不知道,他提出這個理論的靈感是來自第三個兒子,從小就患有唐氏症的尼爾,雖然尼爾本身並未經歷過這八個階段。
本書的作者是羅倫斯‧佛萊德曼,這位歷史學教授以傳記著作聞名,作品常獲得大小獎項,四度成為國家人文捐贈基金會的贊助對象。作者在資料蒐集上前後花費十年的時間,用心可見一斑。寫作本書時,艾瑞克森年歲已高,九十幾歲的他已無法自理生活瑣事,幾年後,他與妻子瓊相繼去世。這本書在瓊的協助下完成,可以算是對這一代偉人而言最詳實、貼近的,最重要的著作了。*自我功能:其認為健康的自我在面對危機時能尋求認同、力求適應,若認同受阻便會出現認同危機。
*社會文化功能:其認為人格的發展深受社會環境影響,從所處的環境中遭遇不同的課題,必須在社會的規範與自我中取得平衡以解決發展危機。
*發展危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危機,這些危機是個體與環境互動時一方面要滿足自我需求,一方面要符合社會規 範所產生的心理衝突,這些衝突與人格發展息息相關,能否順利發展與個體是否能透過自我調適而順利化解相關。若上一階段的危機未解決則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文章標題:二年級寒假作業 2018-03-01 23:24:53
書名: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作者:胡展誥
面對負面情緒,最難的是「對自己誠實」:
你的生氣,可能是出自擔心,或是由忌妒、自卑偽裝而來;
你竭盡所能責備自己、攻擊他人,是為了安撫脆弱的自信心;
你討厭對方,是因為你在他身上看見你不喜歡,但自己也有的某項特質;你覺得主管對自己有敵意,其實是將父親的權威形象「移情」到主管身上。
我們習慣以逃避、否認、壓抑來面對負面情緒,
但這卻讓我們離「真正的自己」愈來愈遠!
在華人文化中,為了不被貼上「情緒化」、「不成熟」的標籤,我們努力控制情緒,告訴自己「我沒事」、「我會趕快好起來」,但我們只會愈煎熬,也會讓負面情緒在我們內心更壯大,就像默默餵養一隻怪獸,最後反撲我們的身、心。
演講超過百場,擅長舉出貼近我們生活,且深具啟發性的真實案例,同時是風傳媒專欄作家的胡展誥心理師,他提出不深陷負面情緒無底洞的方法,不是抵抗,而是誠實地理解與接納。透過30個覺察與8項練習,去細細聆聽負面情緒背後,是不是曾有一個哭泣、受傷的自己?那麼,請給自己一份療癒内在傷口的機會,而當傷口癒合,你也會擁有更多面對人生的勇氣與力量。
「這本書非常厲害地從家族治療、認知行為、個人中心等等各種不同心理治療的角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帶大家一起去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而太快跳到理性、務實、正向思考,雖然有它的功能,但同樣有可能讓你重複活在一個困境的迴圈中,影響到自尊和人際關係。 情緒是自我的一部分,也是讓我們可以維生的基本配備。它是一個兩面刃:接納、覺察與了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適意,然而拮抗、不理會或不處理,不僅造成自己的不愉快,甚至會危及他人與社會。
展誥的這本書會破解一些我們對於情緒的迷思,也會就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身心健康作探討,甚至進一步帶領我們檢視自己不喜歡的一些情緒,最後也針對覺察情緒與因應之道著墨。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心得 2018-09-09 13:30:12
書名:勇氣心裡學 作者:中野民 出版社:天下雜誌
從第一章可以了解阿德勒的生平,人格以及他在親子教育的貢獻。阿德勒講的:"我的心理學並不是屬於專家的理論, 而是屬於所有人的"這本書 多點接近日常生活的範例, 很有趣,
從中挑出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想法:
1. 決定行為的"目的論" ---- "去處"比"來處"重要
傳統心理學認為, 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由過去的經驗所造成("來處"), 例如, 生長在暴力家庭的小孩, 將來一定也會有暴力頃向, 這是所謂的因果論.
實際上並不是每個有同樣過往經驗或者生長在一樣環境的人, 最後都會有一樣的行為模式.
所以阿德勒提到這些人的行為並非過去經驗造成, 而是因為現在的某個目的, 所以用過去的經驗來逃避責任.
2. 協力的橫向關係
書中提到, 每個人都是對等的存在, 即使是師生, 也不應該用上對下, 有能對無能的角度來看待對方.
如果與他人都能維持橫向關係, 就不需要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好; 在橫向關係中, 完全不需要炫耀優秀及展現自己.
因此人不應該競爭, 而是應該將其他人視為對等的存在, 彼此共同努力, 尋求人類全體的進步. 人類是向"前"進, 不是向"上"爬.
大家都是走在"人生"這條路上, 但是每個人的目標不同, 有的人走的快, 有的人走得慢, 快慢並不代表輸贏, 只是走到了不同階段罷了。
文章標題: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2019-08-18 19:43:58
【撰寫心得書名】: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運用行為修正方法增進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健康維護能力個案經藥物治療與團隊照顧後,思想過程紊亂、感覺與知覺紊亂的護理問題已獲得初步緩解,進一步藉由行為修正技巧,使用代幣制策略,與家屬和醫療團隊共同合作,以外出及口頭讚賞作為增強物,快速改善其無效性健康維護能力的問題。發現個案除了有思想過程紊亂、感覺與知覺紊亂的護理問題,因為精神症狀干擾、注意力缺乏和時間控管能力差,無興趣改善健康行為且無法負責維護個人基本健康,呈現無效性健康維護能力的護理問題。避免症狀復發是首要任務。要避免思覺失調症復發,規律返診及按時服藥相當重要。藥劑量不足是最常見的復發原因,有時是因為患者沒有規律服藥,或是因為患者的症狀惡化而需要更高的藥劑量等。因此,按時服藥以及規律至門診就醫、讓醫師了解患者近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避免患者面臨對過度負荷的壓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來說,患者常見的壓力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或是來自外界環境給予的負向言行與情緒。因此為了避免患者病情復發,家屬應避免讓患者面對、處理超出能力的事務,在照顧個案時,也應避免挑剔、敵意、批評、謾罵或其他負向言行。在患者狀態不好時,我們可鼓勵患者先暫時住院治療,或是安置於相關的醫療復健機構,一方面維持穩定的治療,一方面讓家屬可以有休息的機會。這樣做並不代表患者不被家屬關心或重視,而是創造一個同時關照患者和家屬的身心狀態的機會。
文章標題:志為護理 2019-08-18 19:45:44
【撰寫心得書名】: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一位乳癌末期患者心路歷程改變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本篇文章筆者利用羅氏適應模式理論,探討一位乳癌末期婦女於住院期間心路歷程改變的護理經驗。自92年8月26日至92年9月16日護理期間,以羅氏適應模式之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四種適應導向的護理概念架構作評估,分析出個案三個主要問題為:焦慮、身體心像紊亂、無力感等護理問題。針對個案擬定個別性護理計劃,藉由教導個案使用漸進式肌肉放鬆技巧減輕焦慮;引導個案說出自己對疾病所產生疑問,及身體傷口對自己的影響,並與個案共同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改善方法,以增進個案的自信心,自我心像建立,進而願意面對人群,參與社交互動,使其在癌症末期的日子有最佳的適應情形,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透過家庭 會議及醫護團隊擬定護理計畫,提供個案身、心、靈個別化的照護,例如芳香、音樂、經 穴按摩等療法來緩和個案的身體症狀,關懷、傾聽、同理、宗教師靈性引導、安排社工和 志工的陪伴、以解決其身體心像和死亡焦慮問題,並運用生命回顧引導個案肯定生命意義, 提昇其內在力量
護理目標為控制患者 的疼痛,應以病人為中心,針對疼痛的因素 及性質給予不同的止痛方法,其中癌末疼痛 藥物因為危險性低,仍為處理疼痛之主流(5); 此外,可提供專業化的緩和措施,如鬆弛技 巧、姿勢擺位、情緒支持等(12);也可使用輔 助性療法,如經皮電神經刺激、冷或熱敷、 按摩、放鬆法、冥想法、分散注意力、支持 團體等來協助個案控制疼痛,或配合使用精 油來緩解疼痛所造成的情緒反應
文章標題:一位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婦女之護理經驗 2019-08-18 19:47:01
【撰寫心得書名】:一位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婦女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本篇主旨在探討一位28歲女性罹患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併發肋膜積水住院期間之護理經驗。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工具為指引,運用觀察、會談及身體評估方式收集主、客觀資料確認護理問題有:(1)睡眠型態的改變、(2)特定性知識不足、(3)體液容積過量、(4)低效性呼吸型態、(5)情境性低自尊等問題。針對個案擬定個別性及具體的護理計劃及活動,給予支持與鼓勵進而提昇其對疾病照護的認知及自我照顧,協助個案緩解治療期間產生之生心理問題,藉此護理經驗之分享提供臨床實務參考。
根據 102 年台灣地區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不孕症 原因,女性因素占 77.8%,女性不孕因素比例為重(衛生福 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女性常背負著傳宗接代、生兒育女 的大使命,若再加上不孕,無法完成女性的生育角色而感到 自責、失落、罪惡感等,內心承受壓力甚大,常會有負面的 情緒(陳、郭,2014),近年來生殖技術的進步,讓不孕症夫 妻尋求治療,不孕症治療常用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協助不 孕症婦女受孕,同時促使卵巢過度刺激,造成生理上的不適, 如腹部不適、腸胃道不適、呼吸困難等,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如休克、栓塞、腎衰竭、低血容積休克,死亡等,值得令人 重視
|
1055101415
吳鈞平 發表(4)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心得作業 2017-02-19 23:26:52
書名:人生就怕不鹹不淡 作者:憑小剛
書名:遇見你,我更懂自己! 作者:吳若權
讀書心得{至少300自}:
什麼是人生?必須在老態龍鍾、萬念俱灰之前,飛頹了,玩膩了,面對所有誘惑無動於衷了,駕鶴之時才能心無旁騖。我相信奄奄一息時,絕不會後悔做過的事情,只會追悔當初想做卻沒做的事。我可不想死到臨頭才覺為時已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了我就!
什麼是時尚?就是在藝術和商業兩界左右逢源,牽媒搭線,為財富勾引天才,讓天才揮霍財富。用小眾的審美製造一時的新潮,引來大眾的模仿,最終徹底爛街淪為惡俗。
什麼是傷風敗俗?人們常說某人某事「傷風敗俗」, 從來也沒聽人說「傷風敗雅」。 由此可見「俗」 是非常值得敬重的,不能被貶低敗壞。令我困惑的是,為什麼「媚俗」就成了貶義詞了呢?
什麼是心好?心好和心態好是兩回事。心好的人不一定心態也好,心態好的人也未必心就好。心好的人不一定心理素質好,心理素質好的人,說實話壞人居多。
如何面對批評?面對批評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虛心接受,拿批評當蜜喝;一種是本能的不高興,而且當時就掛臉。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前一種人起碼是不真實的,言不由衷;往輕了說是虛偽,往重了說是陰險。善意叮囑,實誠固然可愛,但傻實誠你麻煩就大。
我覺得當一個人正在說謊時,一定有他的理由,但那個理由或許是因為對彼此的關係有所期待,他不想讓原有的信任受到任何的傷害,也代表著他很在乎你;也或許是不想讓對方發方發現自己所做的事,而對對方說謊。然而這些正面的思考,的確對我們在面對別人說謊時,比較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能夠理智的思考,和處理彼此的關係。畢竟,彼此間的關係會比「事實」來的更重要。有時對方會是因為愛面子或維護自尊的動機,所以才不肯說出真正的原因。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心得 2017-09-03 01:25:48
最後的擁抱
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我們無法去預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會結束!!生命的無常,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尤其是面臨即將死亡的病患,該如何面對剩下的時間和調適心情?! 我看見書上的一頁上寫著:「最恐怖的是看不見、聽不到、又不能談論的死亡!」
這本書是一位來自資深安寧院的護士敘述了他照顧許多患有不治之症的病患,他們多數都對自己剩下的日子感到害怕、疑惑以及擔心,害怕自己死後會去哪、疑惑死到底是怎麼樣的感覺、擔心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死感到後悔或是虧欠。
這時候他們身邊的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身旁鼓勵他們和他們聊聊天....等。有時候臨終者會說出像是看見已故的親人或朋友那一類令人驚訝的話,那並不是意識錯亂或是胡言亂語,而是代表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時候不能直接否定他們,要委婉且相信的回答他們,避免讓他們抱著遺憾離去。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患了不治之病症,我會怎麼面對?我希望在臨死之前不要後悔,我覺得人一生所做的事雖都微不足道,但重點是你做了,因為別人不會做。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即將發生什麼事,在死亡前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去表達我們的想法,為家人或是朋友們做些什麼。
最好的告。別
「最好的告˙別」,就如作者所說:「讓離去的病人得到善終,讓喪親的家屬得到善生,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書中的病人都知道病情,也相信自己「時日已至」,而每位「病人老師」對自己的安排都不一樣,卻可看見他們臨終時的智慧。本書作者曾經陪伴過1000多位臨終病人,他用31個令人流淚的真實故事來告訴我們「善終,是每個人都可以規劃與準備的。」。讀它時,就如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所說的:「當我全神貫注於手中小說的細節,以便適應即將進入的世界,我會盡最大努力運用想像力將文字視覺化,並設想書中所描述的一切。」 是的,將文字「視覺化」,讀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作者和病人之間的互動浮現在眼前,而我在安寧病房當家屬時的種種,後來去當志工和病人的互動,也一一被拉引了出來。 本書有一推薦序,是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寫的。她和作者都在青少年時,不得不的面對了父親的患病及死亡,從此,他們的生命無從避開死亡所留下的巨大黑暗及驚慌恐懼。然而生命的安排及帶領,使他們有機會走到更多人的生命中,參與了許多人的死亡時刻,也參與了許多人的希望很多人都能讀到這本書。珍惜生命及身邊的人。
南丁格爾
看完了這本南丁格爾之後,我對她所做的奉獻和犧牲更加的敬佩,她雖然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裡,但她並沒有因為環境上的因素,而因此變得嬌生慣養,她擁有好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應該是過著無憂無慮又舒適的生活,但她對於富有安定的生活感到不滿足,總覺得尚未完成上帝賦予她的使命,經果一番思索後,而她在十七歲時立志要當上護士,雖然家人和朋友們並不贊同,也極力阻止,但是她依然不放棄,終於打動大家的心,也讓父母親點頭答應了她的要求。
去幫助社會上需要溫暖及關心的人,這種精神真是難以可貴的。
當佛羅倫斯投入戰場,做個只有貧苦人家才會做的護士,可是她改變了這一切。她全心投入創新的研究,成了醫院護理各面的英國專家。當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死傷慘重,佛羅倫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也經常犧牲自己休息時間為傷兵寫家書,安慰、並且照顧他們,成了病患們精神上的支柱,使傷兵的死亡率下降了許多,那使她贏得是兵士們以及英國人民的推崇及尊敬,因而被描述為聖潔的「白衣天使 」。
在這三年的辛苦工作,卻也影響了她的健康,使她的身體變得很虛弱,甚至連吃飯和說話都有困難,她四周圍關心她的人都勸她回國休養,但是卻遭到她的拒絕,因為她不想放棄護理工作的服務精神,要是大家都能像佛羅倫斯那樣子的關心和照顧別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因為疾病和貧窮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佛羅倫斯用溫暖的愛去守護著大家,她救了非常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佛羅倫斯一樣有一個悲天憫人的胸懷及善良熱情的心,多幫助別人,互相護助,這樣的貢獻在這社會上是多麼重要的事啊!
佛羅倫斯一生奉獻於醫,因為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是她將照顧病人是為終生職志,又因為她擁有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她成為當護士的夢想,這樣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3 01:27:47
志工心得
當我在做志工時,會覺得很累,但我覺得是值得的,幫助別人不知道為什麼有種心情能開心一整天的感覺。
可是也有遇過自己不知道的事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覺得這次的志工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ex:自己變得更耐心、熱心、更敢和其他人講話、很多事怎麼處理,但在其中我也學到了珍惜任何時間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事情,也希望我的服務真的能幫助到人。
|
1055101414
張育瑄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 2008-03-18 16:15:43
請多多指教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1-25 10:22:27
書名:別來無恙
作者:晨羽
讀後心得: 第一個故事,讓我發覺這本書特別的表現法,類似給朋友寫信的陳述方法,
帶領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看似輕描淡寫的筆法,深入思考後都可以發現一層層的道理。
從友情角度切入的「手寫的卡片」,故事內容描寫女主角知道好友喜歡自己,然而兩個人的不曾開口,或許也是換來這段長達多年友情的原因。
很令人感概的一段內容:
我們錯過了什麼嗎?如果你說了,或者我問了,某些時刻。而後是各自探險迷失的歲月經年,如今我們還能這樣對話嗎?
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出社會後,有時候我們都會出現遇到像李大仁一樣的男人,讓我們徬徨難以抉擇,是友情或是短暫的愛情?如果能夠永久的保留友情,那麼這份珍藏的幸福是不是已經超越了愛情的想像,相知相惜比起轟轟烈烈的愛,更能持久深刻,不是嗎?
在下一個篇章有個令我深刻的故事,「代你參加她的婚禮」,一個忘不了前女友的男人,長達十年的時間,不斷的追問對方的幸福與否,即使換來的答案是好或不好,又能再得到些什麼?於是最後故事的結尾很明確的告知我們,男人忘不了的不是前女友,而是忘不了能夠藉由前女友來顯影的自己,從這份愛中,截取著自信和快樂。他始終無法忘懷的,應該是曾經的自己,而非早已遠去的前女友,這段故事相當精彩,讓我反覆的想了又想。
曾經年少痴狂的歲月,忘不了某段美好的感情,任由回憶折磨著,欺騙自己,想像著對方仍舊在意這段感情,他,還是愛我嗎?這些答案都得不到當事人的回應,就像石沉大海一般,就像這個忘不了前女友的男人一樣,前女友怎麼可能還愛呢?即將步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她,全心全意走入婚姻,身邊呵護她、守護她的,早已是另外一個男人,
即使還愛,也是另一種愛吧!紀念性的、過去式的愛,最容易混淆的就是這種愛,
忘不了舊愛,也認定舊愛也相同,於是,持續不往新的方向繼續走,停留在某個分手的階段回憶,就像糖果屋中的漢賽爾和葛麗特,沿路扔的麵包屑被小鳥吃掉了,於是來回找尋著回家的路,卻再也找不到。
忘不了舊愛的人,其實缺的就是瞬間領悟。愛的人早已遠去,你只是執著一個你想擁有卻無法擁有的人,無法清醒於,承認這段過去已經喪失曾經的美好。停留無法讓時間重頭、只會讓忘不了的人更加心痛。放不下的,只是曾經快樂的你,你在意的也只是,害怕再也找不到讓你快樂的人,如此而已。
然而,快樂也可以從自己身上獲得,更何況,世界上一定會再次出現能夠讓你感到幸福的人。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1-25 11:07:49
書名: 再給我一天
作者: 陳美妏
讀後心得: 中年男子查理,本是職業棒球選手,由於受傷而不再能馳騁於運動場。此後他謀生不順,個性也變得乖僻難纏;他自暴自棄,終日酗酒。妻女離他而去。當他得知獨生女連婚禮也不要他參加,他覺得自己被打碎了。他決定自殺。他在一個靈異般的情境裡與死去的母親重逢。他回到老家所在的小鎮,陪母親渡過了一天。這一天,很平常;這一天,卻也很不一樣,因為,母親終於說出了那個秘密。父親當年為什麼要拋下他們,離家出走?這個問題像一個不曾痊癒的傷口,在查理心中淤著血。而今,這個秘密像煙一樣浮出,遮住了天空,她震驚也茫然──在今生與來生之間的某一個地方,查理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得知了母親為家庭所做的犧牲。查理努力記住他在與母親重逢那天所得到的溫柔和理解,把他以為已經破碎的生命重新拼湊起來。查理重新活了一次。意外與母親相聚的這一天,讓查理懂得了什麼叫「家」。家,不需要你講道理,只需要你理解,接受,然後,愛。
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很多人,中國古諺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每一回的相遇,或多或少,或長或短,都是一種緣分,而家人更是一輩子的牽係,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都是身邊最最親密的人,然後很多時候,我們也因為親密而疏忽了彼此的情感。
我們會為陌生人的舉手之勞而心存感激,卻忘了對母親從小到大的每一次攙扶說聲謝謝;我們會對老闆請客的豪華大餐喜悅不已,卻忘了珍惜母親準備的每一頓餐點;相反地,我們總是在最親密的人面前動怒、生氣、任性、卻也忘了給最親密的人一些尊重和感恩。
然後,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感到遺憾、失望,總是在來不及之後才深深後悔,總是在事後才說:「如果可以回到從前,那我一定會怎麼樣...」然而我們心底也深深知道,這些再多的假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我們總是有很多的後悔。
我想這就是作者米其•艾爾邦的作品儘管類似,卻每次都可以深深打動人心的原因吧!因為我們總有圓不完的心願,而我們更希望能及早省悟,好讓人生少點遺憾的心痛;也少一點後悔的掙扎。
在看這本書時,我就想到藝人─林曉培,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處境跟查理一樣,曾經酗酒度日,但一場酒駕造成的車禍,將林曉培整個人撞醒了,她體認到家庭的重要,並且將從前自己不敢面對的事情,列出清單,一一處理,現在她走出來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靠酗酒來逃避的林曉培。
在書中主角列出兩張清單「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以及「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才發現他沒有支持母親的時候,勝過於他支持母親的時候,讓我開始思索我與母親的關係,我是否也曾站在母親的立場思考事情呢?父母總是愛 子女的,但身為子女的又知道父母他們又忍受了多少東西,做子女的總是用無情的態度對待他們;但假如你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裡,或許就不會這樣。
每件事的背後總有一段故事,但我們有試著了解他們嗎?還是把他們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我媽最近常說:「等你當了媽媽就知道了。」雖然我還不是一位母親的角色,也還沒有成熟到凡事都替別人著想的程度,但有些時候會覺得沒什麼好吵的,父母只有一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故事的最後母親告訴主角要學會「原諒」主角卻問:「原諒媽媽?還是原諒爸爸?」母親回答:「你自己。」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塊無法碰觸的傷口,或許曾經試著逃避它,但它就像影子一樣,緊緊的跟著你,佛家說:「懂得放下。」就是要我們懂得原諒別人,同時也要原諒自己,犯了錯就重新來過吧!
人生就這麼一次,和父母相處的機會也就這麼一次,但是我們總是有許多藉口,來說服自己還有很多時間,但大多時候,在我們發現時早已來不及了。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7-11 10:29:42
1.書名:傳光--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2.作者:馬鳳歧
3.出版社:華杏
4.心得:南丁格爾女士是一位曠世少見的巾幗豪傑。她以過人的才識與奉獻服務的熱忱,為護理專業樹立了典範。她的獨特事蹟,隨歲月增長,益發顯得鮮活亮麗而歷久彌新。人們不僅尊稱她是護理人員的楷模,是護理教育的先導,她的精神更是深植人心、蜚聲於世界。
西元1820年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南丁格爾,卒於191年,享年90高齡。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國還是一個農業社會封建的時代,在當時並沒有衛生教育,貧富懸殊,疾病盛行,醫院設備也非常簡陋,所以想要從事護理,學習醫護常識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然而,佛羅倫斯•南丁格爾能夠在這種閉塞的環境下,突破傳統,以一位女子的身分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以解除病人的痛苦為職樹立了優秀女性的楷模,這的確是她的偉大之處。她又發揮人類的良知與人道的精神,努力不懈地開創自己的未來理想。尤其可貴的是成為克里米亞的天使,而受到全世界的讚揚,是現代護士的楷模。南丁格爾以一位柔弱的女性,抱著一般救人救世的偉大情操,幫助戰爭而受苦的人,讓他們有重新站來的勇氣面對現實一切的生活。在人的一生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些有些人能僥倖渡過難關,有些人缺不幸落入其中,在這時如果我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情心,伸出援手來幫助和拯救他們,算是為社會大眾積陰德,功德無量。正所謂救人一命勝過七級浮屠,只要我自己心中有愛,就會人見人愛。就如同古人說:「世間第一好事,莫如救難濟貧。」又說:「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助人為快樂之本,應該自我勉勵日行一善,這樣社會才會更和諧,到處充滿人情味。雖然自己沒什麼能力幫助很多人,但我還是可以從幫助周圍的人開始做起。
〈南丁格爾傳〉中,讓我體會到許多大大小小的事都必須靠「用心」才能完成,夢想,生命是掌握在我手中,得要靠自己創造,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然之才,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要有一番偉大的事業,除了必須具備高身的學問和才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立志。南丁格爾是女性的典範,她的故事使我領悟到,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去實現它,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己。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7-11 10:45:45
1.書名:安寧伴行
2.作者:趙可式
3.出版社:天下文化
4.心得:趙可式教授二十七年來陪伴上千位病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得到最大的舒適,也安頓了家屬徬徨慌亂的心。她把那些椎心刺骨、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來,不是只為了讓讀者一時動容而已,目的是在「用生命故事傳遞生命的學習」。希望醫療人員能體會、理解病人與家屬的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療護;也希望還沒有經歷過病痛之苦的人學習到生命的智慧。
從一出生到死亡是每個人必走的輪迴,也在安寧伴行這本書中所集結的是與臨床上結緣的人生故事,來教導我們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要以崇敬的心看待死亡、準備死亡、面對死亡,進而提供有尊嚴且能使身體平安、心理平安、思想平安的安寧醫護服務。現代人對死亡會有害怕與誤解,是因為小時候未受死亡教育,即使長大後受高等教育,仍然會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與非理性的觀念,而醫療科技並不是絕對的,常被人誤以為醫學萬能、人定勝天,殊不知醫療科技是有期限的,也是為人的生命及福祈服務謀取到最大的福利,有時用盡了醫療科技的十八般武器,不見得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卻還被醫療器械綑住,就只為了一分鐘的呼吸與心跳,這時應該讓病人增進生活品質、保持人性尊嚴,而活出生命的價值,而不是靠醫療器械的輔助。當失去親人時,我覺得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去面對,而不是不願去承受這些是事實,要以樂觀面對死亡的階段,也要在人要瀕臨前做好全能的心理準備,死亡不能隱滿、欺騙,我認為誠實告訴事實,身為長輩或晚輩,都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就像新聞報導常報導有關死亡新聞,這些人就是因為不願接受事實而情緒激動大哭,不然就說:「他死了我也不想活」這些語詞,我只能說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只是不知道何時降臨,隨時都要做好準備。前年我外公去世,事情來的太突然令我當下無法接受,但這都是早晚都要面對的現實,後來想想死亡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漸漸從悲傷中走出。
當人死亡後的遺體都是打扮的清清爽爽、漂漂亮亮,安祥尊嚴地走向另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美好工程,然後在遺體護理也須要引導病人感恩、懺悔、放下,引導家屬向病人說些讓病人寬心、祝福的話,給家屬最後一次親自照顧病人的機會,協助家屬渡過急性哀傷期。安寧醫療是藉由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團隊,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積極治療與照顧,而提升了病人的生活品質,不但能使病人的生命延長,還可以使延長的生命更有意義,而且快臨終的病人心理與普通人一樣,需要自尊與信心,相信自己有尊嚴、有價值、值得被愛。當外貌被疾病摧殘而變形時,常會自慚形穢,害怕自己不再被愛,而產生不合邏輯的行為,經常將真正的理由埋藏心底,因此要讓病人相信無論有多麼衰弱難看,仍然是被在意、被珍惜。信仰也會帶來特別的力量,有極為懸殊的人生觀、價值觀或信念,沒有人會有相同的生命史,因此也不能用刻板印象來期待宗教人在臨終期應的表現,要以給予照顧或協助,總之,死亡不等於失去,應該迎向下一輪的你,開始擴展新生命。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7-12 11:17:45
1.書名:醫護界的推手__陳翠玉
2.作者:張祖綾
3.心得:在較早期的台灣年代,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的觀念。不過陳翠玉卻能勇往直前,巾幗不讓鬚眉
她創設台大護校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陳翠玉有著寬容的胸襟,能夠包容大眾。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不僅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也知道所謂的「兩性平等」,不放棄自己,在國內外積極求學,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感恩、懂得分享。她的成功得來不易,但她功成不居,用最謙卑的態度來面對眾人,用最熱情的心看待台灣!
她懂得身體力行,不會光說不練,並且勇於實現她的理想。即使有再遠再大的理想,如果不能秉持信念實現,最終還是站在原地。陳翠玉『以「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非以役人仍役於人」和「並學墨家及基督之服務精神」的原則造福人群。』「有夢最美,築夢踏實」這句話陳翠玉做到了!人生的路途十之八九難免崎嶇,而最後能順利到達終點的人,就是那個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向前的人。
台灣的醫護制度正一步步起飛,這是得來不易的,陳翠玉女士為台灣的醫護界打下基礎,護士不再只是在醫生一旁的小角色,而是醫生行醫中的最佳的夥伴。女兒當自強,女性也是社會上重要的角色,她們的比例正以飛快的速度成長著!陳翠玉女士這位現代版的「南丁格爾」,帶動的不只是醫護制度的演進,更對社會發表出聲明:擁有正確的醫護教育和專業知識是重要的,這是推使整個醫護制度向前不可或缺的要素!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2 09:34:17
對於從來沒參與過志工的我這次選擇在衛生所當志工,之前常常去診所、醫院都會有比較老的長輩在做志工,對於我來說做志工的好處就是無私的奉獻
在衛生所當志工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病歷室幫忙摺初診單和整理病歷,則少部分的時間是幫忙寫資料,偶爾會幫老人家寫初診單,因為有些看不太懂或者不太會寫字。
後來到圖書館當志工,在圖書館裡面有冷氣可以吹做的事不算多,有一次跟著老師到社區上課,教長輩們怎麼用app
當志工的整個過程雖然累但是充實,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因為工作的壓力,往往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忽略關心需要幫助的人,做志工不是只為了拿時數,所以有事沒事就去做一下志工。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8-03-01 11:06:04
書名:好情緒事半功倍 壞情緒事倍功半
作者:周日明
內容:有很多人顧著學業與事業上的成就,往往卻忽略了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的必修學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緒問題的解決方式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每個人都會有挫折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些人不知道該如何排解與宣洩壓力,便向知心好友訴說心事、吐苦水,就是所謂的向朋友「倒垃圾」,而那些聽心事的朋友就成為了「垃圾桶」。然而,也有人在心情好或是遇上幸運的事時,喜歡跟朋友分享他生活中的美好。這兩種人都有一種共同點,就是與別人分享自己所經歷到的人、事、物,但是在對他人影響的角度來看,卻是大不相同。就拿分享喜悅與訴說心事這兩個例子來說,與人分享歡樂,把歡樂帶給大家,就像是在自己與別人的身上噴香水,兩人都受益無窮。因為對方會被你開心的心情而影響,心情也變得愉悅,自己也給了別人樂觀開朗的印象。反之,對人發洩怒氣,別人的心情會受到你的影響變得悶悶不樂。壞情緒就像是流行性感冒,一個接一個、一個傳一個,是會傳染的,而好情緒就像甜甜的糖果,讓人生活中充滿了甜蜜與幸福,別讓瑣碎繁雜的事困擾我們的生活,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趁虛而入,破壞了原有的好心情。學會為壞情緒築起一道堅固的高牆與試著調整自己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要學習不讓自己的壞情緒牽引他人,也要去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讓他人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的心情。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像是人際壓力、旁人言語......等等。都會直接影響人的思緒,然而思緒又與人的心境與態度有著很大的關聯。有些人的想法太過偏激、情緒消極,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思考,甚至想放棄自己而選擇走上絕路。這些人都不懂得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不好的情緒在心理不斷的堆積,日積月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一旦碰上了不好的情緒,就應該適當的表達出來,宣洩掉所有不健康的情緒和想法,才能更積極、直接的處理人際或是情緒上的問題。適當的把我們的想法與感受表達出來,壓抑我們的情緒反而會有反效果,試著了解自己的情緒,是學著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再來就要婉轉告訴對方自己內心的感受,避免用強硬的語氣,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如何適當的表達情緒是一門不簡單的人生課題,是需要花心思去摸索的。第三步就是要以適當的方式來釋放緊繃的情緒,獨自大哭一場或是聽聽音樂、散散心。這樣你就能有效的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控制你!
文章標題:107寒假作業 2019-02-10 14:12:21
有些疾病我曾經聽過,像「小腦萎縮症」、「先天性水皰症」這些疾病,有些來自於遺傳,有些來自於神經的退化,幾乎難以預防。這些患有疾病的人,沒有人願意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擁有別人不能體會的痛苦!鄭慧卿女士所撰寫的七個故事,每篇都讓我非常撼動,即使不是發生在自己周圍,也能感受到那種折磨,還有多麼需要家人朋友關愛。每個故事的主角,從發現自己走入疾病,用盡各種方法詢求幫助,經歷內心得掙扎、旁人的看待,到最後將自己的病痛征服,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是談何容易?而這些病友們都能克服,我不禁想到上帝讓他們學習到的,遠遠超越我們。在這故事中有兩個罕見疾病特別吸引我,一個是「亨丁頓舞蹈症」,因為它的名字很特別,顧名思義這種疾病的症狀,就是會不由自主的運動,故事主角看著她的家族因為這個顯性遺傳而痛苦,自己也沒逃過,而她最擔心的不是本身,而是自己的女兒是否會遺傳,若是孩子會因為這個疾病痛苦一輩子,寧可先做產前篩檢,原本這是一個小生命,怎麼可以輕易抹殺?但要是被診斷出來,孩子還能不能快樂的享受人生?當我看到這裡時,突然能體會母親的心情,原來是這麼一心一意只為孩子著想,不願意讓他受到委曲,也感受到做母親的為難;另一個罕見疾病是「先天性水泡症」,這種病狀,就是身上反覆潰爛,長滿水皰、血皰,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成長過程因病飽受折磨,被人嘲笑是「泡泡龍」,但她找到她擅長的事,就是彈鋼琴,雖然只要手指碰到琴鍵就會起水皰,但她還是含淚繼續彈,因為這股毅力,不但讓她遠離萎縮的命運,也讓她在鋼琴的領域有很好的成績,也許病痛能使人陷入無底深淵,無法逃脫,但它亦能使人茁壯,學會堅強而勇於面對,即使身體有殘缺,卻能驕傲的展現比別人完美的部份,沒有缺陷,怎能看到完美?
或許我們的一生,上帝早已安排好了,有些是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你看待事情的觀點。對我來說,這些病患是非常特別的一群人,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勇氣,還有最重要的「樂觀的心」,就算已經走到生命盡頭,依然奮力微笑,留給親友們最好的回憶,這一切都是值得被眾人歌頌的,他們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他們是「生命的鬥士」。我想著自己的人生,現在的我過的十分幸福,也有健康的身體,若有天死神選上了我,試圖奪走我的性命,使我的身體不再如此健康,我想我不太能有勇氣接受事實,隨著生命漸漸凋萎,心中也充滿絕望,就等待時間的流逝,帶走我的生命;反觀這些鬥士們,竟然能夠在絕境中,讓自己充滿正面力量,活得比誰都燦爛。對於健康的我們,沒有這些病痛折磨,沒有面對社會眼光的自卑感,是不是應該更勇敢,化危機為轉機呢?
文章標題: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2019-08-19 10:46:05
篇名:一位糖尿病足潰瘍面臨截肢病人之照護經驗
心得:糖尿病最常見的合併症是糖尿病足感染,嚴重會導致截肢。本文探討一位正值中年期面臨反覆糖尿病足感染,接受數次清創手術後,仍面臨截肢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由2016年1月19日至2016年1月26日,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藉由會談、觀察、實際照護、查閱病歷及溝通方式收集資料,針對個案有無效性自我健康管理、急性疼痛及身體心像改變三項護理問題進行討論。照護期間利用護理專業知識結合跨團隊資源,教導個案正確胰島素注射及飲食指導,提升個案對糖尿病自我管理認知及自我照護行為,有效的執行自我健康管理。配合止痛藥物使用,協助個案彈繃加壓、冰敷減少患肢腫脹;藉由轉移注意力、按摩及電療等非藥物輔助療法,緩解其疼痛問題。與個案共同策劃復健運動增強肌力,教導使用助行器及肢體移位方式,提升自我照顧能力,並提供輔具之社會資源,幫助個案日常生活活動便利;運用傾聽、鼓勵及同理心,引導個案表達截肢後感受,漸進式引導個案正視傷口並參與照護,給予個案心理支持,協助個案心理調適,正向接受身體改變並面對疾病,提升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鄭曉青 、 李彩緣 、 陳宥蓁(2019) • 一位糖尿病足潰瘍面臨截肢病人之照護經驗 •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5(3),045-053。
徐彩琪 、 吳素綿(2019) • ㄧ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外傷之護理經驗 •彰化護理,26(1),084-096。doi:10.6647/CN.201903_26(1).0011
蘇家慧 、 鍾玉珠(2017) • 一位酗酒個案初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之護理經驗 • 彰化護理,24(3),106-117。doi:10.6647/CN.24.03.14
|
1055101413
朱若寧 發表(9)筆
文章標題:⭕️⭕️❌❌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9 18:51:30
書名:簡單犯罪 作者:格蘭.哲金斯:
出版社:英屬維金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有限公司
《簡單犯罪》的故事其實就跟書名一樣,只是一樁很簡單的謀殺案,但是每一個關係
人的背後卻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單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私慾。故事從亞當‧李的自
述開始,亞當被控涉嫌殺害妻子,站在他身邊擔任辯護律師的是大名鼎鼎的律師莫提,也
是亞當的哥哥。
當和莫提,應該算是從小相依為命長大,他們的父母很早就意外身亡,因此被寄養
在親戚的家裡。但是雖然說是兄弟,兩個人其實相差很大至少從亞當的自述來看是這
樣,亞當說哥哥是陽光,總是擔任把他從黑暗中拉出來的角色,但感覺上也許其實兩個人
都在黑暗之中,都還在那個陰冷的地下室裡。
故事中描述的黑暗,總是直白的讓人顫慄。莫提對亞當來說是崇拜的對象,就好像許多有兄姊的小孩一樣,
總是覺得哥哥或是姊姊是天才,喜歡像個小跟屁蟲似的跟在後面。
亞當說他愛他的哥哥,但是那個看似親近的話語,卻好像說著
我恨他。就跟亞當重複了好幾次說他深愛他的妻子一樣,似乎愛著卻也恨著。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9 19:02:55
中文書名: 動物農莊
原文書名: Animal Farm
出版社:麥田出版
作者藉由一個淺顯易懂的故事,清楚地描摹權力所帶來的腐敗,更大膽地戳破社會安逸的假象,並表示權力無論由誰掌握,又或者是變更了什麼樣貌,最後所帶來的,仍舊是腐化的思想。書中藉由農場代表社會,豬隻代表統治者,其餘的動物則是人民。透過動物們的行為,作者巧妙地暗諷了極權統治者和愚昧的人民。本書更藉由動物諷刺人性的黑暗,直白地勾勒出權力的背後,人性究竟有什麼樣的弱點;大部份的人類主張自由,但卻又無法跨出團體的拘限,總是只等待被人領導,然後再產生更多的不滿。或許這正是人類脆弱的地方,渴望自主卻又無力自主。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心得1 2017-09-02 16:31:35
書名:臨終護理 作者: 唐秀治
經由死亡學專家斯尼德曼所提出的死亡心理輔導,更可看出協助病人和家屬心理適調工作的特質.
1.輔導目標是 增進瀕死病人心理的平靜舒適。最重要的前提是盡量減除病人生理上的疼痛,進而協助病人處理死亡的焦慮已達到心理情緒的穩定.舒適。
2.信任的交互治療性人際關係應盡快建立:治療者對病人的關愛是信任關係建立的關鍵。但治療輔導的進行,應尊重病人對彼此的關係建立和治療做決定。
3.輔導工作的重點是經由傾聽.澄清.建議.諮商.和協助尋求資源以增進病人和家屬心理舒適穩定的境界。
4.尊重且配合病人之哀傷需要:尊重病人否認.自我控制需要。即使病人只能接受家人與醫療人員閒話家常時,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5.瀕死病人的心理輔導並非心理分析治療,故未必需要進行行為的解釋和自我探索。
6.協助病人統整人生是事件,即使無法解決其人生的危機及問題。
7.尊重病人否認的需要,且協助其維繫希望的存在。
8.建立家屬的治療性人際關係,協助哀傷的調適。
9.治療者應有良好之治療體系,以協助自我之調適。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心得2 2017-09-02 19:27:31
書名:護理學導論 作著: 蘇麗智、阮玉梅
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
在德國學習護理後,曾往倫敦的醫院工作。於1853年成為倫敦慈善醫院的護士長。
克里米亞戰爭時,她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士兵提供醫療護理。她分析過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又稱「提燈天使」。
由於南丁格爾的貢獻,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
南丁格爾擁有高貴的身家世族、有疼愛她的家人們、,但是她卻不顧家人的反對,並且放棄了她所擁有的這一切,只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成為在當時地位卑下的一位護士。南丁格爾大可在家享受她所擁有的這一切,但她卻為了一個理想而犧牲這麼多,還前往戰場為傷兵服務、治療。像這樣偉大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當時將領還指責她為何要幫敵人治療,她只用了一句話回應:「再怎麼說,敵軍也是人,只要是人都該互相幫助而不是互相傷害。」她的偉大令人難以形容,不只超越你我界線的關懷溫柔,更超越了仇恨這道難以跨越的高牆。現代社會中,依然有人秉持著這樣的心態,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為他人服務,像南丁格爾一樣達成自己的理想。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心得3 2017-09-02 19:51:18
書名:用心醫病 作著:許添盛.王季慶
西元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一位女嬰誕生在台灣彰化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裡。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WHO獎學金,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與余道真、魏火曜及葉曙三位教授創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是與普世的護士價值完全接軌的。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的護理訓練雖然從一八九八年開始,可是最初十年僅止於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一直到一九零七年才在台北病院「看護婦養成所」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師資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受訓的護士生在醫院的地位僅高於雜役人員,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女士辭世十七年之後的二零零五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女士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3 12:07:37
志工心得:
現在有很多人都開始在當志工,尤其「圖書館志工」幾乎是人人搶著要做,到了寒暑假的時間,圖書館志工根本就是沒有缺人,想去當志工早都要先提前登記,一般人到了圖書館應該也常看到穿著背心的志工再排書上架等等的,但也也常常看到有些人根本就是座在那裏看書乘涼,就算是尖峰時段,除非被圖書館阿姨罵,不然也是很難得會看到他們起來。少數認真的根本就做得很累!
說實在話,我不懂圖書館志工為何要找這麼多人,他的志工人數大約都是實際需求的兩倍以上,真正在做事的大約也只有一半,但是卻都是拿道一樣的志工時數,沒錯!就是志工時數的問題!有時候當志工也不錯可以獲得不少的經驗和心得但是ㄧ半的時間但是處於空檔希望下次能在做不同的志工讓經驗更豐富一點
沒關係還有20時個小時的志工要做我一定會體驗不同的志工
文章標題:108寒假閱讀心得 2018-03-01 21:22:4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辛
學號 1055101413 姓名 朱若寧
書名 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 作者 胡興梅.王淑俐
出版社 楊智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7年 10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有時我們在言談間卻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2我們必須學習「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
3溝通中我們必須學習「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為,「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
4有話照說,但口氣要委婉。
5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認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雖然長年教授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但不表示在愛情的力量下,彼此就很有默契或願
相忍讓。畢竟是不同生長環境下成長及個性殊異的兩人,「不一致」是很正相忍讓。
所以常常和對方大小聲,讓學生以為在爭吵,但其實是在溝通。因為不想以壓抑情緒的方式,造成
心理壓力不和,不一定能「十全十美」的結果。往往嘴巴說「大話」,身體卻說「實話」,
這就是腦袋指揮不了行動。情緒管理及人際溝通,遠比想像中來得困難,而且這方面的學習也非常
「個別化」與「多元化」,絕非知識學習.也要試著理解嘗試與別人溝通,並不是嘴上說說敷衍講講而
以而是要多聽多練習. 有時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
方式。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認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文章標題:暑假心得作業 2018-09-09 12:03:58
書名:我就是沒辦法不在乎 作者:伊麗絲.桑德Ilse Sand
這本書他是一本有關於人際關係的書籍。
書中挑選了許多簡單的心理治療方法,以交談的方式提供情感支持,不論交談的場合是自家廚房裡、登山旅行時、診所裡,或病人床榻前,都可以使用的.
在和身心失衡的人相處時,高度敏感族比一般大多數人更容易精力透支。這就是為什麼高度敏感族在協助他人時,更應該要一方面盡可能降低自己精力消耗的程度,一方面又盡量增加自己所提供的協助。
書中大多技巧也可用在你個人的心靈成長上。這本書將可實質提升並強化你個人或他人心靈成長。
最終章將讓你瞭解到,如果你是高敏感族,那麼協助他人對你而言,既是非常費力,又會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最終章將教你如何能在協助他人的同時,也不忘兼顧自己。
我本身擁有心理治療學位,專長包括數個不同領域。我從自己所使用的許多方法中,精心挑選了其中很容易上手的幾種方法。
有些心理治療的技巧,只適合由專業心理治療師或諮商師使用。但也有一些其他技巧,即使走出了心理治療的場所,使用之後仍可帶來益處,譬如你可用在病人、朋友,或你自己身上。我在本書中想著重的便是後者這類技巧,並將以簡單得幾乎像實用工具書的手法來介紹它們。
這些技巧最主要的用意,是透過交談方式提供最大的協助和情感支持。然而,除了交談,還有很多種其他方式能協助別人。我曾認識一些高敏感族,他們有人邀請年邁父母搬來家裡與自己一起住,有人私下花很多時間照顧或協助生病的人,也有人開車載行動不便的人或充當他們的司機。如果你主要是以實際行動協助別人,並有時因此感到不勝負荷,那麼本書第十章可望帶給你很大的助益,第十章有許多建議,能教你如何在身為一個助人者的同時,又能更妥善照顧到你自己和你本身的需求。
以簡單明瞭的文字寫成,並提供了許多案例說明,以便讓任何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都能從中獲益。同時又嚴謹地以心理學界所認可的理論為基礎,也以我多年來的心理治療執業經驗為基礎。
這本書雖然有點深奧但是只要花時間花一點腦筋就可以幫你解決許多未來以及將來不管是在臨床或著是工作職場都用得到的一本書.這本書對於經歷過強烈焦慮感的人來說,有時候他們最畏懼的其實不是別的,而是焦慮感本身。這就是為什麼要和你的焦慮感變成好朋友。你對焦慮感認識越深,它就越不可怕。如果你正在協助一個很害怕焦慮感的人,你一開始可以提供他們所需焦慮感對生理層次的影響. 人類天生備有一套「焦慮程式」。要是我們感受到有危險逼近,要是我們身體並未像爬蟲類面對獵食者時裝死那樣完全僵住不動,身體就會準備以要打或要逃作為因應之道。
|
1055101412
潘智琇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這裡是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歡迎大家來參觀哦~~
希望大家喜歡
文章標題:105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8 20:34:17
最美的錯過 尼克拉斯˙史派克
在我還沒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這是一本很單純的愛情故事書,但才閱讀第一章,作者字裡行間吐露的訊息,我就發現這應該不會一個簡單的故事,這本書說的是中年重逢的深刻戀情。故事起始,我們看到一位過得不能算好的男人道森,在鑽油井工作的他,經過前不久的一場爆炸意外後,出現幻視,經常瞥見一位黑髮男人,他私下的生活千篇一律,簡單至極,從不約會,他已經二十年沒回家了,也不想回家。
十七歲那年,主角道森與女主角亞曼達相愛了,他們的愛很青春也很濃烈,但作者美好的初戀卻在一年後畫下了句點。時間緩緩流逝,他們已經是四十二歲的中年人了,道森因為一場車禍意外做了牢,出獄後從事著高風險的鑽油台工作;亞曼達則結了婚,成為了三個小孩的母親。
他們因共同的友人臨終前的安排再次相遇,多年後的重逢,他們慢慢找回熟悉的彼此,赫然發現愛情從來沒有離開過,最愛的依然是對方,如今的亞曼達早已有夫,縱使她的婚姻早就出了問題,但她依然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真愛與母愛間掙扎,總是要做出抉擇,割捨其中一方,只是無論割捨哪一方,都是令她心痛的。
文章標題:105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8 21:15:50
門廊上的嬰兒鞋 茱迪˙皮考特
故事的一開始同時切換了許多不同的視角,基本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出了。一開始看得有點混亂,因為還沒有熟悉腳色名稱以及背景,但越看到後面,就像是在拼拼圖一樣,原先看似毫無關聯的人慢慢地拼湊出了彼此之間的關係,而事件的真相也慢慢的拼湊了出來。
雖然故事的主軸是圍繞在鬼的身上,但不過份的懸疑,也不過份的誇大,就像是身邊會發生的事情一樣,讓人就像置身於故事中,這些在美國社會中時常會出現的議題,同時也會出現在台灣社會中,我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這部分也是可以自己多加深入思考的。
原先以為毫無關聯的人其實關係是最為密切的,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而這個故事一直帶給我這樣的感覺,就像是不停出現的驚喜,但是我覺得晚上不要多看,因為還滿恐怖的。
文章標題:105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2 22:02:14
南丁格爾 護一辛 潘智琇
南丁格爾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又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她從小就很有愛心,立志要幫助貧苦及受疾病折磨的人,她本來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可是她卻選擇接受護士的訓練,並且自願前往危險、艱苦的前線戰地,照顧受傷的士兵,她的愛心、勇氣、愛國情操和她那為人犧牲奉獻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敬佩。其在她回到英國以後,又創辦了護士學校,大力推廣護士教育,培育護士人才,繼續為不幸染患疾病的人們服務,使更多不幸的病患,可以獲得親切、妥善的照顧,她一心只想幫助那些受病魔折磨的人,不為別的,把所有精神都投注在這上面。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護士,繼承了南丁格爾的遺志,默默的在為人們服務,這全是她努力的成果。所以說,南丁格爾不僅是克里米亞的天使,她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天使,永遠受人懷念、景仰。南丁格爾,她的精神令我肅然起敬,她那慈悲的心,更如陽光般,溫暖了人們的心。在南丁格爾所處的那個年代,醫院是一個遍佈著悲慘、墮落和不潔的地方,護士通常都由一些嗜酒的老年婦女擔任,她們只知道喝酒,完全不顧病患的死活,也沒有衛生、基礎護理、藥學方面的認知,藥物的搞混、污染更是常有的事,護士道德如此紊亂,被大眾所認為是「沒墮落的女性所做不來的」,甚至人民們寧可痛苦而死,也不願進醫院受那些護士的氣與凌虐,這些情況是可想而知的。
文章標題:105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2 22:08:19
痌瘝在抱 護一辛 潘智琇
本書主角為嘉名神父,靈醫會會祖,原本是個頑劣賭徒,卻以「病人之僕」為名,為病苦者賣身捨命;曾是個迷途浪子,卻以「充滿花香」的醫院為家,視之為瑰寶;他愛人的熊熊火焰,盪在翻山越嶺、飄洋過海的風中;他為基督而死的心,化作每一個為人擦拭身心創痛的行動;不學無術,卻寫下了動人的詩篇;沉默寡言,卻讓我們多言的人汗顏;今時明日,有一位愛德的巨人留給後世,尊稱為「聖」。
聖嘉民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當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爸爸是拿玻里跟法國皇家軍團的軍官,所以小的時候就缺乏管教,也因為如此,年少時嗜賭如命,他也曾經在年少的時候加入威尼斯的軍隊,直至二十五歲以後浪子回頭,曾進嘉布遣會,但因腳生壞疽而退出。為治療這痼疾,便住進羅馬雅各伯醫院,在住院期間,他體驗出病人真正的需要,於是創立修會的構想,便在他對病人的熱誠中孕育。1571年,曾在奧古斯大的聖雅各伯醫院工作,在那裡他的皈依漸趨成熟,並決定獻身為受病苦煎熬的人們服務。其後,他多次回到這所醫院中,並開始撰寫其醫務修士會的會規。1586年,他創立了靈醫會,並與他的同會兄弟們一同遷往聖瑪利亞瑪達肋納堂,後來在那裡興建了總會院。
我希望人們也都能存有一顆善良的心,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的芬芳,讓大家了解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還有希望也能了解護理師的辛苦。
文章標題:105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2 22:09:18
德雷莎修女傳 護一辛 潘智琇
德雷莎修女用一生的歲月替最窮的人服務,對於服務的對象設限不多,唯一的限制是救助與服務的窮人必須一貧如洗,是社會底層最貧窮的人,後來德雷莎修女甚至還成立瀕死之家,她一生的奉獻令人敬佩。
孩童時的德蕾莎曾問父親:「世上有沒有醫治貧窮的藥?」父親愛莫能助的表情深印在她幼小的心靈。十幾年後,她奉獻自己加入修女的行列,後來更跨越修道院的高牆,以加爾各答的貧民為起點,展開她救助窮人的工作。
在書裡我看到一句話「我們的工作絕非像醫生般地給病人治療,或是給予看護,最重要的是給病痛的人某種程度的親切和關心。」
其實在這個世上,有很多人是心懷大愛做小事,儘管他們沒有像德蕾莎修女這麼有名,但他們仍然無怨無悔的付出,為社會、地球帶來和諧,我們也能為社會盡一份力量,例如:捐出發票,或許一塊錢也沒中,但你的心意他們感受到了;看到街上有殘缺的老人,我們也能施捨一點錢,讓他們求得溫飽;甚至連穿不下的衣服,也能回收給貧困的兒童。這些小動作,也是我們效法德蕾莎精神的方法,不需要鉅額捐款、華麗的詞語,也能受到大家的肯定。
德蕾莎修女將『服務窮人』視為終身的職業,她撫平窮人的傷口,安慰兒童的心靈。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再看這本書時,我彷彿聽到一首動人的樂曲,有時平淡、有時高亢、有時悲傷,最後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文章標題:106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8-02-28 15:40: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辛
學號 1055101412 姓名 潘智琇
書名 兒孫自有兒孫福、活躍老化真幸福…淺談老人憂鬱與自殺防治 作者 王丹麥
出版社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出版年月 2017年12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感到虛無,心中會有個聲音引領自己直視自身最難堪的一面。能在人生這條路上走的人只有自己,
別無他人,這是在黑暗中走一遭的人,才體會得到的一種活著的責任。
2長者們大多不願意主動表示自己需要他人的關心與陪伴,若我們能主動多帶家中長輩出外走走接
觸陽光、多增加平時生活中的陪伴與傾聽,將會有助於長者保持身心開朗,減低罹患老年憂鬱症的
機率。
3孤獨、黑暗之中,能看見的只有自己,原來我沒有想像中那樣喜歡自己,原來我沒有想像中那樣
過著想要的生活。
4長者們照顧好自己 身心健康,可說是想要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事情,至於
兒孫瑣事就 放寬心地由他去吧!
5想想人們在出生後便注定需要面臨老化與死亡的議題,沒有任何人有所例外可以逃過,若能常
留心覺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正向觀點來預防老人自殺防治的問題,那麼有品質、有尊嚴 的
老化生活將是可期待的。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依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老年憂鬱症可以說是造成老年人自殺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文章中提到孤獨、黑暗之中,能看見的只有自己,原來我沒有想像中那樣喜歡自己,原來我沒有想
像中那樣過著想要的生活,像這樣的情形是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與關懷。
在現今的社會裡,常常看到老年人獨自一個人在家,沒有任何的家人陪伴在身邊,或是過年過節兒
孫不回家陪伴老年人,在這種種的狀況下是最容易使老年人產生老年憂鬱症而使老年人自殺,這種
狀況下,社會裡最需要的就是社會服務工作人員,不定時的去照料這些老年人,陪伴他們聊聊天、
談心或是社區舉辦一些與老年人相關的活動。
像我們家就有老人家,她是我的阿祖,其實我覺得她算是有點缺乏安全感,一直想要得到我們大家
的關注,我們小孩子在做什麼她就會想要做什麼,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很煩,但是我們想想這
樣會使她產生一些胡思亂想的想法,而讓她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也感覺到自己不被需要;她在綠
島時,因為鄰居的年齡與自己的相仿,她們的興趣也相似,會到處分享自己兒孫從外地寄回去的東
西,還有在綠島時社區會幫他們舉辦一些她們喜歡的事,讓她們不會感覺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之類的
想法。
文章中老年憂鬱患者,不易察覺到自已的情緒障礙;因此老人的第一線照顧者或親友們,如果能成
為老人憂鬱與自殺防治憂鬱與自殺防治的守門員,將有助於盡早發現長者們的身心症狀,避免長者
自我傷害造成憾事發生。
文章標題:106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2018-09-07 10:59:5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辛
學號 1055101412 姓名 潘智琇
書名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作者 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
出版社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刊
出版年月 2015/02
讀後心得
對護理師來說,溝通是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不是對病患的家人還是對病患,說話都是一門藝術,還有下對上的溝通方式都很重要,或許跟朋友說話可以放輕鬆,但跟病患和家屬說話就不能跟像朋友一樣,只要有哪裡說錯,那很有可能影響到病患和家屬的心情,也可能會導致病患因為我們的說錯話而造成無法挽回的事。例如:有的時候病患只是小小的咳嗽,結果護士把小小的咳嗽講成可能有肺炎,那不就會使家屬擔心,也會讓家屬花了更多錢只為了護理師說錯的那句話。
關於人際溝通其實真是一門大學問,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並不是很行,有時候總是會勉強自己接受一些不想要的意見,又無法堅持己見常常屈就於他人,明明就很想要這個卻要逼自己接受那個,這真的算是我的一個弱點。
在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人與人之間若缺少溝通,就像河的兩岸沒有貫通的橋樑,只要適當的溝通就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只要我們試著找出不喜歡的人的優點,我們對他的態度,或許將大為改觀。微笑,更是我們與人溝通前,就要先送人家的一個印象中的禮物,有誰喜歡對著一個冷冰冰的雕像講話,還有是真心待人,別在溝通裏,存有自我的個人偏見。偏見往往會把事實的真相扭曲,人都是相信自己的直覺,忽略了去尋找真相的必要。這樣惡性循環只會導致惡性溝通,把朋友變成敵人。這點,也正是我要不斷警惕自己的弱點。我們常常都會帶著一種舊日眼光去看待別人。其實,應該把自己的偏見去除到乾乾淨淨,才能做到真心相待,和平相處。
文章標題:107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9-02-15 14:47:05
讀後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往往忽略身體的老化,導致慢性疾病產生,對於照顧者的負擔也事隨之加重,影響彼此生活品質變差,然而老年患者在於老化過程,主述症狀不同於成年人,且多罹患多種慢性疾病及服用多種藥物,都使老人在護理及照顧上變得困難,導致老人須面臨疾病本身、治療及照護上所帶來的生理、心裡、社會功能改變,因此多重慢性病使老人的照顧變複雜。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得到高血壓的機率會事一般人的兩倍,所以,糖尿病、高血壓與產生腦中風三種疾病息息相關。
其實看完這篇文章後,感觸其實很多,因為我的家人裡就有老年人有糖尿病跟高血壓,所以要照顧他們其實很累的,飲食必須要控制,但老年人嘛!一定都會偷偷做一些我們不讓他做得事情,尤其是喝酒這件事,像我奶奶好了,她有高血壓,然而她是那種只要有朋友家裡做客吃飯時,奶奶一定會拿出高粱來配飯,只要一喝多,我爺爺就還要照顧她,我奶奶又講不聽,所以只要有朋友來家裡做客,我們都會在旁邊看著,免得奶奶又喝太多。接下來就說一下阿公跟阿媽,他們都有糖尿病,但他們超級愛吃飯,這就算了,他們都會用湯泡飯,都不吃菜或是其它配菜,而且糖尿病患者,只要有傷口要非常細心的照顧,像我阿媽,她有天因為泌尿道感染去住院了,那天我們去看她問了醫生阿媽的情況,醫生也只說沒什麼大礙,只是感染而已,用好之後就先讓阿公陪著阿媽,結果我們下午接到了阿公的電話說阿媽住進加護病房了,爸爸就先趕去看阿媽,之後阿媽就好好的去到天堂了。在這之後我覺得應該要更嚴謹的去加以管控阿公跟奶奶的飲實習慣,這樣他們才能陪我久一點,我也才能孝順他們久一點。
文章標題:107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2019-08-18 22:06:3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四辛
學號 1055101412 姓名 潘智琇
作者姓名 洪郁涵、黃煒淇、陳思穎、蔡麗紅
西元出版年 2017年12月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初診斷女性乳癌的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科技學刊 卷(期) 27
起訖頁數 12
作者姓名 黃嘉君、黃美鳳
西元出版年 2018年12月 文章標題 照護一位乳癌併發結締組織轉移病患之加護經驗
期刊名稱II 彰化護理 卷(期) 25:4
起訖頁數 16
作者姓名 賴盈孜、鄧慶華、胡靜文
西元出版年 2018年12月 文章標題 一位乳癌末期患者生命終期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III 長庚護理
卷(期) 29:4=104
起訖頁數 11
【自訂一主題】:一位乳癌末期患者生命終期之照護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乳癌是全球婦女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
2015年美國乳癌病人,位居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而亞洲國家的日本,其女性乳癌患者發生率
也是逐年持續的上升。
但隨著癌症病情進展到生命末期的階段,病人不僅深受疾病症狀所苦,更面臨生命威脅,造成身心靈
不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難以善終。自古以來善終是普羅大眾在人生最後一哩的期待,也是生
命末期病人的照護需求,是安寧緩和療護的最終目標(台灣安寧照顧協會,2016)。
本文個案是一位74歲日籍任職於台灣某大學助理教授,在2018年罹患乳癌末期,此次入院是因肋膜積
水、 呼吸困難住院,個案表示希望能請假回去學校把最後一堂研究所的課上完,個案認為這是她做
一位老師應該完成的使命且是最後的心願,故引發探討之動機,期望運用醫療團隊及醫院行政資源來
減輕病人臨終前的痛苦及協助個案完成遺願獲得善終,以提升臨終照護品質。照護期間,筆者運用同
理心、傾聽、陪伴等方式,與個案建立良好護病關係,主動關懷個案的需求,在呼吸喘及疼痛的非藥
物的症狀緩解方面,透過舒適擺位、按摩、芳香療法及音樂治療達到放鬆、減少焦慮及促進舒適之效
果,但由於個案病情變化快速,入院到病逝僅七天,此次照護除了積極的緩解個案疾病不適的症狀,
另一方面也因台灣、日本對死亡準備的文化差異,個案將死亡視為必然的事實並正視它,因此筆者運
用此次機會引導個案表達心願及進一步討論死亡的準備,並透過醫療團隊、醫院行政資源與個案任職
的學校,共同協助個案完成最後一堂課之心願協助圓夢。但遠在日本的先生及親友,來不及在個案病
逝前與其道別,是這次照護上稍微感到不圓滿的地方,所幸臨終時台灣教會的教友們圍繞在病床邊一
起禱告並向個案告別,使得整個臨終過程平和,個案面容安詳。
|
1055101411
王泓伸 發表(6)筆
文章標題:護一辛王泓伸閱讀心得 2017-02-17 20:36:16
書名 食骨奄
心得:兩名徵信社人員,應委託人的請託,前往山中小鎮──奎縣,尋找《鬼誌》上的遺跡「食骨庵」。
兩人還沒抵達奎縣,這趟旅程卻開始處處散發出不尋常。隱藏在山中日本遺跡人魚神社,迷林之中的鬼打牆,冰封地底的藏屍洞穴,湖底的綠色怪物,水中的殘破古廟,遺落的詛咒陶偶,以及山林中的落頭武將;經過這一切後駭人的食屍秘辛才正要揭曉。
古書《鬼誌》記載:「山中藏寺,晝伏而夜出,寺中人以骨為食,故名為食骨庵。」
為了尋找《鬼誌》中描述的遺跡「食骨庵」,兩名受了委託的徵信人員來到一個與世隔絕的純樸小鎮,只是《鬼誌》中的線索都還沒解開,周圍的氣氛已經開始不友善起來。
沉沒湖底的村莊、人魚神社中殘破的日本士兵日誌、冰封地底的藏屍洞穴以及山林中的落頭武將……先不管《鬼誌》裡的記載是不是真的,越來越駭人的景象
只是這場噩夢的開端……
這一本是恐怖類型的小說,以喜歡看恐怖小說的我迫不及待想把這本書看完。
因緣際會關係,讀了這本內容,不知不覺就看了個大半,還不斷備好奇心驅使,超想知道後來發展,鬼魅氣氛依舊,但是融合一些推理的橋段,還有不落入俗套的故事發展。
文章標題:護一辛王泓伸閱讀心得 2017-02-17 20:37:17
書名 食人獸
在現實場景所架構的故事發生在不起眼卻是在你我周遭的地方主角也是普通的老百姓
稍微奇幻的情節配上人性的醜陋偶而與時是相同的事件或人物出現
每當看完這類會發現真的令人害怕的是可怕的人性如同本書化作野獸
吞食著人的靈魂逐漸變成只剩人的外表實際是慾望的野獸
這部書唯一的特色就是主角得到了吃人的能力,在吃了人後就可以增強力量也可以獲得那個人的部份記憶。但是他又設定了不吃人的話,身體會越來越弱。這兩個設定合起來就是最後會不可收拾,如果他要不斷的吃人,而那個人的記憶又會被他吸收,最後這個人應該會腦中有非常非常多的記憶,不是會錯亂就是應該會腦爆掉吧。第二集中可能他發現設定很怪,所以後來他吃的人又沒有把記憶一起吃下去了,雖然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又變成矛盾了。
文章標題:暑期作業 閱讀心得-1 2017-09-03 20:13:11
書名:戰場上的白衣天使-南丁格爾
作者:張青史
出版社:陽明出版社
閱讀心得:南丁格爾從小就長和姊姊玩「醫生與病人」的遊戲,替洋娃娃治病。到了十六歲時他聽說德國一位牧師,創辦了一所護士學校,就千方百計請求父母親讓她去就讀。他的父母親剛開始是堅決反對(因為在當時護士被認為是很低賤的工作), 後來拗不過南丁格爾的苦苦哀求,只好勉強同意,南丁格爾到達護士學校後,非常認真學習,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把全部的課程都學會了。接著,她先到法國的基督教醫院實習半年,才回到英國倫敦,在一家慈善醫院擔任監督,她把這家醫院變的更清潔、完善,深深獲的人們的好評。南丁格爾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又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她從小就很有愛心,立志要幫助貧苦及受疾病折磨的人,她本來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可是她卻選擇接受護士的訓練,並且自願前往危險、艱苦的前線戰地,照顧受傷的士兵,她的愛心、勇氣、愛國情操和她那為人犧牲奉獻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敬佩。尤其在她回到英國以後,又創辦了護士學校,大力推廣護士教育,培育護士人才,繼續為不幸染患疾病的人們服務,使更多不幸的病患,可以獲得親切、妥善的照顧,她一心只想幫助那些受病魔折磨的人,不為別的,把所有精神都投注在這上面。如今,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護士,繼承了南丁格爾的遺志,默默的在為人們服務,這全是她努力的成果。所以說,南丁格爾不僅是克里米亞的天使,她也是全世界,乃至全人類的天使,永遠受人懷念、景仰。
文章標題:暑期作業 閱讀心得-2 2017-09-03 20:14:38
書 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 者:張文亮 著
出版社:陽明出版社
閱讀心得:南丁格爾的領袖風範逐漸影響很多人:十二大護法及女性運動鼓吹者、教會等…。他解決了中國鴉片問題、改革醫院建築,她說:醫院建築要有一種獨特風範是為了病人的健康設計。她也說:一所醫院不是只為了醫療,也要具有教育、休閒及信仰功能。讀完這本書,看看南丁格爾和現代護理人員,給人有不同形象。南丁格爾對抗社會不正,對傷患有悲憫的行動,在戰場上堅持自己的想法,忍耐別人對他的護理歧視,這種種一切證明他是一位有智慧的女人,她把悲憤化為行動,把原本低賤的護理提升為一種專業藝術。尤其我更欣賞他面對緊要關頭的時刻,她總是以最冷靜的態度、高超不凡的智慧處理身邊大大小小事情,不從己力出發,他是護理改革重要關鍵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精神風範留給後人好的典範。現在醫院中的白衣天使不像南丁格爾闡述的理念ㄧ樣,有些理念漸漸被遺忘、捨去而現在面臨的護理問題往往是那些被割捨的理念:現代護理人員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以及主動關懷照顧落勢族群,以及對生命的尊重等…。經過嚴謹的專業訓練才能在判斷上有自信,也才會被病人信任。社會新聞往往有護理人員因為疏失導致病人差點送命或真的ㄧ命嗚呼的案件不少。現今護理人員眾多,教導出來的護理人員參差不齊,雖然護理人員的薪水地位搖搖不起,但南丁格爾卻認為:護理人員有了嚴謹的專業與地位,高薪都會尾隨而來。這令我十分贊同他的看法,技術專業與薪水成正比。
文章標題:暑期作業 閱讀心得-3 2017-09-03 20:15:24
中文書名:南丁格爾
書籍編譯者:蔣文君
出版單位:中華日報
出版年月:76年2月20日
版次:初版
閱讀心得: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南丁格爾是位新時代的獨立女性,並且保有堅毅祥和的特性,她對於病人來說就像是和煦的陽光,她的平和、慈愛更是為病人亮了一盞明燈,即使她的人生充滿困難和挑戰,但最後他人讓那些曾反對她的人心服口服,並讓全世界的人們景仰她,讓她傳奇的一生永垂不朽!在家人的衝擊和使命感的夾縫中掙扎,南丁格爾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她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重重阻礙和她革命性的的建議和做法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像是她在幫助貧家生病婦女委員會工作時,因為她上流社會的身分使得她的工作能力屢遭質疑,上層的委員會財政更是混亂不清、管理也不上軌道,但南丁格爾盡力奉獻自己,從不落人後,還為了醫院的收支節省開銷,並且打掃廚房、洗滌各種毛織品、親手配藥等....她的事蹟甚至已在倫敦漸漸被宣揚開來。我最喜歡的一段是一位和南丁格爾一起巡視的護士回憶說:「我們似乎再走著一條漫長而永無止盡的道路,身旁孤獨和寂寥,偶爾聽得見一些重症者的呻吟。四處都是熹微的燈光,更顯得周圍一片晦暗死寂。....南丁格爾把手上的燈光輕放在地上,再悄悄的走到傷兵的病床邊,彎著身子看看,她的臉上充滿著慈光與祥和,叫人深受感動。.....」南丁格爾曾做過更多的事,是數不清的,她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學習和效法!
文章標題:暑期作業 志工心得-1 2017-09-03 20:16:18
志工服務心得:
上學期因生命老師介紹下,讓我們班有機會去老人院做志工,從來沒有想過第一次去老人院會是因為跟班上同學一起去做愛心服務,很開心老人家們可以因為我們而發出笑容,但是也很難想像他們在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志願者來的時候,臉上會是什麼樣的表情,起初進到老人院,心裡很興奮但卻有點害怕,由於生病的關係管理阿姨派我去擦老人病床邊的窗戶。進到老人們休息的地方,我的手有些許的顫抖,心裡有退縮的感覺,我深怕一個不小心會弄傷長者們。很順利的大家都把工作做完,我也體會到照顧長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了解每位長者的個性與習性,感覺十分辛苦,期待下次的愛心服務。在臺灣這個老人越來越多的社會,每一位老人都需要細心耐心的被照顧。在這一次的服務中,我了解到老人們的生活,更深刻體會照顧者的辛苦。有些老人行動不便,有些老人耳朵重聽,有些老人一直重複同一句話。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有人陪伴在旁邊,以力氣幫忙,以心聆聽。雖然與老人相處是個可能無聊,而且疲憊的事情,但是我很喜歡照顧他們,由其當他們臉上因為我而充滿笑容的時候 ,謝謝老師安排這麼好的活動。看到那些老人有的連話都說不清,牙齒也不太好,也許我們只是坐在旁邊靜靜的陪伴他們,但或許對他們來說已足夠。吃飯的時候看著他們吃著簡單的飯,努力拿著碗筷賣力的吃著,即使是簡單的家居也無法不依靠別人。我們一方面要陪伴、一方面要幫助,最重要的是尊重且保護他們應有的自尊。這個活動真的讓我感觸很深,不知道這是否有點自私,但去了之後真的絕對不會再讓我媽我爸去那邊……
|
1055101410
賴心宜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歡迎來到XIN的世界 2008-03-18 16:15:43
護一辛�
-賴心宜-
有什麼事都可以來問問
但有些事我不會就不解釋哦
文章標題:愛孩子,就是要管教!-20170117- (寒假) 2017-01-17 22:05:41
現在的孩子不能只是用打的,而是要好好講,冷靜的去跟孩子溝通,做好親子溝通對孩子跟爸媽都好,因為爸媽可以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在想甚麼,而不是只會用打的來教孩子,用冷靜的態度去面對你我的問題,這才是最好的親子溝通。這本書中有提到孩子跟爸媽的關係,講到當孩子的朋友還是長官好,我是覺得爸媽兩個角色都要當任,孩子做錯時父母就要給予因該的管教,但要管教時要先冷靜的做好溝通的動作,先了解孩子是為什麼做這個事或為什麼要這樣,去了解後再去管教孩子,這樣對孩子跟父母親都好,父母也要做孩子的朋友,當孩子有什麼事他們就會把父母當成朋友來敘說事情,有什麼事就會說,也可以更讓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我覺得父母跟孩子重要的是溝通還有教導,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責任,而孩子做錯事了,如果先打孩子不顧孩子的感受的話,孩子會留下陰影,有些孩子會更討厭父母的管教,而越來越偏離父母的手中,
所以我覺得父母跟孩子要互相的溝通去了解,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
文章標題:給自己一點空間 -20170213- (寒假) 2017-02-13 11:41:56
人要適時的放鬆,讓自己多多的休息,不要總是一直把自己綁的很緊,給自己一些空間,就好像手中握住的沙,越握越緊,越會流失掉,不管是課業或其他事上,我們追求的也只是暫時的,人生勞苦,但我們還是要繼續過日子,把壓力放高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那這時的我們,是否真的有讓自己有休息的空間,適時的給自己休息的時間,相對於能吸收的東西就多,也不會搞壞身體。書裡還有講到「承諾」,給了他人承諾就要去做回應,而不是遲遲的都不做,不管在課業或學業,給他人或事情的承諾,都不要失言,如果給不了承諾,就不要去做違背良心的承諾,對你我都沒有義處,給自己方便,也要給別人方便,就不會有太多的牽扯,也不會帶給別人困難與煩惱,給了自己空間也要給他人空間,而自己要活的精彩,是靠自己去完成,
給自己一些空間,就是給人生一些精彩,適時的去休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情感方面,都是生人中重要的一部份。
文章標題:護理心理學-護理工作者心理健康管理(林仁和、龍紀萱 著) 2017-08-10 10:25:29
健康有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健康另一種是心理上的健康,身體上的健康就是指身體正常的發育,沒有疾病,體質健全,對疾病有較強的免疫力,並能刻苦耐勞,精力充沛,能時常保持頭腦清醒,這就是健康的定義。心理上的健康定義分為很多種,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即能悅納本身,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這些都是心理上健康的定義,但還是會因人而異。在現在的社會裡要兩種健康都具備真的蠻不容易的,現在的人通常會為了工作賠上自己的生命還有自己的就健康,時不時就會為了工作加班熬夜,感冒或不舒服也放著不管,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工作,但換個角度來看,持續這樣自己的身體也會撐不著,嚴重還會造成身體的衰敗,使自己的壽命縮短,到頭來自己賺來的龐大鈔票都會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賠上,這樣反而是為了你未來的健康鋪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變的很輕鬆也可以變的很困難,在人心與肉體上的問題,我們人人都要慎重的看待,珍惜自己的身體就是在保護自己的未來,健康用錢買不到的而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保護自己就是在珍惜自己。我們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在甚麼時候,都要把情緒掌握好,讓自己學會情緒的轉移,用客觀的想法去面對自我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管理也好,在心理上也是很好的基礎知識,還要保持心情的愉快,讓心身靈都可以得到真的快樂,我們做護理人員的,更要去學習對自己的情緒管理,因為我們工作的職場是在醫院,接觸的都是病人和家屬,所以要更有愛心更有耐心,這是我們都要學習的重要管理。
文章標題:關懷與溝通(編著 李選、張婷) 2017-08-10 10:56:53
說到護理醫療工作就會聯想到體貼跟耐心,不管是兒科還是內科外科都很辛苦很累,大多時候都是在醫院上班,照顧的人都是病人或病人的家人,很多時候當事情堆積太多時,相對的 壓力就會很高,這時心情就會浮躁會沒有耐心,就會沒有任何的心情去服務病人,我想很多的工作都是這樣的,但護理工作都是與病人面對面的溝通與診療,所以做為護理人員自我的調適要好,要懂得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也要懂得去瞭解病人的問題與心情,給予最專業的照護品質,讓病人跟家屬都可以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病情,在復原的期間能有好的心情,增加恢復的速度,對病人跟家屬都是好事,對我們醫療團隊也是很不錯的開始。作為護理人員,我要重視對病人的關懷,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自己承受不住的壓力與一些問題,在那個時候都是我們最低潮的時候,換個角度想,如果是病人遭遇很大的病情的話,我想任何人都會很難過很難接受,但這個時期的病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還要給予關懷還有鼓勵的話,雖然病情不樂觀,但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更要比家屬病人還要的堅強,因為我們要幫助他們,協助他們從黑暗走到亮光盡頭,不管怎樣都要以最健康的心情來面對所有的困難,但往往少數的人還是會不能接受,反而會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人都會有這種的想法,換個角度想,如果我能堅持的話是不是還有機會繼續活著,就算很累的吃藥或復健,都想要好好的活著,讓生命中留下這樣的一段努力,在老的時候回想那時的自己,就會感到很慶幸與感恩,肯復健肯配合就是希望,我們醫護人員的健康理念,去交給那些低潮的病人,我看那些病人也會因為我們的關懷而變得更堅強,對自己更有信心,也讓自己更有成就,在任何的事情上都可以用這種態度去做,幫助到病人照護的病人這才是我們醫護人員該做的,不管是在什麼事上我們都要有一顆關懷的心,去關懷去瞭解去包容患者,我想這是作為護理師最大的努力。
文章標題:安寧照護-護理角色(陳玉婷、陳施妮、陳瑞貞、楊翠雲、賴才雅 合譯) 2017-08-11 09:37:03
安寧照護是什麼? 我想這是許多人想知道的問題,一般人會認為說,安寧照護是給快過世的人住的地方,再給予很多的關懷與心理上的建設,然後病人漸漸的身體虛弱後來就過世,很多人對安寧照顧的定義是這樣,但實際上上安寧照護並不是這樣。我們給予病人的是心理與靈性的照護,會提供症狀的支持,以協助病患生病時及其哀慟時的調適,並不是為病人的死亡做鋪路,病人在這個時期都需要陪伴,給予很多很多的安慰與鼓勵,面臨生命的終點,我們會怎麼看? 許多人都會放棄治療,想直接結束掉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大多的人都會這樣想? 他們都會覺得住在安寧病房只會拖延死亡而已,只是住在那邊等待死去的地方,不如現在走會比較好,但真的這樣會比較好嗎? 我用心的想了又想,或許我比較年輕對於這種事我還不瞭解,但我了解的是,如果還有機會活著,我就會努力做完剩下的心願,在走之前能有快快樂樂的回憶與心靈上真正的快樂,不管在身體或心理上都有個快樂的回憶還有喜悅的心情,面對死亡我們就能坦然的接受,我寧願這樣的走,也不要不捨又難過的走。有時候事都突然的發生,有時候來的太突然,我們會來不急反應,這讓我學習到要珍惜身邊的人事物,不要到了盡頭才在抱怨,這些都是不好的生活觀,我們應當珍惜生命,在心靈上與肉體上都有健康的建設,在面對問題時就會想的通,珍惜就是所有,但問題碰上了,就要好好的面對,不要逃避問題,這樣對自己與家人都不是好的選擇,我們做護理人員的都要有這樣的生活觀,不管是對病人還是自己,我們都要認真的看待,在安寧照護的服務還有工作,我們都要保持健康的心情,去幫助病人還有病人的家屬,這是我們護理人員該做的努力、目標。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 0807~0811) 2017-08-11 10:36:29
一開始以為志工是個很累又很煩的工作,覺得是個無薪水工作,我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想,也沒有想到很多,只是覺得是學校給我的功課,我有義務完成而已,現在回想起來我一開始這樣的想法就很後悔也非常的沒道德。我接觸到志工工作的時候就開始瞭解許多的事,志工不單單是一個輔助的工作,志工也是一個跟病人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在做志工的空檔中,我跟一個當媽媽的年輕姐姐聊天,她告訴了我當媽媽的辛苦還有該面對的事情,聽完以後我就真的覺得媽媽真的很偉大,但如果是我,也不要提早當媽媽,那是一種很大的壓力還有一種幸福的束縛,對一個年輕的媽媽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在很多事上都要比同齡的人還要懂事,還要照顧孩子,覺得很累又很煩心。我在南澳衛生所當志工,很多時間接觸的是病人還有一些病例,這一個禮拜我覺得收穫很多很多也非常的滿足,不僅僅是為了時數而去當志工,而是為了幫助他人才去做的,在這段時間我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像是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溝通,還有跟醫生的溝通,就是我學習到的一環,不管是在幫助人或在學習,我覺得我們都要保持一種熱心的心,要有心才會真正學習到東西,不行用懶散的方式去學習,那只是在討時數而已,沒有任何的意義存在,在你心裡也不會有太多的感受。護理人員就是要有這樣的態度,在面對病人時的態度還有專業,我們都要非常的慬慎還要很專注,我們醫護團隊是專業的而在任何時候我們就要用專業的眼光去判斷,然後再協助病人還有醫師,在態度與精神上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成為最專業的醫護人員。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心得(20170811) 2017-08-11 14:53:06
文章標題:態度決定一切 (2018-2-27) 2018-02-27 12:38:03
讀完這本書真的體悟很深,有很多的感嘆還有一些後悔的事情,人生中有很多事都與態度做決定, 不僅僅是對於態度問題。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有許多是讓人無法忍受與控制的,小小的職位可使一個奮發的人成長,再換個角度想另一個例子,沒有奮發圖強的心或是心態,你再怎麼去做努力結果還是依然如此的,就好像逼自己去讀一本書一樣,你可以一天看一點點,但你也可以選擇一天看好幾頁,但是看的多或是少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的去讀懂它,去瞭解每一句的意義還有含義,然後再把這些讀來的東西記在心上,這才叫讀書,可是說真的在這樣現實的社會中,許多都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什麼不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去讀呢? 這就是個心態的問題。不管是在職場上或是在學校,我相信每位老師都很喜歡學習態度佳的學生,或是在職場上,老闆或是上司每位也都喜歡上進也有責任心的職員,反過來說,誰會喜歡不認真上課的學生或是態度不佳的學生,老師都統稱這些學生是壞學生的,在職場上老闆或是上司也不會喜歡偷懶的員工。要做個好學生或是好員工,就要從自己的行為還有自己的態度改,小小的職位就是小啊,但是自己能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幫該盡的力做好,我相信這就是成功的剛開始了。態度真的很重要,你認真勤奮就會有結果但你不努力就沒有很好的結果,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都要先努力,有個一番成就,你就會覺得值得了,想說倒吃甘蔗一樣先苦後甘,那種感覺很棒。
文章標題:心境決定你的處境(2018-8-31) 2018-08-31 13:05:11
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現在的處境,但我們能改變自我的心境,就好像在逆境中自我的成長。當自己沒能力改變自己現在的處境時,心態、心境都是我們唯一可改變的,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難處還有處境時,獲得的東西就會更多也會有所成長,但自己還是保持現狀都不積極去面對的話,那麼我們就會一直陷在那處境當中無法做任何的改變。人生很多的起起伏伏,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能在這種逆境中得到不同的驚喜,保持微笑接受任何的事這時候自我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法國文豪羅曼羅蘭說:「人生原是與苦俱來的,不要沮喪人生的痛苦,應該在痛苦中學習、修養、覺悟,在苦難中發現我們內藴的寶藏。」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意義,就像羅曼羅蘭說的我們人生就與苦牽繫著,但我們能把苦變成自己成長的路,那我們收穫的一定比任何人還多,在患難中學習寶貴的學習態度,用這種在任何事上那我們一定會更加重視種種的困難,讓我們有所成長。一時的挫折與不開心也會影響自己的決定,當一個人人覺得難過、失望、心煩時,他做的任何決定往往都是不理想的,而是為了自己當下的情緒去選擇的,對自己不會有益處反而走入歧途。心情不好是一時的,但重大的決定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一生。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但我們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所有困難,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勇敢去面對所有的問題或人生的課題,這是我們都該去學習的態度。
文章標題:長照的前瞻觀點:預防照護計畫(20190216) 2019-02-16 20:59:50
長期照護是提供被照顧在生活中的不便,常以許多的機構來照顧需要照顧的人,像是護理之家、個人照護機構、持續性照顧機構等等,長期照護是在家中執行,長期護理又稱居家護理。台灣慢慢成為高齡化,醫療也越來越進步,許多年老的長輩因為身體的不方便無法自己照顧自己,像是有慢性病或身心障礙,因為這樣無法自理自己的生活,照護這些人我覺得要有非常的有愛心,因為這些要被照顧者都是長期生病,在心理上還有在身體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覺得照顧這些人一定要更有耐心,然後一定要非常專業,在心理與身體上給予被照顧者很好的護理,給予許多關心與關懷,讓他們也快快好起來,讓他們能慢慢的照顧自己,教導他們如何去照顧自己,從日常生活中與照護中讓他們學習,而不是越來越退步。人都會老,人生就是要經過生、老、病、死,這些過程都是必定要經歷的,帶著病痛的身體活著,許多人可能無法接受也無法釋懷,這些長期需要照顧的人,比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更需要關懷,在我實習時遇到一個阿嬤,他也是要去機構,只是在等出院與機構的東西,在他還沒出院時,那個阿嬤常常按鈴,我們就會一直去看他,後來自己才明白阿嬤是想要有人關心還有聊天,阿嬤也有輕微的憂鬱症,但在跟阿嬤聊天的過程中,我一點覺得阿嬤沒有憂鬱症,阿嬤在聊天時常常時常提醒我也鼓勵我要努力學習,自己聽了覺得很感動,經過這件事讓我知道,不管是在家裡治療的還是在醫院被照顧的人,很多都是需要很多的關心還有耐心,常常去關懷與關心加上醫療上的照顧,這些被照顧者也會很快康復。
文章標題:運用倫理分析於老年腎病末期病人終止血液透析之共享決策經驗 2019-08-19 23:18:55
人都會經過生老病死,而這一切都是過程,我們都會面臨老時的疾病與痛苦,這篇文在講述老年腎病末期的病人,因為多重共病與一些併發症導致高死亡率,這都是我們給探討的地方,末期疾病我們都知道能用醫療來暖和病情的發展,提升腎病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關心病人的需要與心理,也要瞭解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病人在與疾病共存時,我們該如果去做醫療上的改善或是如何去改善那些痛苦,在面對臨終前是否終止透析治療,這就是我們該想的問題,在面對不確定性的疾病中,我們該如何去選擇治療的方式,再依據病人的需要與基本需要去做考量訂定決策,而末期腎病是以控制和舒適護理為優先,與病人及家屬建立信任與良好的關係,給予關懷與較多的耐心去幫助他們。很多時候我們到了這個時候都會很憂悶,可能會因為這些事造成自己心理很大的負擔,在生活上都無法去好好照料,這些時候我們做護理師的就要用多一些的耐心與關懷去瞭解,瞭解病人的需求還有家屬的顧慮與需要,去加以關心,在醫療照護上,我們也要盡一切的努力去幫助,能讓病人與家屬在舒適與快樂的情況中去接受治療,我覺得對病人與家屬是最大的關心。這篇文章寫到了要建立病人與家屬的信任與良好關係,讓病人、家屬與我們之間沒有隔閡,有信任病人與家屬也比較能放心,在醫療執行上我們也要專業,去帶領病人與家屬參與治療。
|
1055101409
宋蘭亭 發表(8)筆
文章標題:ᴡᴇʟʟ ᴄᴏᴍᴇ ᴛᴏ ᴍʏ ᴇ-ᴘᴏʀᴛғᴏʟɪᴏ ❤️ 2008-03-18 16:15:43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 重生世界 2017-02-19 20:27:34
我認為重生世界的書名不只在於虛構出來的死後世界,而是在我們看到光鮮亮麗的作家背後,往往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作者還談了許多有關創作的歷程,與出版一本書有多麼的複雜與麻煩。
作者在小說裡面的地位,就是神。神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寫小說其實就是在學習掌握事情 ,掌握權力,想要有好的結局,不讓角色有暴衝或劇情鬆散的情況,總是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出現關鍵人物來解救他們,同時兼顧合理性,需要的是極度良好的控制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人生,寫作說不定其實只是逃離現實面的一種方式而已。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 詭案組 2017-02-19 20:28:27
小說中,除了讓讀者們有如警探般一步步抽絲剝繭之外,還帶有讓人處於黑暗中慢慢摸索的味道,彷彿一個人走在黑不透光的深山小道上,不知身旁還存在什麼東西,隨時準備邁開腳步逃跑一樣,那摸不著頭緒又一點一滴讓害怕壟罩在心的感覺,正是作者想帶給讀者的。
詭案組所出現的每個案件,都是作者根據現實中人們相傳的傳聞改編而成,正因這似真似假的故事,詭案組深深吸引著小編的目光,從第一個案件「白蛇妖仙」開始,讀者就能從故事文字中感受到恐怖詭譎的氛圍,和山雨欲來之勢,令人有如身上壓著一個接一個的巨石般,幾乎喘不過氣來。
文章標題:105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卡羅.歐巴尼醫師的傳奇 2017-08-24 14:09:32
我這次暑假作業選擇閱讀卡羅‧歐巴尼醫師傳奇此書,是因為SARS曾經擾亂過我的生活,還記得那時我才國小幾年幾而已,當時的我和班上的同學一起討論放學後要去哪裡玩,因為是國小難得可以與同學出遊,而且在此之後不久,大家也都無法有機會一起出去,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每週都可以和同學一起出遊,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地討論要去哪些地方出遊,希望為自己、為別人在這階段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而就是在出遊的前幾天,SARS發生了,高度的傳染力、不斷傳出的死亡病例、導致台灣社會人心的惶恐,而我們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那麼多人聚在一起誰都無法確保不會有事情發生,所以就在外力的介入下,屬於我們的旅遊還是取消了。
隨著SARS在地球的發展直到銷聲匿跡,除了取消旅遊,我的生活幾乎沒有改變,當時我不禁在心底埋怨”到底為甚麼要這樣子,害得我最期待的旅遊因此取消了!”卻沒想到過,SARS沒能在全球大流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亡,全部都得感謝這位卡羅‧歐巴尼醫師。
歐巴尼醫生真的是一個視病猶親的好醫生,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通電話,他便會趕去探視那位病人,就算那根本不是他的職責所在,或者是有一堆下屬可以代勞,而且從不會有怨言。此外他還是一個盡責的好父親,他努力地去培養他的小孩,使他們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而不是成為那些佔世界百分之十富人的小孩般,有良好的教育及圓滑的處世,但卻不在意其他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如何過日子的。因此他舉家搬去越南,不讓他的小孩像其他外交使節的小孩般上昂貴的西方學校,而是讓他們就讀當地的越南小學和幼稚園,讓他們貼近大自然、體驗生命、並建立起超越種族的珍貴友誼,而因此,他的小女兒越南話還講的比自己的母語好呢。而歐巴尼自己也是非常地以身作則,沒有許多白人有著的種族優越,他一有機會便去越南人家裡作客,為的是去挖掘他們的風情習俗、去認識他們的文化、去了解對方、真心尊重他們。而這些就是他要他的孩子所學習的。看到這,我真的很感動,因為現在的世界,別說白人,連我們自己黃種人都會有著”我比黑人優秀”的想法,歐巴尼卻能跳脫出這種思維,而且也要讓自己的小孩體悟到。而且身為世衛的高級官員、甚至還代表無疆界醫生組織去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地位是多麼的高高在上,但歐巴尼卻一點架子都沒有,總以幽默風趣的行事風格和大家相處,這也是我很喜歡歐巴尼的原因。此外,他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讓他一看到SARS這病毒時,便知這會危害到全球,因而馬上採取行動,阻止了廣大的流行,但當他不幸染上SARS時,他知道自己已無藥可醫,馬上將自己隔離,不讓他周遭的親朋好友步上後塵,為此,他來不及見到自己孩子的最後一面就過世了。我ㄧ直很難想像當時的情景,因為這背後蘊含著多少偉大的情操,要多麼的有愛心、要多麼的有勇氣、要多麼的視病人如己出,才會願意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來替一個不知病情的病患做處置,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想想一個總以救人為己任的醫生,某天義無反顧地去醫治一個病人,以致於自己染上了這駭人聽聞、沒有解藥的怪病,只好靜靜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結束。這個情操是多麼的偉大啊,是多麼值得我們來欽佩!在生命面臨死亡邊緣的時刻,歐巴尼說過自己的確很擔心恐懼,但是我想,歐巴尼他自己一定不會為自己當初去醫治那位染到SARS的陳先生做治療而感到後悔,因為他相信:醫治病人,是身為一個醫生永遠的責任!
文章標題:105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2 2017-08-24 14:16:31
醫療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好多人物的介紹,看到他們付出的全部,都希望自己未來能像他們一樣,不要說有多偉大,光是他們視病猶親的精神就讓我覺得敬佩。
其中,我對史懷哲及范鳳龍這兩位人物最印象深刻。學問既精且博的史懷哲,把他這一生所賺到的錢完全花在他的免費醫院裡,使金錢在他的手裡變成了「萬善之源」。雖然他謙遜地說:「每一個人都能創造倫巴地。」但是他偉大的光芒的確照亮了全世界。而范鳳龍是一位為病人而生,救人無數的Oki醫生。1945年5月,他陪同一群故鄉的難民準備逃往義大利,突破共產黨游擊隊的包圍,幸運的逃脫之後,從此下定決心,要用餘生為貧窮苦難的人服務。他跟隨著神父來到了台灣宜蘭,成立了羅東聖母醫院,在這裡他開八萬多台手術,寫下台灣外科史無人能破的紀錄。除此之外,他還幫窮苦的病人繳交醫藥費、捐血給病人,每天查房還為病人換藥處理傷口,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照顧,而被蘭陽地區的民眾稱呼為「Oki」醫生。他不放棄每一個救人的機會,曾數度因為體力透支而昏倒於院內,也曾忍痛抱病,在半夜起身為病人手術,甚至連在歐洲的母親病危過世,都沒有趕回去,因為他說回去也來不及救她了,但是在台灣羅東還有很多等著要他救的病人…在他心中,最大的幸福不是妻小,而是開刀的病人治好了,能健康的回家去。
看完了這本書,讀完了那麼多位偉大人物的介紹,我的總結不是他們每一個人對醫療的貢獻有多大,而是他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無私的愛和視病猶親的精神,也因為具備了這兩個東西,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貢獻被全世界的人看見而認同了。自己和他們走著同一條路,未來身為護理人員的我也應該多多向他們學習,給病人無私的愛,將他們視為自己的親人照顧。angel
書名: 醫學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作者: 陳永興、林衡哲
出版社: 望春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 2017-08-29 12:30:22
因為在圖書館找不到關於護理典範的書籍,所以我就藉由網路上去各個尋找每位護理典範人物,我查到了許多位人物,每位都非常的有愛心,非常讓人敬佩,而且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物,我非常的佩服他們,因為他們可以從自己的國家願意離家去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我認為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此我要跟大家介紹一位台灣的護理典範人物,她民國三十八年生於彰化市,在台大護理系畢業,名叫阮玉梅的一位典範人物,我在網路上查了她的資料後,我發現她是個有幹勁、能帶人,對長期照護的遠見也讓人折服。任勞任怨的她從沒喊過累、她勞心勞力,身邊的人都看在眼裡。
我覺得她非常的偉大,若是沒有阮玉梅或許也就沒人願意照顧那些長期病人了,她的一生都在為他們努力就只希望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與支持,而且也減少了醫院和家人們的負擔,真的非常的偉大,也非常讓人敬佩。
我在網路上也查到了些簡短的人物介紹,藉由這次的心得我想與大家分享, 第一位是:艾珂英修女(1934)位於美國籍。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護士、第二屆醫療奉獎得主。,免費居家護理足跡遍及台東原住民。也非常讓人敬佩,願意免費居家護理是件非常要有愛心的才敢去做。
石仁愛修女 (比利時籍) 馬祖海星診所助產士、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馬祖的媽媽 ~ 在被人遺忘的馬祖島上總見她為鄉民接生,提供免費醫療的身影。
林惠仁修女 (1937) 美國人。現投身台大愛滋病防治工作、 第八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願為愛滋病患唸佛號的修女 ~ 把每一位愛滋病人視為至友,做他們溫暖的依靠。
裴嘉妮修女 (1943) 義大利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保健組長、第十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上帝送給智障兒的禮物 ~ 她不僅是專業護士、健康的守護神,更是無師自通的裁縫師和募款高手。
葛玉霞修女 (瑞士籍)。台東成功聖十字架修女會、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走過山巔水涯,奔波鄉里護理慢性病人 ~ 居家護理足跡遍及台東山野。
我認為這些典範人物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無私的愛讓在偏鄉的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真的非常感謝他們,願意離鄉來到不熟悉的國家為行動不便的病人醫療這是他們最讓人敬佩的地方,往後的日子我也希望我能向他們學習,不管甚麼困境只願意幫助比我們更需要被幫助的人,這是我這次的心得。
文章標題:106 寒假作業 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 2018-02-28 12:43:13
幸福和快樂,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然而,當我們努力去追求幸福和快樂時,卻發現與它們漸行漸遠。之所以會如此,並非幸福和快樂虛幻,而是我們追求不得法。
張愛玲說過:「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儘管每天都是嶄新的,依然會有小煩惱前來報到。有的人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偶爾駐足看看鏡子裡的自己,眼神裡隱藏著黯然的憂鬱。西方諺語說:「同是一件事,想開了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快樂更是如此,快樂有40%由自己所主宰,當你態度快樂你就已經擁有40%的快樂;50%的快樂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在於完成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快樂是自得其樂的感受,快樂是保持幽默的笑容;不應該取決於別人的眼光。《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提供69帖釋放快樂的魔藥,不僅針對工作、生活……關照你全方位的快樂,還告訴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魔法,讓晦暗的色彩遠離心頭,讓心靈的角落能天天天藍。
在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當愛麗絲講到人們無法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時,女王這樣回答:「我敢說這是因為你練習得不夠。當我在你這個年紀時,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半個小時。有時候,在早餐之前我就能相信6件可以做成的不可思議的事情。」
讓人捉摸不透的是,一旦你有足夠的把握,態度本身就能擁有生命力,一種足以讓夢想成真的力量。如果你堅信快樂的態度,那麼為了實現它所採取的各種方法就能匯聚成一種幫助。《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是一本幫助紛雜忙碌的現代人進行心靈按摩的幸福讀物,它能夠幫助高壓環境下已經麻木的人們發現快樂,感受幸福。
《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從【做好獨一無二的自己】、【保持自然健康的心靈】、【相信自我實現的人生】、【運用幽默智慧的語言】、【善於自得其樂的情緒】、【掃除心中陰晦的想法】、【珍惜感恩上天的安排】多個方面講述了快樂的玄機。人生只有一次,何不瀟灑走一回,開開心心地度過呢?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追求值得擁有的,放棄不該得到的;記住生命裡的感動,忘卻路途中的苦悶;捧一杯寬容的清泉,給他人一個單純的微笑……聰明的人懂得每天快樂一點點,日積月累,好心情將常伴你身邊。
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其實自己的本性和態度非常重要,在面對許多困難的當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檢討自己,無論是傷心還是難過都別把情緒帶給對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要多多的關懷。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用快樂面對大家,盡量不用悲傷的態度過每一天,這是我在讀這篇文章最深處的感想。
文章標題: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107-暑假作業 2018-08-29 14:28:07
語言是溝通的符號系統。語言的發生主要分為幾個階段:包刮前語言及前概念時期、概念時期、語言時期及修辭時期。語言的特質與功能包含了指示、標明、定義以及評估。一樣的文字仍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涵義。文字的內涵及意義涉及了聽者對於文字的感情和評價。語言能力跟溝通能力並不存在對等的關係。溝通具有社會心理屬性,講話的過程中會隱含著特定的規則,語言本身也不單獨為語言,更具有權力指標的意義在裡面。
我認為人際關係是生活中影響我們最多也是最深的重要關鍵。專業知識不必然是成功的唯一標準,許多的事情是需要人際之間的協調以及配合,然而,溝通技巧就成為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如果表達錯誤或使別人搞錯自己的意思,恐怕會帶來言語上的衝突。人際關係可以提供大家多方面心理上或真的需要幫助時的需求以及滿足;例如被接納、自尊以及安全感……等。想要受到他人的接納以及歡迎,就必須要能夠適當的與他人做互動。因此,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先學習著溝通,溝通是很重要的。
溝通不僅僅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溝通是需要學習並且實踐在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雖然有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提供給我們的並不一定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卻可以在這環境中學習著如何與人溝通,如環境中重要的講話用詞、姿態、表情、語調……等。都是會影響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上的溝通行為。要增進好的溝通技巧可以藉由認識、了解以及練習的過程中來增強溝通技巧,不僅增進了我們的溝通行為,更使人際關係的內涵更具多功能性以及多元性。
溝通其實是一種藝術,要使人際關係變的更好的關鍵就是要先學會重要的溝通技巧。有好的人際關係,在遇到困境或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朋友們可以互相幫忙,解決困難的事情也會容易許多,在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向家人開口時,可以尋求朋友的幫助並且傾訴內心的事情,心情也會因為這樣而得到釋放和紓緩,跟朋友說明事情的經過才不會感到肩上有所重擔,重擔也能同時減輕許多,就如同心理上得到了安全感這股安心的力量。
|
1055101408
劉硯綾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來到我到部落格 2008-03-18 16:15:43
hello 大家好!!!!
文章標題:末日愚者 伊坂幸太郎 2017-02-15 16:34:39
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是一個關於尚未到來的末日的故事 專家預言了某月某日世界毀滅 而這個世界也在那一夕之間變了樣。他們張皇失措 慌亂瘋狂終至平靜度日。等待末日的時間太長 足以將情緒都熄滅 從懷抱希望、到失望、然後絕望 這個世界突然之間安靜的有點可怕。在山丘城鎮裡面的這些居民懷抱著等待 等待毀滅的到來。只是在那之前 生活還是得過。這不是一個沉重的故事 在末日之前 人們不需要再為了工作汲汲營營 只需要等待著那一天到來之時 會做些什麼?有時候絕望反而能引發人最真實的性情 當做什麼事情都不用考慮太多的時候 會勇氣十足 還是畏畏縮縮 我相信人在面對末日的時候總有著做什麼事情也不再有用的念頭。正面與反面的思考模式有時候只不過是一線之隔 該想著還剩下些什麼 或是還擁有些什麼 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看電影變成了一種好像很無聊的舉動 生小孩還得考慮著生命將會如此短暫的憂慮 渴望得到救贖更是多數人的念頭。對於生命不再積極 逞兇鬥狠也覺得沒關係 今天死去跟明天死去好像沒什麼不同。讀著讀著 想到的是既定的死期對於人類的影響是多麼的深遠。即使他們想著不只是我 別人也都一樣,卻怎麼也很難提起勁。
文章標題:時間漩渦 威爾森 2017-02-15 16:57:45
星星回來了 人們卻回不到過去 時間漩渦已經是幾十年的事了 比起曾經有過失落的一代 如今也只是相對而言 不那麼失落而已 在假想智慧生物的保護罩下苟延殘喘的人類 成功擺脫上個世紀的石油危機 自赤道洲運來獲得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石油 於是地球變得更熱 冷氣形同虛設不過還活得下去。暴力犯罪屢見不鮮 街頭遊民有增無減 珊卓身為國家照護機構的醫生 在評估流浪青年奧林的心理狀態時 意外地讀到奧林的隨身筆記 大字不識幾個的奧林 卻能使用不屬於他貧瘠認知範圍內的字彙 以豐富奇詭的辭藻 編撰出未來世界的劇本。和奧林對談 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問號 問奧林故事來自何處 他卻說不出所以然 或是不願多說。奧林筆下關於一萬年後的故事 應該是虛構的 他的筆記好似三個角色輪番獨白 有一萬年後乍然甦醒的特克 有身兼雙重人生的艾莉森 還有一個假想智慧生物的混血兒艾沙克。在奧林的故事裡一萬年後的巴克斯人奉假想智慧生物為至高存在 希望藉由艾沙克和特克這樣的入門人抵達古老星球「地球」 與假想智慧生物接觸進而達到人神融合般的救贖。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所找到的地球 渾然不似預期 這樣一個超現實的故事 如何來到奧林的手裡?故事真偽姑且不提奇怪的是 國家照護機構的主管突然插手干預抽換負責醫師 不准珊卓過問奧林個案。一個小小個案竟讓珊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脅迫 以及利誘。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 2017-08-27 16:03:25
關懷是有關如何接受關心、付出關心,源自於人最深刻的感受,這感受植基於接納、關係和回應 在關懷關係中,關懷者的主觀意識是開放接納,對被關懷者的全神貫注和設身處地,最後依被關懷者的需求而持續的更新關懷的承諾 被關懷者則是自由的領受關懷 關懷者和被關懷者都是關懷的主題,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懷、被接納,關懷的重點在於關係上,而不是一連串特定的行為上 並非遵循幾個步驟就可以提供關懷,而是源自於關心他人的情感或動機,涉及關心他人、尊重感同身受 認為護理人員應秉持著熱誠、能力、信心、良知和承諾等特性,提供病患關懷照護 強調關懷照護是護理的本質,也是護理最重要的特色,護理專業必須具備泛文化的照護知識與技巧,注意個案的個別性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應有不同的照護方式,而人類是關懷及文化的產物,沒有關懷照護就沒有真正的痊癒 指出護理是關懷照護的科學,透過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整合,使護理人員對人類行為有更深層的了解,給予病患關懷照護,以發揮護理專業的內涵與精神
文章標題:服務學習反思 2017-08-27 16:33:34
這是我第一次在衛生局當志工,我看到了好多阿公阿都去衛生局看病不然就是小孩子要打預防針,我們有幫忙複製東西到電腦上,還有幫忙打電話給家長要小孩子來打預防針,還有幫忙貼病歷的東西,雖然只有做這20小時但還是覺得很好玩每天都要早起搭火車去南澳當志工,也蠻期待下次能再去當志工,那時候第一次當志工就很不想去,因為怕會很多人什麼的 結果還好大家幾乎都很親切,還有看到小孩子的預防針真的很可怕 超怕小孩子哭的 有一次有一個小孩不想打針阿姨就叫我們幫忙抓住那個小孩子得手那小孩的力氣很大我跟我朋友都抓不住後來他媽媽把他抓住後打預防針的那個阿姨就趕快紮一下就好了,我們去那邊我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 2017-08-27 16:48:26
護理人員必須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在工作上都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或是跟同事起什麼衝突或不適合的地方我們都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遷怒到任何人因為很多事情合得來也或許合不來但都要慢慢磨合 控制不了情緒就控制不了命運 怎麼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 就要先從日常習慣做起,為自己制定一份計畫,並要求自己能按照計畫行動,這樣一來就能提高自我控制影響能力,當然這裡的影響指的是積極的方面,透過行動去尋找快樂。當你能控制自己行動的時候,即使你想發脾氣,也無所謂了,因為至少你不會在憤怒的時候做出過於偏激的事來 情緒與行為息息相關 我們不僅要做到鬧情緒時控制自我行動,還要做到沒有情緒時,以行動引發積極的情緒,我們可以聽聽音樂或找朋友出去玩聊聊天這些都可以激發起一種愉悅、平和的心態 獲更多的自信心去面對生活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 2017-08-27 17:07:31
隨著醫療體系逐漸健全的發展,在醫護工作中增添了一些新的工作伙伴,如醫護助理 這種改變本身是在於提升醫護品質,藉此可減輕護士臨床工作量,好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去規劃護理程序可是若只是藉此減輕工作量而減少了跟病患接觸,這樣便會失去許多機會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未必能美好的實行臨的關懷,不可否認的有些工作人員提供關懷的意願降低,或直接影響關懷者所提供關懷的品質,甚至影響關懷者的身心健康,心理學家發現現代人的堅毅性格舉凡與忍耐、承諾、超越、突破、毅力、堅強度等有關的特質,越來越薄弱,也越來越會去計算,剛步入職場或新進員工,很容易因不熟悉遊戲規則而害怕,彷彿在迷宮中,沒有方向感或無法接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責罵,感嘆不知意義何在,甚至憤怒離去,最後像沒有知覺一樣
文章標題:好情緒事半功倍 壞情緒事半功倍 2018-03-04 16:01:34
情緒常常是大家會談到的話題 也是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獨特天性 是一種對外在的事物喜歡.討厭火是厭惡等的直覺反應 當人們獲得榮耀和自信時 會得意.驕傲.愉悅.興奮 可是當人們挫折 委屈和精力打擊時便會沮喪.憤怒.忌妒.痛苦它擁有非常極端的特性 所涵蓋的也非常廣 所以有好情緒也就會也壞情緒當你不在鬱悶苦惱而敞開心胸時 你會發現生活會輕鬆的多並更有情趣 情緒只能使你悲傷 懷疑惑是自以為是 我們知道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得東西影響左右人們的情緒 我們也能找到更多調節和改善情緒的方法 但在我們調節情緒時也應該遵循一些原則 在調節方面有適當的尺度 就拿分享喜悅與心事這兩個例子來說 與人分享歡樂 把歡樂帶給大家因為對方會因為被你開心的心情而影響 心情也變得愉悅自己也給別人樂觀開朗的印象 反之 對人發洩情緒別人的心情會受到你的影響也變的悶悶不樂 壞情緒就像是流行性感冒 一個接一個 一個傳一個 是會傳染的 而好情緒就像甜甜的糖果 讓人生活中充滿了甜蜜與幸福 要將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別讓瑣碎繁雜的事困擾我們的生活 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趁虛而入 破壞了原有得好心情我們不僅要學習不讓自己的壞情緒牽引他人 也要去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新聞中常看見許多高材生因心理及課業壓力等等因素而變的情緒異常 再加上沒有適當的途徑能排解壓力而選擇走上絕路 這代表學歷高低與管理好情緒的能力是不成正比的 因此情緒議題是非常值得我們去關心與探討的
文章標題:COPD 2019-02-13 13:0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就是所謂的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台灣一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被診斷為COPD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要遠離COPD,請務必要戒菸及拒絕二手菸、三手菸。一旦罹患COPD,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
得到COPD的人我都覺得很可憐,因為他們常常會有呼吸困難的問題,但是大部分的COPD都是他們自己抽菸的所以也不能怪別人,COPD有分四期,在第一期就應該要開始控制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要再抽菸並規律動等等的以避免繼續往下一期走,畢竟第二三四期都要開始用藥了,如果能不用藥不是比較好嗎?
為什麼要搞得自己老了要還那麼多藥要吃,多麼可憐,以後可能老了還有更多藥,何苦呢是吧。
面對COPD的十招:
1.戒菸及遠離二手菸、三手菸;2.相信專業,配合醫囑;3.正確與確實用藥;4.勤練腹式呼吸;5.多喝水、勤拍痰;6.多走路、勤活動;7.常洗手、外出一定戴口罩;8.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及密閉環境;9.飲食要均衡;10.吸收新知識。
|
1055101407
林于又 發表(3)筆
文章標題:大家好 2008-03-18 16:15:43
大家好我叫林于又請多多指教
文章標題:106年1上寒假讀書心得(1) 2017-01-31 04:34:57
書名:騙過死神的女孩
作者:茱麗亞‧希伯林 Julia Heaberlin
心得:一封陌生人的來信讓女主角譚米‧麥克勞原本單純的生活天翻地覆。譚米的父親剛過世,她還沒撫平情緒便接到這封信。寫信的女人外號紅玫瑰,是芝加哥黑幫的傳奇人物安東尼‧馬契堤的妻子,馬契堤因犯下一樁滅門血案,正在監獄裡服刑,紅玫瑰聲稱譚米是她的女兒,多年前在襁褓之中遭人綁架。
譚米原本只想把這封信當作惡作劇,但怪事卻接二連三發生:她的社會福利卡號屬於多年前一名意外身亡的小女孩、一名身稱自己是記者卻舉止怪異的男子跑到她家翻箱倒櫃、有人不斷將滅門血案中慘死的小女孩的照片寄到她信箱、幫派分子出現威脅譚米別想追查真相、馬契堤從監獄裡差人帶話給譚米要她別相信任何人、她到銀行開媽媽的保險箱,銀行經理卻說她哥哥才剛來過,問題是,譚米的哥哥早在多年前就出車禍死了。
譚米驚覺自己過去的生活是一連串的謊言,她記起童年時爸爸會將她們丟進後車廂訓練她們踢破車尾燈伸出手求救,原來那不只是遊戲而已,又發現原來她小時候的初戀對象竟是臥底的聯邦法警。
守護祕密、守護譚米的人正一一倒下,
舊的謎團還沒解開,新的威脅卻已接踵而至……
因為個人喜歡驚悚.推理的小說,所以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選定要借它了,果然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沒有讓我失望,整體來說這本書的故事情節緊張,真相難以預測,毫無冷場,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很推薦,好看
文章標題:106年1上寒假讀書心得(2) 2017-01-31 04:49:48
書名:姐姐的守護者
作者:茱迪.皮考特
心得: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討厭起了安娜的母親是這樣對待安娜的。我或許能體會一個母親對於自己女兒得了白血病,那種想拯救女兒生命的心情;但這份母愛也讓她盲目到下了一個十分慘忍的決定,再生一個女兒來提供完美配對的移植來源。一個被當成工具而生下來的小女孩,這樣的行為根本就是剝奪了一個人的生存價值了!可以想像這樣的行為在這個時代是多麼讓人不能認同的。
這個故事我看的其實是電影,很值得大家去觀賞,因為非常的感人,在學校本來要借,可惜我晚了一步,被前一個人借走了...但我也因為看了這個電影很感人很值得大家觀賞所以才決定寫他的心得的。
|
1055101406
葉佳媁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
文章標題:106年 1上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9 16:53:05
書名:擁抱玫瑰少年
作者:蘇芊玲
心得:
故事中的主角葉永誌,在求學期間一直飽受同儕的霸凌,
他們嘲笑他是娘娘腔,因為他從小就和別的男孩不一樣,
他不象其他男孩一樣玩著電動,而是和小女生一樣玩娃
娃之類的玩具,所以因為與其他男生不一樣的他便成了
其他同學的霸凌目標。
因為他與其他同學的不一樣,而導致遺憾發生,在那樣的
年代裡還是有許多人無法接受這種事情,就像現在同性
婚姻的議題雷同,相信每個學校都一定會有霸凌事件,當
我們在霸凌同學時,你一定感受不到他的感受,可是當你
成為了被霸凌的那一個,你才會知道當我們以為這些行
為舉止不會讓被霸凌者產生陰影時,他可能正想著怎麼
樣才可以逃離這黑暗的世界,而他們的方法往往只有一
個,就是自殺,我們何必把這個捉弄欺負的心態,加負在他
人身上,他們不是說不出口,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說了還有
更恐怖的事情發生。
文章標題:106年1上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9 17:11:57
書名:向自殺Say no
作者:楊淑智
心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新聞或者是報紙上看到有關自殺的事件,
而他們會選擇自殺的原因很多都跟壓力有關,不只是學生面對
課業的壓力,還有同儕互相切磋的壓力,當然少不了父母親對你
期許給的壓力,當然有學生就有上班族,雖然很多人都在探討自
殺議題,可是自殺事件從來就沒有停止。
很多時候在人們無法負荷娜些壓力時,腦海往往會浮現自殺的
想法,我相信很多人在遇到挫折而沒辦法解決的時候,都會想讓
自己就這麼的了斷,雖說自殺可以解決你煎熬的時候,但同樣的
你也會失去家人及陪伴在你身邊的他們,當你覺得你自由時,你
的朋友家人正在為你哭泣,有時候我們做一些決定時,也要想想
身邊的人,因為他們是唯一會在你失落時給你擁抱最珍貴的人。
文章標題:106年 1下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3 19:02:54
書名:星星小王子
作者:肯尼˙霍爾
心得:
肯尼斯是位亞斯伯格症的男孩,因為想法和行為與別人不一樣,
因為無法被同學了解所以學校生活對他來說是一場災難,經過家人給予的愛,
以及接受治療他解了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學會位自己行為負責同時也關心別人。
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感受到的也和我們不同,
所以自然而然的正常人也會疏遠他們,
但很多人從沒想過,他們或許也曾努力與我們相同,
因為人群的疏遠所以無法給他們所需的關懷,
也或許是這樣讓許多有相同症狀的人來說,
他們是另一個星球的人而不是屬於地球,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也變成了另一個世界的人,
我們也會希望自己也能被看見而不是被忽視。
未來你或許也有機會與他們相處,
所以請你用心的聆聽他們內心那充滿彩色幻想的世界。
文章標題:106年 1下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3 20:17:33
書名: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
作者(譯者):黃穎凡
心得:
女主角長島千惠在23歲那年秋天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千惠因為太郎說[讓我們一起對抗病魔吧]因而開始交往,
在這過程中太郎遵守了約定一直陪伴著千惠,
但在2007年3月千惠只剩1個月的壽命,太郎決定與千惠結婚,
在婚禮結束後,千惠就像是心願已了的離開人世。
"不是年輕就不會生病,不要揮霍生命"這句話我想就是千惠所想告訴大家的,
在這本書中千惠的父親.朋友以及太郎都陪伴著千惠,
而千惠也總是微笑著,他相信病魔會被打垮,而不再摧殘自己。
如同去年的3月爺爺也離開了我們,在大家都以為爺爺的病況好轉了他卻離開了,
明明感謝的話語都還沒說,但上天總愛這樣欺負人對吧。
千惠說『光是還有明天這件事就應該要稱為奇蹟,希望大家也好好珍惜自己的一切。』
有誰曾因為還有明天而慶幸著,對每個人來說明天不可預測,也同時讓人害怕,
但千惠卻因為著還有天而感到奇蹟,人是不是就該帶著感激的心態過著生活。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不要做會讓現在後悔的過去~
文章標題:106年 1下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3 21:04:33
書名:用最好的方式揮別生命-臨終照顧與安寧療護
作者:柏木哲夫 譯者:曹玉人
心得:
死亡,是自然的過程,是生命流轉無可避免的階段。
當生命即將對你說再見的時候,你準備用什麼樣的方式與他道別?
一般而言,死亡就是會令人感到寂寞 難過以及失望..等的負面情緒,
從這本書中可以知道,面對於這些病人,減輕痛苦比起延長生命更府何病人的需要,
陪伴他們以及用心的對待,讓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家人也會因此接受不再逃避,
安寧療護是把臨終的病人認為是人類必經的生命最後,而藉由團隊的合作來解除病人的身心痛苦,
並且會防制家屬哀傷的心情,並且儘可能的幫助病人及家屬達成病人最佳的生活品質。
對於死亡並不只是單單老人的問題而已,不管在什麼樣的年齡層,死亡還是環繞在身邊的,
重視生命學習面對衰老以及死亡,當作是成長的一部分。
文章標題:106年 2下暑假讀書心得 2018-09-09 18:44:21
*書名(3本): 1.社交囧星人的生存之道 2.贏在引響力 3. 幽默的人最讓人喜歡
作者: 1.泰田‧代 2.黑幼龍 3.塞德娜
*文章(3篇):1.「人生的朋友」人際溝通實踐 2.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3. 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作者:1. 劉樂農 2.楊中芳 3.張凱雁、康云瑄、戎瑾如、蕭淑貞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作者泰田‧代博士是心理學家與人際關係專家,也是典型的社交囧星人。從小到大,他可以直接在腦子裡解開複雜的數學算式,也能記住每一位大聯盟先發投手的防禦率,但是他卻不知道怎麼在跟其他同學互動的時候,解讀別人釋放出來的社交訊號,也經常忘記一般的社交規矩。
然而,社交流利就如同外語一樣,是可以透過練習而更加上手的;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學習如何提升人際智商。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與自身的專業知識,深入剖析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等數十年以來的相關研究結果,幫助我們了解許多人共有的社交尷尬特質、社交囧星人眼中的複雜世界是什麼模樣,以及該如何才能自在地與這個世界共處。社交內向類型的人雖然欠缺與人相處的技巧,卻具有聚焦式的注意力與對興趣的強力執著,也能看到別人錯過的細節,因而成為創意的來
社交能力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得具備的條件,當沒有社交能力時很難讓人發現自己的存在,也無法了解別人的情緒以及想法,我們很難從別人的一個動作了解他的情緒,往往都是先看到對方的嘴,再看到眼睛,把這兩個資訊連結起來,才知道對方心情好不好。
對於護理人員常常要遇到很多種病人與家屬,當家屬與病人面對疾病的恐懼時,我們就得透過溝通來陪伴他們以及幫助,有些病人甚至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不只要會聽.要會看.還要會說,溝通不只可以用言語還可以用肢體以及心靈交會,
不論是哪種溝通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文章標題:107年 3上寒假讀書心得 2019-02-17 16:01:31
篇名:1.臨床兒科疾病特別經驗一二 2.五年制護生初次內外科護理學臨床實習之經驗 3.專科護生產科實習之壓力源
作者:1.柯大文 2.劉棻鍾、劉棻、鍾芬芳 3.鍾聿琳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我覺得每一個學姐的臨床經驗都是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對於四年級即將要去實習的我們來說,能看一些學姊臨床經驗,然後去揣摩如果我們遇到這種狀況時,我們該如何去解決怎麼操作對於我們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幫助,由於已經經歷過基本護理學的我們,雖然在其中遇到的挫折不少,但那都是能使我們往前推進的墊腳石,而非絆腳石,我能想像在高護實習中遇到的挫折會是麼挫敗,很多人說經得起打磨的鑽石未來必定是做耀眼的一顆,我想我們就是那個剛從礦坑裡出土而不起眼的石頭一樣,而在學校學習就是為我米洗去身上多餘的碎石以及泥土,經過基護實習就有如魔去我們身上劣質的菱角,最後經過高護實習接著畢業的我們,就像一顆被妥善處理正等著發光發熱的鑽石一樣,有人問過我讀護理難道不會很辛苦嗎,我說很辛苦,有時候苦到讀書讀到感覺失去方向餔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苦到覺得我再堅持下去沒有意義,苦到會怨恨為甚麼要這樣折磨自己,不過現在雖然覺得累很辛苦,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我的未來而打拼,我從不覺得我很厲害還是很聰明,但我覺不會放棄自己堅持下來的這段時間,不管我所遇到的是多麼艱難的問題,我只會告訴你它能使我向上。
護理雖然很辛苦也有不少人在途中選擇放棄,但我們不都是為了一個方向前進嗎,那就是未來,他們說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沒有錯未來不可預測,但我能選擇最好的方向,我想以後如果再有人問我護理苦嗎,我想我會回答一樣的答案,很苦非常非常苦,但它是我人生走的最正確的道路。
文章標題:107年 3下暑假個案報告心得 2019-08-09 19:03:33
作者姓名:林明珍、陳芳巧、郭春花、藺寶珍、鄭?絨
西元出版年:2004年 文章標題 :探討護理人員對能力進階N3個案報告之知識、態度、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期刊名稱I :慈濟護理雜誌 卷(期):3:3
起訖頁數 60-69
作者姓名: 蕭雅竹、陳素惠、李香君、蔣宜倩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靈性概念於護理個案報告應用之文獻評析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25:1=85
起訖頁數: 015-026
作者姓名: 徐克強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安寧病人國際醫療空中轉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I: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暨科學期刊 卷(期):29:1/2
起訖頁數 :085-088
【自訂一主題】:讀後心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在這個學期我們已經學了N3個案報告寫作,因為還有很
多不熟悉,所以在看別人寫的個案報告時不免會覺得他們很厲害,在即將要去醫院實習的我們,
也要學會如和寫個案報告,在學校學了怎麼分析個案報告,和探討別人寫得好不好,都是和同學一起完成的,個案報告雖然看起來沒有很難,但是他卻是要很認真去收集資料的一件事,如果有
一點地方失誤,可能那一部分就要重新評估,個案報告絕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出來的他需要一遍
又一遍的評估才有可能不會出錯,即使如此出錯的地方也有可能會很多,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
細節裡,因為細節世人往往會疏忽的地方,會覺得大致上看起來非常完美所以就覺得很好了,殊
不知可能在一兩行的句子間可能就犯了很多錯,所以說為什麼個案報告要準備那麼長的時間,
就是因為要注意的事情很多,還記的在基護實習的時候撰寫的個案報告簡直是一大糊塗,當時
以為很簡單,個案基本資料填一填就好,沒想到當時竟然那麼的單純,難怪老師會說我們的個案
報搞簡直是糟透了,現在回想起來的確是很糟,希望去高護實習所寫的個案報告會筆跡護實習
還要好很多,雖然有很多的地方還不懂但是會努力並且加油的,會在高護實習時向老師還有同
學好好的學習,並且共同努力。
|
1055101405
游天賜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大家好 2008-03-18 16:15:43
大家好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1-30 14:26:18
書名:殺手 末路開花的美夢
作者:九把刀
出版社:春天出版
心得感想:我非常喜歡九把刀殺手這系列的書,而殺手在每一部的主角都不同,有時還會穿插不同的故事再裡面,還會看到幾個其他部的主角在裡面,殺手這系列的書並不是全都在寫些打打殺殺,裡面還會敘述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也有煩惱也有想要完成的事情,主角不夜橙因為被子彈打到了腦袋,而有了睡眠的障礙,所以他會去買夢在名為紙箱國度的地方那裡可以透過紙箱保存也可以透過紙箱作別人的夢,他必須不斷的去買夢才能睡得好,他無意間買到一個能與他對談的夢,不像其他的夢都有著固定的劇情,藉此他開始用盡一切的努力來買這個特殊的夢,久而久之,他與夢的女主角產生了情感,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它是以一名殺手和夢的故事來寫出劇情,神秘且刺激,我很推薦九把刀這一系列的書-殺手系列。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2-16 16:59:33
書名:蟬堡 沒有夢的小鎮
作者:九把刀
出版社:春天出版
心得感想:主角是一個孩子,一名名為喬伊斯的孩子,知道真相的人稱他為惡魔,他活在夢中,不停吸收著別人的夢,從那些齷齪的思想中長大,一個平靜的小鎮,只是看似罷了,所以他翻天覆地,一次將所有夢還給所有人。喬伊斯的弟弟喬洛斯,剛開始看的時候,他讓我的印象深刻,他是個調皮的孩子,但更甚的是,他是個單存純卻又可怕的孩子,我真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越單純越可怕。完以後,我不確定九把刀是否是將這當作結局了,因為我深深覺得意猶未盡,我覺得這本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他和九把刀【殺手】小說系列有關,在殺手系列中常提到禪堡是一本所有殺手在完成任務後都會收到的殺手專屬小說,但據說沒有任何一個殺手看過完整的禪堡,每次殺手們收到的禪堡段落都不一樣,而禪堡也是一個讓所有殺手都著迷的小說,原以為只是在【殺手】小說內的劇情,想不到鬼才九把刀卻真的出了【禪堡】一書。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心得 2017-09-03 22:03:38
作者: 孝原 陳
籍作者:林佳芳 書
出版 位:世一 單 出版年月:2002年12月12號 心得 容:因 高中就 了 理科,暑假作 也必 找一本有 理典 的心得 內 為 讀 護 業 須 關護 範書 , 於是有了想了解南丁格 的 力,就 理科的我 南丁格 有 多不同,例如: 爾 動 讀護 與 爾 許 我自己 不是 了奉 去 士而南丁格 是奉 自己全心全意的去照 需要 並 為 獻 當護 爾則 獻 顧 幫 助的人, 然 不是每 人都可以做到的, 需要像南丁格 那 奉 社 、耐 當 這並 個 爾 樣 獻 會 心照 病患的心才可以做 到,南丁格 的家庭背景:出生在英 富裕的家庭,有 顧 爾 國 姐姐, 在年幼 就已 慈悲之心, 始是因 一 小狗的受 , 她有照 個 時 經 剛開 為 隻 傷 讓 顧 的行 , 著年 的成 ,在其他的事件中也看到了她(白衣天使)的模 ,不 動 隨 紀 長 樣 顧 她自己是富家女的身份慰 病 老婆婆, 在我 社 中是多 的 能可 ,不照 問 鄰 這 們 會 麼 難 貴 自己父母 的子女大有人在,更何 是照 人的父母呢?而南丁格 是 小到 顧 況 顧別 爾 從 大都有 慈悲之心,在她家庭 除了 有教 念外,也因 她 家是富 這種 裡 媽媽 導這種觀 為 們 裕之家,更 她有奉 社 的心, 她(南丁格 )下定 心 士 ,在那 讓 獻 會 當 爾 決 當護 時 時 期的英 念 是卑 的工作,是 她 家族蒙羞的事情,但她 是 意的去做 國觀 裡 賤 會讓 們 還 決 , 只因 她 法知道有人奄奄一息,或正在 行大手 , 甚至 夜呻吟求助 置之 為 無 進 術 終 卻 不理,她 法做 麻木不仁的人,她更 奉 自己的才能、 社 才是她要做 無 個 認為 獻 貢獻 會 的事情, 的精神值得我 去 和效法。
文章標題:暑假心得 2017-09-03 22:04:44
作者:余玉眉
出版社: 杏 華 出版日期:2017/02/01 心得: 本 介 了白 珠女士 台 早期 病患的奉 程和白 珠女士 閱讀 這 書 紹 寶 對 灣 痲瘋 獻過 寶 的一些名言,白 珠女士她最 人所知的事 ,莫 於 病患的奉 ,以 講過 寶 為 蹟 過 對痲瘋 獻 前 不 ,又 疾病的不了解,使的人 信得到 生氏病就是遭天 ,後 醫療 發達 對 們誤 漢 譴 經 白女士的仔 察, 病患都 自澎湖,竟毅然 然踏上 土,即便病患和家 細觀 發現 來 決 異 屬 都不信任, 系 以 ,最後 於用她的 心打 了澎湖居民, 也 一步 醫療體 難 動搖 終 愛 動 進 他 正 概念,使他 了解 非天 ,反之, 是可治 的。 中有一段她 帶給 們 確 們 這並 譴 癒 書 曾 的 :「引 病的病源 固然是 菌,但是, 病人生活在身 說過 話 發痲瘋 痲瘋桿 讓痲瘋 心遭受 度痛苦 且不 天日的日子 是我 的整 社 」白 珠 理 在澎湖 五 極 見 卻 們 個 會 寶 護 師 十年的 月,秉持「全人、全程、全家、全社 之 」 事 病的 及 防 歲 區 關懷 從 痲瘋 療癒 預 , 澎湖的 病人不必遭受隔 孤 之苦, 苦口婆心地教育社 大 接 讓 痲瘋 離 絕 並 會 眾 納痲瘋 病人,此以人 本的 社 理的 ,足以成 事 理工作者 的楷模, 為 進階 區護 實踐 為從 護 學習 本 我 完後 我非常感 一 女生勇敢地踏上 土,面 病患和家 的不信任 這 書 讀 讓 動 個 異 對 屬 , 最後使用了一 忱的心成功打 澎湖居民, 且在五十年 的 月中始 保持著 顆熱 動 並 來 歲 終 「全人、全程、全家、全社 之 」的 度和信念 我非常佩服 位白 珠女 區 關懷 態 這讓 這 寶 士。
文章標題:暑假心得 2017-09-03 22:05:28
作者: 文亮 張
出版社:校 房 園書 出版日期:2005/09/01 言:繁 中文 語 體
心得: 本《一把剪刀, 助千百人-蔡巧 台 初期 理》之 ,可 助我 閱讀 這 幫 與 灣 護 書 幫 看到, 且 台 早期的 士和助 士 ,培育的 以及她 奉 的精神 們 並 認 識 灣 護 產 們 經過 們 獻 , 是很 值得所有 事 工作者 仔 的一本好 , 中主角蔡巧奶奶已 九十七 從 醫療 細讀 書 書 經 了,九十七年的悠悠 月 ,奶奶有三十五 年的 在坪林 任 助 士 歲 歲 裡 時間 鄉擔 義務 產 , 奶奶以同一把剪刀,剪 小 的 , 他 出宏亮的 哭 ,迎接他 到 斷 寶寶 臍帶 聽 們發 聲 們來 世上, 整 坪林只有奶奶一位 士兼助 士,她守 著坪林人的健 康 當時 個 專業護 產 護 與 生命,在 本 中,也可看到台 早期社 女性 忍的生命力。就像 中主角蔡巧 這 書 灣 會 堅 書 女士所 的:「以前台 苦人家的 女人是 的,生 的 候,到溪 ,用一 說 灣窮 強壯 產 時 邊 碗碎片,自己割 ,在溪水 孩和自己清洗。」她 的 , 生活 塊 斷臍帶 裡給嬰 這樣 話 對 在今天的我 , 起 就像在 天方夜 一 的故事。但 真 地 生在我 們 聽 來 聽 譚 樣遙遠 卻 實 發 阿 那代女性的身上。蔡巧奶奶曾 :「所有接生的, 我都不收 。 人就 們 嬤 說過 錢 別 送 、送 、送蛋 我, 作我的走路工。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 助人, 不是 雞 鴨 給 當 幫 酬 。」蔡巧 笑道, 是很愉快又很有意 的 。她的住家成 坪林惟一 勞 邊說邊 這 義 經驗 為 的 所 ,所有照 人的相 ,坪林人都找她 忙。大家尊 她 「蔡 護產診 顧 關問題 幫 稱 為 桑」(蔡先生)。她的 精神 是我 值得效法的。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3 22:06:07
上 期我 生命教育老 介 前往一所附近的安 院作志工,原以 ,只需 老人 學 應 師 紹 養 為 應 的需求服 就能完成任 ,但是,真正去了解,才 老人 所需的,不只是我 們 務 務 發現 們 的服 。他 更需要的是我 的 了解。在安 院中的每一 老人背後,都 們 務 們 們 關懷與 養 個 有著 於他 自己的故事 背景。然而, 他 了什 原因而要 自住 安 屬 們 與 無論 們為 麼 獨 進 養 院,他 都必 著在 有 人的新 境中重新 找另一 自己的世界。在 們 須學 這個沒 親 環 尋 個 這 ,我看 了老人 的孤 寂寞。 然,有些老人要求 量的 心 令必 注意 裡 見 們 獨與 雖 過 點 會 須 他 食量的我 很 ,但是,我 看 了老人渴望 的眼神, 了做 們 們 為難 卻 見 關懷 為 這個這個 志工服 我整整留宿了一 月 回家, 到了不少 西,安 院的工作 不 , 務 個 沒 學 東 養 並 輕鬆 因有些老人 法清楚表 自己需要甚 ,所以常常需要我 去 心 察 照 ,才 無 達 麼 們 細 觀 顧 能了解老人需要的是甚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助一位行 不便的老人上下床,因 麼 協 動 我是男生所以老 找我和另一位安 院的大哥 忙, 助老人上下床比想像中的 為 師 養 幫 協 要 很多,要小心不能 老人受 ,也必 老人有足 的安全感,要抬老人起 還 難 讓 傷 須讓 夠 和放上床 都要和老人 一 ,有些老人的耳朵不好 要提高音量 ,在安 來 時 說 聲 還 來說 養 院我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陪老人下象棋,想不到老人 的技 高超一下就把我 們 術 解 了 哈哈, 安 院回 ,平日 得接 老人的我 於了解了老人真正的需要 決 從 養 來 難 觸 終 。 他 需要的其 只是每 人心中的一些 度,一些 暖。哪怕只是千分之一的 度 們 實 個 熱 溫 熱 , 都能令他 孤寂的心 暖起 。
文章標題:108年寒假閱讀心得 2018-03-02 14:49:52
中文書名: 輕鬆駕馭壓力
原文書名: THE UPSIDE OF STRESS
書籍作者: 凱莉‧麥高尼格
書籍編譯者: 薛怡心
出版單位: 先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03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史丹佛最受歡迎心理學家暨最高榮譽教學獎得主凱莉‧麥高尼格,全面顛覆你對壓力的想像,探討心理韌性(在壓力中成長)與思維模式(面對現實的正念能量)的連結,帶領讀者看見壓力的光明面、如何善加利用壓力帶來的好處,以及壓力可以激發同理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重點是,你如何看待壓力,將決定你人生的精采度。
●內容摘錄:
其實你所需要的資源早已在你體內,只要你轉變思維模式,勇敢相信自己,就能幫助你發揮內在資源。〈p.165〉
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將身體視為所擁有的資源。〈p.165〉
幫助他人並不會讓你長生不死,也無法保護你永遠康健,可是幫助他人的確能保護你不受壓力的負面影響。〈p.191〉
心得: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有壓力不是一件好事,會對身心靈造成傷害,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覺得,但後來看了這本書,才體會到是當的壓力反而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你成長,因為適度的壓力會促使你緊張、焦慮,這會讓腎上腺素飆升,可以激起你的生存本能,進而更積極進取!的確,如果是我喜歡而且有把握能做好的事,那在這之前的緊張,對於我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做我沒有把握的事,或許會把這件事情搞砸也說不定,為什麼呢?書上有提到,是因為對壓力抱持負面看法,書中提到,有研究指出承受龐大壓力的人其死亡風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四,但只有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死亡風險才會增加,而相較認為,承受高壓而不認為壓力會危害健康的人,死亡機率並未提高。
文章標題:2升3暑假作業 2018-08-28 22:13:38
讀後感想:
從一出生到死亡是每個人必走的輪迴,以上3本書和文獻內容教會了我 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要以崇敬的心看待死亡、準備死亡、面對死亡, 進而提供有尊嚴且能使身體平安、心理平安、思想平安的安寧醫護服 務。現代人對死亡會有害怕與誤解,是因為小時候未受死亡教育,即使 長大後受高等教育,仍然會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與非理性的觀念,而醫 療科技並不是絕對的,常被人誤以為醫學萬能、人定勝天,殊不知醫療 科技是有期限的,也是為人的生命及福祈服務謀取到最大的福利,有時 用盡了醫療科技的十八般武器,不見得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反而增加病 人的痛苦,卻還被醫療器械綑住,就只為了一分鐘的呼吸與心跳,這時 應該讓病人增進生活品質、保持人性尊嚴,而活出生命的價值,而不是 靠醫療器械的輔助。安寧醫療是藉由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團隊,提 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積極治療與照顧,而提升了病人的生 活品質,不但能使病人的生命延長,還可以使延長的生命更有意義,而 且快臨終的病人心理與普通人一樣,需要自尊與信心,相信自己有尊 嚴、有價值、值得被愛。當外貌被疾病摧殘而變形時,常會自慚形穢, 害怕自己不再被愛,而產生不合邏輯的行為,經常將真正的理由埋藏心 底,因此要讓病人相信無論有多麼衰弱難看,仍然是被在意、被珍惜, 信仰也會帶來特別的力量,有極為懸殊的人生觀、價值觀或信念,沒有 人會有相同的生命史,因此也不能用刻板印象來期待宗教人在臨終期應 的表現,要以給予照顧或協助,總之,死亡不等於失去,應該迎向下一 輪的你,開始擴展新生命。
書名:安寧緩和療護
作者: 許禮安等/編著
出版社:華杏
出版日期:2012/01/15
書名:無痛離世:2000人臨終照護醫師,獻給所有害怕疼痛的人
痛くない死に方
作者: 長尾和宏
譯者: 邱顯惠
出版日期:2018/03/02
出版社:世茂
書名:人生的最後期末考——生命自主,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
作者: 朱為民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18
文獻:
篇名 有關日本臨終醫療與延命措置之中止
卷期 13:2
並列篇名 About Japan Died of Medical and Life-Sustaining Process Aborted
作者 山中敬一 、 周慶東
頁次 379-416
關鍵字 安樂死 、 尊嚴死 、 臨終醫療 、 延命治療 、 病患意志 、 Euthanasia 、 death with dignity 、 Hospice medical 、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 a dying patient will
出刊日期 201803
篇名 一位胰臟癌末期病人臨終之護理經驗
卷期 6:2
並列篇名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Handling End-of-Life about a Patient with Pancreatic Cancer
作者 黃雅婷
頁次 113-124
關鍵字 胰臟癌 、 臨終 、 護理經驗 、 Pancreatic cancer 、 End-of-life concerns 、 Nursing experience
出刊日期 201709
DOI 10.3966/230468562017090602010
篇名 照顧一位肺癌末期臨終之護理經驗
卷期 18:1
並列篇名 A Nursing Experience of Caring for an End-of-life Lung Cancer Patient
作者 陳韻襄 、 李佩佳
頁次 046-058
關鍵字 臨終護理 、 肺癌末期 、 terminal care 、 end-of-life lung cancer
出刊日期 201703
文章標題:2升3暑假作業 2018-08-28 22:13:42
讀後感想:
從一出生到死亡是每個人必走的輪迴,以上3本書和文獻內容教會了我 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要以崇敬的心看待死亡、準備死亡、面對死亡, 進而提供有尊嚴且能使身體平安、心理平安、思想平安的安寧醫護服 務。現代人對死亡會有害怕與誤解,是因為小時候未受死亡教育,即使 長大後受高等教育,仍然會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與非理性的觀念,而醫 療科技並不是絕對的,常被人誤以為醫學萬能、人定勝天,殊不知醫療 科技是有期限的,也是為人的生命及福祈服務謀取到最大的福利,有時 用盡了醫療科技的十八般武器,不見得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反而增加病 人的痛苦,卻還被醫療器械綑住,就只為了一分鐘的呼吸與心跳,這時 應該讓病人增進生活品質、保持人性尊嚴,而活出生命的價值,而不是 靠醫療器械的輔助。安寧醫療是藉由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團隊,提 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積極治療與照顧,而提升了病人的生 活品質,不但能使病人的生命延長,還可以使延長的生命更有意義,而 且快臨終的病人心理與普通人一樣,需要自尊與信心,相信自己有尊 嚴、有價值、值得被愛。當外貌被疾病摧殘而變形時,常會自慚形穢, 害怕自己不再被愛,而產生不合邏輯的行為,經常將真正的理由埋藏心 底,因此要讓病人相信無論有多麼衰弱難看,仍然是被在意、被珍惜, 信仰也會帶來特別的力量,有極為懸殊的人生觀、價值觀或信念,沒有 人會有相同的生命史,因此也不能用刻板印象來期待宗教人在臨終期應 的表現,要以給予照顧或協助,總之,死亡不等於失去,應該迎向下一 輪的你,開始擴展新生命。
書名:安寧緩和療護
作者: 許禮安等/編著
出版社:華杏
出版日期:2012/01/15
書名:無痛離世:2000人臨終照護醫師,獻給所有害怕疼痛的人
痛くない死に方
作者: 長尾和宏
譯者: 邱顯惠
出版日期:2018/03/02
出版社:世茂
書名:人生的最後期末考——生命自主,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
作者: 朱為民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18
文獻:
篇名 有關日本臨終醫療與延命措置之中止
卷期 13:2
並列篇名 About Japan Died of Medical and Life-Sustaining Process Aborted
作者 山中敬一 、 周慶東
頁次 379-416
關鍵字 安樂死 、 尊嚴死 、 臨終醫療 、 延命治療 、 病患意志 、 Euthanasia 、 death with dignity 、 Hospice medical 、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 a dying patient will
出刊日期 201803
篇名 一位胰臟癌末期病人臨終之護理經驗
卷期 6:2
並列篇名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Handling End-of-Life about a Patient with Pancreatic Cancer
作者 黃雅婷
頁次 113-124
關鍵字 胰臟癌 、 臨終 、 護理經驗 、 Pancreatic cancer 、 End-of-life concerns 、 Nursing experience
出刊日期 201709
DOI 10.3966/230468562017090602010
篇名 照顧一位肺癌末期臨終之護理經驗
卷期 18:1
並列篇名 A Nursing Experience of Caring for an End-of-life Lung Cancer Patient
作者 陳韻襄 、 李佩佳
頁次 046-058
關鍵字 臨終護理 、 肺癌末期 、 terminal care 、 end-of-life lung cancer
出刊日期 201703
文章標題:三上寒假作業 2019-02-12 22:57:54
護三辛 1055101405 游天賜 39號
讀書心得報告:
書名: 南丁格爾
書籍作者:葉育綺
書籍編譯者:蔣文君
出版單位:中華日報
出版年月:76年2月20日
版 次:初版
心得感想:
南丁格爾是位新時代的獨立女性,並且保有堅毅祥和的特性,她對於病人來說就像是和煦的陽光,她的平和、慈愛更是為病人亮了一盞明燈,即使她的人生充滿困難和挑戰,但最後他人讓那些曾反對她的人心服口服,並讓全世界的人們景仰她,讓她傳奇的一生永垂不朽!在家人的衝擊和使命感的夾縫中掙扎,南丁格爾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她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重重阻礙和她革命性的的建議和做法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像是她在幫助貧家生病婦女委員會工作時,因為她上流社會的身分使得她的工作能力屢遭質疑,上層的委員會財政更是混亂不清、管理也不上軌道,但南丁格爾盡力奉獻自己,從不落人後,還為了醫院的收支節省開銷,並且打掃廚房、洗滌各種毛織品、親手配藥••••••等。她的事蹟甚至已在倫敦漸漸被宣揚開來。另一個事件是在英法克里米亞戰爭時,南丁格爾被任命為「婦女護士團團長」,帶領護士團在野戰醫院執行護理工作,再任務剛開始時也是頗為不順利,先是護士團隊她的不諒解和不以為然,後是醫生的排斥,最糟的則是醫療環境和設備,再加上上級管理組織的軍費緊縮,工作確實困難,斑駁的牆壁、潮濕的霉味、未經打掃的走道、一部份經過火災摧殘已成斷壁殘垣、不堪使用的建築,最後變成了垃圾的堆積地,散發傳染病令人怵目驚心,還有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都是嚴酷的考驗,南丁格爾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環境並不眠不休的工作,再她的努力之下,醫院終於有了提升,伙食也有了改善,傷兵們更是感動落淚,而南丁格爾的心中也是充滿了喜悅,她曾寫了一封信抒發她的快樂:「經過幾番忍耐與等待,我們東於在醫院中正常展開作業了。南丁格爾曾做過更多的事,是數不清的,也不能用筆墨一語道盡的,她的作為令人感動不已,並且樹立了新女性的典範,發揚了慈愛、堅毅、努力不懈的特質,她是每一個人的楷模,她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學習和效法!
文章標題:三升四暑假作業 2019-08-19 03:15:5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405 姓名 游天賜
作者姓名 莊孟昀 、 陳麗月
西元出版年 201706年 文章標題 提昇外傷科病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正確率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28:2=98
起訖頁數 229-241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464251&dtd_id=3&q_key=提昇外傷科病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正確率&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作者姓名 黃喬欣 、 林碧珠 、 張媚 、 李碧霞
西元出版年 201702年 文章標題 糖尿病病人自我照護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期刊名稱II 護理雜誌 卷(期) 64:1
起訖頁數 061-069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442700&dtd_id=3&q_key=糖尿病病人自我照護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作者姓名 王淑麗 、 陳慈徽 、 龔蘭芳 、 邱啟潤 、 林明彥
西元出版年 201803年 文章標題 整體照護計畫對慢性腎臟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與腎功能之影響
期刊名稱III 長庚護理 卷(期) 29:1=101
起訖頁數 001-016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494205&dtd_id=3&q_key=自我照顧&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自訂一主題】:自我照護相關文獻閱讀後心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次暑假作業的題目我選擇的是自我照護的相關文獻有外傷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病人具備正確的傷
口自我照護認知及技能,能降低相關合併症,常見臨床護理作業忙碌,加上病人及環境的各種變數,
易使護理人員執行傷口護理衛教不完整。本專案目的為提昇外傷科病 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之正確
率,現況發現病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正確率低,主要是提供病人 的衛教資料內容不符合需求、無
病人傷口自我照護指導標準流程及缺乏監控機制。藉由傷口照護手冊結構式的內容,提昇護理人員
執行護理指導的完整性,標準化傷口護理指導標準流程、傷口 護理指導交班查檢表的運用,使病人
能循序漸進的學習傷口照護知識及技能,並訂立評值辦法。 透過改善讓病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之
正確率由改善前73.8% 提昇至92.7%。糖尿病自我照護行為是糖尿病醫療照護中最重要的一環,然
而,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之糖尿病病人執 行自我照護行為的研究却很少見。糖尿病自我照護行為的得
分百分比為62.93%,其中以藥物行為最好、血糖監測行為最差。糖尿病健 康信念以行動利益性認知
得分最高、行動障礙性認知得分最低。藥物治療方式、加入糖尿病共同照 護網時間、糖尿病行動線
索、年齡及糖尿病自我效能,是影響糖尿病自我照護行為的重要因素,解釋變異量為20.2 %。
糖尿病衛教人員宜重視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病人之自我照護行為及相關因素,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醫護人
員日後擬定糖尿病健康照護計畫及介入研究之參考。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名列世界前
茅,如何藉有效的醫療、適切的衛教,延緩 疾病慢性腎臟病的惡化成為照護的首要目標在自我照顧
行為方面,有參與照護計畫組的規律服藥、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整體自我照 顧行為平均分數顯著
高於未參與照護計畫組(p < .05)。有參與照護計畫組對於腎功能下降速 率慢的機會為未參與照護計畫
組的2.83 倍(Odds ratio: 2.83, 95% CI:1.59-5.04, p < .001)。 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證實慢性
腎臟病整體照護計畫可以讓腎臟病病人有較佳的自我照顧行為, 緩慢的腎功能下降速率,建議未來
透過整體照護加強自我照顧行為,以延緩腎臟病病程的進展。
出處: 莊孟昀、陳麗月(2017) •提昇外傷科病人出院前傷口自我照護正確率•長庚護理,28:2=98,229-241。
黃喬欣 、 林碧珠 、 張媚 、 李碧霞(2017)•糖尿病病人自我照護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護理雜誌,64:1,061-069。
王淑麗 、 陳慈徽 、 龔蘭芳 、 邱啟潤 、 林明彥(2018) •整體照護計畫對慢性腎臟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與腎功能之影響•長庚護理,29:1=101,001-016。
|
1055101404
黃庭諺 發表(7)筆
文章標題:嗨~~大家好 2008-03-18 16:15:43
大家好~~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7-02-19 20:06:58
書名:公主與狩獵者 書名:紳士的品格
作者:莉莉布萊克 作者:金銀淑
心得:紳士的品格的是韓劇改編而來的,紳士的品格這部韓劇的確又成功的再次帶給我這種心動
看過太多的愛情劇的缺點之一便是你很難在被下一部的戲劇給取悅愛情當中的相遇相戀誤會分
手冰釋最後happily ever afer的排列組合實在有限不論是悲傷的愛情故事或是爛漫的愛情故事到
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故事都說得差不多了然而當你懂得如何在觀眾已經知道故事發展的前提之下
加入其他戲劇沒有的元素時你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再次帶給觀眾新的感動紳士的品格就是如此
對於男主角張東建我所記得的就是愛上女主播雖然我連他確切演的角色都忘記了只記得大約的
西裝筆挺的輪廓還以為只有我的記憶太久沒有更新不過在看了他的資料之後才知道自從愛上女主
播之後他在也沒拍過韓劇紳士的品格是他十二年之後再度演出的劇本
心得:故事的內容是由著名童話《白雪公主》改編,融合了新元素還有舊題材呈現的。女主角不像
之前童話書裡的白雪公主那麼潔白、純淨,充滿公主的感覺,反而多了勇敢,但也把自己搞得髒
兮兮、狼狽又可憐無辜的樣子。雖然最後免不了最經典又平凡的一吻讓公主醒來,但基本上劇情
已經跟原本的故事沒什麼關連。大家心中的"白雪公主",只是單純受害的那一方。本片的公主,
讓我見識到了史上最有戰鬥力的公主。而片名中的"狩獵者",乍聽之下會覺得是我們的男主角。
也就是一開始被派去追殺他的人。但實際上在下認為,所謂的"狩獵者"是指所有想要抓到公主的反
派角色。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9-01 19:49:52
書名: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作者:陳秀丹
出版社:三采
讀書心得:一般人談到死亡,多數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像「死」的諧音的「四」,醫院的病房和電梯都會避開這個數字。但沒有這個數字,就可以逃離死亡的陰影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人既然都有一死,尤其是當我們親愛的家人面臨死亡關卡時,如何能讓他不要受太多痛苦,不要接受侵入式的急救,而造成無謂的痛苦與折磨,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人的一生必定經歷生、老、病、死,任誰也無法改變這自然法則。然而隨著現今愈來愈發達的科技時代,醫療設備也漸漸變得更完善、更先進,許多嚴重的疾病都能控制下來。就因為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使人類更依賴醫生,認為不論何種病痛都能治癒。閱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許多人都是自私的,寧願讓病危的親人勉強的存活,也不願放手讓他走,他們怎能體會病人的痛苦?插著管、依賴著氧氣罩,這些都是不好受的,對於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折磨,誰能替他們著想?誰能聽見他心裡的吶喊?我認為人要有著同理心,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怎麼做?仔細思考過後,或許能轉念,放手讓病危的人安心的離開人世。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樣做真的是愛他們嗎?還是讓他們有尊嚴地安詳地走,才是真正的愛!而有些家屬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硬是要搶救,但結果呢?說真的,不計一切代價去努力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殘酷的仁慈。這樣不只生病的人痛苦,家人也得承受長時間的煎熬與龐大的醫療費用的負擔。或許是立場的不同,所思考的方向也很有所不同,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多站在病人的立場,去為病人思考,「善終是醫療人員和家屬送給病人最大的禮物與承諾。」這句話在我心中紮了根,也許放手讓他們安穩地走也是愛他的一種方式。
在人的一生中這種事情是想避都避不掉的,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好好面對這課題呢?是因為害怕嗎?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呢?如果要我回答的話,我覺得是因為忌諱吧,但最動要的是死亡這件事,誰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是少數吧,那當我要面對這件事情的話我想我選擇是放手,何必讓病人痛苦呢,就算是不捨不願意放手,那我們真的有考慮到病人的感受嗎,我覺得那叫自私,因為自己的不捨讓病人繼續痛苦下去這樣子真的是好的嗎,讓自己更擔心增加負擔這樣真的好嗎,所以我選擇放手。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者:張文亮
出版社:校園書房
讀書心得:南丁格爾,一位眾所皆知的護理人員,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但從沒去了解,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一開始以克里米亞之役為開頭,戰爭是一個人造的煉獄,也有人說是科技的實驗室,但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人在戰爭中受傷、死亡,在這不是你死不然就是我活的地方,護理人員的進駐,或多或少會為部隊帶來"溫暖"的感覺。
說真的,在男人堆裡面對傷殘的血腥畫面,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南丁格爾自願帶領一群女性護理人員到戰地服務,這決定所需的勇氣非同小可。戰地的狀況已經夠糟了,戰線後方的支援陣地,環境應該會比較好,但人心卻比前線的敵人還來的險惡,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 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身上,我有時候遇到不開心或不想做的事情都會抱怨,但是如果當我把抱怨的時間省下來我想我應該都做完了吧。
「南丁格爾面對的不只是傷兵的苦痛,而是醫院管理的不當,與人性更深的貪婪,但她仍堅持要順服在這錯誤的權柄下,因她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中」,讀到這句話時,我就想到當下的台灣現況,就覺得我們的問題在於人,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要苦民所苦,但是實際上呢? 火力發電廠照蓋、沿海工業去照開發,這叫做節能減碳?! 當企業間吹起裁員風,政府官員卻還照領4倍上班族薪水,還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說薪水少,看了就搖頭。
「愈沒有人管的地方,愈沒有人要做的事,是我們可以首先工作的地方。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自己額外找來的工作」,歡喜做甘願受,我以前常常這樣做,以後也是一樣。有時候自己多做一些事,對別人是種方便,對自己來說,心裡多了一份踏實感,不會去想東想西的。或許不會有人注意你做了什麼事,但心裡的感覺就是會不一樣。在混亂的戰地醫院,環近已經夠糟糕了,又遇綁手綁腳的上司,在做什麼事都不好的狀況下,南丁格爾還自己找事來做,有些人應該會一走了之,很巧的,廚房是南丁格爾第一個改革的地方,我想這也是上天的安排,吃的問題的解決了,醫院的其他問題也就能一一去解決,若是用再好的藥物,但吃的卻是亂七八早的食物,再好的藥也像廢物一樣。
暑假的某一天看到一個專題報導,說台灣的河川都有檢測到安非他命殘留,這並不是毒販做的,會有毒販把用一堆錢買來的毒品亂丟嗎,應該是不會吧,而這些殘留物就是從醫院來的,當病人需要施打止痛藥時這些毒品就是最好的「藥物」了,包括嗎啡之類的,雖然都是極少的劑量不至於上癮,但是當醫院沒把這些微量的劑量做好處理都亂排入河川中,台灣那麼多醫院每間都偷排一些那全台灣的河川中都是毒藥那害到的終究是人類自己吧。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玉翠
作者:李錦容
出版社:草根
讀書心得:陳翠玉出生於彰化的虔誠基督教徒家庭,父親是廈門來台的第一代移民。她七歲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培養成一位優秀的女中豪傑。她在彰化高女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專科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與助產士;之後更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行政碩士。她是台灣第一位受大專教育的護士,也是第一位在北美洲獲得學位的台灣護士。她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始者、公共衛生的規劃者、軍營環境衛生的改善者、衛生所的設立者、現代醫療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衛生的推行者。她推廣男女平等、醫護平行的觀念不遺餘力,廣泛地啟發造福人群的理念,開發婦女參與社會事業的新角色,因此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台灣婦女生活的新風采。她是愛的播種者、教育家、思想家、實踐家,也是民主的推動家。陳翠玉一生以其大愛奉獻人類,不但為台灣建立全面性的醫療制度,更將愛心延伸到第三世界,提升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國的醫療水準。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她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訓練戰地醫院護士到香港陸軍醫院照護傷兵。台灣遭到美軍定期空襲轟炸時,她發起中學生總動員,組織青年團和救護隊負責救災和救護傷患。早在1942年,陳翠玉就開始為台灣護理教育奠基訓練公共衛生護士,規劃台灣醫療藍圖,逐步進行為民服務的抱負。
陳翠玉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台灣婦女,她見識廣闊、富有遠見性的想像力,個性內柔外剛,兼具智者的氣度和寬容溫和的性格。她堅守愛、公義與和平的信仰,「並學墨家與耶穌的服務精神」,和「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原則,協助許多困苦中的人,也救回了許多患者的生命。她終身把愛和生命獻給人類,使眾多的受惠者和認識她的人刻骨銘心,永遠感念。
因為她不懼艱難,不避風浪,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贏得「台灣女英雄」之尊稱。她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位在護理、醫療專業領域上貢獻最廣泛、經歷最完整的護士。可惜當年台灣的政治環境相當惡劣,談論她的事蹟成為禁忌,使這段光榮珍貴的歷史反而在自己國內失落。
之前都沒聽貴這個人,直到讀了《台灣女英雄陳翠玉》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這位護理界的傳奇人物才引起醫護界的重視,位於高雄市的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推崇陳翠玉為「台灣護理傳奇人物」,所以又稱她為「台灣的第一位南丁格爾」,並製作記錄片贈送各醫院護理部。作者在台灣護士研討會中發表陳翠玉生平之後,獲得護理界的肯定,護士們都又驚又喜,希望這段歷史能編入教科書,更渴望以她為學習典範,並且要求筆者能將她的傳記再追尋至她在公共衛生和WHO的貢獻 。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8-02-26 15:41:32
書名: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
心得:在這本書中的自序有提到,為什麼我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一句話打醒了我,就如同書上所說的,霎時,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起對方是如何要求我做了哪些事的,而我則是負責滿足他人的。 我認為許多的勒索、被勒索者並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個循環中,他們只是習慣利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可是相對的,開始一個循環,代表著被勒索者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藉此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只有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立。以我國中的經驗帶入書裡來說,同學間互相幫忙是常有的事,當有朋友需要我的幫忙時,在我的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都會盡力去做。而長時間下來就好像習慣了一般,力求方便,好多事情讓我做的理所當然,而我意識到了這樣的一個循環,卻又不好意思拒絕,當我鼓起勇氣拒絕了,卻又因此破壞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不幫他的忙就像是不把他當朋友看待一樣。我覺得一定很多人都有遇過類似的事情,朋友把你對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作理所當然,這非常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就是就樣我一樣,不幫他的忙就像是不把他當朋友看待一樣。
在書裡有提到了一些觀點我整理了一下總共有6大重要特徵1.勒索者提出「要求」2.被勒索者想要「抵抗」3.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4.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是反駁,勒索者持續「威脅」,例如用金錢、關係的破裂等等讓被勒索者不得不就範 5.被勒索者「順從」,於是看起來雙方的焦慮好像解決了,但其實是被勒索者「被摸頭了」 6.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舊事重演」 這六項。
那是個漫長的壓榨過程,別人忙著試探的勒索者底線,而勒索者忙著別人該忙的事,忙著質疑自己,永無止盡。勒索者甚至抗壓到能夠悶不吭聲,任憑每個夜晚因為壓力而睡不著覺等等的,因為那是惡霸會威脅你、打擊你、要你點頭交出身上所有的場域。當人自我價值感低落時,便容易陷入情緒勒索中。但假如你今天是個有自信的人,經常讚美自己做得很好,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就不會如此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會因為自卑而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同。自然就不必去證明自己有多好,因為我相信自己夠好就足夠了。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9-02-15 17:25:06
我找到了一篇有關燒傷護理的議題,文章的內容是在說有關八仙塵的議題,文章的標題是[八仙塵爆省思,正視南北醫療差距]文章中提到屏東縣每年湧入數百萬遊客造訪,全縣竟然沒有一家醫學中心,甚至連最基本的急性燒傷病床與燒傷加護病床都付諸闕如。屏東縣衛生局統計,從101年迄今,縣內共有200多位燒燙傷病人,因現有醫療設備不足,全部後送高雄醫學中心,加上屏東縣每年有930多萬遊客量,如果屏東發生類似八仙塵爆意外,在沒有醫學中心及燒燙傷中心的情之下,大量嚴重燒燙傷病患根本無法給予即時救治,後果堪慮。在我的認知中,「城鄉差距」這個問題在台灣顯得相當普遍,教育、政治、經濟是社會大眾最關切的議題,然而「醫療」的城鄉差距卻經常被社會忽視。關於這個議題,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血管科主任胡漢華醫師曾作了項研究,「城市與鄉村中風發生率與盛行率比較研究」指出,都會區中風患者的平均剩餘壽命比起鄉村地區患者高出六年之多,城市為十年,鄉村僅有四年,如此結論反應了都市的醫療條件優於鄉村,因為都市能夠分配到更豐富的醫療照顧、藥物治療、復健甚至是教育的相關資訊,從而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現下社會大眾普遍視城鄉差距為理所當然,這個現象讓偏遠地區的民眾承受著無形的社會壓力。政治、教育、經濟方面的城鄉差距,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這個現狀目前在台灣也許還無法找到立即有效的平衡,但透過醫療機構自我態度上的要求,以及鄉下地區民眾的教育觀念的加強與衛保意識方面的提升,都將有助於縮小醫療城鄉差距。第一,醫療資源從根本上說是資源,而資源配置方式從有效性或效率來看,依次是市場機制、社會機制和政府機制,每種機制都有優缺點和適用條件,配置資源一般應該採取比較優勢。從目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方式來看,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機制上,而市場機製作用有限、社會機製作用微弱,城鄉醫療資源的巨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機制配置的結果,而不是市場機制的作用。這種醫療資源配置方式違背了市場經濟時代醫療資源配置的基本規律,正確的配置方式是,以市場機制為主,社會機製作為補充,政府機制發揮兜底功能。第二,醫療資源屬於稀缺資源,而稀缺資源並不是人人能夠享有的,公共財政目前還達不到人人享有優質的醫療資源的條件,所以政府提出「保基本」的思路是對的,但實際上仍然對三級醫院以諸如政策、資金、項目等予以支持;擴大規模又是醫院平衡收支結餘的最好方法,使得醫院規模越來越大,資源越來越集中,形成所謂的「高不成」和「低不就」局面。這就與「保基本」背道而馳了。所以,三級醫院或高端醫療應該讓渡於市場。第三,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助於醫療成本的下降,而醫療成本的降低有助於政府為公民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公共醫療衛生產品。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9-02-15 17:25:11
我找到了一篇有關燒傷護理的議題,文章的內容是在說有關八仙塵的議題,文章的標題是[八仙塵爆省思,正視南北醫療差距]文章中提到屏東縣每年湧入數百萬遊客造訪,全縣竟然沒有一家醫學中心,甚至連最基本的急性燒傷病床與燒傷加護病床都付諸闕如。屏東縣衛生局統計,從101年迄今,縣內共有200多位燒燙傷病人,因現有醫療設備不足,全部後送高雄醫學中心,加上屏東縣每年有930多萬遊客量,如果屏東發生類似八仙塵爆意外,在沒有醫學中心及燒燙傷中心的情之下,大量嚴重燒燙傷病患根本無法給予即時救治,後果堪慮。在我的認知中,「城鄉差距」這個問題在台灣顯得相當普遍,教育、政治、經濟是社會大眾最關切的議題,然而「醫療」的城鄉差距卻經常被社會忽視。關於這個議題,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血管科主任胡漢華醫師曾作了項研究,「城市與鄉村中風發生率與盛行率比較研究」指出,都會區中風患者的平均剩餘壽命比起鄉村地區患者高出六年之多,城市為十年,鄉村僅有四年,如此結論反應了都市的醫療條件優於鄉村,因為都市能夠分配到更豐富的醫療照顧、藥物治療、復健甚至是教育的相關資訊,從而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現下社會大眾普遍視城鄉差距為理所當然,這個現象讓偏遠地區的民眾承受著無形的社會壓力。政治、教育、經濟方面的城鄉差距,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這個現狀目前在台灣也許還無法找到立即有效的平衡,但透過醫療機構自我態度上的要求,以及鄉下地區民眾的教育觀念的加強與衛保意識方面的提升,都將有助於縮小醫療城鄉差距。第一,醫療資源從根本上說是資源,而資源配置方式從有效性或效率來看,依次是市場機制、社會機制和政府機制,每種機制都有優缺點和適用條件,配置資源一般應該採取比較優勢。從目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方式來看,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機制上,而市場機製作用有限、社會機製作用微弱,城鄉醫療資源的巨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機制配置的結果,而不是市場機制的作用。這種醫療資源配置方式違背了市場經濟時代醫療資源配置的基本規律,正確的配置方式是,以市場機制為主,社會機製作為補充,政府機制發揮兜底功能。第二,醫療資源屬於稀缺資源,而稀缺資源並不是人人能夠享有的,公共財政目前還達不到人人享有優質的醫療資源的條件,所以政府提出「保基本」的思路是對的,但實際上仍然對三級醫院以諸如政策、資金、項目等予以支持;擴大規模又是醫院平衡收支結餘的最好方法,使得醫院規模越來越大,資源越來越集中,形成所謂的「高不成」和「低不就」局面。這就與「保基本」背道而馳了。所以,三級醫院或高端醫療應該讓渡於市場。第三,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助於醫療成本的下降,而醫療成本的降低有助於政府為公民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公共醫療衛生產品。
文章標題:108學年度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2019-08-15 01:32:2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404 姓名 黃庭諺
作者姓名 林淑娟、黃明立、陳明豐
西元出版年 2006年 文章標題 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秀傳醫學雜誌 卷(期) 6:3/4
起訖頁數 113-118
作者姓名 梁淑敏、廖華芳
西元出版年 1999年 文章標題 兒童物理治療臨床實習教育中發展治療師訓練課程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卷(期) 24:3
起訖頁數 192-205
作者姓名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家庭醫學科門診診斷重症肌無力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I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卷(期) 26:1
起訖頁數 033-038
【自訂一主題】:林淑娟、黃明立、陳明豐(2006)。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之個案報告。秀傳醫學雜誌,6:3/4,113-118。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乳癌」我想這個癌症在普遍的女性裡已經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癌症了,而促使乳癌發生的原
因有很多種,其中包含遺傳、缺乏運動、肥胖、飲酒、更年期時的激素替代療法等因素,皆有可
能增加乳癌發生的機率,現今治療乳癌的方式以手術、局部放射療法、全身性化療及賀爾蒙療法
為主,對於轉移性乳癌的化療而言,多種藥物合併的治療效果比單一藥物為佳,但許多藥物都必
須經由肝臟代謝,因此病患的肝臟功能是否健全則是其能否接受進ㄧ步的全身性化療的重要關
鍵。
文中介紹到的這名病患,治療過程中因化療的藥物因素,而導致肝功能異常迫不得已中斷治
療,在化療過程中,因肝功能異常而增加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治療,雖然肝功能獲得改善,但
因腫瘤指標攀升及肺部轉移而更改了化療藥物。
看了這篇個案報告,總時常在想,在這些病患的心裡,會選擇用甚麼心態去面對自己得乳癌的
這個事實;或許對我來說有可能這輩子也感受不到得乳癌的壓力,但對於這些病患來說,無論是
得知病情的當下,或是接受治療的過程,都有可能是非常辛苦而不容易的一個路程,雖然說乳癌
的治癒率高達80%,但在此同時乳癌的轉移機率也是高,在治療的日子裡,病患除了要面對化療的
壓力以外,還要天天擔心著癌症是否有轉移的狀況,對他們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事情非常多,看
著這些人那麼努力的對抗癌症,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些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必須克服多少心裡屏
障,而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困難。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怎麼去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沒有足夠的
勇氣去面對癌症,那我該用甚麼方式去調適自己,不論是乳癌或是其他癌症,都有可能是我將來
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希望在這些事發生時,我能和這些面對癌症的病人一樣勇敢的面對和戰勝癌
症。
|
1055101403
高依婷 發表(5)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嗨1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2-19 23:15:15
暮光之城: 作者: 史蒂芬妮.梅爾 出版社:尖端
我的觀點:
和像愛德華一樣俊美、溫柔又體貼的男生談戀愛,應該是許多女生的憧憬,但當眼前這位完美無瑕的伴侶,突然間成為眾人恐懼的吸血鬼,妳可能會從此身陷麻煩,甚至因他或被他傷害而喪命時,多少人願意死守這段戀情!人的本性存在著「自私」一物,書中愛德華因自私的想和貝拉廝守而沒有強迫自己放棄她:一個有史以來最能勾起他獸性靈魂的女孩。貝拉自私的想和愛德華在一起而不重視這所引起的危險,甚至下定決心要成為吸血鬼。直觀而言,這是多麼可歌可泣的相戀,愛德華在與貝拉相處的每一刻,是多麼努力地控制自己別傷害她,就像一位愛書成癡的人,面對一本有史以來最完美的著作,而強迫自己別去翻動,因為書上的封印警告著:一旦翻動,此書將灰飛煙滅。這是何等的痛苦!要如此控制自己,愛德華又是嚐遍多少艱辛?而貝拉,平靜的異常,甚至在森林中她恬靜的準備犧牲性命,沒有戰慄懊悔的鎮定,要多少愛,才能讓你的摯愛殺死自己而毫無怨悔?
但愛德華一家人是特別的,他們是不飲人血的吸血鬼,聽起來似乎荒謬可笑,但庫倫一家做到了,卡萊爾甚至行醫助人,拯救了無數生命。當他們這樣顛覆世間看法時,世俗的見識已不適合套用在他們身上,應該像美麗的蝴蝶一般,被注視的眼神是對牠脫離醜惡毛毛蟲的敬佩,而不是對殘暴生物的唾棄。他們證明了先入為主之見不是定律,黑暗的醜怪生物也可以轉變成耀眼的救命天使。更隱約訴說著鬼魅的黑暗外殼不足為信,純潔乾淨的本質才是我們該重視的。這一番奇特之處使愛德華與貝拉的相戀少了許多陰沉可怕,反而更增奇幻絢麗。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2-19 23:17:07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作者:蒂皮‧德格雷 出版社:如何
一輩子只能遇到一次的書!一本讓全台灣都快樂飛揚的書!Tippi是全世界最勇敢也最幸運的小女孩,10歲前住在非洲,與大象、花豹、獅子、鴕鳥、牛蛙、變色龍……等野生動物成為好朋友,書中有100多張Tippi與她的好朋友們玩在一起的精采照片,Tippi說「這本書是要獻給她的變色龍朋友萊昂的」。結果很意外的發現,全世界的人都像萊昂一樣愛上了這本書。在Tippi的世界裡,有很多野生動物朋友。變色龍萊昂、她稱為「我哥」的大象阿布、老愛吮著她的手睡覺的小獅子穆法薩,還有獵豹、狒狒、鴕鳥、貓鼬……說起牠們的故事,Tippi總是眉飛色舞,開心極了。
Tippi很愛笑,也喜歡風吹過頭髮,自覺最了不起的本領,是會跟動物說話,而且只限於非洲的動物喔。這不足為奇,因為她是在非洲野生動物堆裡長大的,成天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嘛。當Tippi十歲,從出生地納米比亞返回巴黎之後,忍不住把她和動物交往的小小祕密寫成了一本書。她的話儘管稚氣簡樸,寓意卻深遠而耐人尋味。配上她的專業攝影師父母拍攝的一百三十多幅精采照片,深深感動了全世界上百萬熱愛自然與動物的讀者。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8-03-01 23:52:28
書名:不再害怕 作者:妮妮.賀曼
這本書開始時看的頭有點混亂,不多看幾次會弄不懂在說什麼!書中分成了倖存者瑪麗修女的自述與妮妮‧賀曼醫生的論述,瑪麗修女遭遇亂倫的傷害,變色的純真童年,從此生活在充滿恐懼、不信任及不被愛的陰影下,徘徊在懸崖頂端,揮之不去的自殺念頭。內心沉重的創傷,導致瑪麗修女一度失去語言表達能力,在心理師的用心陪伴,她以繪畫畫出內心受傷無助、自我價值低落的小女孩的真實情感,經歷長達3年又4 個月的時間,渴求一線曙光的生命力,重新拾回信任及信心。
對於非治療專業的人來看,瑪麗修女所繪的圖畫,就只是單純的圖畫,看不懂那門簾還有邪惡的人所代表的意思,原本瑪麗修女是不願意接受治療,深怕被推拒在門外,妮妮‧賀曼醫生用了3年又4個月的時間陪伴在瑪麗修女身邊,幫助她走出傷痛。
所有受過亂倫創傷的孩子,治療者要陪她回到過去受創的情境,重新再來一次,一步一步為她注入成人的力量與自我洞察所產生的智慧與協助,藉著內化的力量,重新去面對過去的自己,才能安撫內在受傷的『孩子的自己』。藉助繪畫等心理治療,對施暴者予以強力反擊與對抗,才能達到自我建設的境界。
即使長大成人,瑪麗修女過去的經歷,已深印在自己心中,即使選了神職之路,過去內在支離破碎、處處是傷口的生命情境也難以改變,也再再的影響了瑪麗修女的人際溝通及衝突處理等關係的建立,在接受妮妮‧賀曼治療之前,瑪麗修女一直擔心著自己會被排斥,不再信任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
文章標題: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2018-09-05 16:15:47
這個文章合前人在人際交往、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三方面所進行的構念化之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架構,把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在人際交往中的運作及互動出來,提供有興趣的學者共同參與,進行有系統的實徵探研工作,以期建立一個本土的人際交往學科。這文章合前人在人際交往、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三方面所進行的構念化之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架構,把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在人際交往中的運作及互動出來,提供有興趣的學者共同參與,進行有系統的實徵探研工作,以期建立一個本土的人際交往學科。什麼是人際關係:關係就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係。這種關係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會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種距離感。每个人在生活,學習可避免地會人產生交流聯繫,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與人交往面臨的問題,從學校人際及影響,对学校人際關係建議,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情感,我們的文化教養中,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也導致我們缺乏感受。 人之所以需要界限,是要把感覺找回來,並指認出自己的感覺。 沒有自我界限時,一味付出就成了討好,最終因心力交瘁,而選擇斷絕關係。整理好與自己的關係之後,才能好好經營每一種關係。會為自己付出,不再執著於討好他人,讓對方負起該負的責任。越認識自己,也會越清楚界限,保護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便有能力去愛與被愛。
|
1055101402
陳珮瑄 發表(9)筆
文章標題:2018暑假閱讀心得 2008-03-18 16:15:43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看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 很多事,原來想要讓自己幸福開心,必須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人生,想要當什麼樣的人?人一旦迷失方向,可能變更自卑變更自私,而更為了證明自己( 雖然不知為什麼要證明),去做傷害別人的事,把自己的空虛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不在意你的人根本無所謂互相利用各取所虛誰管你自取滅亡,而在意你的人只能得到擔心甚至傷心,所以你真正傷害的人只是愛你的人,但你最終還是覺得空虛,在人生偶爾清醒時分還有一些些感傷和後悔。這樣是什麼人生?我想讓自己幸福而不是活在別人覺得的美好。我更希望我所愛的朋友家人都得到幸福,而不是自私的只要我快樂就好而要我愛的人容忍我包容我接受我。讀完這本書,對人生的想法豁然開朗,心正確了,目標才會正確,努力才有意義哲學家讓我們知道,我們是為什麼而活,接受該接受的,放下該放下的。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_閱讀心得1 2017-02-18 22:46:14
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書籍:生活是一種態度 作者Dottie Billington
當我第一次在圖書館看見這本書時我就決定那這本書來寫閱讀心得,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態度真的很重要,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我還記得翻開書本的第一頁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它說:真正的自由,不是去做令他人高興的選擇,而是變成自己的主人!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因為在我的觀念裡,每個人都要有一套專屬於自己的人生態度,不要因為要討好別人而去配合他人,而做一些自己不認同違背自己的事,而自由就是不去討好別人,照自己想法做事的人,這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而抓住每一天,對生命感到喜悅,因為生命給了你機會去享受愛、工作、歡樂以及那美麗的星空。這說明的是生活享受過程的態度,我們都因該用心的去體會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感受那中間的樂趣!我熱愛生活,我喜渡假,在我生活裡那些都是我對生活的態度,因為我喜歡用心去體會每個可以細節裡帶給我的喜、怒、哀、樂,那都是我愛生命,我追求的態度。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_閱讀心得2 2017-02-18 23:15:39
寒假作業_閱讀心得
書籍:馬上了解中東與伊斯蘭世界 作者:宮崎正勝
之所以會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喜歡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文明,而中東國家卻是最近這幾年的討論焦點,因為ISIS 的崛起讓我對中東、伊斯蘭世界感到好奇。
「中東」這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起源地,但如今人們的印象之中卻多為「充滿戰爭、恐怖份子橫行」的區域。而在「阿拉伯之春」之後,中東世界的政治動盪以及伊斯蘭激進團體生活日益廣大,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由於石油的關係,波斯灣沿岸各國、阿拉伯各國在國際舞臺上受到矚目,阿拉伯世界只不過是中東世界的一小部分,而激進派勢力,也只是中東的其中一部分少數勢力而已。穆斯林的人口,預測將在十幾年後達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尊重伊斯蘭世界歷史與文明、學習其中的智慧,也是相當必要的態度。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1) 2017-08-31 17:01:48
書籍: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作者:陳秀丹醫生
人的一生必定經歷生、老、病、死,任誰也無法改變這自然法則。然而隨著現今愈來愈發達的科技時代,醫療設備也漸漸變得更完善、更先進,許多嚴重的疾病都能控制下來。就因為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使人類更依賴醫生,認為不論何種病痛都能治癒。閱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許多人都是自私的,寧願讓病危的親人勉強的存活,也不願放手讓他走,他們怎能體會病人的痛苦?插著管、依賴著氧氣罩,這些都是不好受的,對於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折磨,誰能替他們著想?誰能聽見他心裡的吶喊?我認為人要有著同理心,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怎麼做?仔細思考過後,或許能轉念,放手讓病危的人安心的離開人世。
不願意讓病危的人好好的走有一個極大關鍵存在,只因不讓自己感到傷痛。親人的離開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但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勉強留下病人是一件殘忍的事,如果只想要繼續擁有他才讓他留下,或者天真的以為讓病人維持生命跡象是一件孝順的事,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真正的「愛」是無私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是要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也許人類的盲點就是太容易只以自己的角度看各個人事物,而忽略了別人的看法,這是我們都需要學習的事情。
這本書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是一位罹患癌症的父親,因為兩個大兒子的堅持,只好接受一連串的治療,過程是如此的痛、如此的難受,但兩個兒子卻堅持讓父親接受治療,只有小兒子是同意順著父親的指意讓他安心的離開,這位父親的兩個大兒子都是出國留學的高知識分子,但對我來說他們父親努力的栽培都白費了,就算再怎麼優秀,讓自己的爸爸受苦就是不孝的表現,我想病人內心也極度難過吧!要是我是當事人也會非常痛心。替父親著想的是一直陪在父親身邊的小兒子,雖然在父親眼中是最沒出息的一位兒子,但真正愛他的正是這位兒子啊!懂得讓父親安穩的離開,相信這種理念是難得的。
上述的故事讓我徹底領悟一件事情,學歷並不代表一切,懂得站在別人立場思考的人才是這個世界需要的人,總有一天,我們身邊的父母也會漸漸消失在身邊,不想留下遺憾就是要在他們健在的時候多多陪伴他們,有空就多與他們聊天,有機會也要帶他們出去走走,這些都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也是孝順的方式,但很多人都不太在意,因為沒有注意到時間的消逝及流失,如果等到要失去的時候才懂後悔,或者是硬把他們留在自己身邊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人類很容易做出使自己後悔的事,所以我們都要用心想一想如何把握當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好好的經營美好回憶,如此一來等到失去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遺憾存在。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2) 2017-08-31 17:04:33
長期居家照護指南
作者:王秋雯
會選擇這本書即是因為長期居家照護已經是現今社會方向的主流。
而醫藥科技發達,延長人類壽命,也延緩人類的老化過程;今天生龍活虎、意氣風發,明天轉眼成為需要被「長期照顧」的人。 等待他人伸援手,不如自力救濟! 本書共八章,從腦中風、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等成人與兒童常見的重大疾病、長期照顧方式選擇、準備工作、如何選擇外籍看護工與挑選仲介公司、日常照顧實務、照護者自己的健康調養,到各種相關護理技術;書末附錄全國政府與民間各大相關照護單位的地址電話與網址,詳細實用,是不可多得的居家護理必備指南。作者簡介王秋雯,號稱七年級生(1970),澳洲Monash大學護理碩士,現任「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社區護理室護理長。 一個從小立志不要當護士的人,卻自高中就讀馬偕護校後就沒有離開護理的領域,並且樂在其中。曾經在手術室、加護病房、一般病房、居家護理及護理之家工作,也在唸研究所時,兼任過帶實習的護理老師。她個人希望有一天能加入「無國界醫療組織」( MSF)的志願工作。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3) 2017-08-31 17:05:52
教學原理與方法護理上之應用
作者:孫肇玢 / 高毓秀
這一本書是在說明並教我們護理上的應用。
本書用來解釋「衛生教育」一辭,以澄清一般護理人員對衛教的模糊概念,並根據社會生態模式來解釋影響學習的因素,再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建議如何依循一些教學原則,並應用常用的教學法,以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另外,護理過程也適用於護理人員實施教學活動,故介紹如何應用護理過程來擬定教學計畫、進行教學活動。
全書分為七章,其中第一章為緒論,主要探討為何護理人員需要學習教學原理與方法、護理人員應具備那些知識技能來從事教學活動。第二章是教與學,分別對「教」、「學」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同時對教導及學習者的角色、教學理念、教學倫理等也有所探討。第三章的主題是衛生教育理論,藉由介紹相關的理論,希望護理人員能適當運用之,以作為計畫的基礎。第四章將一般教學的原理原則融入護理衛生教育中,分為教導與學習兩部份來探討,期使讀者能妥善應用之。第五章是根據護理過程,介紹如何應用教學原理與方法於護理衛生教育中,包括評估、訂定目標、計畫、執行、評值。第六章介紹常用的教學法;第七章介紹常用的教材及製作的方法;附錄部分,建議教案書寫的格式、病人衛生教育的指引,及介紹一般護理工作場所 (如:醫院、學校、工廠、衛生所)的計畫案例。
文章標題:暑假志工心得報告 2017-08-31 18:02:29
今年暑假我去聖母醫院當志工,這是生活中的一個難得經驗和體驗,我承認一剛開始我去醫院當志工是出自於為學校的暑假作業,和為了志工心得報告去做的,但當我去到醫院當志工服務大眾時,我發現當志工原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一點也不無聊,因為每一刻都可以感覺到很充實,有時會被問路怎們走,有時會需要去樓上推行動不方便的老人,有時幫忙老人拿藥………..更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每個禮拜一當志工時我會看到兩到三位老師會帶著從聖加明學校得來的同學們去聖母醫院一樓門診大廳賣手工香皂盒手工餅乾,想必老師也知道聖加明的學生和正常人是有些差別,我也有看到少數醫院裡的民眾越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但更多的是越充滿愛心和關心的眼神去關心他們,雖然他們賣的東西確實的價位確實有點偏高,但大部分的民眾還是很願意買單,像我也買了一組手工香皂,因為那天我發現到了中午11點了但香皂還是剩很多,所以我就去捧他們的場買了,還好那天到最後還是有賣完的,因為這種種的原因讓我對於當志工這件事有很大的改觀,當志工不只是為了交代學校的作業,更是要我們體會原來人們口中的助人為快樂之本是這樣的感覺
文章標題:2019寒假作業 2019-03-03 17:40:45
寒假作業閱讀心得報告
護三辛 36號 陳珮瑄 1055101402
書籍:病床上的選擇權
這本書是在講,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醫護人員的我們優先維護的是什麼?其中裡面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書裡面有一位老奶奶,她快一百歲了,但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了,並失智,長年臥床,他活的很痛苦,絕食是她唯一能為自己做的了,當時要把管時他的家人都不在,而書裡的作者是一位醫生,他說不把管難道我們卻連她僅有的這點自由都要剝奪?一切都顛倒過來了,當初在醫學院強調生命尊嚴,不做無謂急救的我們,進了醫院卻拚盡一切搶救病人,百歲的、失智的、長期插鼻胃管的……學校教我們各種醫病關係,卻從未告訴我們,人們喜歡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偏偏世上太多兩難,沒有答案。
當時我就在想這個問題,就跟台灣願不願意讓安樂死合法化一樣,相信那為作者醫生當時心裡肯定很複雜的,
但書裡還寫到裡面有一位資深醫師教她:「幫病人做選擇,有時是我們醫護人員應負的責任。」然而,做出選擇不容易,病人自身的意願、病床旁太多的不捨與聲聲不甘心,在在拉鋸著最終決定。
但對於作者來說,醫護不是工作,患者更不只是病例。年輕的她不斷自問的,正是這重大又兩難的醫療命題: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作為一位醫護人員優先維護的是什麼?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總說生死生死,像生和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狀態般。在我看來,生與死更像一個光譜。人若有幸老死,臨終前幾年便是在玩減法遊戲:減去控制排泄,減去走路,減去排尿,減去進食,減去說話;同時加入加法遊戲,加上尿片,加上輪椅,加上長期尿管,加上鼻胃管。說到底是個代數遊戲,輪椅代替雙腿,鼻胃管代替吞嚥的肌肉。這使我想起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要自一堆沙中拿走多少顆沙子,沙堆才會消失?這個問題放在人體上,便成了:要自一個人身上奪去多少能力,這個人才會「消失」?
所幸這道哲學問題有正確解答。正確答案說,「一堆」是不精確的量詞,「沙堆」是含混的用詞,不存在定義,所以這個問題不成立。如此說來,「人」也是不精確的用詞囉?又或者說,不精確的是生命本身呢?令我寬慰的是,縱使生命有種種含混之處,死亡卻只有一種。世事再令人困惑,也總算給人們留下些確定的事物,讓其成為我們的依歸。
文章標題:2019暑假作業 2019-08-19 10:26:4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402 姓名 陳珮瑄
作者姓名 吳嫚庭 、 賴維淑 、 方素瓔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癌症病人對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需要
期刊名稱I 臺灣醫學 卷(期) 23:4
起訖頁數 529-541
作者姓名 陳貞秀 、 劉滄梧 、 蔡來蔭 、 劉憶萍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臺灣非安寧照顧下末期癌症疼痛處置的適當性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雜誌 卷(期) 22:1
起訖頁數 001-029
作者姓名 周佩君 、 林素珍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提供一位癌症末期病人安寧療護之經驗
期刊名稱III 護理雜誌 卷(期) 65:5
起訖頁數 105-111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選擇這一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這篇文章裡面有明確說到,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四大層面進進行整
體性的護理評估。其中本文探討一位57歲晚期唾液腺癌個案安寧療護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自2017
年6月1日至6月28日,依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四大層面進行整體性的護理評估,確認個案主
要有慢性疼痛、家庭運作過程失常與靈性困擾等三項健康問題。照護過程運用有效的疼痛處置穩定病
人的身體狀況,轉介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共同合作,協助個案與家人修復家庭關係,並協助完成眼角膜
捐贈心願,尋找存在的意義並達成善終的過程。在臨床實務上建議可將眼角膜捐贈說明納入常規安寧
照護衛教指導中,而對於照護方面,建議護理人員遇到類似個案除適時轉介相關醫療團隊外,平常亦
可多參與器官捐贈的相關課程,培養正向態度及哀傷輔導技巧,以具備足夠的專業、信心、耐心及器
官捐贈勸募技巧來照護此類病人,提升末期照護品質。期望藉此護理經驗分享,提供護理人員日後照
顧癌症末期病人之參考。不管身罹何種疾病,所有患者到了生命末期,對安寧緩和醫療的需求差異並
不大;以癌末患者呼吸困難、喘、疼痛等問題來說,在其他末期患者身上也十分常見,尤其是老化所
造成器官慢性退化的非癌患者,長時間面對身體不可逆衰老退化所引起的憂鬱、焦慮和情緒壓力,除
了家屬和照顧者的理解、支持外,更需借重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專業,協助患者渡過難關。
文章資料出處:
吳嫚庭 、 賴維淑 、 方素瓔(2017) .癌症病人對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需要.臺灣醫學, 23(4)
,529-541。
陳貞秀 、 劉滄梧 、 蔡來蔭 、 劉憶萍(2016) .臺灣非安寧照顧下末期癌症疼痛處置的適當性.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雜誌,22(1) ,001-029。
周佩君 、 林素珍(2018) .提供一位癌症末期病人安寧療護之經驗.護理雜誌,65(5),105-111。
|
1055101401
陳佩涵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閱讀心得 2017-02-17 11:03:27
1.書名:因為妳,夢想啟動 作者:宥勝
2.書名:野花散步 作者:林麗琪
{閱讀心得1}
我想大家從小到大一定都有許多馬行空的夢想,這些夢想可能隨著年紀慢慢地改變或增加,人家說有夢最美,但是要怎麼去實現那才是一個重點!我也有很多夢想,但那些夢想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有點遙不可及,然而這本書給我了能量與勇氣,讓我有想完成夢想的衝勁。其實我跟作者的夢想很相近,我喜歡旅行,想去各個地方學習當地的文化,品嘗他們的美食,我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我所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美,美景從來就不侷限在風景,有可能是當地的風俗民情,也有可能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溫馨,只要有感情存在的地方就有我想感受到的東西,或許以後的我也會帶著一台相機四處去記錄世界各地的人文,那些應該就是我這輩子最珍貴的寶藏吧!而我因為現在年紀還太小,能做的準備就是好好存錢以及學習語言,為了夢想我有一種想把英文學好的衝勁,畢竟人與人溝通之間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閱讀心得2}
大自然真的是個很奇妙的世界,只要靜靜的觀察,就能發現到許多動植物的存在,像是飛舞的蝴蝶、啃食葉片的蟲子,鳥兒在枝頭覓食跳躍移動的身影,感覺植物的呼吸,出其不意遇見的野地生命。這些場景不斷地鼓舞著作者林麗琪藉由描繪葉片、花朵,掉落野地的一段枯枝,紀錄生物成長的過程與驚奇。我覺得就像跟隨季節更迭的腳步,並學習自然豐美的變化,感受空氣中的濕度與氣味,能夠讓自己更融入環境,也能感覺每一個地方的獨特和差異,林麗琪的紀錄、畫畫就可以整理思緒,發現很多微妙的事物,聽到細膩的聲響,讓自己沈浸在美妙的環境裡。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1 2017-09-03 17:53:55
書名:信心 護理傳承 作者:王秀紅 出版:麗文文化
心得:當我看到有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以微笑面對生命,心裡總會充滿一股力量,那種跟陽光一樣自信的笑容,讓我覺得很溫暖。人生就像是一場戲,再長也不過幾十年,有一天一定會走到盡頭,而在那之前我們要不斷地吸收、釋放能量,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就是向世界放出「善」的能量,讓美的想法不斷延續,直到天地之間造物的主結束地球這個故事。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2 2017-09-03 18:10:06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蔡培元 出版:皇冠
心得:我很喜歡書中護理長說的一句經典名言:「你是來搞派系還是來救人的?如果你不願意幫忙,就算你當上教授我也不會尊敬你、認同你。」當大家忙著為自己的未來和地位煩惱時,護理長卻能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當大家把自我的利益擺在第一順位時,護理長卻把病人的權益放在前面,甚至還不畏強權,大聲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有個哲學家說:「這世界上所有的悲傷與痛苦都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幸福;這世界上所有的喜悅與快樂都完全來自希望別人幸福」,人們在不斷想著「利己」的方法時,他們萬萬沒體會到「利他」才是「利己」的最好手段,因為唯有透過「利他」,自己才能幸福。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3 2017-09-03 18:44:16
書名:她——身體的故事 作者:珂妮‧戴維絲 出版:女書文化
心得:雖然書中的故事是由護理角度出發,換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婦女的需要,瞭解她們並提供協助。過程中大家都在學習,互相陪伴,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讓自己省思,不同的觀點還有寬廣的視野,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案主時能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情緒或是刻板印象介入,這樣才可以讓社工員用更寬廣的心去接受案主與自己的不同。
文章標題:寒假閱讀心得2 2018-01-19 09:34:35
書名:大腦不聽使喚怎麼辦? 作者:Dawn Huebner 出版:書泉出版社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因為強迫症讓你害怕、難受,所以你一直讓步。但是每一次的退讓,照著強迫症的話做,
這就是給強迫症世界上最大顆最好吃的糖果。
2. 強迫症讓你心裡不舒服,會想聽它的話,讓緊張的感覺停下來;但你要記住,
緊張的感覺一定會結束,就算不照著它說的做也一樣,只要讓自己習慣這感覺就行了。
3. 你可以對抗這個病,就是教大腦怎麼分類才是對的,並學著怎麼給自己傳遞隊的訊號;
像用工具調整,幫助大腦恢復運作。
4. 當你開始認清強迫症的樣子,每次它帶著其中一個想法跳到你腦中,就要告訴自己:
「那是強迫症在跟我說話!」
5. 對抗強迫症的過程中,偶爾休息一下也沒關係。不管走到哪個步驟,都可以停在那一會兒;
就像爬山爬累了不會直接下山,而是停在原地休息。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原本以為強迫症的人就是會那樣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原本也是有辦法與這個心理疾病對抗,雖然不了解那些努力克服強迫症的人的心情和想法,但我能夠從這本書裡看書,那一定會是一段像我們這樣的正常人無法體會的既漫長又兼難的路吧!如果說我有一個強迫症的朋友,以我曾經的想法與認知,也許會覺得那是個好疾病吧!因為我是一個神經非常大條的女生,常常都會忘東忘西,總是應該要多想一點的事,每次都想得太少,可以說是標準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那時的我還會以為,如果我有強迫症,是不是就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特別得好呢?但在我看完這本書以後得到的結論卻跟我以前簡單的想法是相反的。也許在總是忘東忘西以及想太少的這方面會有那麼一點的幫助吧!可是我卻忽略了書中所說到的更重要的兩個要點,第一就是那些有強迫症的朋友們無論是該想很多的、不該想很多的,都會〝想太多〞;再來就是,只要開始想太多,就會變得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緊張,而在很緊張的狀況下,對於任何一件事的臨場發揮都會失常!講到臨場發揮失常這個問題,我還真的可說是極度的感同身受呢!記得二上期末的最後一次技術考,就是因為壓力大想得太多,還沒進到考場就自己在那緊張到頭痛肚子也痛,進到考場與評鑑老師獨處的時候簡直就是快吐出來了;那場考試毀得很徹底,其實對我而言毀掉的並不只是臨場發揮跟那幾十分的數字,而是那一個多月來每一天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於是我忍不住沮喪得大哭,真的從來沒有想到,那些就連唱著歌都能夠記得一清二楚的步驟,竟然會毀在一個我所忽略的緊張上面;所以我想那些有強迫症的人,肯定也經歷過這種挫折吧!想了一想,其實那些強迫症患者,所煩惱和糾結的問題,事實上也正是每個人都有的煩惱,只是在他們的腦海中,那些問題都被加倍放大了更多更多。想得太少就會常常忘東忘西,而想得太多就會越容易緊張;我想每一個患有強迫症的人,在自己大腦開始想太多的時候要試著控制它,叫它別想太多,也真的會是我們體會不到的疲憊呢!如果我身邊再出現了患有強迫症的朋友或同學,我想我會知道自己是不應該在旁幸災樂禍地說著有多麼羨慕他/她,尤其是在看完這本書以後,讓我對強迫症的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與概念;那麼我就會一直在那位朋友的身邊鼓勵他/她,並且當一個能夠在強迫症開始對他/她說話的時候,喚醒他/她的人。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推薦給患有強迫症的人、以及像我這種完全不了解這個疾病,甚至還覺得是一個「好好病」的人看一看呢!真沒想到,這一本看似淺顯易懂的小書,能夠給我這麼多很不一樣的領悟,嘻嘻!
文章標題:暑假閱讀心得4 2018-09-06 22:45:29
*書名(三本):1.我是你的心理醫生 我跟你一樣絕望 2.做一個好人 3.抓住心靈的震顫
作者:1.琳達●嘉絲克 2.許峰源 3.劉墉
*文章(三篇):1.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2.心靈積木 3.躁鬱症
作者:1.李良達 2.辛西亞 3.黃姿華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這六本書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大概就是琳達●嘉絲克的『我是你的心理醫生,我跟你一樣絕望』。
因為我自己並沒有受過任何心理治療的訓練,本身也不是心理疾病的患者,所以對於書中所說的各種療法、學說並不太能理解。我覺得其實在書中,作者在分享憂鬱症個案的想法,並沒有特別說明如何才能痊癒。但一直有提到的就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作者還有說到,憂鬱症是一種現代社會越來越常見的疾病,越早治療,越能體現治療的效果。而不同的症狀,也必須使用不同的療法,有時候某些方法對他有效,對你可能就沒有效果。治療的過程也很漫長,還會有復發的可能。其實在看這本書時,看到作者及個案分享的心情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不開心及憂鬱症的差別。腦中常常會浮現「有這麼嚴重嗎?」或是「難道不能換個方向思考嗎?」的想法。但若如果是能夠這麼簡單的解決,憂鬱症就不會是一個病名了。作者說,憂鬱和不開心是不同的,那是更深沉、更兇猛的絕望感。各種自身或社會性的原因,都可能讓我們的心靈直接破碎,而碎掉的事物,是無法簡單的回復原狀的。我想作者就是希望能透過自己及書中個案,告訴大家其實並沒有你想的絕望。總是要嘗試後,才能跨出痊癒的那一步吧!
文章標題:寒假閱讀心得;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議題 2019-02-14 22:12:16
文章:五年制護生初次內外科護理學臨床實習之經驗
作者:劉棻 、 鍾芬芳 、 吳秋燕
文章:專科護生產科實習之壓力源
作者:鍾聿琳
文章:護生兒科實習之壓力源及壓力探討
作者:蔡佳純、黃靜鳳
隨著時間的流逝,高護實習的挑戰離我們越來越近,尤其是在看完這三篇文章後,心裡莫名的泛起一股沉重的壓力;其實本身我是一個好命的小孩,算是沒有吃過苦吧!所以基護實習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特別得難熬,甚至開始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讀這個科系,也許在班導與周圍同學朋友的眼裡基護實習過後的我有些許的小改變,但我卻還是一直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知道我是個非常容易緊張又蠻缺乏責任心的一個女生,這是我從小到大一個很致命的弱點。我想到因為我的缺乏責任心,導致某位嚴厲的老師曾當著大家的面問我「到底還有什麼事情你才會放在心裡呢?」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很難過,這是我一直累積下來的壞習慣,即使我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在大家看來卻是另一個想法,這幾篇文章裡說的護生的壓力,就像我還有我的同學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壓力,可這些都是自己要想辦法去克服的;三年級下學期就要在大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受中開始了 ,這幾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無論是在開學以後要面對的那些重要的課業上,還是在未來的實習路上,我都覺得我要把那些臨床重要的知識熟記,也加強在自己身上比起落後他人的地方,因為我不希望我是個好學生,卻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護理師。
文章標題:關於內科的個案報告 ﹝暑假閱讀心得﹞ 2019-08-19 00:24:36
﹝來源:聖母專校,台灣全文資料庫﹞
文章標題:協助一位氣喘併發急性會厭炎患者脫離呼吸器之加護經驗
作者姓名 許倫嘉 、 楊素月
期刊名稱I:志為護理:慈濟護理人文與科學
文章標題:一位末期腎病患者面臨透析治療抉擇之護理經驗
陳宏梅 、 陳佳鳳 、 曾秋蘭
期刊名稱II:長庚護理
文章標題:一位妊娠高血壓初產婦剖腹產後出血之護理經驗
作者姓名 劉舒倫 、 鍾玉珠
期刊名稱III:彰化護理
心得:看了這三篇由多人合作寫出來的個案報告,讓我想到專三下學期的個案報告課程;我們要做的是對選出的個案報告做出評析,當時為了那個報告大家都搞得壓力得別大,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意見與觀點,雖然過程中有一些小不愉快,最終還是躡手躡腳的上台把這份報告完成;我想,班上有那麼多個組別,一開始問題最大的大概也就是我們這一組,雖然被老師退回去要求重做的時候內心有很多很多的失落,但也因為這個重來,讓我們真正了解到其中不可缺少的規則與定律,相較原來因為第一次接觸這份報告的茫然與緊張多了某些不可思議的新奇。說到這份暑假作業,我也花了幾天才看完這三篇個案報告的內容,我發現不同於專三下學期課程中的原因是,我終於有了那種看完一篇文章會有自己想法的感覺,想第一次接觸的我,就是心裡千百個不願意,可是礙於學分不看也不行,就像那種感覺好像很認真,但其實有時候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常常看到文字很多就偷懶跳過。現在真的很認真的看完這三篇文章,我覺得有接觸真的會有成長,就算只有一點點,我覺得我現在也是還有很多很多的不懂,但我相信未來會在這個科系接觸更多相關的課程與報告,相信那些即將要經歷的種種的過程,都是冥冥中為我們每一個人鋪好的路。
|
1055101400
曾子芸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1 2017-01-15 11:11:22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讀後心得
這本書敘述著一位和藹可親的老教授,在得知自己的病將會漸漸帶走他的生命後,教導一位多年不見的學生,最後一個學分,而這學分的名稱就是「人生之道」。
莫瑞•史瓦茲,是本書中的大學教授,在他得知罹患路格瑞氏症,那時已是末期。而他的學生米奇•艾爾邦透過了媒體,間接得知老師身體的狀況,在畢業後的他,被這忙碌的社會影響而失去原本的步調,最後他迷失在這個充滿陷阱的社會。後來他在和教授的課堂中,漸漸地找回那原本對未來充滿憧憬的自己,從這混亂的世界醒了過來,並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與目標,跟教授討論後,決定將這堂課的內容寫成這本書,希望將「人生之道」的人生理念、經驗,跟更多的人分享。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心中對這位教授的離開有諸多不捨,他用他的人生當做例子,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所有感受與想法,與別人分享,教導我在學校課堂上沒學過的事情─人生課題。在這本書中,我領悟到教授的許多智慧與想法,其實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覺,但先前的我怎麼都沒察覺呢?也許那時的我,像書中那學生一樣,迷失了方向吧!
「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我學著勇於去感受情緒,記住那感覺,然後再拋開,而不是沒頭沒腦的忽略掉自己內心的感受。
看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我的人生目標,而我也在看完此書後似乎重生了,我尋找到屬於我的答案了,那就是「將目標放對地方後,我決不輕言放棄任何我愛的事,盡情追尋我的夢想,別讓自己有遺憾。」我更了解「生命的意義」了,沒有人能長生不死,不要再浪費時間做些沒意義的事情,用現有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而人生意義,並不在於一定要成為一個事業有成之人,而在於能不能用真誠的心去愛人,並關心社會。
此外,我學到不要放棄夢想和盡情感受情緒,也徹底明白「一體兩面」是甚麼,用另一個方向思考事情,會更清楚發現,並不是每件事都是壞的。這本書,也提醒著我們,別被昏暗的世界,搞得連心也變灰暗了。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2 2017-01-15 11:51:48
老護理長的36堂人情課 閱讀心得
這本書的作者是曾碧娟,他曾擔任過林口長庚醫院的恢復室與急救防護理長,身為護理長的他,總能夠以樂觀、熱情與感恩的心來面對周遭的一切,而現任於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副總經理。
這本書是由作者待人處事的經驗編寫而成的,或許有些人在自己是新手時,遇到些不如意的事會自怨自艾,甚至將所有的過錯怪到自己的頭上,並不斷責備自己,但作者並不選擇如此,反而是以一種肯定自我得心態來面對一切,認為自己不是不會,而是經驗不足,並相信、勉勵、給予自己多一點的鼓勵,更何況假若自己都不願意相信自己,那誰會願意在你這一邊。
同時,這本書也告訴我作者如何"帶人"又"待人"。帶人,是身為一位護理長、主管必備的才能,若缺乏這項能力,那麼你所領導的團隊向心力就會不足,甚至有可能自己所管轄的部屬會常常找你的麻煩,讓這個團隊爭執不斷;待人,每個人都會碰到,但如何以更委婉的態度﹐更圓滑的口氣來與他人溝通、化解誤會,我覺得這正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
看完這本書,不管是在待人或處事方面,我都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在待人方面,與人溝通時如果能換個角度去交談,譬如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想辦法不要把話說得太直接,想必事情會順利的些;在處事方面,則是應該要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那麼事情到最後不管做得順不順利,也不會被壞心情影響其中。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1 2017-06-26 10:56:01
在地人的媽祖婆 閱讀心得
其中一個故事是許陳秀英女士小檔案早年從事助產工作,為大園鄉偏遠濱海地區家庭接生,即使交通不便、物資缺乏,仍然克服萬難,騎單車服務到家;遇到貧困家庭,不僅不收費,還補貼出生證明費用,深受地方民眾稱許感謝。在推廣家庭計畫、預防注射等衛生工作上,也盡心盡力、績效卓著,並獲上級頒獎表揚。
裡面有一小段故事在說他一開始苦讀書考了兩次才考上台北高級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畢業後在仁愛醫院擔任產房和嬰兒室服務,有一天,父親告知,大園鄉鄉長希望她能回鄉,幫忙衛生所推動婦幼衛生工作她原本十分猶豫,在鄉長力邀下,她抵不過大園鄉親的召喚,她毅然回到故鄉,有一次他鄉有人要生了,她去當產婆,當他把那小孩接生完後發現媽媽的眼睛突然上吊了,牙關緊咬,是典型產後子顯症的徵兆。她趕緊用湯匙塞住產婦的嘴巴,找來計程車,將產婦送到鎮上的醫院。沒想到,醫院卻表示無法處理;許陳秀英只得再坐上醫院救護車,飛也似地趕往台北,找上臺大醫院。一抵臺大,許陳秀英就先推著擔架到急診室,不敢耽誤一分一秒,總算將產婦從鬼門關前就了回來。 我覺得許陳秀英很偉大很有大愛就是不會因為醫生無法處裡就放棄一個人,而且我覺得我們學護理的就要向許陳秀英女士學習要有像他那樣的精神,因為我現在還沒有做到像他這麼的有愛心,並且為這個社會貢獻並不求回報,所以我必須好好地向她學習,而且我覺得我現在還沒有說很有愛心跟熱心但看了她的故事讓我將來想要為社會做點一些有意義的事,種不能白白活在這世上,不然人生過得太無趣了
文章標題:106暑假作業 志工心得 2017-06-26 11:34:31
志工心得
今年我去博愛報名了志工,剛好時數40小時,我和同學一起去,上班的第一天我們是負責在門診量血壓,還有回答病人不知道的問題,但我做到第三天就漸漸地熟悉環境了,也知道病人大概會回答甚麼問題,所以也對做志工越來越有興趣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2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有一天有一個國民伯伯來問我們一班外科在哪?還說我很久沒來看病了!都忘了,我和同學就想說不然陪她一起去看診好了,看完繳費時,竟然發現伯伯已經90歲了,好強啊!身體很健康,只是最近天氣變化大小感冒,然後我們送他到門口他一直說謝謝你們啊!我聽完就覺得今天又作了一件有意義的是而且很開心。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有個婆婆來問我們胸腔內科在哪?我和同學就想說他行動看起來不便就陪他去看診好了,看完之後護士就跟我們說要去照x光,因為婆婆以前有開過刀,所以要照一下,照完之後再去看診,後來婆婆就跟我們說他一格人不知到胸腔內科在哪,好險有我們帶,不然不知道要找到什麼時候,然後他女兒又剛好有事,不能陪看診,最後也是送他到門口,她也是一直跟我們說謝謝,我覺得雖然當志工很累但是每當人家說謝謝時那個類就會不見反而會讓我很想要當志工。
其他時間就是幫一些要看心臟科.....等等要量血壓的人,幫他們量血壓,有一些阿公阿嬤的血壓都高到180以上了,但有些健康的就很健康都在120上下,還有些每天都來量的,我覺得他們很注重他們的身體健康。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2 2017-06-27 10:00:13
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閱讀心得
國人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很少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
世上的偉人總是為人群的利益奉獻自己的生命。而且他們不受名利的誘惑,在暴力威脅下仍堅守原則,繼續行善,這種人物並不多,南丁格爾和陳翠玉就是其中兩個像這樣的人。陳翠玉畢業後,她卻婉拒了日本的優渥職位,想要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等的歷史動盪,她還是積極的投入,並且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並兩度負笈美加,取得了當時台灣護理界的最高學位。之後「陳翠玉」三個字在台灣就變成為了禁忌。但是像陳翠玉對護理界奉獻這麼大的人,竟然這樣子的被人陷害,而且竟然沒有人站出來幫她講話,這讓我覺得她很無辜也很可憐。
陳翠玉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臺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的典範。一九五零年,她為了解決護士素質還有人才短缺問題,在臺大醫院設立護校的構想獲得實踐,由她兼任臺大護校的校長。之後她以母校聖路加為模範,講究國際觀,積極送護理人員去留學,造就人材。這樣的人物值得我們一起去效法,她的貢獻在台灣護理界定下了很大的基礎如果她不在台灣,還真的不能想像現在的護理是怎麼樣的。
所以我決定我以後一定要像她一樣當個出色的護理人員,雖然現在還不懂得很多的護理相關知識,但是慢慢的學習和實習,我相信經驗會成為成功的最好推手,她曾經為了護理奉獻了那麼多,所以我一定要以她的精神為目標去努力!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3 2017-06-29 09:38:31
愛在吾土吾鄉 閱讀心得
在這本書內有講到阮玉梅女士,他民國38年出生於彰化縣,台北護理系畢業後,在台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接受訓練後,兵擔任公衛生護士,民國64年進入中台醫事技術學院護理系任教,前後共26年。她在裡面有講到溝通與合作阮玉梅不只有幹勁、能帶人,對長期照護的遠見也讓人折服,長趙協會雖由護理人員組成,但是,她從不畫地自限,堅持長期照護應(科技整合);因此,他廣邀醫師、復健師、營養師等醫療團隊人員加入,以滿足老人、被照顧者多方面的需求。
我覺得雖然他自己也知道活不久了,但她一樣那麼熱觀,她曾說也許上天要她轉換跑道,改作安寧療護。她堅毅的意志力,也讓我敬佩,並且在護理留下動人的事蹟。所以如果沒有阮玉梅,就沒有人願意長期照顧這些人。她一生都在為他們努力就是希望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護,也減少了醫院和家人們的負擔,所以需要這些醫護人員的付出,也謝謝這些偉大的醫護人員。看了她的故事我也覺得很感動,也藉由這個作業讓我知道原來護理界有很多偉大的人,不求回報的積極改善原來的護理,讓護理變得更進步,也是因為有她才會有居家護理,希望我們也能向她的精神學習。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 2018-02-21 13:41:46
書名:情緒勒索
摘要:本書歸納的重點在於:為什麼我們無法拒絕?某些時候遭受到情緒勒索我們卻渾然不知,也因此在無形中一再的發生同樣的事。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由的權利,該如何掙脫這個情緒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是這本書強調的宗旨。
佳句:
1.(32頁),這種互動是怎麼開始的?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所謂情緒勒索這種關係。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2.(44頁),勒索者並未適當處理好自己內心的恐懼,反而試圖控制對方,希望以此減 少自己內心的恐懼。
3.(49頁),情緒勒索的六大特徵: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以故事說明這六大特徵的表現方式。
心得感想
我覺得與同學無意間聊到情感方面的事,有太多好抱怨了,故事裡面有著他詳細閱讀後,也講到很多重點,所以我都有記在我的筆記本上,偶爾能夠提醒自己該留意的地方外,也讓我一目了然。本書的自序提到,為什麼我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一句話打醒了我,就如同書上所說的,霎時, 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起對方是如何要求我做了哪些事的,而我則是負責滿足他人的。這些互動是如何開始的呢?我覺得不是大家都知道情緒勒索這個詞彙,但我們生活中卻一直在發生著情緒勒索的例子。許多勒索、被勒索者並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個循環中,他們只是習慣利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可是如果開始一個循環,代表著被勒索者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藉此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只有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立。書裡提到情緒勒索的特色,在「他人」與「自我需求」起衝突時,勒索者會忽視對方的感受,進而放大自己對事情的急迫性,而這兩個需求起衝突時,勒索者會產生一種「焦慮感」,為了安撫這種「焦慮感」,勒索者會將這個壓力轉嫁到其他人身上,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降低焦慮感。就像自己的例子: 同學間互相幫忙是常有的事,當有朋友需要我的幫忙時,在我的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都會盡力去做。而長時間下來就好像習慣了一般,力求方便,好多事情讓我做的理所當然,而我意識到了這樣的一個循環,卻又不好意思拒絕,當我鼓起勇氣拒絕了,卻又因此破壞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不幫他的忙就像是不把他當朋友看待一樣。當人自我價值感低落時,便容易陷入情緒勒索中。就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表現的看法。在對方開始貶低我的能力,使我產生罪惡感時,我會因此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意願而去迎合別人的要求,達成對方的期望。若是拒絕了,達不到對方的期望,就會覺得自己好糟糕,不是個好朋友該有的表現;若完成了事項,也無法好好肯定自己的表現。然後我就會開始問自己我為甚麼要幫同學,假如我今天是個有自信的人,經常讚美自己做得很好, 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就不會如此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會因為自卑而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同。我不必去證明自己有多好因為我相信自己夠好了。學習如何深入了解、探索自己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學習肯定自我,不被人左右,是情緒勒索最強的一劑預防針。期許自己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套用在實際生活上,使人生更有價值。
文章標題:106暑假作業 2018-09-01 12:34:49
*書名(三本):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人生,一個哲學習題、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
作者: 唐娜.戴爾.卡內基、傅佩榮、哈利 R. 盧易斯
*文章(三篇):癌細胞也是我生命的一部份」學習與癌好好相處、健康要身心靈三合一、學士後護理 第七章.收穫豐碩的基 護實習
作者: (本文作者為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心理師;原文刊載於江珈瑋《在還能愛的時候》/幸福文化)、天下雜誌312期 文: 陳名君、 小茉莉與小 摩卡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書名: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作者:唐娜.戴爾.卡內基
所有的偉大建築,都是從紮實的基礎開始,在《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點出,成功者之所以為什麼成功,就是因為基本功夫足夠。下足了基本功,才能使別人喜歡我們,當我們提出想法與建議時,才能獲得衷心的接納。甚至當別人犯錯時,因為人際關係存款足夠,再加上適切的溝通,才能使他人樂意改變。《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教了符合實際需求的方法,執行上就看各人功力了。關於這個基本功,我覺得我的地基還在深掘中。我們常常都把單向的溝通當作溝通,對方的感受,往往不是我們去體會的,本書舉了非常多的事例,歸納出幾個原則,我個人認為非常的受用,裡面講了很多都值得抄錄下來細細反覆思考以及提醒自己,因為有時看過了,但久了忘記了然而同樣事情又發生了,所以我只要看到能警惕自己的句子都會抄下來放在書桌上時不時地拿看提醒自己。我覺得我最需要學習的是溝通,在未來的職場溝通也重要,和病人相處也是,可以讓我對病人的病情更加的了解,也可以幫助他在住院的期間能夠快速恢復。以往的我不愛溝通畢竟選了這職業,希望在溝通方便能夠越來越好。看完這本書講到非常多的重點真的都值得我去學習,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方面越來越進步。
文章標題:107寒假作業 2019-01-23 10:39:45
日本護理機器人踏上征途
人們一直在期待「護理機器人」能夠普及,護理機器人的開發變得活躍起來。最近日本政府也推出了旨在推動護理機器人普及的政策。電子企業不容錯過的新潛力市場即將形成。文章中所提的護理機器人,一般是指為需要護理的人的身體功能和生活提供支援,我覺得這工作在台灣應該算是外勞在做的包刮了(假肢、復健支援、日常生活支援等) 這些均屬於護理機器人。但目前,這些護理機器人尚未全面普及。儘管如此,仍預測今後市場會迅速擴大的原因是,隨著少子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在需要護理的人不斷增加的同時,護理人員會短缺。也就是說,存在明確的社會需求,再過幾年也差不多都AI化了,何況人資成本都比機器人的價位來的高,所以老年人使用機器人獨立行動將會成為自然現象。也有周刊說在未來每個家庭都會有機器人,雖然機器在邏輯分析推算方面,能力會遠超人類,但是依然是屬於人類操控的工具 。人工智慧機器真正可能帶來的危機,不是奴役人類,而是讓人類喪失鬥志,無所事事。可能將帶來人類能否度過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業潮」。人類最應該擔心的是,一旦當機器供養著人類,人類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類真的還會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自我實現嗎?還是會醉生夢死、無所事事地活著?雖然我覺得它用在護理方面滿好的,可以照顧到一般看護可能忽略的地方這是好事,但久了人人之間或許就更有了距離感。
文章標題:107 暑假作業 2019-07-31 13:36:14
期刊名稱:長庚護理 文章標題:一位結腸癌合併肝轉移病人之照護經驗 作者姓名:杜慧茹 、蔡宜蓁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結腸直腸癌好發40-50歲以上男性,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死亡率可降低18%至33%,這一、兩年結腸直腸癌人數逐年增長,轉移部位以肝、肺或腹膜最為常見,若未切除五年的存活率為0%,本文探討一位第四期結腸癌合併肝轉移的中年男性,因手術認知不足出現焦慮情緒,此外面對疾病化學治療癒後不確定及死亡威脅無望感,故引發筆者探討動機。我的認知是無論哪一科,首要建立的就是醫病關係,建立好信任且透過傾聽及陪伴支持,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輕術前焦慮不安,透過聊天、臉部表情、肢體語言了解疼痛感受。罹癌病人因身體衰退或疾病惡化,承受長期病痛不適及死亡威脅而衍生無望感,醫護人員須以開放性溝通,提供關懷及依個別需求予以資訊澄清,透過生命回顧促使個案去探索以往種種傷痛或快樂過程,讓病人學習釋放心中不滿,鼓勵表達無望感受及協助紓緩內心壓力,促使個案坦然面對病情變化及調適抗癌心態,讓個案及家庭成員了解彼此期待,重新建立生活價值觀及強化家庭情感支持度。透過主客觀資料發現病人得知結腸直腸癌後有去打聽一些資訊,造成病人內心會感到焦慮及害怕,醫護人員針對其擔憂手術過程及麻醉風險予以澄清,說明手術過程安全防護,以降低其焦慮感受。教導他如何放鬆心情等….
看完這篇個案報告讓我對這癌症有所認知,以及在護理評估、健康問題、護理照護上更加了解,也因為認真地看完整篇,也算是額外得到了一個經驗,在之後的高護實習自己照顧的個案,我覺得可以從台灣全文資料庫尋找到人家寫的讀書報告來做護理照顧的資料參考。
吳淑芬、井慶芸、董弘一、趙東波(2014).大腸直腸癌患者疲憊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南臺灣醫學雜誌,10 (1),20-29。[W
u, S.F., Chin, C. Y., Lee, H. Y., Tong, H. Y., &Chao, T. B. (2014). Fatigue and related factors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dicalJournal of South Taiwan, 10(1), 20-29.]
林佳吟、黃敏瑢、王妍惠(2016).運用安寧療護於一位無望感之肝癌患者的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33 (2),71-81。[Li
n, C. Y., Huang, M. J., & Wang, Y. H. (2016).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applying hospice care to a hepatocellular car
cinoma patient with hopelessness.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Nursing, 33(2), 71-81. ]doi: 10.6692/ KJN2016-33-2-7]
陳佳岑、羅樺鈴、巫怡翎、曾斐琳 (2016).照護初次診斷肝癌末期個案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7 (4),582-591。[Chen,
C. T.,Lo, H. L., Wu, Y. L., & Tseng, F. L. (2016).A nursing experience of a patient diagnosedwith terminal stage hepat
ocellular carcinoma.Chang Gung Nursing, 27(4), 582-591.]doi:10.3966/102673012016122704009
童琴惠、彭素珍(2010).照護一位無望感癌末病患之護理經驗.領導護理,11(1),52-62。[Tung, C. H., & Peng, S. C. (20
10). A nursingexperience for a hopeless cancer patient withend stage. Leadership Nursing, 11(1), 52-62.]
|
1055101399
陳曉琪 發表(3)筆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2008-03-18 16:15:43
護理科 護四辛 1055101399 陳曉琪
看了這幾個文獻之後,我決定來寫照護一位剖腹產初產婦成功以母乳哺餵高膽紅素血症嬰兒之護理經
驗的心得,文獻裡面描述一位剖腹產初產婦及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家庭成功哺餵母乳的經驗。藉由觀察、身體評估及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並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模式,評估產婦的主要護理問題包括:急性疼痛、焦慮及無效性母乳哺餵等。產後初期,產婦因傷口疼痛、管路留置,且新生兒需照光治療等等之類的,媽媽一度想放棄哺餵母乳。藉由照護團隊從旁協助、促進舒適,主動提供哺乳資訊、給予支持,持續激勵哺乳意願。同時,協助父親分擔照護產婦及新生兒的責任,強化父職角色,並在返家後持續提供關懷。最終,產婦成功克服哺乳初期的難題,成功以母乳哺餵新生兒。希望藉由照護此產婦的經驗,可以給更多人知道。許翠芳, 周寶鈺, & 陳可欣 (2014).照護一位剖腹產初產婦成功以母乳哺餵高膽紅素血症嬰兒之護理經驗.新臺北護理期刊, 16(1), 93-101. https://doi.org/10.6540/NTJN.2014.1.010
國民健康局母乳哺育網 (2010).母乳哺育現況[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bhp.doh.gov.tw/breas
tfeeding/[2010, December 3]
文章標題:齒輪間的宇宙: 解開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之謎 2017-02-09 18:45:18
英國皇家學院科學圖書獎入圍 ◎十大最神秘的史前古物之一 安提基瑟拉儀(Antikythera Mechanism)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計算機,具兩千年以上歷史,科學家研究發現它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也可以說明天體運行,尤其是對於月球以及行星移動的定位說明,因有一個刻度盤裝置,能夠預測何時可能發生日蝕或月蝕。 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解開關於安提基瑟拉儀之謎,猶如進行一場歷史探險,藉由探索古希臘天文星月儀,融合考古、探險、歷史、古工藝技術、科學、天文學及現代科技等領域,引領讀者對歷史文明的重新思考如果不是地中海發生過那兩場相隔了2000年的暴風雨,歷史上最重要的科技傑作可能永遠無法重見天日…… 一九○○潛水伕在希臘的安提基瑟拉島位於愛琴海與地中海交會的克里特島以北二十九公里處,發現一艘兩千多年前的超大貨船並在其中找到一個貌似大齒輪的裝置。研究顯示,這個輪軸其實是一個精密儀器的一部,其複雜性堪稱千年之最同時它也是全世界已知的第一個類比式計算機科學家現在還在試圖破解其秘密。
安提基瑟拉儀是一種由無數複雜的齒輪系統所構成的神祕計時裝置,它是於100多年前在一艘希臘沉船的殘骸上被發現的。安提基瑟拉儀神祕之處就在於當時希臘人是如何製造出如此精密儀器,而且關於這種儀器的歷史記錄似乎也都神祕消失了。種種神祕大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它的興趣。
文章標題:十二夢 2017-02-09 19:18:45
暖淚系青春愛情天后 筆下文字總是讓人讀來流淚 但心頭人仍充滿暖意 居住於馬祖南竿 典型戀家的巨蟹一隻 迷戀紅茶.藍色.音樂.電影.說故事 最大的願望就是說一個可以停留在某個人心裡很久很久的故事
世界太過殘酷 我想讓時間停止 讓這個世界跟著我的痛苦一起停止 孫祖霖的惡夢 從國一那個人對他揮出第一拳就開始了 這場醒不過來的夢境持續的兩年多 他絕得自己即將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滅頂 還好有櫻子 那個女孩的存在讓孫祖霖相信 世上原來還有天使 可是他只能遠遠的看著她 看著他唯一的救贖終於也離他而去了 當孫祖霖領悟到 惡夢是沒有盡頭的時候 他憤怒絕望地閉上雙眼 他不想死 他真的不想死.....等到他再次張開眼睛 時間已經過了三個月 他的記憶也空白了三個月 惡夢突地戛然而止 沒人肯告訴她發生了什麼事 直到多年以後 再次遇見櫻子 孫祖霖才從她對一個人念念不忘的惦念裡 拼湊出那段令人憂傷的真相
有一種地獄叫做活著 早自習一結束 孫祖霖就被班上的幾個男生拐進廁所 平常專愛欺負他的五個惡霸 今天手上各持棍子跟水管 讓孫祖霖看了臉色發白 靠在牆邊止不住地發抖 明白自己即將大難臨頭
|
1055101398
吳芮妤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三升四 暑假作業 2008-03-18 16:15:43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作者姓名 陳明義.蔡君男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卷(期) 11:2
起訖頁數 130-137
作者姓名 盧璐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創傷性腦傷患者之復健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卷(期) 21:3
起訖頁數 139-144
作者姓名 楊培筠、高碧霞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創傷性腦傷病患住院期間之物理治療成果與療程分析
期刊名稱III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卷(期) 26:6
起訖頁數 384-391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在五專這三年當中,學習到了許多,我查了關於腦部創傷的部分,我們的腦有分大腦.小腦.橋腦.腦幹.
而每個部分都不能缺少,一但有損傷對一個人的影響都很大,第一篇文章是選擇28歲車禍事故造成
腦部創傷的個案,個案事故後造成姿勢不良,所以使用骨盆固定帶來調整姿勢,其中文章包含講述到
研究骨盆固定帶的方法,在學校也有學到許多種類的固定帶
骨盆姿勢調整帶確實可以有效的控制腦傷合併站立姿勢不良者在從事職 能治療站立訓練桌活動時的
可進一步提供安全感減少由站立桌側向滑落 的危險,閱讀完後讓我清楚了解固定帶使用方式和個案
使用前後的成效,第二篇是讓我了解到創傷性腦傷復健成效,讓我知道個案照護的相關知識,第三篇
為了解甚麼是物理治療知道各類病患的療程及階段讓我了解甚麼是物理治療也知道和職能治療有
甚麼差別,多虧了這次暑假作業讓我有機會閱讀關於腦部創商的文章,補充我腦袋裡的知識庫!
文章資料出處
陳明義、蔡君男(2015)• 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 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11(2),130-137。
盧璐 (2017)˙創傷性腦傷患者之復健 ˙創傷性腦傷患者之復健 ˙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1 (3) , 139-144。
楊培筠、高碧霞(2017)•創傷性腦傷病患住院期間之物理治療成果與療程分析
•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6(6),384-391。
文章標題:我的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1) 2017-02-15 15:54:48
書名: 姊姊
作者:晨語
出版:城邦原創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300字:
看完這本書後 心情有點影響到 , 女主角身為一個姊姊很難把情緒表現出來
壓抑自己的情緒 , 原先到這本書我是看到他的書名跟封面很吸引我
看到這本書還沒看到結局出來前原以為作者會想辦法把他變美好的結果
可是看到結果後真的感到 難過 作者最後還是沒有把結局變成美好的,作者晨語寫完這本書說了 :「 這是他寫過最傷心的故事 」
這本書裡的女主總是帶給人溫暖幫助身邊的人就像姊姊照顧弟妹一樣
總給人很可靠的感覺 有些事情不關女主的事情 女主也會努力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覺得我們身邊好像真的也有像姊姊一樣的朋友
我們要好好感謝那位朋友對我們的付出
不要辜負人家
文章標題:我的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 2017-02-15 17:10:38
書名: 若夏
作者: 麻葉
出版: 商周出版
心得感想300字:
當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後面簡介覺得這本書的內容角度是男生喜歡女生
以前大部分看到的言情小說裡的主要主角都是女生
只要書的內容不錯 不管 主角是男是女 暗戀方向是對男是對女都會好看
蠻喜歡作者這種字句間帶著幽默的文章
這本書看完 有一種大家都長大了的惆悵感
這本書的內容讓人覺得充滿了滿滿的青春回憶的感覺
我們要好好的把握青春 好好把握那些錯過了可能就遇不到的人 把握住錯過了可能就沒有的機會與選擇或者是夢想或者是想對誰說的話
不要錯過後那些事情後 變成一生中 怎麼想都覺得 很遺憾很後悔
青春歲月只會一直走不會回來阿 有些事情不先做 等老了就無法做 有些話 不先說 等錯過了就無法說
好好把握機會
這些是看完這本書的想法 :)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志工心得 2017-09-02 12:59:06
在我一年級上學期在宜蘭三星悠活老人長期照護中心當志工
志工時間 :一年級上學期的每個假日
一年級上學期我透過了生命教育的老師及衛保組的老師
一起參與了去宜蘭三星的悠活老人照護中心去做志工
跟著一群同學們和學姐們去
在悠活當志工注意事項:
1.因為是代表學校過去的所以要穿著制服或體育服
2.要注意眼神態度和耐心
1.去當志工前我們上了很多門課了解什麼叫做阿茲海默症 ?
2.我們該如何去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長輩,要注意些什麼 ?
3.老師也跟我們提醒裡面有些長輩可能會動手打人要注意安全
4.每個人要盡量去接觸不同的個案來了解他們
當完志工的心得省思:
我想這真的是個很棒的體驗
每一次去悠活老人照護中心一大早就是開始打掃環境
那裡的環境真的很不錯很漂亮很美麗也很大所以打掃也很辛苦
每塊地板每個角落都是大家一起同心協力拿著水桶及小抹布跪在地上
院子裡的雜草也是帶著手套一起在太陽底下拔草
終於一個上午過去了大家都餓了,吃完便當便當後
終於可以上樓去接觸個案
我們和幾位同學一起上去了2樓我很吃驚
第一次來到老人長期照護中心
裡面的設備跟醫院非常的像有病房還有護理站
老師說過要注意長輩們想不想喝水或上廁所他們可能都不敢說,就會尿褲子
我們陪那些長輩們聊天,有些無法說話和他說話只能點頭搖頭來回應
有些真的就像小孩一樣,
我用了非常不流利的臺語來問侯了一下帶著親切溫暖的笑容
阿公阿嬤 吃飽了嗎? 要不要上廁所?
其中一些阿公阿嬤還會跟我們聊聊他們住在哪裡? 有幾個孩子幾個孫子,
聊聊他們以前的家鄉的故事
我無法想像明明記憶
都感覺還很清楚
他們卻患有阿茲海默症
不過深處去了解後原來阿茲海默症其實很多都是對以前記憶記得近來的記憶不記得
幾個禮拜的時間非常充實非常難忘,犧牲了每個假日過來做志工很值得
收獲經驗也滿滿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閱讀心得 (1) 2017-09-02 13:15:03
書名: 醫師與生死
護理典範人物 : 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 教授
這本昰趙可式博士罹癌後的生命大書
當醫師面臨病人死亡後,儘管表面上微持專業形象
但內心的感覺還是久久無法忘掉,甚至還會睡不著覺
醫者父母心,看到病人受苦心理也很心疼
書裡都在寫醫生的心聲及想法和感受
有時後都覺得病人竟然都醫不好了是不是別在拖時間了
看病人痛苦自己也非常的痛苦
沒有任何一位醫生 希望自己的病人醫不好而離開這世界
醫學極限就是命運吧,不希望病人死但有時後還是沒辦法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的典範 (2) 2017-09-02 13:42:52
書名:臺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白寶珠女士(3版)
護理典範人物:白寶珠
白寶珠護理師在澎湖五十年的歲月
秉持「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之關懷」
從事痲瘋病的療癒及預防
讓澎湖的痲瘋病人不必遭受隔離孤絕之苦
並苦口婆心地教育社會大眾接納痲瘋病人
此以人為本的進階社區護理的實踐
足以成為從事護理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他讓我瞭解一位優秀的進階護理師
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專業知能、願景目標
白寶珠女士生長於美國,從大學畢業
完成護理教育之後,便決心將所學奉獻給需要的人
青春美麗、花樣年華的她
選擇了離家千里
人生地不熟的澎湖
選擇照顧當時社會上最可怕
最令大家排斥的痲瘋病人。
偉大的事蹟無悔的付出真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3) 2017-09-02 13:54:21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典範人物: 陳翠玉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位宜蘭人,而陳翠玉昰他的導師
當我看到簡介時
突然對這本書有種親切的感覺
陳翠玉女士,二戰前她是台灣第一位在日本受西洋專校教育的護士
戰後也是第一位到北美洲深造的護理界女碩士、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衛組織(WHO)獎學金的留學生、
第一位台灣護士受聘WHO顧問
她創立了台大護校及台大護理系
有台灣南丁格爾之稱
提高了台灣護士的地位
陳翠玉創設台大護校
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
陳翠玉校長培育造就了無數的護理人才
是台灣護理工作現代化與護理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推手
徹底發揮「南丁格爾」白衣天使的精神
文章標題:我的二年級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8-03-02 00:22:21
書名:把我的心還給我
作者:凱莉˙布羅根
出版社: 一中心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學校叫我們要找一本有關於情緒的書
當我看見這本書名 ‘’把我的心還給我”
我已為是在說愛情故事例如男生偷走女生的心之類的愛情小說
但我看到簡介後才知道原來這本就是我要找的書
是關於憂鬱症的一本書
我覺得若把我們人生比喻成像在拍一部電影或寫一本故事書
而主角就是我們自己
而故事多精彩多豐富主角的一生情緒一定少不了 憂鬱
全世界的人們不會有人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快樂的
我覺得讓我們憂鬱的事情總特別難忘掉
如果可以輕易的忘記不開心的事那麼世界上應該就不會有人得憂鬱症了
看完這本書讓我更瞭解了憂鬱症
這本書的第一篇就寫到了“憂鬱症不是病”文章寫道 我們都認為憂鬱症吃抗憂鬱劑就可以消滅疾病
作者病不認為吃藥就可以解決憂鬱症
”憂鬱症不是病”
憂鬱症是以主觀的診斷系統為標準,醫師聽完你描述的症狀後給你貼標籤
憂鬱症沒有檢驗不像糖尿病一樣抽血檢驗.驗尿就可以化驗
找到足以斷定你罹患憂鬱症的物質,一如血液尿液化驗你是否得糖尿病
這本書深深讓我了解什麼叫憂鬱症? 為什麼得憂鬱症? 身邊有憂鬱症的朋友你該如何幫助?
讓心情憂鬱可以有幾百種,有的人因環境或感情或壓力及情緒所以這些都很重要
憂鬱症就像惡魔一樣,有些人一憂鬱就沒胃口不吃飯而有些人一憂鬱就大吃特吃
靠吃來解憂一不小心就搞壞了自己的身體傷害自己而有的人會吸毒靠著 毒品
憂鬱負面情緒一定是有的 , 很多憂鬱患者因為找不到可以解憂的方式就以死來當作解脫
所以就有很多人選擇自殺,憂鬱症不分年齡患者有年輕的有老的
我覺得避免憂鬱症 , 找到心靈的解脫釋放是件重要的事情
不管是用什麼方式只要是可行的
我覺得就可以例如:宗教信仰或找知心好友訴說又或者可以運動轉移注意力
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得別壓抑自己的情緒要記得找到可以釋放紓解得地方
若身邊遇到得憂鬱症的人怎麼辦 ?
當憂鬱症的人找你訴苦時這時候就開起耳朵當個聆聽者吧!
當你一直自以為的給意見說真的他可能就不敢找人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會一直壓抑著
所以我覺得,他們只需要一為聆聽者若想幫助他們就豎起耳做好聆聽者吧!
感謝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更了解探索我不知道的知識
希望患有憂鬱症的人都可以找到好的釋放負面情緒的點
而不是傷害身體的方式…
很多患者依然選擇自殺即使不是憂鬱患者
做自殺要有很大的勇氣而又是多大的憂鬱情緒讓他們有勇氣離開世界放棄所有
只想跟他們說一句話:「辛苦了,真的辛苦了」。
文章標題:我的二年級暑假作業-閱讀心得(人際關係) 2018-09-08 02:24:30
『二年級』暑假作業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
1.超人氣說話術 - 作者: 戴爾.卡耐基
2. 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 - 作者: 水島廣子
3. 看透人性說話辦事勝經 - 作者: 王照
文章(三篇)
1. 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 作者: 蕭雅竹 、 吳麗瑜 、 鄭幸宜 、 劉碧霞
2. 護理藝術與美 - 作者: 柯薰貴 、 楊玉娥
3. 對臨床護士護理核心能力的見解 - 作者: 汪華斌 、 舒進
【讀後心得】( 500 字)
今年暑假主題我選擇找溝通類的書籍及文章,其中3本書最令我有印象深刻的 本書為你不必每個人都合拍,這本書教了我們如何與跟自己想法溝通上不合拍的人溝通,在這世界上會有與你想法相同的人相對的就有與你想法不相同的人,這時候就是在考驗自己的溝通技巧了, 有些人即使再想跟他吵也沒法吵,又不能斷絕關係,對於這種讓人深感困擾的「不合拍」對象,這本書教我們如何用最節能省力、又不必變成壞人的溫和方法做好妥善的處理, 作者告訴我們,不必逼迫自己接受所有不愉快的事,這樣只會讓自己痛苦,有時做出一些切割,選擇逃開也並非是懦弱,想法是自由的我們不能管其他人的想法怎麼樣,但我們也要接受來自四面八方對事情的看法,假如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也不必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看法去成全其他人的看法,這時候就可以運用批判性思考,溝通及表達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經歷到的事情,但是如何良好的溝通維持人際關係是一門學問,在護理這條路溝通是不可少的,如何與病人及家屬或與醫療團隊溝通及表達是需要學習的,我看的三篇文章裡,就都有談到,護理學生溝通能力,在臨床實習中我觀摩著學姊如何向家屬溝通回答家屬的問題,從學姊的影子中去學習,像當我的個案準備出院我拿著衛教單向個案及家屬去做出院衛教,這也是一種溝通,如何維持良好的護病關係,溝通這項技能是不可缺少的,在學校的基護課本裡,也有專門講溝通技巧的一個單元,當想學習溝通時也可以看課本。
文章標題:我的三年級寒假作業 2019-02-16 02:18:54
108寒假作業 護三辛 1055101398 吳芮妤
馬斯洛人類需求階層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LoveNPeace
時間過很快,轉眼間踏入這所學校懵懵懂懂的我已經專科三年級了,這三年來學了許多
理論,最令我印相深刻的理論為馬斯洛所提出的人類需求理論,文章就與學校所上的課本裡差不多,文章寫道需求理論論為5種依序分別為: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係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
2.安全需求(security needs):係在生理需求滿足之後,另外一項人身安全需求。
3. (社會) 需求(social needs):係追求被他人接受和歸屬感。
4. (自尊) 需求(self-esteem needs):係獨立、達成目標、專業能力、肯定、地位以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係當其他層次需求都滿足之後,就會追求自我實現,針對自己認定之理想或目標來努力。
馬斯洛特別注重人類需求階層中的「安全感」需求,他說:「兒童……需要並渴求父母的控制、魄力和管理。主要是因為,他們需要安全感。」馬斯洛認為:「表面上,兒童雖然渴望完全的自由,痛恨成人的約束,但如果父母屈從於這些要求,這名備受溺愛的孩子將會對他懦弱的父母產生厭惡和鄙視。」由於小孩的安全感需求並未獲得滿足,因此安全感的缺乏很可能會持續到他長大成人以後;然而,安全感正是「自我實現」的先決條件。
看完文章後,讓我更深刻了解且獲得的知識不單單只是學校課本所教的知識,而是又更深刻的了解馬斯洛提出的人類的需求理論,就比如說上面所談論到的社會需求好了,人類是個群居的動物,天性為可望其他同類產生親密及健康的關係,以避免空虛及寂寞,其實有時候我很害怕一個人該說是害怕獨自的感覺,覺得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就很沒安全感,而當不是一個人有其他同伴陪著就會有相當的安全感,當我們真的需要別人幫助時會感到焦慮與不安,因此會盼望愛與歸屬感的獲得,藉由愛與歸屬感去消除緊張及焦慮 。
|
1055101397
余若瑄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107暑假閱讀心得 2008-03-18 16:15:43
作者姓名:蘇韋如、蔡篤堅、葉恩典、賴允亮
西元出版年:2010年12 文章標題:台灣癌症疲累之因素探討 期刊名稱III:臺灣癌症醫學雜誌 卷(期):26:6
起訖頁數:231-239 【自訂一主題】:癌症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癌症及其治療所引起的疲累症狀是最普遍且是一種壓倒性、持續消耗性、甚至無法 靠歇息解除而造成病人身心的疲乏。篇文章研究使用 Dr. David Cella 所引用國際疾病分類群建立之癌症疲累診斷問卷,經由前向翻譯、專家效度、預試等程序轉譯成中文,,並經過信效度測試良好後,於北部ㄧ醫學中心與地區教學醫院進行一年的收案。結果共收 256 份 問卷,高達 86%病人近兩週感到明顯疲累且需增加休息,49.81%符合癌症疲累診斷,其 中有較高比例者(58.33%)接受緩和治療,且接受治癒性治療與緩和治療者,在是否符合癌症疲累的診斷上達顯著差異(p<0.05) 。相較於治療方式或疾病進展影響疲累症狀,在乳癌病人中,符合疲累診斷的卻有較高比例為已經完成治療或無疾病徵兆的。不同醫院亦顯示不同病人族群,完成治療後追蹤與末期階段的病人, 皆來自醫學中心(p<0.001)。透過本研究初探,癌症疲累是一受多層面影響、各個階段皆會出現的症狀, 不同的疾病部位所產生的疲累情形亦不同。因此在評估癌症病人疲累症狀時,應全面納入各種因素, 且不同層級醫院更應針對不同病人族群及疾病階段做及早的預防與介入,使病人自始至終皆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1. Curt GA. Fatigue in cancer: like pain, this is a symptom that physicians can and should manage. BMJ 322: 1560, 2001.
2. Ahlberg K, Ekman T, Gaston-Johansson F, 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adults. The Lancet 362: 640-650, 2003.
1. Curt GA. Fatigue in cancer: like pain, this is a symptom that physicians can and should manage. BMJ 322: 1560, 2001.
2. Ahlberg K, Ekman T, Gaston-Johansson F, 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adults. The Lancet 362: 640-650, 2003.
3. Cella D, Tulsky D, Gray G, et al.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eral measure. J Clin Oncol 11: 570-579, 1993. 238
=W.J. Su et al./JCRP 26(2010) 231-239
4. Irvine D, Vincent L, Graydon J, et al. The prevalenceand correlates of fatigue in 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with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 comparison with the fatigue experienced by healthy individuals. Cancer Nurs 17: 367-378, 1994.
5. Cella D.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Anemia(FACT-An) Scale: A new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outcomes in cancer anemia and fatigue. Semin Hematol 34(3)(Suppl 2): 13-19, 1997.
6. Andrykowski MA, Donovan KA, Laronga C, et al. Prevalence, predi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ff-treatment fatigu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Cancer 116(24): 5740-8, 2010.
7. Cella D, Passik S, Jacobsen P, et al. Progress towar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fatigue. Oncology 12(11A): 369-77,1998.
8. Belle SV, Paridaens R, Evers G, et al. Comparison of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with FACT-F and VAS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 proposal for use a screening tool. Support Care Cancer 13: 246- 254, 2005.
9. Portenoy RK, Itri LM. Cancer-related fatigue: 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ncologist 4: 1-10, 1999.
10. Yellen S, Cella D, Webster K, et al. Measuring fatigue and other anemia-related symptoms in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 measurement system. J Pain Symptom Manage 13: 63-74, 1997.
11. Cella D, Davis K, Breitbart W, et al. Cancer- related fatigue: Prevalence of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in a United States sample of cancer
13: 63-74, 1997.11. Cella D, Davis K, Breitbart W, et al. Cancer- related fatigue: Prevalence of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in a United States sample of cancer survivors. J Clin Oncol 19(14): 3385-3391, 2001.
12. Tsai SL, Lin HR, Chao TY, et al. The fatigue experiences of older Taiwanes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J Clin Nurs 19(5-6): 867-875, 2010.
13. Walsh TD, Caraceni AT, Fainsinger R, et al. Palliative Medicine, 1st ed. Saunders, 2009.
14. Harrington CB, Hansen JA, Moskowitz M, et al. It's not over when it's over: long-term symptoms in cancer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Psychiatry Med 40(2): 163-81, 2010.
15. Daly JM, Redmond HP, Gallagher H. Perioperative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16: 100-105, 1992.
16. Berthrong M. Pathologic changes secondary to radiation.World J Surg 10: 155-170, 1986.
17. Majem M, Galán M, Pérez FJ, et al. The oncology acute toxicity unit (OATU): an outpatient facility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 toxicity. Clin Transl Oncol 9(12): 784-8, 2007.
18. Miller RC, Sargent DJ, Martenson JA, et al. Acute
diarrhea during adjuvant 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a detailed analysis from a randomized intergroup tri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54: 409-413, 2002.
19. Kassam Z, Mackay H, Buckley CA, et al. Evaluating th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of chemoradiation in gastric cancer. Curr Oncol 17(4): 77-84, 2010.
20. Jensen MB, Houborg KB, Nørager CB, et al.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fatigue, physical func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an analysis of the amalgamated data from five randomised trials o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rectal surgery. ColorectalDis 13(5): 588-93, 2011.
文章出處:https://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171224&dtd_id=3&q_key=癌症&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文章標題:105年寒假閱讀心得(一) 2017-02-19 14:44:47
書名:想想 作者:穹風 出版社: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故事的女孩名叫顏想想,因為家人與心愛的人,一個個的離開想想,想想便離開傷心地。轉到新學校他卻與班上的同學無法相處,被每一個學生凌。但惟獨小季是想想的好友。小季在西門町賣飾品,也因此遇見了販賣毒品的大季和修車的謝永然。之後也認識了這三個,也因為每次想想被欺負時謝永然都會出面幫忙,也因為一次受傷,想想跟永然告白他們也在一起,但因為大季出賣了幫派,還把永然拖下水,當永然跟政哥見面時,(政哥是幫派的老大)說除了他(大季)死之外,其他他都可以答應,於是永然和大季死,當時的想想也懷孕了,之後也把小孩生下來自己養,這個結局不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局,反而是一個悲傷的結局,從女主角一開始的害羞到拋開一切去追尋他喜愛的人,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或許對一些人並不困難,但對某些少部分的人是很困難,還有故事中因為永然和大季死,所以想想沒有跟永然在一起,但想想還是很努力的活去,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哪個人會突然發生什麼突然離開了,也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跟每一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以免以後會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哪個人還在的時候。
文章標題:105年寒假閱讀心得(二) 2017-02-19 14:45:49
書名:愛要報喜不抱憂 作者:吳若權 出版社:時報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他有分八大單元每一單元另外的故事,這本書裡面都在講有關於愛的,在愛情上難免都會發生一些衝突或不知如何解決的事,作者一開始會那他身邊的朋友舉例,之後再解釋要如何解決,例如其中一篇他訴說他朋友和他女朋友是怎麼樣吵架他作者講完整個事情發生是如何發生並當事者如何解決後,作者也會說出理方式像這次作者就說:「吵架過,的確不要用負面情緒翻舊帳,而應該試著用溫柔的語言重回發飆的現場,同理對方的感受,才能真正彌補吵架過後留下的痕跡,找到重建幸福的力量」類似像這樣一小段的文字,我覺得如果有感情上的問題可以看類似這種的書,可以參考但他只是參考用的並不適用每個人。
文章標題:105年暑假閱讀心得(一) 2017-08-31 18:15:11
閱讀心得
書名:護理學史
作者:張芙美 出版者: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陳翠玉女士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並在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在陳翠玉女士的領導下,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當時台灣接受西方醫療科技的傳入,源起於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而最早在台灣擔任醫療照護工作的就是具有護士資格的女宣教師,這些來自歐美的西方護士「姑娘」不僅提供醫療照護,並且訓練在地的台灣護士,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當時甲午戰爭時,一開始只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直到後期才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當時護士聲是很不被尊重的,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所以當時是很不尊重護士生的,但後來陳翠玉女士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式的現代護理,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
文章標題:105年暑假閱讀心得(二) 2017-08-31 18:16:12
閱讀心得
書名:護理學導論
作者:沈宴姿、 李效梅、孫淑敏、陳敏麗、陳淑齡、黃國 儀、黃玉珠、劉波兒、劉秋美 出版者:永大書局有限公司心得:當時護理人力需求殷切,尤其戰場上的傷患乏人照護,哀苦無告,令人為之不忍,但是,當時民間對護理工作仍十分歧視,年長一輩認為為病患清理、處理便溺,都是不登蜼之堂之事,與僕役沒兩樣,多半反對,而當時的讀軍校的女性遭受不平等對待,但周美玉從小就立志要獻身人群,能進協和學護理,正切合她的服務志向,畢業後周美玉隨救護隊與紅十字會,深入大陸各地、救護傷病患,並從事農村衛生教育,隨政府來台後,她是中華民國唯一的女將軍;她一生奉獻鄉國,親情、家庭、財產,一無所有;但是,在大家眼中,她卻擁有一切。以「我是生來服務人,不是讓人服侍」為畢生職志的周美玉終生未嫁,而這位中國南丁格爾一生的貢獻,也永留人們心中以「我是生來服務人,不是讓人服侍」為畢生職志的周美玉終生未嫁,而這位中國南丁格爾一生的貢獻,也永留人們心中。
文章標題:105年暑假閱讀心得(三) 2017-08-31 18:17:39
閱讀心得
書名:台灣情義的標竿-愛在吾土吾鄉
主編:李淑娟 出版者:行政院衛生署
心得:施桂蘭女士年輕時就已經決心要奉獻生命給落後國,從小自報章雜誌上看到印度人生活落後、醫療不足的困苦情形,便一心期盼能到印度奉獻,但是沒想到被派來一從未聞聽過個一個小島"台灣",當時肺結核橫掃台灣,而門諾醫院的院長每天都要幫得肺結核的病人開刀,但當時的台灣東部沒有一位合格麻醉師或護士,所以醫護人員全部都是憑感覺幫病人麻醉的,所以門諾醫院院長的薄柔纜前,要求施桂蘭再接受麻醉護士訓練,之後來台灣就一直擔任麻醉護士工作,而當時的麻醉師不多所以醫院的大大小小的開刀都是由施桂蘭一手包辦,手術檯上,病患躁動不安的情緒,為了撫平病患的情緒,在為病患戴上口罩時,醫護人員總會稍稍避開,以免吸進太多麻醉藥劑,但施桂蘭女士就不一樣卻總會把臉貼近病患耳邊,輕哼歌聲或吹著口哨,讓病患安然入睡,開刀完後,別的醫護人員都休息去了,施桂蘭還是陪伴在病患旁,直到病患甦醒為止,有時手術失敗了,她總是自責傷心許久,在同事的眼中,施桂蘭不僅是關懷病患的好護士,更是熱心助人的好同事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的服務病人精神,多多關心病人開刀完之後的病情。
文章標題:志工服務心得 2017-08-31 18:21:53
志工服務心得
心得:我是在聖母醫院的社工室幫忙,而幫忙內容就是整理資料,這兩個月的志工中我學習到耐心,就像有一次我們是要打電話調查,由於調查的對象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阿公阿嬤,所以全程都要講台語,他/她們也因為年紀增長的關係,所以有些阿公阿嬤聽力不太好,所以我們講話就必須要大聲一點,其中有也有遇到不會講的台語,所以就會變可能幾個字變成國語這樣,但幸好那些阿公阿嬤都得懂一些國語,但也是有遇到是家屬接電話的,她/他們也是很有耐心一個一個慢慢的回答我們,也是有遇到那種沒有耐心的家屬,直接說全部填還好就好,說真的當下的心情真的很不好,但是沒辦法我們還是跟他解釋說不能這樣,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有一次的志工剛好東西做完剛好那天有活動,是請一些明星去表演一些阿公阿嬤看,請的那些明星都是一些可能阿公阿嬤才知道的,有些阿公阿嬤行動不方便還是有去看,當時現場的氣氛很嗨,他們的臉上都充滿了笑容,感覺他/她們很喜歡那一次辦的活動,這就是我在醫院當志工看到和學習到的。
文章標題:106寒假閱讀心得(一) 2018-02-25 22:02:28
書名 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 作者 許添盛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月 2004年 10 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每個靈魂投胎到人間都是為了成就自己,並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和諧與美好。
2當我們因為錯誤觀念的束縛而讓心靈得到慢性病時,「快樂」彷彿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3我們都在追求生命中的快樂與美好,但為何大家心中似乎都有滿腹煩惱?
4聲東擊西,重新找回生命樂趣
5問正確的問題,並且激發出存在真正的潛能,如此人類心靈也才得以真正覺醒。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讓世界變得更和諧與美好,這是每個人人所許下的願望 ,既然生命的快樂是我們大家所追求,也是我們應該享有的;但環顧周遭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為何大家每天心中似乎都有滿腹煩惱難以解決?這些煩惱好像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把現代人在追求事
圓滿、家庭和諧、親情融洽或身心健康等道路上,但最常因為遭遇的障礙與錯誤觀念, 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當我們因為錯誤觀念的束縛而讓心靈得到慢性病時,「快樂」彷彿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會離這個「快樂」的夢想越來越遠,這本書針對了這些問題教我們如何面臨困境,去解決這些問題去問正確的問題,並且激發出存在真正的潛能,讓我們去反思而不是所有事都怪罪於別人,例如:若想從飲食下手來讓自已瘦一點但不運動,以前三餐吃外面現在改成兩餐吃外面在家裡的那餐比較健康而已在
加上不運動,這只能治標不治本。因為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心,因為你覺得只要吃的健康不運動根本沒用,其實不論是悲傷、憂鬱、恐懼、人合負面情緒都不會導致疾病,只有當我們壓抑或累積負面情緒時,疾病才會出現,所以我們應該適當的施放壓力才可以找回生命的樂趣,而不是壓抑、痛苦、悔恨、生氣過這一生。
文章標題:106暑假閱讀心得(一) 2018-09-07 20:44:59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圖解卡內基人際溝通 作者: :戴爾.卡內基
書名(三本): 身體與心靈 作者: 布莉姬.拉貝、杜馮.布里耶
書名(三本): 護理師啟萌計畫:於是空白與這條充滿冒險的護理之路 作者: 於是空白
心得:
第一本書《圖解卡內基人際溝通》是從簡單理論說起,再談個人技巧的培養,包括如何從心做起克服恐懼、個人口才的訓練與養成等,然後擴張到人與人的互動,以及如何在團體與職場中取得優勢 例如就像他在書中說到全美果人都缺乏溝通的技巧,但其實世界上的人都是如此很多人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想法和看法,只要一聽到別人的想法和看法就急著去辯論等之類的問題提供讀者自省與惕勵。
第二本書《身體與心靈》這是透過幽默的文字,透過環環相扣的故事舉例 例如:公平、好壞、自由、工作或美醜,除了適合閱讀這本書的人獨立閱讀,亦可由身旁的親朋好友引導主題性的討論。例如有些人類會化妝、穿著打扮,在有些國家,人類會紋身、刺青,或是在身體上穿洞,或在脖子上穿戴數十圈的金屬項圈這些豆會引響人類的心靈會改變人類的身體,心靈看不見、摸不到,但心靈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心靈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然而身體受傷時很容易看得出來,但心靈的傷害卻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我們知道要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第三本書《護理師啟萌計畫:於是空白與這條充滿冒險的護理之路》這本書裡的故事可愛有趣利用可愛逗趣的幽默感,搭配醫院工作體驗,以日常生活點滴記錄的方式,畫出一則又一則溫馨感人又逗趣幽默的圖文漫畫不會全部都是文字感覺到無聊,例如裡面有舉例醫院八卦禁忌醫院為何不能吃鳳梨和旺旺仙貝是避免太「旺」忙不完,裡還有衛教正確知識藉由逗趣衛教漫畫的正確醫療姿勢,避免錯誤網路訊息導致戕害民眾身心,同時也述說護理辛酸,例用漫畫畫出台灣基層護理人員的酸甜苦辣和心聲,讓社會大眾知道護理人員的辛苦。
文章標題:107寒假閱讀心得 2019-02-16 17:12:43
題目:「超高齡社會」居家照護,需要全方位的護理師!
心得:近幾年來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升高,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如果我們整體的健康狀況和失能率沒有明顯改善,除了可以預見醫療長照的需求與負擔會大幅增加之外,醫療與照顧的型態也將有很大的不同,與此相關的照護提供模式與人力制度,會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居家醫療的需求會明顯增加,像是台北這種都會地區人口密集,很多民眾居住於無電梯的公寓。假如家中有重度失能者生病,要前往醫院就醫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一方面將病人從樓上移動到地面就要大費周章,之後是否有合適的交通工具把病人送往醫院,又是另一個難題,而像是較偏遠地區的長者們大多子女在都會城市工作,如有遇到緊急意外身旁又沒人照顧,這又是另一個難題,這些還是行動方便的長者們初步面臨的問題假如如果是需要長期臥床病人照顧的年長者,當家中人手不足要將臥床病人送到醫院便很困難,而必須仰賴居家或在宅醫療此外,超高齡社會將出現更多在宅臨終或居家安寧照顧的需要。在超高齡時代許多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無法進入醫院或安養機構,只能選擇在社區或家中,支援在家療養的醫療,也就是在宅醫療,這樣的需求逐漸受到重視。
|
1055101396
許林思瑩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憤怒解決不了問題 2008-03-18 16:15:43
我覺得這本書滿好看的,可以改善很多自己不好的脾氣,也可以大概知道為什麼自己常發脾氣的原
因在哪裡,生氣也不能解決問題,生氣的話就好好的控制或是趕快到外面自己一個人散散步,我覺
得可以好很多,生氣時就讓自己多放鬆點。我覺得一直忍住不發脾氣的人也很恐怖,因為最後爆發
的時候,可能會動手,可能會做出很多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變的不像原本的那個自己。看到書
中寫著犯罪者犯罪的原因跟成長環境有關,像是充滿暴力的家庭、家中成員複雜,導致心理和行為
的偏差,於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發出攻擊的狀況,感覺像是沒辦法控制住自己,不知道遇到
這樣行為的人,我們該給予怎麼樣的幫助,讓他們感覺到愛,慢慢改善,我覺得這是社會中的大家
都該一起注重的地方,也是大家一起幫助他們的地方,因為現在犯罪的人越來越多,慢慢的很多都
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們,八加九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希望這些都能慢慢改善。關於父母將教育
的責任都交給學校,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對的行為啦,孩子能做什麼,孩子不能做什麼,都是父母該
教的,我覺得很多孩子在成長中不禮貌,不尊重別人,大多都是家中的大人沒教的事情,而通常孩
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不去教導,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錯,當最後犯罪的時候才在那裡說我的孩子
平常很乖,他不會做那樣的事情,我覺得那不是太寵吧~我自己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的感想是父母對
教育和教養的不負責,導致最後發生犯罪的事情開始不承認孩子做錯,我覺得滿可笑的,就很像蝴
蝶效應一樣,一件看起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就像大家對這句話
應該都不陌生「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的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而我相
信蝴蝶效應,回到正題,孩子做到犯罪的程度可能都不覺得這是個錯,只因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帶
出的偏差觀念。
文章標題:105年寒假閱讀心得 2017-02-10 11:19:55
書名: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作者:戴西 魏德蔓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教了我很多事情.我學到不管在哪裡,出去之後一定要做自己,不要被旁邊的人左右我真正的想法,也因此我看完了這本書,我更能確定我選了護理這條路是正確的,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確定,但還是很高興當初我選了護理這條路,雖然這條路會很辛苦,但我會怒力的,如果我即將放棄,想想我是因為什麼而選擇這條路的,想想我是因為什麼而開始的,我希望我以後能像這本書寫的一樣,漫漫人生無論走向何方,都別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希望我能做到.裡面也有寫,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超喜歡這篇的,因為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就算接近完美,還是有缺點,但這樣的人才是人,這點我超同意,因為我們也是因為缺點而慢慢了解別人,然後包容,彼此才又更接近了一步.看完這本書,也讓我學會要用更多的角度去看世界.
文章標題:105年寒假閱讀心得 2017-02-10 19:03:30
書名:一個人,也很幸福
作者:薇薇安
出版社:大智文化有限公司
心得:這本書是本好書啊,因為我是一個邊緣人,我常常一個人,但是也因為常常一個人,讓我自己的時間更充足,可以好好的利用,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在意別人的想法,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很放鬆的做自己,對於自己一個人我很喜歡.但有時我還是會覺得自己很孤獨,會想要一個真正懂我的朋友陪在我身旁,我需要的時候他都會出現,只是現在這個社會很難找到吧~因為現在的人大多都是自私的,能為別人奉獻的少之又少.孤獨麻~每個人都知道孤獨的感受吧~~但能一個人戰勝孤獨的人很少吧~我不知道怎麼講出原因XD但我很高興自己能讀到這本書,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正面能量,讓我知道一個人真的也可以幸福,雖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戰勝孤獨這感覺,但會加油的,我覺得孤獨這兩個字,其實教了我們大家很多感情的事情吧~~因為孤獨所以主動,因為孤獨所以想要更加認識,讓自己覺得不孤獨這樣,我自己這樣覺得=)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7-08-21 00:40:22
書名:護理生涯札記
作者:胡月娟
出版社: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我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看的書,寫了很多他與病人之間的事情,看了很多,我都覺得心情很難過,心情都低落了起來,但是看了也學到很多東西,除了對病人的付出,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學習,看了他寫的這幾篇,我這麼相信的。裡面還寫到了他帶實習生的事情呢!他還說過護理的護生們都一定背誦過[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項藝術]哇~~真期待我有能背到這句的一天。看了這本書真的讓我想要好好的走這條路,雖然也許會很累,但我會努力的,走護理這條路真的很累,很辛苦,我很尊敬這些護理師們,希望我這次升上二年級能更熱誠的去學習關於護理上的許多知識。希望我能不要在遇到困難時就馬上放棄,就像書裡有個癌症的病患,只了把想講的話留給她老公,用了最後一個力氣,把字寫在白板上面,之後便安詳得走了。對我來說,從這本書真的學到了好多好多,其實我原本真的不知道我來讀護理的幹嘛,因為我不喜歡讀書,直到剛上課上了護理導論、生命教育等等,這些可以吸收的,讓我想好好讀書試試看的,我不知道以後遇到的課程會不會很困難,但我只想保持著放鬆的心態去面對,放鬆不代表我不會認真看待這些課程,因為以後還會用到,所以希望這些年我能帶著很好的態度去面對這些課程。面對病患也代表著我們的周遭都充滿著生老病死,會學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應該會好好珍惜時間吧~好好看代之後的人生。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7-08-21 03:25:32
書名:護理學史概說
作者:楊漫華、宋淑鈴
出版社: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心得:這本書滿厲害的,有寫著上古時代人類的醫療與服務,寫了各個古文明的醫學發展,可以讓我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裡面有講到巫術耶,但只有講到一點點,有點小小的可惜啊 還有課堂上上過的南丁格爾,在這本書中,又知道了更多南丁格爾的故事,他對宗教信仰的虔誠,還有獻身為了社會工作,放棄了愛情與婚姻,一個是相交六年的但沒有結果,一個是相戀七年的,最後還是遭到拒絕了,我覺得南丁格爾竟然能做到這種地步,兩個選擇當中,一定要做一個取捨,他真的非常的偉大,他做事真的很認真,因為當時沒有值夜班的制度,所以到了深夜他都會拿著手提燈籠巡視病患的狀況,這點我覺得非常的貼心,覺得南丁格爾是如此溫暖的人,所以他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又叫做[提燈天使],個人覺得他真的很適合叫天使,除了這些事情,他也提出了多項改革工作,很厲害,戰後回國也不忘對社會付出心力,他真的很棒,而我也不會忘記512這個日子,是國際護士節,為了紀念南丁格爾,我一定會好好記在我心裡的。裡面還提到了古希臘神話傳說,有著名的阿波羅,她竟然有跟健康、醫藥有關,讓我想去查查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呢還有伊斯邱勒匹厄斯,醫學界現在用的圖徽原來是從這個神話而來的呢~~看完這裡的時候,整個超開心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呢~都是課本很少去講的,都輕鬆帶過,沒想到圖徽竟然來自神話,哇~真的是學到了呢~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7-09-03 16:03:32
書名:愛在吾土吾鄉
作者:李淑娟
出版社:行政院新聞局
心得:照亮別人,也照亮了自己。裡面滿深刻的是呂道南和瑪喜樂,呂道南真的很偉大,救了很多的小生命,也把自己唯一的收入塞給那些需要的人,因為自己的堅持,不想看到許多小生命就這樣走掉,這樣的他真的很偉大。他還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每個都很認真看待。休假時,他還會去山上來幫助原住民義診和傳教, 這樣的行為這種奉獻,真的非常偉大啊~~我還去網路上查了他的資料,原來他在聖母醫院當了二十四年的院長,是當任最久的,感覺好厲害啊~~二十四年這個數目可不小啊~~終身奉獻於台灣這塊土地,而且他是外國人,得到了第五屆台灣醫療奉獻獎,他也不忘把榮譽歸於天主,而他常常說需要我的地方就是家鄉,這樣的他,我真的覺得他很偉大,也覺得自己很幸福,能在羅東這塊土地出生。瑪喜樂,照顧小兒痲痺就如同照顧自己的孩子,他也幫助很多小兒麻痺的孩子,之後也成立了喜樂保育院,她從不伸手扶小兒麻痺的院童,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這是我對他很深刻的地方,同時幫助又同時希望他們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去站起來。去網路上看到他之後得了失智症,這挺難過的,他也過世了,但他有留了一句勉勵的話,「我想要人們了解的是 -- 沒有任何一件事的誕生是因為我的技術。當我被呼召時,我就來了。只有那位可以成就大事的神,使用任何我們可以給祂的東西。如果你有機會去愛祂和服事祂,就去做吧!」他真的很偉大呢。他們都是來自外國的朋友,為台灣人民付出了一生,直到終老... 我想我不會忘掉他們的。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3 16:13:47
第一次當志工,就是在聖嘉民,做了十八個小時,其實我做得滿開心的。其實我第一次來的時候,聽到有人大聲的叫,那嚇到我了,我也很怕他們跑過來打我,因為以前有遇過XDD 但她們人其實很可愛,會對陌生人感到好奇,會對我打招呼,說早安,這樣的舉動讓我覺得很溫暖。去了慈愛班之後我的工作就是餵他們吃飯,幫他們刷牙,洗東西,跟他們說說話,看老師們需不需要幫忙等等......都是我第一次做,感覺很不習慣,但我來了很久,也就習慣了,其實我很想吃看看他們的飯,感覺很好吃啊~~都被打的爛爛的,然後香香的,每次餵他們我都覺得肚子很容易就餓了,然後我以為他們都比我小,我還說妹妹吃飯了喔,然後老師說他們都比我大,什麼姐姐,讓我覺得瞬間有點小尷尬,很好笑,然後他們都可以當我爸比媽咪了。我在另一個班的時候,應該叫道明班,我認識了一個阿嬤喔!我覺得他超級可愛的,臉也很可愛,個性也很可愛,大家也會給她化妝,我覺得超好笑的,他的名字叫做阿梅喔~~他的動作都慢慢的,有時還會打人,有時會很小氣,但對我說,這些都是她可愛的點啊~~重點道明班的大家好像都聽得懂老師說的台語啊~~~我台語超破的,根本聽不懂,讓我有點小失望,我要好好學了。這裡每個老師人都很好,教了我滿多東西的,也跟幾個老師變成朋友了,替代役人也很好,幫了我很多,其實這裡的大家都非常的可愛喔,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
文章標題:107年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09 20:03:06
書名
1.學校沒教的溝通課 作者:簡麗賢
2.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3.一定會產生作用的說話技巧 作者:戴爾˙卡耐基
文章
1.人際溝通成長團體活動方案計畫 作者:馮佳怡
2.教師的人際溝通與人計吸引 作者:錢得龍
3.我國大學生BBS族的網路人際溝通初探 作者:王燦槐、羅惠筠
心得500字:
人與人之間少不了「溝通」,溝通不好還有可能造成磨擦、吵架或是打架,對我來說,溝通可以很簡單,當然也可能很難。說話,是人類的本能,從說話的方式及內容來了解對方的想法,說話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我們應該要在說話前先三思,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大腦在說出來,否則我們可能因為無心的一句話,而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讓我們彼此之間產生了裂縫,然而要怎麼去彌補,我覺得又要看我們自己的造化了。對我自己來說,說話時機真的超級超級重要,如果一開始時機好,大家可能會對你這個人感到興趣,覺得你幽默、好相處,但如果一開始你說話的時機不對,或是講錯話,沒有經過大腦,大家可能會覺得尷尬、冷場,不知道要給什麼反應才是正確的,所以當我們要講話前,應該要把內容想好,並想想如果講出了這句話,可能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有時候因為吵架而意氣用事,直接把話都講了出來,傷到了自己,但也傷到了他人,我們知道不是無意的,但許多人面子拉不下來導致之間產生了多少隔閡,產生隔閡之後後悔的有多少人,溝通真的很重要,溝通可能可以彌補我們造成的傷害,有時溝通必須在意別人的感受,一昧的為了自己而脫口傷人,這樣子很不好,感覺是一件很自私的一件事,當意見不同時,我們該給予尊重,並仔細聆聽,不要因為不認同而直接否定他人的想法。溝通是一門藝術,可以溫暖他人,也可以傷及他人。
文章標題:108寒假閱讀心得 2019-02-13 18:14:01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辛
學號 1055101396 姓名 許林思瑩
書名 :離開護理後 回頭看護理 作者 Scanol
出版年月 2019年1月9日
心得:看完了這篇文章呢~~新聞上常常播著護理人員不足,護理人員的辛勞,我們都知道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只有抱怨,卻不去檢討該怎麼做才能把品質拉得更高,或是該怎麼做才可以改善人員不足的問題,護理人員的護病比越來越高,有人想離開,有人可能還在掙扎,我看了很多的文章,有些人拿到執照之後,真正在臨床待久的事實上越來越少,我有時也在想我未來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我很喜歡她在文章說的「表達的是內心想法,而不是解決方案。」這句話,讓我想到我在實習時碰到的一些困難,當我在臨床上有一些小問題,或是我需要老師幫忙的時候,我表達的是我當下的心情,卻沒有實際上去想解決的問題,導致問題解決時用了很久的時間,但如果我像文章所說的,先把問題解決好,之後把心情好好地說出來,這樣的做事效率可能會變得更好,因為效率好,我可能可以在臨床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是我在這篇文章學會的事情。 因為翻了作者的這篇文章,我順便去看了其他篇他寫的,因為看了這些,我慢慢的可以確定,這條路也許是我值得走的一條,這條路可以讓我比別人更早體會到生死的意義,走這條路我可能看待其他事物就會不一樣,可能看得更開,之後我的實習可能都會被罵,或是遇到一些阻擾,但是我可能會因為這些坎坷的路,讓我未來的道路更開闊吧,希望我能走到畢業然後拿到執照,能趕快有一個理想跟目標,讓我自己更加堅定這條路,不要在猶豫不決,停在原地。
文章標題:2019暑假作業 2019-08-19 00:13:15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辛
學號 1055101396 姓名:許林思瑩
作者姓名:周彥君
西元出版年:2019年 文章標題:兒科個案呼吸照護心得
期刊名稱I:彰化護理 卷(期):26:2
起訖頁數:147-148
作者姓名:林佳蓉
西元出版年:2019年 文章標題:照護一位格林-巴瑞症候群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彰化護理 卷(期):26:2
起訖頁數:70-82
作者姓名:陳怡儒
西元出版年:2019年 文章標題:照護一位肌無力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I:彰化護理 卷(期):26:2
起訖頁數:58-69
【自訂一主題】:看完個案分析的感想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因為暑假有在實習,所以我們有寫個案分析,當看完文章之後覺得他們都寫得很多,並且都很詳細,
想當然這些都是需要一直不斷的練習,然後越做越好,寫著個案分析要批判性思考,並考慮個案的各
別性然後做出護理措施。對我來說寫客案分析困難的地方應該在於護理計畫,在寫主客觀資料,我在
實習時很常把個案說的主觀資料寫成自己想要的那樣,而不是依照個案說出來的那樣寫出來,所以我
因此改了很多次呢~~有時候明知道是錯的,但還是會寫成我自己的主觀意識,但現在改很多了,看了
很多文章我希望下次我在寫個案分析時,不會再犯這種很小的錯誤了。在設立護理目標時,要知道特
定性、可評量性、可達成性、合理性、時效性,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評估錯誤,我們可能導
致個案沒有變好,反而造成反效果,所以我們要運用我們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還有在臨床上學到的,
去加以利用。而在評值上呢~~要與之前設立的目標作比對之外,如果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我們該設
立怎麼樣的目標並持續追蹤,然後把沒有達成的目標做一個分析,在評值方面我們也可以來驗證合理
性與時效性等等……當我們在寫個案分析時,然後在看看有許多年經驗的護理師寫的個案分析時,總
覺得真的差太遠了,對比自己寫的壓力超大的,但是看了很多文章之後,我希望下次實習的時候我可
以進步很多,至少要比之前的自己還要進步,絕對不要讓自己退步。
【參考資料】:
周彥君(2019) ‧兒科個案呼吸照護心得‧彰化護理,26(2),147-148。
林佳蓉(2019) ‧照護一位格林-巴瑞症候群個案之護理經驗‧彰化護理,26(2),070-082。
陳怡儒(2019) ‧照護一位肌無力個案之護理經驗‧彰化護理,26(2),058-069。
|
1055101395
吳筠婕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1 2017-01-19 20:34:07
書名:南丁格爾 作者:許淵明 出版社:婦女與生活社
心得:南丁格爾是一位眾人皆知的護理人員,之前我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了,但我從來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一直到最近看完這本書後,才真正的認識南丁格爾,在前幾堂護導課中,老師也有跟我們提到南丁格爾這位偉大的女士,在1854年時,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了,"戰爭"是個無情又可怕的事情。在打仗的士兵們每一個都徘徊在生死線上,如果沒有好的醫療設備和護理人員,都會讓原本可以醫治好的傷口或疾病愈拖愈嚴重,當時南丁格爾知道發生戰爭後,就自願前往照顧那些受傷的士兵們,還決定擔負起這項艱難的任務。南丁格爾抵達戰場到了醫院後,看到醫院走廊都躺著傷患,還有一股噁心的味道,儘管這樣,南丁格爾也毫不退縮,還是願意耐心的照顧他們,並且改善環境衛生、醫療設備等...,因為他認為環境的好壞也會影響病人,也因為他做了這些改善,使病人的身體亦天比一天健康,而且還大大的降低了死亡率。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2 2017-01-19 20:59:53
書名:只要好好過日子 作者:阿飛
心得:小時候能夠感到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想要的總是很簡單,但長大後只要提到幸福我們往往都只會想到愛情,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把愛情當成是空氣一樣。成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還沒成熟卻已經老了,回頭看才發現自己成長了多少又錯過了多少,雖然我們都不想長大,但時間總是在逼著我們,小時候是最快樂的時光,但人活著就是要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雖然這一路跌跌撞撞,人長越大受的傷越多,不要急著說自己有多苦,懂得看開才是重要的。如果看透那些虛情假意還能一笑而過,那樣才夠真的不用因為別人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時間再過,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人生是我們自己的,該怎麼活都只是取決於自己怎麼看世界。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1 2017-08-31 13:19:35
馬素珊出生於加拿大,他雖然不是台灣人,但她卻願意幫助台灣人,還在台灣設立了護校,他是一位願意為別人付出的護士,不論是設立護校或幫助人們,他都有一顆犧牲奉獻的心,非常值得讓我們去學習他的態度,所以不管再走護理之路有多麼的艱辛,都應該像馬素珊一樣勇敢的去克服,我覺得她終身學習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多加學習,我很佩服她也很崇拜他,因為他願意到我們台灣東部服務,這樣的精神是我們該學習的。馬素珊對病人付出愛與關懷,他努力的學習中文就是為了要和病人溝通,並且培育出更多和他一樣有同情心的護士,她不管遇到多麼困難的難題,都能勇於面對克服困難,她的護理專業和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我真的很佩服她,她不管遇到什麼難題她還是一樣不畏縮一樣勇往直前的邁進,希望以後我的護理之路也能像她一樣。醫護人員最重要的精神是謙卑,只有謙卑服務,醫療人員才能使生命發出真光,到生命價值,我覺得這句很棒。
我還覺得很棒的是馬素珊總是提醒自己,她只是台灣的客人,不要以為理所當然,大家都會聽他的發號司令。馬素珊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但要有她=那樣的精神真的要慢慢地去培養。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2 2017-08-31 13:20:51
陳翠玉出生於彰化的虔誠基督教徒家庭,他又被稱為「台灣的第一位南丁格爾」,可見他應該跟南丁格爾一樣令人敬佩,她不僅是台灣第一位受大專教育的護士,也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始者,她還推廣了男女平等。陳翠玉這一生也是奉獻於醫療,我真的很佩服這些人欸,真心覺得他們超厲害啊,他們都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和力氣花在別人身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我覺得陳翠玉很棒,能夠包容大眾,他能夠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中知道所謂的”兩性平等”,他還積極的求學沒有放棄自己,重點是他懂得分享和感恩,還有不管她講了什麼都會身體力行,盡全力地去把它做到最好。我看到一句話:”護士不再只是在醫生一旁的小角色,而是醫生行醫中的最佳的夥伴。”我還滿喜歡這句話的,陳翠玉這位現代的南丁格爾帶動了醫護制度的演進讓現在的護理進步很多。這些偉人都太厲害了,我們要跟他們學習的有好多好多,但要我們做到他們那樣真的有點困難呢,我們真的要好好地感謝這些偉大的人,他們讓現在的護理師在這個社會上地位變好,也讓人敬佩,雖然有時候看新聞會看到有些病人家屬罵人甚至打人。希望我能夠好好地把這5年讀完,然後到醫護單位幫助人,我也想當一位讓人敬佩的護理師!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3 2017-08-31 13:21:31
南丁格爾是一位眾人皆知的護理人員,之前我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了,但我從來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一直到最近看完這本書才知道。1854年時,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了,"戰爭"是個無情又可怕的事情。在打仗的士兵們每一個都徘徊在生死線上,如果沒有好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都會讓原本可以醫治好的傷口或疾病越拖越嚴重,當時南丁格爾知道發生戰爭後,就自願前往照顧那些受傷的士兵們,還決定擔負起這項艱難的任務。南丁格爾抵達戰場,到了醫院後,看到醫院走廊都躺滿傷患,還有一股噁心的味道,儘管這樣南丁格爾也毫不退縮,還是願意耐心的照顧他們,並且改善環境衛生、醫療設備等,因為他認為環境的好壞,也會影響病人,也因為他做了這些改善,使病患得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而且還大大的降低死亡率。南丁格爾在這場戰爭中奉獻好多,因為這場戰爭他被稱"提著油燈的白衣天使"。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南丁格爾最後生病了,但我還是覺得南丁格爾非常棒,他的行為令人敬佩,他的一生奉獻於醫療,致力於改革,他讓原來被忽略的醫療受到重視。他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又是護理科的學生,更要懂得學習這種精神。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8-31 13:54:48
寒假那時候就知道我們護理科有志工時數40小時的畢業門檻了,所以那時有空我就先去做志工了,但那時不知道需要拍照,所以這次暑假我又去一次,有空就去這樣,也有拍了照片,我是在我住的社區這邊當志工,每天早上社區的活動中心都會有很多的阿公阿嬤在那邊聊天唱歌跳舞之類的,我去到活動中心也有陪那些阿公阿嬤跳舞或唱歌,還有協助他們量血壓、身高、體重,還有陪他們憶起種菜等等,在做志工的這些時間雖然都很熱,但我覺得滿開心的啦,我看那些阿公阿嬤也都是很開心的樣子,而且那些阿公阿嬤也都好親切,寒假跟暑假去那邊的時間一定有超過40個小時,但我都覺得沒關係也覺得去那邊當志工不是因為畢業門檻而去,看到那些阿公阿嬤的笑容我也很開心。跟阿公阿嬤相處,台語都有進步了,因為阿公阿嬤都講台語比較多,之後我們到醫院也會接觸到很多的老人,所以我覺得會不會講台語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聽得懂吧,還好我台愈不會很差,但也是需要再加強。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2-21 11:44:51
壓力創造效率
巴路克雷曾經寫道:「如果你把壓力看成是一把榔頭,那麼每個問題,看起來都會像一根釘子。」其實我們的能力與所受的壓力成正比,如果,你不意識到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的急迫和險阻,那麼你就不會鞭策自己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去完成原本以為的不可能任務。美國演說家胡伯曾說:「其實,世上只有不夠努力,並沒有真正的壓力,只有自我設限,不敢超越,並沒有真正的挫折。」當人面對困難時,積極的人會把它看成一種挑戰,但消極的人,卻將它視為一種壓力;然而,不管是挑戰?還是壓力?卻都是讓你能更迅速超越自己的一種助力。
現在科技產業由於變化快速、競爭激烈,工作環境也因而充滿高度壓力。由於壓力通常讓人感到不舒服,因而使得人們遇到壓力時,很容易就產生抗拒、甚至逃避的心理。但抗拒、逃避並不能真正解除壓力,唯有思索壓力產生的原因,從壓力產生的根源著手,才能有效地紓解壓力,不受壓力所擺佈。
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壓力可說無所不在。剛換一個新的工作,對新的環境與工作內容不熟悉而感受到壓力。
我覺得人都是要又壓力的,因為壓力能讓人有所成長,人不能一直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不然只要一受到挫折就會有想不開的念頭,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勵志的故事值得我們參考。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8-09-04 13:02:54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
作者:曾啟芝
【讀後心得】:
溝通是需要風度的,吵架一定兩敗俱傷,最後一定雙輸,而溝通一定是雙贏,但是我們通常只會吵架不會溝通,人生不是用來吵架的。解決問題是靠溝通而不是靠吵架,吵架只浪費生命,完全於事無補,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吵架只會帶來更多傷害。什麼是溝通?就是在講每一句話時,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也考慮到自己的感受,讓對方和自己聽了都很開心,這才能雙贏,而人生當你懂得雙贏,你才能無往不利。我們做生涯規劃的目的是追求生涯成功,而生涯成功就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同時對別人有幫助、對社會有貢獻,即創造三贏。所以當我們進入社會後,先不要管自己的生涯能不能成功,而是先幫助別人成功。朋友告訴我,挪威的教育告訴小朋友,天堂的容量是無限的,地獄的容量也是無限的,所以我們這一生要幫助更多人上天堂,自己才有機會上天堂,所以人生要贏一起贏,要輸一起輸,進了社會要學習去祝福每一個人,施比受更有福,只有幫助每一個人更成功,自己才會成功,所以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你的敵人。
我覺得學會怎麼去跟別人溝通真的很重要,尤其我們又是得護理科的,不管是現的實習或是之後在臨床工作一定都要跟病人和病人家屬溝通,所以學會溝通對我們來說真得很重要!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9-02-13 21:06:40
『我一定要上廁所,媽媽說不准尿褲子!失智奶奶不知身在何處,卻沒忘記80多年前的童年創傷』
心得;近年社會悲劇事件頻傳,加上犯罪年齡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除了教育專家和學者致力研究如何從學校和家庭教育著手杜絕,也掀起了對童年創傷治療的重視。看完這篇其實還滿難過的,沒想到80年前的事奶奶一直記在心裡面,不僅是一種傷害也是一個很大的陰影,沒想到她小時候媽媽在訓練她尿尿太嚴格而照成了一輩子的陰影,所以對小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不然他會覺得很有壓力,很有可能就因為這樣照成她一輩子的陰影。最近也一直看到新聞爆出很多家暴的案件,我覺得那些對小孩子家暴的父母都好可惡,他們小時候也是一樣從不懂事,然後父母慢慢把他們教到會的阿,為何一定要動手打小孩,有些更可惡,直接不給小孩子吃飯,讓他餓肚子,每次只要看到這種新聞都會很生氣
,有些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個世界了。上完了三上的兒科,讓我對小孩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我本生就很喜歡小孩了,所以只要看到這麼新聞都會覺得很難過,也很心疼那些小孩,他們也是人不應該這樣被對待,也希望台灣的虐童案能降低,甚至都不要再發生。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9-08-26 12:14:06
【自訂一主題】:兒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之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本文是描述一位因呼吸道感染的學齡前期兒童,住院的護理經驗,筆者運用生理、心理、社會文化、靈性之整體性評估,藉由會談、觀察、身體評估等方式,來確立個案的護理問題,因為個案為學齡期前的兒童,所以筆者運用個案喜歡的遊戲、角色扮演及說故事的方式來紓解個案住院的壓力及焦慮;並加強照顧者照顧能力降低個案母親的不安,在兒科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治療性遊戲於護理過程,是與病童建立信任關係最佳模式,在學校上兒科時,我們也有做了治療性遊戲的道具,治療性遊戲對護理過程真的很重要,而且也能建立好護病關係,讓兒童不會那麼排斥穿白色衣服的人,也能讓家屬放心,也能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了解病童認知及需要,並緩解病童對治療上的恐懼及配合治療能縮短住院天數。在文章中能看到筆者在案童父母對疾病照護能力不足時,能適時提供父母支持,主動解釋其疑問,幫助案母及病童度過住院壓力,達到以家庭為中心之整體性護理,護理人員真的非常重要。
文獻查證:
1.李秉儀、朱家慧、郭明娟:急性兒科病人家屬住院壓力之改善專案。新台北護理期刊2007;9(2):40-59。
2. 陳梨文、王世憲:小兒呼吸道感染病毒。 長庚科技學刊2010;13:39-42。
3. 許郁卿、于素珍、林佳蘭:一位腸病毒感染幼兒之照護經驗。弘光學報2009;59: 13-24。
|
1055101394
池依芯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來到依芯的小世界 2008-03-18 16:15:43
我是池依芯
長的漂亮可愛天真無邪
星座雙子座
血型O型
個性活潑開朗
興趣幫助別人
喜歡交朋友
面對困難努力不懈
幫助朋友奮不顧身
若喜歡我的文章
請繼續收看
文章標題:淡定人生,有一種心態叫捨得 2017-02-07 00:08:40
編著:黃亞男,出版社:好的文化
斤斤計較於小利之失,可能錯過生命最大的得,得是本是,捨是學問,人生就是一個捨與得的過程,佛家認為捨就是得,得就是捨。到家認為捨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儒家認為捨惡以得仁,捨欲而得聖。現代人眼裡,捨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捨不得則患得患失為利所擾為情所困,透過捨得來豐富人生。在捨得中展現智慧,在捨得後感悟人生,從自我,感情,待人,處事,觀念,全方位建立正確的捨得心態,學會取捨的智慧,懂得進退的真諦,就能夠開啟淡定人生。泰山崩於前面面不改色的鎮定程度,稱為淡定。淡定是內在的心態修煉到一定的程度,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從容,優雅的感覺。每個人都需要這種心態。在生活中,才會處之泰然,榮辱不驚,不因太過興奮而忘乎所以,也不因太過悲傷而痛不欲生,時時提醒自己,隨時保持淡定,不捨不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德。在生活中,有些人因為閱歷不夠,常常會碰到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遇到這種事情不如去順應去配合。當我們捨不得的時候,就會勉強自己去拼,搞得自己很累,何必呢,我們面對人生,都該淡定點,不要顯得驚慌失措,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不管功課事業是否如意,都不要把工作上的煩惱帶回家,家是個溫暖的地方,如果我們把不如意帶回家,只會增添不好的氣氛,這樣家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得到是自己的本事,代表靠的是自己的實力,捨得則是一門學問,其實很少有人懂得捨得,因為真的是很難的事情,捨得很難,我們都希望有得不要捨,所以我們都還在學習著。
文章標題:讓塵封的夢想再啟 2017-02-13 13:58:15
作者:惠特妮強森 出版社: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小時候常常想說,長大後我想要當什麼,小時候我想過要當很多種人,有想過要當老師,當醫生,當機長,當甜點師,但越大我發現,自己已經迷失了方向,越大愈要考慮現實面和夢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夢想,支配我們,使我們著迷,激勵我們向更高境界努力的夢想。然而,喧鬧的世界密謀著將夢想拉開,削弱夢想的力量。拋開自我犧牲的情操,做自己故事的主角,練習與自己對話,再次探索與尋找夢想,找到生命的意義,活出自信與光彩。當夢想誕生的那一刻,我們會活出完全真實的自我,為自己的夢想發聲,勇敢做個追夢人。也許我們生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裡,不斷的犧牲自我,忘卻了當初我們有的熱忱和夢想,慢慢的不敢追求和進取,做了一個社會人,當我們暮然回首,才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像自己。在多數社會文化中,常被要求以家為重,以夫為貴的原則下,而犧牲了自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夢想依舊可尋。
文章標題:志工服務學習反思 2017-08-08 12:51:03
在這次的志工體驗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原來一間醫院的組成,是由不同的人透過不同的工作管道在營運一家醫院,我這次去的是醫院的保險組,在那裡,有成千上萬的病例,我去的時候,剛好是抽檢報告的日子,那裡的姊姊看到我來都很開心,因為在那抽減病例的時候,是他們一年之中,最忙的日子,我去那裡,學到了很多,我學會了印病例,好像更瞭解了醫院的一些事情,姊姊們都很有耐心的教導我,讓我不會因為害怕而做錯,在那幾天的日子,我幾乎認識了整間醫院醫生的名字,到現在還是很難忘掉,因為那三天我不僅看到本人,還看到他們的名字看了上百遍,雖然這樣講很誇張,但是真的,這次我去耕莘醫院做志工,才發現原來安康的病例也會送到耕莘醫院,其實我以前也不知道,原來醫院還要抽檢病例,我以為是每次看完病就丟那了,不過哪裡的姊姊有跟我說,他們現在醫院正在進行以電子檔的項目,也就是說,未來醫院會以全面電子化的方式營運,畢竟用紙也不環保,我覺得去的這三天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是學校學不到的,因為是實際經驗,我也很希望以後能夠多參與這種活動,我們讀護校,本來就應該對服務人有很大的熱忱,人家有需要,主動的服務有需要的人,這樣不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其實服務學習從國中就開始有做了,那時候還在想,到底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啊,現在想想,大概懂了,在人家有需要妳的時候,你幫助他,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是,現在的社會,太多冷血冷面的人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的話,那這世界一點溫暖都沒有了。我真的很喜歡那些姊姊們,對我很好,而且還很耐心的教我,保險組也很溫暖,裡面的人互相幫助,大家各自在崗位上努力著,才會有一間厲害的醫院。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心得 2017-08-08 12:52:44
書名:『台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白寶珠女士』
白寶珠在河南省雞公山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美國信義會的宣教師,1944年他在費爾威護理學校經護理教育訓練成為一位註冊護理師,畢業後,他應勝遊拉夫學院聘請在該校健康係從事護理工作,但是,他還是不忘前往中國的志向。他終於再度從舊金山乘軍艦航向中國,而他的父親則在隔年去世,中國戰士再度爆發,他曾在施肯恩醫師的診所協助,也曾至西北航空應徵空服員,之後他收到來自樂生療養院孫理蓮牧師娘的信件。他在基督教信義會指派下前往台灣八里樂山療養院即樂生療養院,協助照顧痲瘋病患者。他與潘錦章開始在澎湖推展漢生勢並『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之關懷』的進階社區護理職業模式,以澎湖醫院『特別皮膚科門診』為中心,『家庭訪視』為輔,展開澎湖地區痲瘋病患者全方位照護工作。白寶珠女士對台灣澎湖的貢獻,真的付出了不少,他在澎湖將近五十年的歲月,從事痲瘋病的療癒及預防,讓澎湖的痲瘋病人不必遭受隔離孤絕之苦,並苦口婆心地教育社會大眾接納痲瘋病人,他都是以人為本的實踐著進階社區護理,足以成為從事護理工作者學習的楷模,其實成為一名護理師不一定就只是照顧患者,在很多地方也可以實踐我們護理人員對現代護理不足的地方需改進的不足,有了白寶珠女士的典範,我們應該也要效仿對護理工作有貢獻才對。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心得2 2017-08-08 12:54:10
書名:『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是一名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他在德國學習護理,前往倫敦的醫院工作,1853年成為倫敦慈善醫院的護士長,克里米雅戰爭時,他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位士兵提供醫療護理,他研究過軍事檔案,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上感染疾病,即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他更用了原形圖已說明這些資料。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雅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雅的天使』又稱『提燈天使』因為南丁格爾的貢獻,讓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大提升,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在台灣,只要是護校,一定會擺設南丁格爾的雕像,並擺置『護理師誓詞』,雖然南丁格爾出生在豪門家庭,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服務社會的精神,還有對護理的熱血,白衣天使南丁格爾極富愛心也很有主見,能堅持理想勇敢的去實踐它,一生都奉獻給有需要照顧的病患,他擁有少數人有的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成為世人典範,護理人員都知道的南丁格爾,大家都知道的白衣天使,他對護理的貢獻,也許是我們說都說不完的,能再發生戰爭中還能照顧病患有條有理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都該學習這種精神。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心得3 2017-08-08 12:55:31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大家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罕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他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援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從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並兩度赴及美加,取得台灣護理界的最高學位。但這些努力卻被列為二二八槍斃名單,險遭殺害,不得不含淚流亡海外。他對臺灣盡心盡力,世界上的偉人總是為了人們的利益奉獻了自己一生,他們不管什麼利益,在暴力下堅守原則,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真不多,南丁格爾出生於英國的貴族家庭,能有悲天憫人的心實屬難得,但是,陳翠玉出身寒微卻憑藉個人才華與努力,致力於彼南丁格爾更廣泛且完整的公共衛生,提到南丁格爾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蹟,也知道他對護理有很多貢獻,但其實也有很多人默默的在為台灣護理服務,他們不求名利,不顧自身的再貢獻台灣護理領域中,所以看完這本書讓我學到就算我是個為不族到的一個人,但只要我是有為台灣護理有貢獻的話,那怎樣都沒關係,陳翠玉可以說是台灣第一位南丁格爾,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誰說女生輸男生的,在那樣的年代,女生也不比男生差,我們都該學習這種精神,學會奉獻,服務大眾。
文章標題:情緒與壓力管理 2018-02-13 23:36:56
近年來台灣發生很多自殺事件,很多人因為情緒壓力所苦,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在情緒及壓力
得調整上我們都應該要好好做整理,在社會上不會做情緒條理的人也很多,像是博士班的學生因感情
糾紛而毀屍滅跡,高中資優生找不到人生意義而自殺,母親因不堪幼兒吵鬧,而勒斃小孩,這些都在說明
現代很多人都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感問題,生命難題及情緒困擾,面對自我及人際關係時必備的『情
緒智商』EQ反而成了必須『無師自通』的重要,事實上,高學歷者人際關係破裂.情感受挫.家庭不睦
比比都是,這都是只注重IQ忽視EQ的結果,減少不必要的壓力因子,對生活中的事情做評估,排出優先
次序,根據目標,擁有的時間和狀況來決定何事優先,然後限制選擇,選擇最重要,最符合現況與需求的
事情,自我肯定行為的表達,清楚地描述,洽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提出期望或建議,徵詢與討論,長將『想
要』『希望』轉化為『一定要』『應該』『必須』的人,常引起情緒的困擾,非理性的認為他『一定』或
『必須』要有某事,而不只是想要或喜歡它而已,因此常將這過度的要求應用於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
有關於成就和獲得別人的讚賞上,當他無法到達自己的需求時,就容易產生焦慮,羞愧,沮喪等自我貶損
的感覺,我們人的一生中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如果不懂排解的話那就會出大問題,有些事情遇到了雖
然很難過沒錯,但總有辦法解決的,如果想法都太消極,那就不太好,或者可以找別的方式代替,例如可
以吃吃甜食,或出門散心走走,說不定就找到辦法了
文章標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 2018-07-28 19:19:35
這些年來,屢屢因「情海生變, 怒輾女友」、「室友排擠,上吊自殺」、「心情不佳,砸車發洩」、「畢業憂鬱潮」、「缺乏競爭力, 延畢成潮流」等負面事件新聞版面。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行為上在課業適應、情緒處理、生涯規劃、同儕之間人際關係等問題似乎欠缺相對的因應能力。面對這些生活的衝突、危機時,動輒出現負向情緒、自我貶抑等逃避、衝動等非理性因應為,甚至因此對自己及生命失去信心,壓力、挫折的 承受度降低,讓情緒、人際及自我感受問題形成大學生的潛在危機,本來溝通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但雖然隨著科技進步,有些問題害是存在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而這個壓力如何釋放出來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當人情緒上出了問題後,那可能是內心壓抑得太久了無法解決才會容易易怒、暴躁,良好的人際溝通一定要注意傾聽,認真的傾聽對方是給予對方的尊重和重視,讓對方感受到你有意願和他交談,然後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考慮對方現在是否方便,再來要注意肢體語言,談話時的距離或是臉部表情管理都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有效表達,要以直接、立即、明確、一致的方法來傳遞訊息,當然真誠也是很重要的,信守承諾、尊重隱私是良好溝通的基石,一句微不足道的玩笑話可能會被視為奇恥大辱,如果要批評,應該先以誇獎在給予溫柔的批評,護士的同理心以及良好的同理能力對促進護患關心的建立與發展是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同理是將心比心感覺他人的情緒與感受,在這個醫療糾紛很多的社會上,我們更應該的是關懷病人多為他人想,讓醫病關係更好。
文章標題:內外科護理學心得感想 2019-02-08 17:15:51
三年級我學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疾病的原理,搭配了二年級學的生理學和病理學,知道了如何用護理去照顧病患,專科護理內外科護理能力包括基礎專業知識,一般照護技能,異常或突發事件的處理,溝通與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敬業樂群,自我成長,尊重生命與關懷及壓力調適等,因此具備的護理能力,學了這門課,首先是要先確認問題,在了解疾病的病理及現象,在來才是治療與護理,原來疾病還有導因,學會如何幫助病患緩解傷痛,其實經過基護實習之後,才發現原來很多疾病都是要我們自己去學會評估的,連一個小小數值都有可能是疾病的關鍵,還有內外科教了如何衛教病患,例如說高血壓患者如何衛教他控制血壓,或是糖尿病患者如何教導他控制血糖,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的專業知識,其實學護理並不容易,要隨時提高警覺,不可以輕忽病患每一個問題,隨時反應才是最佳措施,執行所有技術前,應該準備好該準備的東西,熟悉每一個部驟,才不會荒亂,其實學了這麽多技術,最佳的就是能正確的應用在臨床上,其實一開始我覺得內外科會很難,而且難度應該很深,但其實上過學校老師的課之後才發現,其實老師教的都很容易懂,其實考內外科考卷只要有讀,寫起來都很有成就感,已經學到三年級了,學的自己會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要接觸到臨床上,希望自己更進步的學習。
文章標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之探討 2019-08-15 02:14:21
症狀困擾及照護需求相關概念是照護病人的重要依據,是目前國內缺乏此類相關性研究。而他的目的是瞭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於化學治療期間症狀困擾與照護需求之變化,並探討人口學因子對其預測狀況。方式採縱貫式前瞻性研究設計,方便取樣,以結構式問卷分別於病人接受化學治療當日和治療後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進行病人追蹤資料收集及分析。最後結果:37 位病人參與研究,結果顯示病人症狀困擾程度以治療後第7天平均40.1分最高,治療後21天下降至平均36.4分最低,各時間點病人自覺症狀困擾以睡不好然後沒有胃口、以疲倦感為主;病人於化學治療當日測得的照護需求以健康系統與資訊需求最高,治療後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則以病人照護與支持需求最高;病人症狀困擾變化狀況受到疾病狀況的影響,無疾病緩解病人於治療後第7天的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增加量高於有疾病緩解病人,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病人照護需求變化狀況受到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婚姻狀況及宗教信仰之影響,其中年齡≧ 50 歲、國中以下、有工作、已婚的病人於治療後第7 天的照護需求增加量高於<50 歲病人、高中以上、無工作、未婚的病人,另外,有宗教信仰者於治療後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照護需求增加量亦高於無宗教信仰者,以上改變量皆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論/ 實務應用:針對上述發現,建議醫療人員除於化學治療前及過程中提供更積極的睡眠、進食及疲憊症狀預防處置及照護措施,並考量病人照護需求變化趨勢及人口學因子對於病人症狀困擾及照護需求變化之影響,適時適切滿足病人照護與支持。其實生病已經很辛苦以及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壓力,我們必須並且有責任的探討有些地方可以幫助病人緩解疼痛,達到護理的作用。
|
1055101393
陳苡慈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參觀我的歷程檔案ʕ•ﻌ•ʔ 2008-03-18 16:15:43
期望自己能越來越好,朝著理想前進!☺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1 2017-02-16 15:37:31
書名:下課後的約定
心得:看完這本書,覺得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好故事,讓人讀了充滿奮發向上的動力,改變自己就從現在開始。跟主角一起學習正面思考,掃去憂愁、找回笑容!只要用發光般的手指輕點,用不曾消失的笑容,暖進充滿陰霾的心,就能讓不快樂的情緒完全消失,這本書讓我真正明白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好心不一定會得到好報,不過可以讓自己在有能力的時候幫助別人、樂於奉獻,一定能讓自己與他人帶來喜悅,生活也會更充實。人有時必須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學習如何讓自己用快樂、享受的心態,去面對每一份必要或非必要的付出和工作,並且在工作中得到樂趣,才能隨時擁有愉快的心情、遠離憂鬱。碰到不如意的事時,保持正面思考、開心的積極態度,才能為自己累積正向能量。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2 2017-02-16 16:21:53
疼痛,才叫青春
心得:看完這本說我充分感受到,作者引用了很多名人所說的佳句來烘托他的看法。這本書的功用除了鼓勵心志之外,還有可以從中學習如何用名言來幫助自己想表達的想法,更加有說服力。書本第一頁寫著:「因為不安,所以青春。因為茫然,所以青春。因為猶豫,所以青春。因為孤單,所以青春。因為心動,所以青春。所以,青春。 因為疼痛,所以才叫青春。」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我想,人生就是如此吧,沒有經過一些風風雨雨、大風大浪、起起伏伏,不就是枉過此生了嗎?人生像是一本書,道理寫得清清楚楚,體驗的全部都是自己的,能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認真的體會青春,就會發現人生是充滿著驚喜與樂趣的。人生必須是「我自己做決定」,如此你才會欣然接受種種喜怒哀樂交錯的生命。疼痛,才叫青春;燃燒熱情,永遠不會太遲。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志工心得 2017-08-29 12:37:03
暑假期間,來到員山榮民醫院做志工,我服務的單位是日間照務中心,初次和爺爺奶奶們見面有點緊張,經過護理長的帶領下漸漸和長輩們有了互動,這裡就像托兒所一般,每天一早爺爺奶奶們陸續來到這裡和大家聊聊天,分享著從家裡帶來的蔬菜水果,我也會收到他們熱情的款待,還記得剛到這裡我用不輪轉的台語向他們自我介紹,逗的他們哈哈大笑,我的志工服務就在一片笑聲中展開,每天到這裡的第一工作是幫長輩們量血壓和體溫,只要數值一有落差就要馬上告知護理人員,順勢問長輩們有沒有不舒服,接著做早操,我們必須很有精神活力才不會讓他們感到無聊,否則他們會偷打瞌睡,真是像小孩一樣可愛,此外每天都會安排許多活動,例如手工藝品DIY 團康活動 料理製作點心,還有一個菜園讓他們種菜,目的就是希望他們每天來到這裡能開開心心交朋友,也減少長輩們的退化,下午五點就準備搭交通車回家,我才開始打掃環境整潔,結束這美好的一天。
來到這裡的每一天彷彿時間變慢了,放下手機,我可以悠閒地陪長輩聊天,聽著他們的生命故事,想起年輕時的趣事,談笑風生,他們能這麼安心地來到這個環境,熟悉這裡的每樣事物,護理人員和照護員有非常大的助力,平時就能看到他們對長輩們的耐心教導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身為護生的我,十分嚮往成為這樣的護理人員,在他們身上學習了不少,讓我更加明確我的目標,更在這裡了解長輩的心靈和陪伴他們的愉快,很高興人生有這樣的經歷,在這40小時裡,我永生難忘。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1 2017-08-29 13:02:54
澎湖白姑娘的傳奇-白寶珠
白寶珠女士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她憑著信仰和對病人的熱忱,先是在台北縣的樂生療養院工作,但後來她發現有很多痲瘋病患是來自澎湖,於是有了到澎湖服務的念頭,這五十年來在澎湖投入治療麻瘋病的工作,一待就將近半個世紀。也因此澎湖人早就將她視為「在地人」,有人稱呼她為”澎湖的一顆寶珠”、”永遠的白阿姨”、”上帝差遣在澎湖的天使”。
令我感到敬佩的是他除了嚴密保護病人外,用謹慎、沉重的心情面對外界,深怕應對或報導稍有差池,傷害了和病人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默契和情感,她為了保護病人的隱私,選擇低調行事,不僅不接受訪問,這麼多年來,她從來沒有拿過政府或其他單位的任何錢,她把她的錢都用來購買藥品,去探訪病患時,如果遇到貧窮的家庭,她所給的甚至還包括生活用品,在人生的最後她寫下遺書,表示要把剩餘的錢全部都留給台灣人,而後來發現她留在身邊的錢不過數萬元而已,所以我們知道,白寶珠女士真的是奉獻上她所有的一切了,也因此病人是絕對的信任她,他的用心與實際付出行動,都讓病人感受的到,能不受外界和金錢影響,保持原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用他的身命在守護病人的這種精神難以模仿,必需付出真誠的心與持續理念的毅力才能像白寶珠女士樣取得眾人的敬佩,這種精神我們一定要牢記在心,才不會失去對護理的信心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2 2017-08-29 14:07:04
馬素珊宣教士
馬素珊是1957年來到台灣,前後在台灣一共二十五年之久,她在教學上是一位十分認真的護士,更是當時少數具有碩士學位的護理人員,因此她除了創辦門諾護校,也完成『門諾護理行政手冊』,為門諾護理部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礎,因此門諾特別將護理部,以她之名,命名為『馬素珊護理館』。黃文雄說,護理人員的重要性,與醫師同等,因此護理文化的傳承更顯可貴。馬素珊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認為病人均有靈性、社會、心理、身體四方面的需要,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原則替病人進行護理計畫,先尊重「人」受造的價值,才能帶出好的護理。護理部副院長韋淑玲則表示,門諾的護理宗旨「為主服務」即是提供身體、心理、靈性及社會之全人照護,而在理念方面,則以「尊重、安全、效能、團隊」,以承接宣教士理念與現代護理需求,達到「有效的護理」。馬素珊他是一位護理界的好推手,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成立了門諾護校,造就一批批純良 無怨無悔投身護理的白衣天使,在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擔任訓練護士的工作。 ,並且身體力行的實踐著護理之美,實為護理宣教士播種臺灣,最具影響力及貢獻的代表性人物。
看完馬素珊的偉大事蹟,覺得一個外國人能對台灣付出這麼大的貢獻實在令人感動,從一個字也聽不懂得他,經過努力學習之下進入了聖經學院,學習護理,學習數度驚人的她在短短時間就在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擔任訓練護士的工作,並在教學上給了學生極大的信心與鼓勵,才能孕育出一批批純良 無怨無悔投身護理的白衣天使,這場極大的挑戰他從未放棄,才能有如今的佳績,這種精神及毅力值得我們學習,也在未來生活中善加利用。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人物3 2017-08-29 15:05:15
台灣岸寧療癒之母-趙可式
趙可式在英國見識到的「安寧緩和醫療」。深受感動的她,為了讓臺灣的臨終病人,也可以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趙可式奮鬥了十年。200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臨終病人可以依照個人意願選擇緩和性醫療。趙可式在法案通過的感恩茶會中,鬆了一口氣說:「病人終於可以不要受苦,病人終於可以有『善終』的可能,病人終於可以有自主權!」。死亡,向來是中國人禁忌的話題,為何趙可式無懼於這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議題,執意推動立法,為臨終病人爭取「安寧療護」?因為「不求長生不老,但求平安舒適」是末期患者的心願,曾經擔任過護士的趙可式十分清楚。
看完趙可式修女的事蹟覺得感慨萬分,他的親身經歷讓他生命及死亡產生了疑惑,他覺得醫護人員物應該對病人的不解感到厭煩,更不應該讓病人失去自主權,他寫了幾本書並到醫院仔細教導護理人員,他的用心與努力受到大家的敬重,到國外靜修,推動了安寧緩和醫療,讓生命美到最後,更說「人身、人心,與人性」,不只學習病人的,還要探究醫護人員自己的人心與人性,我非常欣賞趙可式修女的觀點和他對生命的重視,有他的幫助之下,讓台灣的醫療更加友善,也讓我們更加重視身命的可貴。
文章標題:106學年寒假作業 2018-02-21 17:44:18
書名:快樂自在 作者:達摩難陀法師
人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情緒,無論是喜樂還是悲憤都能讓我們從中學習情緒的應用以及管理,如何做到不以勿喜,不以己悲,我想是非常困難的,但這本書充分的讓我學習情緒管理的方法。恐懼與焦慮似乎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任何一個活在現世的人,都很難從這些不愉快的精神困擾中掙脫。遇到困難時大多數的人會選擇逃避或者輕視,當下可能以為逃過一劫,不僅不是如此,反之,恐懼會永遠跟著你一生。如何解決困難,書裡提到,遇到困難時,有兩個處理方法:去改變它,否則便去面對它,學著找尋問題的根源,便可以解決各種形式的災難,換句話說,已積極肯定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而非鴕鳥式的躲藏。假如因負面的想法導致不愉快,那真是自作自受。當中有位詩人 瑞賓˙泰戈爾博士表達面對問題的態度,不必藏匿自己的恐懼及憂慮{不要讓我汲汲尋求避免危險的保護,而是無懼地去面對。不要讓我祈求消彌痛楚,而是有顆征服的心},有了這樣面對問題的態度,我想已經能夠解決問題的一半了,在經由自我檢討中,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因此恐懼就不會對你產生威脅,它將轉為智慧,轉逆境為喜悅。「快樂」,命運之神說道:「這項獎勵,人人皆有機會,唯有耐心耕耘得人才能獲得」,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幸福,縱使知到幸福會輕易消逝,人們還是日以繼夜地找尋幸福。但是,在一番苦幹後,通常人們能然距離幸福非常遙遠,這是為甚麼呢?人們常在追幸福中,往往忘了追尋幸福的真理,人們辛苦地奮鬥,希望得到金錢上的報酬、生活上的舒適和奢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會帶來快樂,反之,它帶來的是焦慮和壓力,不要為了生活而忘記生活,我想這句話就是提醒我們在尋求幸福的當中不要忘了生活中還有更多值得幸福的事圍繞著你。快樂是該往內心去尋找的,而非僅有物質的滿足。這書使我領會到快樂和愛原來就在我們身邊一直陪伴着我們,只是我們的雙眼被壓力的煙霧所蒙蔽,以為愛和快樂在遙遠的地方,永遠都無法得到。我從這本書中領會到的不單是如何尋找快樂;更重要的是如何欣賞和享受樸素的快樂,活得快樂自在。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作業 2018-09-08 10:58:23
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克里希那穆
心得:
當談到人生的問題,通常會討論「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社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標準供我們去學習和參考,好像富豪、有識之士或有權勢的人,甚至聖人,都是我們爭相仿傚的目標。仿佛存在一個客觀的「理想人生」,只要我們符合特定條件,我們都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但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根本沒有任何客觀的「理想人生」存在,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任何一種東西在時間上永恆不變;那麼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會永遠屬於我們的,而且都只是一種依賴。
當我們知道要消除了依賴,知道我們要學習「如何」去思考,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自由,如何達到不依賴。克氏認為要達到自由就要有「愛」,他認為「愛」並非我們一般理解的愛,我們以為愛一個人或愛一些東西就是互動的關係,因為他愛你所以你愛他,愛就是一種付出和回報的交易關係。但愛其實並非一種交易,否則就變成了一種互相依賴;你愛一個人或一種東西,當中沒有包含任何目的。你愛某條河流,所以你不去污染它,不是因為你想繼續有河水喝,或者有社會規範要求你不要這樣做,而是因為你體會這條河流的美,不去破壞它本來的樣子。克氏的「愛」是一種不添加任何外力和目的對待方法,愛就像接受某物「是其所是」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當我們知道「愛」,我們就不會依賴任何東西,我們便能達到自由。
沒有所謂的標準式理想人生,我認為把自己的內心和身體結為一體,努力的生活著,做自己想做事、不違反道德良俗,甚至還有餘力去幫助人民、幫助社會,我覺得這能對自己心靈有所提升,不一定是富貴榮華才叫做有意義的人生,從現今起每天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風靡榮華,踏踏實實地將自己的將自己的身心穩固好,相信未來終能到達自己所想的理想人生。
文章標題:107年寒假作業 2019-02-16 16:55:45
主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妹妹的翅膀
這本書的內容說的是有關唐氏症孩童的故事,選擇這本書來當作討論議題是因為從小和唐氏症的小孩有太多相處的機會,在我的記憶裡它們的存在是需要被人照顧的、發展遲緩的,不過上了國中後曾經從特教班的教室經過,而對面迎來的是一位唐氏症寶寶他振奮的和我說一聲早安,並帶著滿滿的笑意,他們是多麼天真可愛,從此之後唐寶寶便吸引我的注意,讓我想更深入的了解他們。唐氏症由於先天染色體異常的緣故,在外觀、在發展、在智力上、和我們一般人都有很大的差別。他們都有著扁扁的臉、距離過寬的雙眼、塌塌的鼻子、有點吐出的大舌頭,而且他們都伴隨著智能障礙、發展遲緩的問題。
讀後心得:
這本書裡一位高齡產婦生出一位患有唐氏症的女孩,剛得知後媽媽幾乎要崩潰了,但是先生告訴他 : 「妳要當作家寶是上天給我們的天使」。以先生開闊的觀念下展開了照顧唐寶寶著故事,唐氏症的小孩再生理照顧上是非常艱難的,他們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視力障礙、甲狀腺功能不足及第一、二頸椎移位等,所以養育他們是需要耗盡大筆資金和心力,發展遲緩的他們父母也需要比一般人花費更多的心力照顧,外在的眼光和言語是母親的痛,不過唐寶寶不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有著自己的夢想,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有時天真的像個的孩子,一開始有著重男輕女的婆家不願接受她是一個女孩還是患有唐氏症的孩子,連靠近她不想,不過在唐寶寶天真活潑的個性下溫暖了婆婆,婆婆才開始願意慢慢的了解她接受她,這個家庭,因為唐寶寶而改變了每一個人。粗心的爸爸變得溫柔體貼;軟弱的媽媽變得堅強;哥哥懂得照顧別人,就連阿嬤冰冷的心都被他溶化。是唐寶寶凝聚他們的心,改變了每一個人。我們不能感受有著唐寶寶家庭的辛苦,不過我們可以試著了解而接受,其實他們是很可愛的和我們並沒有甚麼不同,經過學習之下,他們也是可以創出他們的一片天,而且成功的案例相當多,他們努力的活著,並且活得更精采、更漂亮,那我們這些平凡人何不向他們學習學習呢,天真無邪的性格更是珍貴的地方,我不明白那些對他們做出不當行為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本來就無法選擇如何該出生,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著接納不同的族群不是嗎,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在他們需要協助之下協助他們,本就不應該該貼上所謂的社會標籤,他們的存在就像天使是教會我們,如何關懷他人,愛護他人,教會我們更堅強更勇敢的面對未來的挑戰,我愛他們如同他們愛著世上的每一件事物。
討論議題:
要如何讓大家更加了解唐氏症並不可怕?其實我們做得到的是他們也做得到,只是比我們需要多一點時間去學習,相對的我們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他們。
文章標題:107年暑假功課 2019-08-19 12:26:52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辛
學號:105510139
姓名:陳苡慈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
作者:溫淑慧、吳麗敏/官杏亭、李佳玲/方舒儀 、 陳萩憶
文章標題:運用Watson理論照顧一位腸病毒幼兒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協助一位外籍母親照顧腸病毒住院幼兒之護理經驗
刊名:生物醫學
卷(期):51:3/14:6/9:1
起訖頁數:100-105/108-116/101-110
【主題】:Watson關懷理論
【讀後心得】:在兒科實習中,令我最映象深刻的是照護腸病毒病童,這次特別找了運用Watson 的十項關懷照護理論方式照護腸病毒兒童的文章做進一步的學習。
腸病毒具高度傳染性,經糞口及飛沫傳染,幼童是感染及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發燒、手足口病與疱疹性咽峽炎是典型之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患者手腳和臀部會出現紅疹,口腔黏膜、舌頭發生水泡及潰瘍;疱疹性咽峽炎主要發生於3-10歲,患者咽喉出現潰瘍,引發疼痛。遊戲是促進兒童正常發展的重要工具,藉遊戲能表現真實的自我,透過有目的的治療性遊戲以了解兒童對住院時周遭發生事件的感受,亦可使住院兒童獲得自信心與控制感,減少退化性行為,成為與醫療人員間的溝通橋梁,筆者運用符合個案發展的治療性遊戲於護理措施,了解個案需求,過程中與案母共同見證個案能主動張口接受口腔檢查、噴藥及自己喝下藥水,不適症狀改善,提出在醫院中,遊戲可成為引導兒童了解即將發生的事件,配合醫療處置的方法。
在兒科實習中老師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合病童建立良好的醫護關係,能讓病童們相信並願意配合照護,於是我們想出一連串符合病童年齡治療性遊戲,在這三篇報導中我都看見護理人員運用治療性遊戲拉近病童關係,也成功地將護理措施運用在病童身上,透過文章和實習的證明後,我學到了如何與病相處和治療性遊戲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溫淑慧、吳麗敏(2004)•運用Watson理論照顧一位腸病毒幼兒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生物醫學,15(3),100-105
官杏亭、李佳玲(2015)•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生物醫學,14(6),108-116
方舒儀 、 陳萩憶(2010)•協助一位外籍母親照顧腸病毒住院幼兒之護理經驗•生物醫學,9(1),101-110
|
1055101392
江俊恩 發表(1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八步,走出不同的生活路 2017-02-16 12:56:46
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其實生命中本來就有太多的慾望,我們應該放下不該有的慾望;生命中本來就有太多的沉重,我們應該放下包袱!學會放下,學會比較,學會知足,我們才能快樂,才能幸福。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最偉大的力量,它能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它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能讓我們體會久違的感動……它能創造奇蹟。愛也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誰擁有並付出它,誰就會擁有美好的世界。
生命中的很多事情,只要你變通一下思維,你將會奏出精彩的人生樂章。只要我們還活著,就得生存下去,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就要參加競爭這場遊戲。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存和競爭都是殘酷的。只有懂得生存,學會競爭,我們才能更好的存活於世上。我們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嗎?當然可以。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改變和決定我們的命運,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文章標題:不斷超越,用優秀為人生買單 2017-02-16 13:23:21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在這個時代裡,知識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只局限停留在謀種工作領域專業上,自己選擇的餘地就很小,成功的機會就很少。因此你必須不斷的超越自我,用業餘時間不斷的繼續學習任務。那麼你就會充滿衝勁和抱負,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退縮,對自己越加有自信,你的人生就會越優秀。你應該信自己,因為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贏家!
滿足現狀,我們會退縮;滿足生活,我們會失落;滿足希望,我們會失望;滿足今天,我們會失去明天。因此,我們一定要認清「滿足」的危害,偋氣「滿足」無論做甚麼事,都要有一種不滿足的精神。
不要把成功寄託在金錢、出身、優越的先天條件上,重要的是趕於向自我發起挑戰,不斷超越,大聲對自己說:「我行!我還可以做得更好!」不斷的努力下去,你就能成為最優秀的人
文章標題:護理學史 2017-08-29 13:41:22
這本書有提到一位愛與關懷的女士,那位女士就是我們護理事業的鼻祖南丁格爾女士, 南丁格爾出生在非常富裕的家庭,又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她從小就很有愛心,立志要幫助貧苦及受疾病折磨的人,她本來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可是她卻選擇接受護士的訓練,並且自願前往危險、艱苦的前線戰地,照顧受傷的士兵,她的愛心、勇氣、愛國情操和她那為人犧牲奉獻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敬佩。尤其在她回到英國以後,又創辦了護士學校,大力推廣護士教育,培育護士人才,繼續為不幸染患疾病的人們服務,使更多不幸的病患,可以獲得親切、妥善的照顧,她一心只想幫助那些受病魔折磨的人,不為別的,把所有精神都投注在這上面。我很欣賞南丁格爾女士對於一件事情上的努力與執著,她可以放棄愛情與婚姻,全心的去投入護理的工作,她曾在他的札記上寫:「當我一想到人們的苦痛,就感到難過,強烈的苦痛襲擊著我,使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我不再有詩人所描繪的美麗世界之幻想,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安、貧困、充滿疾病的世界。」這段話我一直放在我的心中,我一直反覆在想,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在乎的好像是權勢、金錢、名牌,「關懷」好像變成一個同情的名詞,每個人好像活得很空虛,每天時間都過得很快、很忙,但究竟心靈要的是什麼?我們真的快樂嗎?關心別人是很重要的,當你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就能擁有一天的欣喜!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每個人能每天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世界上就不會有社會新聞打打殺殺、沒有倫理道德。
文章標題:愛在吾土吾鄉 2017-08-29 13:42:47
這本書提到了一位女士, 響力可能不那麼深遠,然而她平實感人的故事,在馬祖的環境中也播下了醫療傳愛的種子。她就是在馬祖人人稱為「姆姆」的石仁愛修女,在馬祖這小島上默默奉獻了24年。石修女來自比利時一個有十二個小孩的大家庭,她的父母撫養著他們,給予他們慈愛的照顧,也使他們兄弟姊妹在成長後樂於奉獻自己。正因為如此,石修女除了接生與看護孕婦外,也養育孤苦伶仃的孩子,讓他們在幸福快樂中成長, 就這樣,石修女在馬祖年復一年地工作奉獻。石修女把她全部的心、全部的愛都奉獻給馬祖,雖然得到醫療奉獻獎與好人好事代表,但得獎不是她的本意。她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左手做的事、右手不要知道」,因為她只願做一位平凡簡單的修女,每天祈禱後到外面去幫忙別人。她做的接生與居家照護都是用來傳揚天主的愛,比起很多偉大的醫療而言也許微不足道;然而在聖經裡耶穌一直強調和重視的,都是這些微不足道的愛心。就像聖經上所記載的,撒瑪利亞人在路上救助被搶的陌生人、窮寡婦在教堂裡奉獻她唯一的銅錢,人間最需要的其實是互相的同情和關懷,即使沒什麼資源或外力協助,也能夠傾己所有來做醫療、幫忙弱勢,造福地方上每一個人。
文章標題:信實的愛 2017-08-29 13:43:37
這本書提到了一位人間最美的白衣天使馬素珊。馬素珊是加拿大人, 當馬素珊要來台灣,和雙親道別的時候,是北國飄雪的季節,馬素珊的父親臥在病榻上為最鍾愛的女兒祝福,他說:「去吧,做個最好的護士為上帝服務吧!」馬素珊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它的確是人間最美善的白衣天使,是在黑暗痛苦的角落,為上帝點上明燈的人。馬素珊為當時台灣少數及東部唯一的護理碩士,她總是提醒自己,她只是台灣的客人,不要以為理所當然,大家都會聽她發號司令。就這樣,她用人道的精神,展開了對上主的侍奉。從清晨到深夜,她總是一襲白衣、一朵滿溢的微笑,宛如一朵四季盛開的紅玫瑰,在上帝的花圃裡燦爛的吐露芬芳,奔波在病患之間。她為病患祈禱,暗暗為剛剛痛失丈夫的婦人繳交醫療費,為流著滿身膿瘡又行動不便的老人沐浴更衣,抱起生病的孩童唱著母親的催眠曲。她強調全人護理,並建立了門諾醫院優良的護理傳統。在早期護理人員極度缺乏的古早時代,馬護士不畏艱難的開設門諾護校,造就一批批純良、無怨無悔投身護理的白衣天使。在馬校長感召之下,門諾護校的少女們明白了「為主服務」的護理精神,並且身體力行實踐著護理之美。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9-03 22:49:26
志工服務單位:花蓮教區玉里牧靈區
擔任職務:文書組
心得報告:
我志工服務的單位是天主教所辦的活動,每一年都會舉辦,活動的對象是國小生為主,工作人員以國中生以上為主。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擔任的職位是文書組,文書組主要工作內容是製作活動海報以及協助其他組別製作要用的道具還有負責拍照……等等。活動剛開始時,可能因為時間不足的緣故所以有些東西沒有趕上進度,造成有些海報製作到一半而已,然而剛開始工作人員開會時,有提到文書組進度沒趕上的問題。但經過我們文書組的規劃後,我們越來越敢上進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海報主題是尋找耶穌,這幅畫是我和同組的有些人熬夜到凌晨三點多才畫完的,當我們把這幅畫佈置到場地時,有很多的工作人員都嘆為觀止,連神父都說這幅畫吸引到我!這幅畫真的讓我非常有成就感。在活動中可能有時醫護組人手不足時,我會過去支援,經常有幾位小朋友因為想回家會一直哭,我就會過去幫忙安慰及安撫小朋友的情緒,很神奇的是經過我的安撫後,小朋友就不再哭鬧了,反而很快樂的參與活動。活動裡我被很多人稱讚,例如:神父稱讚我畫的海報很吸引她、秘書長說:我拍照很好看。我並不是要炫耀我很厲害,我是想表達對於這個活動我很積極、認真的去參與。在這次的活動裡我深深的體會到擔任志工不只要有愛心、有耐心,最重要的是要充滿活力。
文章標題:不抱怨生活 從「心」開始 2018-03-03 21:00:27
人一開始就有欲望,從只是受精卵開始就有了,當沒有得到時就會開始抱怨,像有時候媽媽總是叫我去做事,那時我總是心裡想為什麼不是弟弟做呢,一直叫我做,明明他們什麼也沒做,只會叫我做,但後來想想應該是媽媽覺得我要做給弟弟他們看,他們就會像我學習,然後要我以身作則,想想也就沒再抱怨了。當我們被欺騙時,最容易怨天尤人、痛罵社會、自責,但經過這些事後,會改變你的未來,大部分的人都繼續抱怨,即時是不特別的事,我們能抱怨的事也是瞬息萬變的,愛抱怨的人,其實有時候是他們一手造成的,這會形成惡性循環,你的心情也會越糟,假如我們一直抱怨著,生活的一切都會變成目標;不抱怨的話,生活都會變美好,一昧的抱怨,只會使自己痛苦,而會有不好的心態,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減少抱怨,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心態,所以與其去抱怨,還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所以就別再問為什麼而是如何或怎樣才能,而且這能使我們充滿熱情和挑戰。所以保持一個開心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不要抱怨,你可以以另一個方面去改變,像如果你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可以把握現在、未來;你不能事事順利,但你可以事事順心;你不能改變你的容貌,但可以展開笑容,笑容的力量很大,可以使自己變年輕、開朗,其他的心情都會放鬆,事情也會順利,當別人不順利時,你如果給他一個微笑,他會感謝你的,因為那小小的微笑帶給他很大的鼓勵、勇氣,所以快樂過一天,不快樂也過了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呢?所以讓自己事事如願,而不是事事抱怨。
文章標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2018-09-08 23:15:58
『二年級』 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 人際溝通高手 作者: 戴晨志
出版單位:時報 版次:初版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在這社會我們都被訓練出「自我防衛」的心理,也經常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人,而父母更是不斷灌輸小孩「不能跟陌生人講話」的觀念,造成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疏離、冷漠,也對陌生人充滿著戒心、不信任感,以至於每個人出們都提心吊膽,深怕周圍那些不熟悉的臉孔心懷不軌,但是如果我們能敞開心窗、接納別人,並且待人如己,必能溫暖且詳和。在這人情淡泊的社會,人際關係的溝通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也是最重要的課題。
溝通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有時候,我們的原則是對的,出發點也是善意的,但是,如果口氣太強勢、咄咄逼人,則聽起來就像是一種無情的攻擊,也會增加他人的反感。而且,我們經常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只顧著說話或訓示他人,忘記留給他人表達的空間。過去,我們都知道「說話」是一門學問,但卻忽視了「聽話」也是現代人溝通的橋樑,其實懂得洗耳恭聽,比滔滔不絕的說來得更重要。在溝通時,能夠專注的傾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注意力,也是給予對方高度的尊重及沉默的關懷,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肯定、被了解,而不喜歡被忽視。因此,溝通大師卡內基曾說:「最具說服力的人,是善於傾聽的人。」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不能只是單行道,應該以平等的原則,學會「先傾聽,在傾吐」,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在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才是人際溝通的基本態度,也是使人際關係蒸蒸日上的最佳策略。
文章標題:媽媽,我是為你而來的:日本第一胎內記憶醫師告訴媽媽3500個胎兒的感謝 2019-03-03 15:59:19
這本書是日本首度以3500名以上的孩童們為對象,施行胎內.誕生記憶的大規模問卷調查結果。透過這些孩子們所述說的不可思議的胎內記憶。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順暢地生下孩子,以及如何讓父母和孩子都幸福的生產與養育法!
養育孩子的確不簡單,有些孩子生來患有疾病,或是有身心障礙。在世人眼中,看起來令人悲傷痛苦。可是根據出生前的記憶,有些孩子是自己刻意選擇那樣的狀況。那些孩子藉由試煉,使靈魂達到更進一步的成長,是充滿勇氣的挑戰者。他們選來幫助自己的最佳夥伴,就是母親。
養育孩子不只有開心的事,透過育兒問題讓親子的靈魂接觸、磨合。因此,親子的緣分很珍貴,無以取代。自古以來,母親生下孩子,並且養育孩子。在連綿不絕的生命延續過程中,最前端的正是你我。
這本書說明了何為胎內及生產記憶,並經由3500名孩童的問卷調查,得知孩子們有哪些胎內、出生記憶,而這些記憶又對他們日後的成長、生活有何影響。同時,作者也敘述了何為「好」的生產,講述怎樣的生產方式才是對母親與胎兒都好,甚至連流產、死產也可以成為美好的生產回憶而讓母親及全家人從中獲得學習以成長。「生存的喜悅、生命的寶貴」化作言語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但孩子住進身體裡,出生、成長絕非「理所當然」的事。最後我想說的是「性別」,不該成為是愛不愛孩子的理由。這從另一角度上來說,家長的自身經歷,以及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會對肚子裡的寶寶產生極大影響的,然而給肚子裡的寶寶多一點的幸福記憶!孩子的存在,會是在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文章標題:107(下學期)暑假作業-達文西機器人系統使用胸腔外科手術於台大之經驗 2019-08-19 17:19:52
作者姓名 :林育霆、郭順文、鄒冠全、李章銘
西元出版年: 2013年 文章標題: 達文西機器人系統使用胸腔外科手術於台大之經驗
期刊名稱I: 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會訊 卷(期): 21
起訖頁數: 12-16
十八世紀以來,外科手術挽救了無數的生命,為數以萬計的病人解除了病痛。然而傳統外科手術通常必須剖腹,手術中的安全性與術後病人的不適感都有大幅改進的空 間。而隨著醫療技術與微創手術的進步發展出的達文西系統,更將手術的危險性與病人 的不適感大幅改善。隨著時代與醫療科技的進步,外科手術的方式從第一代用肉眼直觀的傳統開腹式手術,提升至第二代腹腔鏡2D平面影像手術,再進化到現今第三代機器人輔助3D立體手術視野微創手術,不僅能夠解決腹腔鏡手術的困難,也提供病人更好更精細的治療結果,對病人而言確實是一大福音,也是醫學領域一大進步。胸腔微創手術的產生使胸腔手術演進至另一個階段,相對於傳統開胸的胸腔手術,胸腔鏡手術是合適且安全的另一種選擇。除此之外更有住院天數縮短、手術後疼痛程度減輕、發炎物質釋出量的減少、術後肺功能較佳、恢復較佳及術後追加治療忍受度較高等優勢。台大引進達文西系統,於民國101年02月22日進行第一例機器人輔助胸腔手術。這篇文章在過去台大醫院接受機器人輔助行胸腔外科手術(包含胸腺、食道、肺切除)的病患。進一步分析期間內被確診為肺癌並進行手術的病患,並和近年內國外資料比較。結果發現機器人輔助系統於胸腔外科手術是安全且可行的,而台大醫院晚期肺癌病人接受機器人輔助手術比例明顯高於國外比較資料(50%),進一步分析台大醫院早期或晚期肺癌病人接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結果,獲得機器人輔助手術可行於晚期肺癌。
文章標題:107(下學期)暑假作業-運用羅氏理論於一位年輕產婦產後子宮切除之護理經驗 2019-08-19 17:21:53
作者姓名: 林苡晴、吳佩真、胡瑞桃
西元出版年: 2012年 文章標題: 運用羅氏理論於一位年輕產婦產後子宮切除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新臺北護理雜誌 卷(期): 14(2期)
起訖頁數 :107-116
子宮是女人的特徵,也是女人的驕傲,有了它才能傳宗接代,這是不可一世的男人唯一無法跨越的聖地,女人本可永遠擁抱,快樂渡過一生。但萬萬想不到它竟然也會替女人惹來不少的麻煩,讓女人措手不及。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一位30歲年輕的產婦,因爲先生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公公婆婆希望倆夫妻生育多一點小孩,但此次因為產後子宮收縮不全導致大出血,子宮在個案處於未知的狀況下而進行全切除,因此術後造成個案身心承受巨大的創傷及身體結構改變的急性護理經驗。子宮對於女性而言除了生殖功能外, 尚代表其他象徵性的重要意義。失去子宮時,常會造成大部分女性的焦慮、害怕、自覺殘缺,又擔心自己變老, 失去吸引力,且有些女性認為月經是青春活力的 象徵,一旦子宮切除後不再有月經,所以恢復期病人常會有憂慮及悲傷的感覺,此時最好能讓這種情緒抒發出來,把感覺講出來, 將自己所擔心和害怕的事與親密的伴侶討論,以得到支持。筆者於加護病房照護期間,運用會談、觀察及 評估等方式收集相關料,同時利用個案轉至普通病房治療期間,經個案同意下訪視及出院後的電話訪談,結果顯示個案有「急性疼痛」、「焦慮」、「身體心像紊亂」等三項主要健康問題,筆者也運用羅氏適應理論爲臨床護理架構, 與個案建立良好關係,提供減輕疼痛方法、協助釐清術後的擔心、協助面對子宮全切除的事實等措施。最後個案從術後疼痛、焦慮及無法接受產後子宮被切除的事實,到個案疼痛減輕、確定及降低心中焦慮,最後能面對子宮切除事實,改善個案相關的健康問題。
文章標題:107(下學期)暑假作業-照護一位藥物戒斷症候群新生兒之護理經驗 2019-08-19 17:23:39
作者姓名: 陳冠臻、楊佩欣、王穗菁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照護一位藥物戒斷症候群新生兒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志為護理:慈濟護理人文與科學 卷(期): 13(2期)
起訖頁數 :091-100
當媒體不斷的報導某些藝人或明星因為大麻案遭到法律制裁而討論得沸沸嚷嚷之際,社會上也有一群隱藏在你我週遭因爲在懷孕期間母親使用成癮性的毒品藥物而產下的新生兒。每個人應該都知道和了解,毒品會造成人的身心障礙。若是一位懷孕的婦女有藥物上的成癮,且有吸食毒品之情形,對胎兒的影響更是重大。胎兒在母體內藉由胎盤及臍血管來吸取養分,毒品也會經由母體而進入胎兒體內,相當於間接性的吸毒。文章敘述一位因爲母親吸食毒品—海洛因,導致新生兒產生藥物戒斷症候群。住院期間,發現個案因爲戒斷症候群反應產生躁動、哭鬧不安、睡眠紊亂等現象,筆者以系統性觀察、直接照護與個案母親會談等方式收集及評估個案 的資料,歸納出個案有:睡眠形態紊亂、混亂性嬰兒行為、潛在危險性父母-嬰兒依附關係改變等健康問題。運用發展性照護概念為基礎,減少噪音、燈光等刺激來源,增加與新生兒之間撫觸及親子間肌膚接觸等方式,以促進新生兒系統統合及親子間的連結。照顧鴉片類成癮的新生兒對醫護人員而言也是一種挑戰,因爲此類的新生兒為高危險群且易出現許多合併症,醫護人員必須了解懷孕期間鴉片類依賴的孕婦 對新生兒的影響。也從筆者照護個案經驗當中了解到新生兒戒斷症候群需要醫護間完整的評估及敏銳的觀察力,並要和母親或家屬相互配合,以提升完整、適當之照護品質。
|
1055101391
簡詩樺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hi~hi~來參觀我的歷程檔案囉!
我所經歷的人事物都會描寫下來以及我累積的經驗, 都會成為我這五年來的成長過程,
雖然內容不多,但我所表達的都是我內心想說的話, 不管有沒有人來參觀我的經歷過程,我都無所謂,
只要我有在關注自己的成長歷程就夠了,因為自己才是主角啊!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1) 2017-01-19 15:43:27
書名:為夢想跌倒,痛也值得! 作者:冒牌生
[ 讀後心得 ]: 當人面對挫折時,我們應該選擇逃避還是接受呢?曾經作者也是不被任何親人所支持,但他仍堅持實踐多年來的作家夢,不過,就算外表是光鮮亮麗的人,在成功之前,一定經歷磨練,才修成正果,誰的夢想不是充滿遺憾,不是嘗過許多失敗的滋味,最終才有甜美的果實。 當人會為了夢想而變得偉大,只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物,為了夢想而奮鬥,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等著去實踐,在於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而已,但路途中一定會遇到許多瓶頸,只要我們越挫越勇,自然而然夢想會悄悄地接近你,夢想是我們的原動力,但有人會害怕而停下腳步,卻有人勇敢踏出去,照著自己的安排一步步向前,完成自己的夢想。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2) 2017-01-19 16:00:55
書名:解憂咖啡館 作者:溫秉錞
[ 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雖然教的不是咖啡的技巧與分享的經驗,但說更多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人、如何在人生中用一種正向能量面對,說是一種人生態度,「咖啡」對我們開啟一扇看世界的窗,形形色色的人們喝了咖啡心裡受到療癒,在作者的愛情觀裡,每個人都曾為愛情苦惱、難過、憂傷,愛情一直是人生的課題,讀完也充滿讓人勵志,書中有一種獨特的詼諧幽默感,更讓人心有戚戚的會心一笑,此外,有一句勵志的溫語錄:「改變從現在開始,說明天再開始,通常都是失敗的結果」,如果沒有明天,我可以從現在改變,讓我覺得作者真是充滿陽光和希望的熱血少年,作者對愛情很執著,反對只是一直單一在付出的工具人,是為了對方付出,不是當對方的奴隸,我想,愛情是互相的,雙方彼此付出,一起成長,愛情才能更長遠。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1 2017-06-26 20:03:27
書名:長照路慢慢 護理師相伴
出版:臺灣護理學院
心得: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健保照護資源的運用也由原本的急性醫療,逐漸轉為持續性的慢性病照護模式,也有愈來愈多的護理人員投入長期照護領域,為了彰顯長期照護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從這本書_長照路慢慢 護理師相伴 ,其中有一篇是我最喜歡的故事_愛情那卡西,是在述說阿公和阿嬤跟陳香君護理師的相遇,陳香君是一位居家護理師,她的個案_阿水阿嬤,阿水阿嬤患上心臟病和巴金森氏症,卻與她沒有婚約的老伴_阿興阿公在一起生活了快半個世紀,靠著領社會局的補助過日子,可是單靠阿興阿公照顧阿水阿嬤是撐不了多久的,但在陳香君護理師的巧手之下,一一的把傷口清理乾淨,在輕輕的、俐落的把傷口包紮起來,在每一個護理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步驟,不得省略,陳香君護理師每兩週來一次探望阿公和阿嬤,而阿水阿嬤的傷口漸漸的好轉,因為有了愛心志工、社會善心人士,以及創世基金會的社工主動到愛裡來關懷,協助照顧阿水阿嬤,難怪阿水阿嬤的傷口好的比較快,但陳香君護理師始終陪在阿水阿嬤和阿興阿公的身邊,常常來探望他們,跟他們精神上的支柱,與身心靈上的關愛,我從陳香君護理師的身上,看到雖然她不是護理界的偉人,卻是下凡的天使,點燃我們心中的希望,也看到護理人員的專業、獨立的功能,還有超乎異常的愛心、耐心和韌性,我們應該敬佩她,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2 2017-06-27 12:26:40
書名:德蕾莎修女傳
作者:千葉茂樹
出版:上智
心得:
看完德蕾莎修女傳記後,他的愛心及無私的奉獻深深的感動了我,德蕾莎修女是眾所皆知的偉人,我想大家都是被她的博愛清眾的偉大精神,所感動到的,他為了完成修女的理想而去服務窮人,我知道在這世上有很多飢餓受凍及貧富差距很大的窮人,即使知道這些殘酷和悲慘的現實,我們又如何幫助這些離我們遙遠的國度呢?雖然可以藉由這件事的啟發,讓自己和大家知覺到不要浪費食物,也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沒辦法跟德蕾莎修女一樣去幫助及服務那些較遠區的人,但可以先著手幫助及服務那些較近區的人,德蕾莎修女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服務及幫助那些受苦受難及挨餓受凍的窮人,將「服務窮人」視為終身的職業,她撫平窮人的傷口,安慰兒童的心靈,她在服務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放棄及挫折,雖然有時被人唾棄、誤解和排擠,但她一一克服所有難關,也成立兒童之家……等等的慈善機構,為了護理這條路奠基不少經驗上和精神上,在這個社會,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心懷著大愛做小事,他們也仍然無怨無悔的付出,為地球、為社會、為了我們的未來帶來和諧及學習精神上與實際上的付出,當我們面對至深的困難時,會讓我們的心因不捨而難過,但也唯有更勇敢正視人間困境,在對比下,我們會更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也因為我們感受的更深刻,使我們付出的愛更義無反顧、永不生息,也感謝那些困苦的人賜與我們幸福,讓我們知道自己更懂得惜福,讓我們一起結伴同行,勇敢的付出愛,相信在那之後,我們的心會更圓滿、更開闊!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3 2017-07-07 14:28:18
書名:挑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袁素娟&胡蓮珍
出版:弘祥
心得:
書中感人的事蹟都是由真人真名而訴說整個故事內容,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辦四十三年以來,經歷不少風霜雨打的過程,拯救不少在生死邊緣徘徊的生命,但在某年的夏天,有一波從未聽過的疾病_SARS,卻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改變人們就醫的觀念,這次的SARS風暴,讓醫療人員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為全臺醫療與公共衛生領域帶來極大的震撼與傷害,更為護理專業帶來極大的危機,我們以前都覺得醫師是多麼令人驕傲又羨慕的工作,也有崇高又理想的社會的地位,而護理人員不斷為了護理專業爭取社會的地位,眾多的護理理論、護理研究奠基良好的基礎,但因為這次的SARA風暴來襲,區區一個病毒的威脅,打破這麼多年以來的努力來維持社會觀感和地位,就是因為我們人類太懦弱,對這次的SARS疾病感到陌生而心理產生極大的焦慮與恐懼,所以造就人們對醫生的工作覺得危險,在病毒的環境下工作,離職率提高了不少,而對護理人員沒有給他們好臉色看,讓護理人員在這段病毒侵略的時期受到排斥,也飽受身心靈的壓力與痛苦,更被人們視為「瘟疫的傳播者」,雖然醫護人員經歷短時間的迷惘和慌亂及身心靈受創,但在的強大領導與支持下,護理人員很快的強調步伐與心態,積極投入這次的SARS危機,也發揮護理的專業精神,堅守崗位,付出更多的心血做防疫工作,SARS平息之後,讓我們啟發護理人員該重新思考護理專業的精神,並從中體會護理的精髓,也帶給大家一些啟示,當我們遇到危機時,能夠繼續保持著穩重、理智的專業態度來面對做好萬全的準備,及思考周全,發揮團體精神,這是為了護理人員寫下歷史性的一頁,也要繼續為我們未來的護理之路努力。
文章標題:志工心得 2017-08-21 14:30:47
服務學習反思心得:
人生中就是有很多令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而在聖母醫院當志工是頭一次,雖然志工聽起來很累人,但總比在家好吃懶做的好,也可以增加生活上的樂趣,順便充實自己、提升實際的經驗,我、薏庭和羽倩一起在聖母醫院當到8月底的志工,一開始我們先去聽志工說明會,其實只是告訴我們集合地點和時間,還有一些志工上要注意的事項而已,更重要的事要注意禮貌、儀容和整潔,注重個人的衛生,保持乾淨,這是對自己、對別人的尊重,雖然大致都講解完了,但我還是很緊張,第一天就要去當志工了,難免緊張是一定的,不緊張表示你很沉穩,但緊張表示你很看重這件事情,一開始,來到身處在地下室的病歷部,那裡是人煙稀少的地方,一般病人或民眾是不會去的,那些主任、阿姨、叔叔對人都很親切,跟我一起做事的男生們也很好,雖然我們剛認識不太熟悉,但時間已久一定會更了解對方,說不定還可以藉由這次的機會認識新朋友、擴大朋友圈,還有薏庭也跟我一起在病歷部做事,我很開心,每次只要我們兩個都在,就讓病歷部更熱鬧滾滾,特別有活力、精神百倍呢!雖然羽倩跟我們不一樣的部門,但能在同一個醫院努力,就該知足、開心了!其實在病歷部也挺無聊、無趣的,但做事很簡單、輕鬆,雖然輕鬆,但一直座著,搞得我都腰酸背痛了!還有一直重複同一個動作_「摺」,一直摺、一直摺……,就像在教小朋友一樣在摺紙,另一個動作_「寫」,一直寫、一直寫……,就像在教小朋友一樣寫字,第一天就這樣落幕了,結束3小時的志工,之後的志工日也是這樣子,但還是有新的工作就是「整理病歷」,因為很重要,不能弄亂、搞砸病歷表,只要病歷表一整個亂掉,其他程序就會跟著出差錯,所以只要拿出平常心,不要讓自己的心理作祟,擾亂自己做事的步調,堅持自己做事的原則,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就夠了!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1) 2018-01-18 19:07:49
這本書以佛陀的教誨為出發點,教導人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引導,生命竟然可以如此無憂無慮、飽滿自在,當我們面臨恐懼時,因為心理因素而導致我們害怕,所以要有很大的勇氣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並且會有更大的壓力與毅力去接受曾經歷過的真理,而恐懼是自己生成的,如果能坦然面對,那再好不過了!現在的人都太在意自己是否能得到一些自己所要的,也很積極在某件事物上,而導致每天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只要事情不符合他們心中想要的就會開始埋怨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做得比別人好,而心中的那份憂慮,便油然而生了起來,心中的煩惱就會一直持續的累積,如果一直持續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心裡會生出病來的,所以要適時的解放自己,做一些放鬆的事情,還有人常常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擔憂,卻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快樂,如果自己從來沒得到快樂,那麼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未來!擔憂未來!快樂不在於得到些了什麼,而在於自己是否能活在當下,其實簡單來說,快樂就在於生活中體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不需要為了未來而擔憂,更不需要因為過去而難過、自責,因為我們已經無法回到過了,已經做過的事早已銷聲匿跡,而未來的事,誰也無法猜測的,我們連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了,要怎麼去思考未來的事呢?更何況未來世事難料,隨時都在改變,所以只要當下的自己可以活的自在、充實,那就好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今科技的發達,人們擔心及恐懼的事就一波接著一波的到來,而屬於我們的童年,屬於我們的純真,也慢慢的一點一滴的被剝奪了,如果想做到豁達開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為大家、為地球建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吧~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裡面的內容結合了許多的佳句,而這本書的精華不在於文章的多或少,而在於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無憂無慮的過生活,應該如何無憂無慮的過生活,應該如何做對的事,不過~做得到的人,想必也是寥寥可數吧~畢竟,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1) 2018-07-11 18:10:12
*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作者:鄧佩芬
*出版單位:揚智文化 版次:初版
【讀後心得】:
我認為人際關係是生活中影響我們最多也是最深的重要關鍵。專業知識不必然是成功的唯一標準,許多的事情是需要人際之間的協調以及配合,因此,溝通技巧就成為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如果想要受到他人的接納以及歡迎,就必須要能夠適當的與他人做互動。因此,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先學習著溝通,溝通是很重要的。
溝通不僅僅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溝通是需要學習並且實踐在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雖然有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提供給我們的並不一定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卻可以在這環境中學習著如何與人溝通,都是會影響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上的溝通行為。要增進好的溝通技巧可以藉由認識、了解以及練習的過程中來增強溝通技巧,不僅增進了我們的溝通行為,更使人際關係的內涵更具多功能性以及多元性。
溝通能更了解彼此的想法,而單向溝通就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想法傳給對方;雙向溝通就是對方能接受自己的思想,也能接受對方的意見,溝通要先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會讓對方不能接受?先想清楚在講才不會造成彼此誤會,溝通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大不相同,要隨機應變,例如有些人吃軟不吃硬,慢慢跟他講道理她才懂;有些人很強勢,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我們自己就要退讓一步給他,因為沒有必要爭執。
看完這本書不一定能馬上學會應用,「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因為技巧是經由不斷累積、思考、挫敗而來的,並不是一蹴可成的,往往人際關係都是經由失敗後而學習到,只要你能接受己的錯誤並加以改進,那就等於獲得了通往人心的技術鑰匙,有一句諺語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如果想成功便不可以只貪圖安逸自在的生活,得努力不懈、下定決心、刻苦耐勞並持之以恆的完成。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課程以外的知識,是一本很充實的書。
文章標題:寒假心得 2019-01-16 22:29:40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三本):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
作者:仇思源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這本書寫出關於生理期、子宮、私密處與乳房的健康,身為女性一定都曾遭遇某些不便開口的病症。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的會詢問同性的親友與師長;有的則是搜尋網路偏方民俗療法,甚至是隱忍以為病痛終會消失,直到症狀日益嚴重才甘願就醫,而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打從進入青春期,女性的身體便開始一段不凡的旅程。首先乳房漸漸發育、生理期開始定期造訪;成年後,身心皆發育成熟,可為孕育下一代做準備;接著當卵子受精結合,在子宮內日漸茁長,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直到生下孩子,哺育下一代;最後隨年紀增長,好朋友漸漸沒來造訪,才發覺這趟說來不輕鬆的奇幻之旅就要迎向終點。
這是女性朋友一生的必經之路,但並非人人順遂。路途間,偶而會有顛簸考驗著各位,常見如生理期不規律、泌尿問題;嚴重的可能有習慣性流產、異常出血、惡性腫瘤……等等,將對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偏偏問題發生時多數女性又羞於啟齒,只敢向交情較好的親友閨密透漏,直到孤立無援才尋求專業協助,而延誤醫治的結果往往讓原本道路上的小石子,演變成不得不攀越的高山險阻。
這本書就像是寫給每位女性的旅途指南,透過仇思源醫師的專業觀點,提醒所有女性一路上可能遭遇的難題,做到認識小病、預防大病的準備。一旦狀況出現時能繞道而行,或是及早尋求道路救援,讓每位美麗的旅人都能平安順遂的抵達終點。
文章標題:寒假心得 2019-01-16 22:30:06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三本):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
作者:仇思源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這本書寫出關於生理期、子宮、私密處與乳房的健康,身為女性一定都曾遭遇某些不便開口的病症。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的會詢問同性的親友與師長;有的則是搜尋網路偏方民俗療法,甚至是隱忍以為病痛終會消失,直到症狀日益嚴重才甘願就醫,而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打從進入青春期,女性的身體便開始一段不凡的旅程。首先乳房漸漸發育、生理期開始定期造訪;成年後,身心皆發育成熟,可為孕育下一代做準備;接著當卵子受精結合,在子宮內日漸茁長,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直到生下孩子,哺育下一代;最後隨年紀增長,好朋友漸漸沒來造訪,才發覺這趟說來不輕鬆的奇幻之旅就要迎向終點。
這是女性朋友一生的必經之路,但並非人人順遂。路途間,偶而會有顛簸考驗著各位,常見如生理期不規律、泌尿問題;嚴重的可能有習慣性流產、異常出血、惡性腫瘤……等等,將對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偏偏問題發生時多數女性又羞於啟齒,只敢向交情較好的親友閨密透漏,直到孤立無援才尋求專業協助,而延誤醫治的結果往往讓原本道路上的小石子,演變成不得不攀越的高山險阻。
這本書就像是寫給每位女性的旅途指南,透過仇思源醫師的專業觀點,提醒所有女性一路上可能遭遇的難題,做到認識小病、預防大病的準備。一旦狀況出現時能繞道而行,或是及早尋求道路救援,讓每位美麗的旅人都能平安順遂的抵達終點。
文章標題:2019暑假作業 2019-08-14 23:01:39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辛 學號:1055101391 姓名:簡詩樺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出版年:2008年/2007年/2009年
文章標題:一位椎間盤突出患者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運用Orem理論照護一位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之護理經驗/運用Orem理論協助高血壓患者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刊名:志為護理/志為護理/志為護理
卷(期):7:3/6:6/8:5
起訖頁數:111-119/127-135/102-110
【主題】:歐倫自我照顧理論
【讀後心得】:
閱讀完這三篇的個案報告,我特別找了都是使用歐倫自我照顧理論的方法來評估,所以自訂主題就以這個理論寫起為開頭。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篇「運用Orem理論照護一位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之護理經驗」,本文敘述照顧一位因第二次罹患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行擴瘡術後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民國93年4月20日至5月26日,筆者以會談、觀察方式收集資料,經由歐倫(Orem)護理理論之評估,確立個案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疼痛、知識不足、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缺失及焦慮害怕等問題。並運用歐倫護理理論之完全代償、部分代償及支持教育護理系統等概念提供個案各項護理措施;如提供個案日常生活上之照顧,維持身體上的舒適及予以心理支持。最後個案增進對糖尿病及足部自我照護之知識及能力,且順利返家。
看完此篇文章後,之所以會有所印象深刻的是因為自己的家人本身也有這種類似的案例,雖然不嚴重,但身為家人的我,得知消息也是挺難過的,因為糖尿病也是會引發一些併發症,所以在照顧上要特別注意,畢竟這在生活中是息息相關的,老人家大部分都有糖尿病的症狀,要得以控制血糖,再加以調整,其實是很難的,最簡單的方式就以胰島素的藥物控制血糖,才能得以出院,還要從飲食方面下手,這樣也能降低血糖,之後在家也要繼續監測血糖數值,才能更加精確掌握身體狀況,希望自己在護理路能學以致用。
【參考資料】:
歐陽秀旻 、 劉美娟 、 謝育芳(2008)•一位椎間盤突出患者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志為護理,7(3),111-119。
江秀娟 、 劉雲鳳 、 張素貞(2007)•運用Orem理論照護一位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6(6),127-135。
林秋鈴 、 鍾若男(2009)•運用Orem理論協助高血壓患者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8(5),102-110.
|
1055101390
呂佩芳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大家好我叫呂佩芳
文章標題:培養小孩的責任感(讀後心得) 2017-02-14 16:20:43
大人應該在小孩適當的年紀培養小孩的責任感,像是拿了東西應該歸回原位,跟別人借東西應該要還別人,大人也可以嘗試用愛來教養孩子告訴小孩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應該用責罵的方式來教育,照樣反而會有反效果,可以跟小孩好好講他哪裡做錯了,那裡做不好了,這樣小孩說不定還聽得進去,知錯能改,像書裡有一個例子,快到午餐時間了,午餐前小孩子想吃零食,但是媽媽說不可以,則小孩開始用哭鬧的方式,有些家長就會心軟給小孩吃,這時小孩就會認為哭鬧可以就可以達成目的,這樣以後就都用哭鬧來解決,這時大人可以嘗試用別的方式跟小孩溝通,跟他說快吃午餐了,在吃零食會吃不下飯之類的話,大人無時無刻都要培養小孩的責任感,這樣長大後才不會有更壞的習慣
文章標題:培養小孩正確的價值觀(讀後心得) 2017-02-15 16:03:48
價值不只在知識當中注入動力,也是生存之所需,例如,「環保」是為了生存環境之永續,「信任」是為了溝通合作,以提升群體群組之生存機率,「服從」或「忠誠」是為了維持階層與秩序,以降低內部爭戰,和平分配機會與資源,而小孩為何需要價值觀呢?舉例一個,對剛出生的小象而言,牠們一來到這個是世界,就知道怎麼樣才能在同伴中當個長鼻子的好動物,相形之下,小孩遇到這個問題可就複雜多了,如果沒人教,他不會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行,孩子必須透過學習和經驗累積,才會知道在團體裡那些行為是好的,正確的,哪些行為是壞的,錯誤的,以及該如何表現自己,而像孩子說明標準解釋規則是必要的,但他們是否會遵守,多半取決於父母,因為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到的社會環境價值基礎多半從家庭發展而來的,父母平時的行為必須與傳達的價值一致,包刮大人間彼此的理想態度相待,以及必須時適當約束向他們學習道德的「學徒」但仍要對他們尊重,愛護與體諒,所以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價值觀,長大後才不會行為偏差。
文章標題:望醫心切-張錦文與臺灣醫院的成長(讀後心得) 2017-08-18 16:24:09
在這本書中的<我的人生-張錦文的告白>提到:「我的這一生不停地朝著標竿向前跑,沒有時間眷戀過去;但每天我都已感激而歡欣的心情迎接每一個新的日子到來。」最後,我想借提摩太後書這一段話做為這大半生的註腳:那太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凡事淡然處之,心中已了無遺憾。
張錦文是台灣的醫院,談起臺灣近三世年來醫院發展史,一個不能跳過的名字,從馬偕,長庚,成大,奇美到新光,臺灣從南到北的大醫院,都是他籌劃新建的,臺灣無數醫療新制度,是他引進的,像是率先成立加護病房,燒燙傷中心和引進生命線;他是國內從事醫管的第一人,近年來,臺灣私立醫院雀起,不斷為權益,制度抗爭,他是行動派的領軍者,也是運籌帷幄的參謀,但在學術上,他又成了國內開創醫院管理領域,成立醫院研究所的成長。
這位在醫界呼風喚雨的張錦文,卻非出身醫生,他蓋了許多醫院,卻從未黨國院長,他憑毅力一路念到台大,赴美深造成了臺灣醫界有名的人物。
這本書給我很多想法,張錦文在臺灣設置了這麼多醫院,也引進了無數的醫療新制度,他為臺灣貢獻了這麼多,真的很值得我們看齊,在未來我們也會踏入這條路,跟張錦文不同的地方是我們踏上的是護理,可以幫助病人,辦事相同的是一樣都要為臺灣貢獻,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雖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都要不放棄才會成功。
文章標題:護理導論(讀後心得) 2017-08-22 15:27:34
護理導論是一門引導學生學習護理的入門課程,讓初學者對護理有明確的概念,這本書介紹了多位當代著名護理學者的定義,再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瞭解健康與疾病的觀念以及對個人、家庭方面的影響,認識人類的基本需求和我國現行的醫療體系、護理人員在各領域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學習護理人員執行業務時所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促進有效溝通的策略、如何建立專業性的人際關係、護理倫理的概念及應用護理過程的步驟。
在專業的特點裡,廖榮利指出專業是指一群同性質和結合力量的團體,他們享有共同的認同和一致的目的,並且他們在不同的團體機構中工作,和享有同一的職稱。
在護理專業的特性裡,寇丁認為專業需具備一下各項的特性:1.全時間投入工作 2.重視人際關係 3.具有專門的知識與技能 4.有論理規則 5.重視自律 6.成立專業團體
而綜合其他護理學者的說法,可以知道護理專業具備這些特性:1.適當培養專業人才,有正式的訓練制度 2.拓展與紮實護理專業知識 3.重視實務的運作,培養專業的概念 4.具有專業身分 5.擁有自己的護理專業團體 6.具有專業的自主性 7.具有專業倫理道德規範
這本書作者歲然分別任教於不同的學校,但是理想和目標是一樣的,但願能為護理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文章標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傳(讀後心得) 2017-08-24 18:38:29
耶穌基督曾經說過:「為最卑微的人奉獻,就如同是我奉獻。」修女們深信耶穌基督的話,以德蕾莎修女為首,遵照耶穌的勸諭,在貧民區以實際行動奉獻愛心。實際上,現在也有很多人遵照耶穌基督的勸諭,一生為窮人、盲人、孱弱的人奉獻。
德蕾莎做了修女之後,被派到加爾各答的聖瑪莉女子中學做地理老師,而教書近20年在有一次的旅行中改變了她的一生,她那天做火車,在火車上突然感覺到天主的召喚要他離開教書的工作,去為貧病的、被虐待的、被遺棄的可憐人服務。
在一九四八年的春天,德蕾莎修女為了在住滿窮人的貧民區工作起見,辭去了教職,那年德蕾莎已經三十八歲了。且為了貧民區工作,不能不作一種嶄新的努力,亦即學習一些照顧病人、棄嬰之專門知識和技術。
德蕾莎修女想盡快的學些醫療方面的知識,以便在訪問貧困人家時,多多少少有寫看護的能力。她為了盡快學好護理的工作,她減少了睡眠時間,加倍努力的工作,很幸運的把原來要花兩年時間才能學好的知識與技術,在半年內就全部學會了。
德蕾莎修女這麼用心的為窮人服務和一些有困難的人服務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世界上還有很多困苦的人,在我們四周也許也還有很多等著我們付出愛心的人們,我們不要忘記德蕾莎修女的精神,應該多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文章標題:服務學習反思心得 2017-08-25 18:21:56
在我去做志工的這五天,我學習到了很多,衛生所的學姐也對我很好,在他們需要我的幫忙時,我也會努力的幫他們完成,像是幫他們核對資料,把他們給的資料打到電腦上,或是把同一個人的資料釘在一起,有時候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或是資料太多要整理很久,但是我把這當作是練習,因為未來我也是要會處理這些東西,再來還有跟他們一起到社區的活動中心服務長輩們,先是看他們表演打鼓,再來就是陪他們做活動,幫他們測驗體適能,每個長輩的能力大不同,有些因為年紀比較大,四肢都變得比較不靈活,動作就比較慢,也會聽到一些阿公阿嬤說骨頭會痛無法做,但有一些阿公阿嬤很靈活,每一項動作都可以做得很標準,成績也都很好,而有一位姐姐人很好,一直在我身邊幫忙我,教我很多東西,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又是一種不同的經驗,這是我第一次當志工,也是第一次去活動中心陪長輩們做活動,長輩們還會跟我聊天稱讚我,這感覺真的很不錯,在當拿到志工證明時,又覺得很有成就感,未來還有機會再去做志工,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穫,畢竟志工是志願的,跟工作會得到的收穫完全不一樣。
文章標題:改變心情,就能心想事成(讀後心得) 2018-03-02 16:31:27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這本書的書名就能說明整本書的內容,人家常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
是一天,同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情去面對,最後所得出來的結果,通常大相逕庭。一件事如果用好
的心情去看待,通常能做得更好,但是如遇到困境,換個角度來省思,跳出問題的點,用客觀的心
情去看待,心境一旦改變,事情就會朝不一樣的面向發展。有時候看到新聞哪裡什麼人自殺,心裡
就會在想,怎麼會有人這麼笨,是有什麼事是無法解決的,沒有事情會把人逼上絕路,只有人自己
的心態會把自己逼上絕路,很多事咬牙一撐就能重見光明,重點只在於個人想不想而已,與其怪罪
環境,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朋友、家人跟兄弟姊妹都是很好分享事情的對象,每天晚上我都會跟
爸爸媽媽分享今天一整天發生了什麼事,無論是好是壞,分享後都會覺得心情變得更好,而且也能
增加感情,而在外面朋友是最好聊心事的對象,無論是遇到什麼困難還是心情不好,跟朋友聊一下
,心情也會好一些,很多事情其實沒有自己想的這麼困難,只在於願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心態,如果
用悲觀消極的心情面對問題,在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困難,但是如果懂得用樂觀積極的心情去面
對問題,在困難複雜得問題也可以解決得很好。
文章標題:運用「臨終照護」概念提升加護病房末期重症病人之照護品質(心得) 2018-09-05 16:43:26
臨終照護,曾被認為是一門藝術,但現在也是一門科學,更是善終的一部分,加護病房是一個常常需要面對死亡衝擊的地方,研究顯示80%的人是在醫院中死亡,2011年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讓臨終病人可選擇免除醫療維生儀器侵入性的痛苦,讓臨終者可以得到善終,但自許多高科技醫療儀器的發明,延長人的壽命及存活率,但也相對大大降低臨終品質,但藉由完善的臨終照護相關教育訓練,增加相關設備,並建立加護病房臨終照護關懷監測機制,啟動「加護病房臨終照護關懷」醫療團隊,執行高品質臨終照護政策宣導,提升加護病房末期重症病人優質的臨終照護品質,達到病人及家屬生死無憾的目標。
臨終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但走過歲月中,我們對生、老、病比較能夠體會,但卻沒人知道死是什麼,也沒人知道死之後會怎樣,依我們讀護理的,以後去臨床工作,一定都會遇到,像是這次的基護實習,就有看到一位阿嬤,最後家屬也討論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阿嬤轉到安寧,雖然不是我和其他同學的個案,但是看到這幕,心情難免有些沉重,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面臨這種事情,但是現在身為護生的我們,不管是現在,或是以後到臨床工作,我們都要盡全力幫助臨終的個案,讓他們在人生的尾端能安詳的走完。
文章標題:以善終的方式照顧一位胃癌末期患者之護理經驗(心得) 2019-02-16 18:22:05
這篇文章講到罹患末期胃癌入院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在住院照護期間,經身體評估、會談、觀察家庭互動及與醫療團隊討論之護理活動,發現個案主要護理問題,包括:疼痛、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潛在危險性感染及死亡焦慮。而相關理措施有:舒適護理、護理指導、維持身體清潔、同理支持、諮商會談、陪伴等,使個案在生理、心理、靈性等層面獲得調適,降低死亡恐懼,漸能增加對疾病的接受度,協助個案及家屬發展出正向的適應反應,達到身體平安、心理平安及心靈平安的善終境界。
癌症在台灣的死亡主因佔據很大,胃癌前期症狀不太明顯,常常因為小小的噁心、腹脹、反胃或胃口不好而忽略掉,就隨便找個胃藥吃,等到嚴重的貧血、體重下降、腹部摸到腫塊甚至是血便,才去找醫生檢查,所以被檢查出胃癌,通常都已經是末期了,其實我們可以用平常的飲食習慣來減少胃癌的發生,少吃油炸、醃製、麻辣等等的食物來預防。但是很多人在檢查出胃癌的反應,很常是消極沮喪,甚至是放棄治療,但是也有很多的案例,在積極地化療下,或是開刀手術,也都有很長的存活率,沒有什麼病是無法治療的,只是看夠不夠積極,而家人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而我們護理人員也可以給予足夠的心靈支持。
文章標題:燒傷患者心理社會層面之照護(心得) 2019-08-19 14:42:29
普通的小燒燙傷是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的事,但是嚴重燒燙傷可能就是那些人一輩子揮之不去對痛吧。像是八仙塵暴的患者,他們面臨的是我們沒辦法去體會的,雖然從塵暴中幸運的撿回了一命,但是之後的醫療過程一定都很艱辛,不只是生理上的痛,還有心理上的恐懼,不只要每天換藥還要做復健,就算這樣,傷口沒辦法恢復成跟之前的皮膚一樣,那種痛都是我們沒辦法想像的,何況是心理,要面對大家都評論,還有擔心自己外表的改變,甚至是癒合的傷口沒辦法跟以前的皮膚一樣,還有做復健的壓力,還有自己社交的問題,這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堅持,站在護理人員的角度,我們要放更多耐心還有同理心在他們身上,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接受受並好好接受治療,以家庭為中心,關心他們及整個家庭,在接受期的時候陪伴著他們,尤其大面積燒傷的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要如何讓他們不要出現這個想法,和如何避免社會評論的壓力,都是一種考驗。在那時候看了新聞,難免都有一些想法,如果我是他們,看到一堆傷在我身上,我可能沒辦法接受這樣的痛,需要天天換傷口,天天復健,恢復的時間需要很長很長,以後會怎樣都是我沒辦法想像的,所以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幫助他們,至少讓他們覺得他們不是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醫療過程。
|
|
|